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文学评论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简论梦的起始\持续与更新
 内容摘要:《梦的蒙太奇:兰斯顿·休斯的艺术与人生》运用多种资料和多种视角,既诠释作为“人民诗人”的休斯的多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又论及作为凡人的休斯的引发争议的生活隐私。本文试图简略介绍文集中数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以休斯常用的“梦”的意象为切入点,总结“梦”在文集的特定语境中的多义内涵,据此归纳出“梦”的开放式进程——起始、持续与更新,揭示休斯的文艺视域与今日的文学世界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梦 起始 持续 更新 兰斯顿·休斯
  作者简介:隋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创作研究和美国文学研究。
  
  约翰·埃德加·蒂德维尔(john edgar tidwell)和切丽尔·拉格尔(cheryl r.ragar)主编的《梦的蒙太奇:兰斯顿·休斯的艺术与人生》于2007年由密苏里大学出版社出版。休斯传记作者、休斯研究资深专家阿诺德·拉姆帕赛德(arnold rampersad)教授为这本文集作序,称其为“多年中出现的最精当的休斯研究文集”(ix)。这本文集共收入19位研究者的18篇相关论文,从内容上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神圣性与世俗性、公共性与隐私性、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别样的文字与别样的世界、兰斯顿·休斯与艺术的边界。这本文集运用多种资料和多种视角,既诠释作为“人民诗人”的休斯的多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又论及作为凡人的休斯的引发争议的生活隐私。它着重探讨的是休斯的文艺遗产对21世纪美国多元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性。Www.11665.CoM本文试图简略介绍文集中数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以休斯常用的“梦”的意象为切入点,总结“梦”在文集的特定语境中的多义内涵,据此归纳出“梦”的开放式进程——起始、持续与更新,揭示休斯的文艺视域与今日的文学世界之间的关联性。
  一、“梦”起始于人的自然本性,彰显出人性中或神圣、或世俗的诸多元素。这些神圣和世俗的元素在休斯的作品中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再现“黑人种族和文化特性”(13)的文学之梦。休斯的早期作品多以“布鲁士文学”(blues hterature)著称,借用世俗的音乐形式表现神圣的宗教主题,以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真诚关怀支撑起自己的文学审美观和文学伦理观。他透过种族间“混血”(miscegenation)的社会现实,审视蕴涵在基督教《圣经》和黑人圣歌中的不同种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最终合成普世价值的可能性。在“兰斯顿·休斯与夏甲姨妈的孩子们的布鲁士演奏”一文中,斯蒂芬·特蕾西(steven c.tracy)提出了关于“布鲁士文学”的定义、特点和目标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它的丰富的历史、社会、政治、心理和艺术内涵,着重分析了休斯小说《不无笑声》(not without laughter)中的夏甲和桑迪。
  在“《不无笑声》的自然与非自然环境”一文中,伊丽莎白·舒尔茨(elizabeth schuhz)指出。休斯的《不无笑声》就是以堪萨斯乡村的天空土地、季节气候、花草树木为场景。自然场景充当了黑人之梦的起始的见证之地。它与数十万美国黑人在“大迁移”(the great mi-grafion)之前的乡村生活密切相关,与休斯本人移居纽约前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不无笑声》用“自然”意象建立起自然与黑人之间的关联,以“双重指向话语”(double-directed dis-cout3e)讲述了一个黑人男孩在种族歧视和贫困艰辛的“非自然”环境中逐渐成长的“自然”故事,既揭露了种族主义的罪恶,又展示了黑人文化的美感、历史感、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自然性以及超越逆境的强大生命力。
  二、“梦”因其内在的多种张力作用而得以持续。文集的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休斯的公众形象、社会责任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张力。在“无声之声:兰斯顿·休斯是隐秘的同性恋者吗?”一文中,约翰·埃德加·蒂德维尔(john edgar tidwell)将大众文化中的俗语“down low”一词(隐秘同性恋,简称dl)用于文学批评,试图探察“人民诗人”休斯研究中的盲点,分辨他私人生活中的隐秘的“无声之声”(the sounds of silence),解读他的数段异性恋全部失败的原因,阐释他潜在的同性恋倾向对自我身份确立的影响。蒂德维尔认为休斯对自己是同性恋者这一事实加以掩饰,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虽然当时的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默许同性恋行为,但深受传统基督教教义影响的黑人大众却不能容忍自己的文化英雄涉足同性恋。休斯不愿冒险脱离喜爱他并给他艺术灵感的大众,因此他只能以静默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的公众形象,保护自己履行“人民诗人”的社会责任的权利。简言之,保护并延续自己和人民的梦。
  在“兰斯顿·休斯的赤色诗学与‘非疏离’实践”一文中,罗伯特·扬(robert young)以休斯的诗歌“白人”等具体作品为例,诠释了他的无产阶级诗学的“疏离”(alienation)和“非疏离”(disalienation)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张力,论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贡献。如休斯的诗歌“白人”所示,这种采用疏离手法来达到非疏离目的的“赤色诗学”(red poet-ics)可使文学话语引申为资本主义批判的政治话语,可使黑人民众反歧视的种族意识演化为无产阶级反剥削、反压迫的阶级意识,可使黑人遭遇的种族问题演化为各种族关注的社会问题,可使黑人的种族平等的梦想演化为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社会正义的普世梦想。由此,诗歌话语的分量得以增加,其效度得以增强,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得以扩大。
  三、“梦”因其内在的超越作用而得以更新。洛伦佐·托马斯(lorenzo thomas)的论文“兰斯顿·休斯与非洲流散的普通人”指出:休斯在20世纪20和30年代的最佳诗作凸现了黑人劳动者当时特有的流散意识——他们深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但已有所觉悟,并准备反抗。在“一贯如此”(always the same)等诗歌中,休斯超越了非洲作为失去的天堂的充满异国情调和古朴浪漫色彩的神话,超越了怀旧的情感,超越了全球各个具体地域的界限,塑造了“非洲流散的普通人”(the african diaspora's everyman)的现代新形象,回归了充满种族压迫、阶级冲突和人生痛苦的社会现实,更新了社会变革的梦想。用这种超越的眼光审视世界,“各处于我均相同”(休斯诗句)。休斯的国际意识和族际意识(interracial conscious-hess)在文集第四部分的另外两篇论文中也得以阐发——迈克尔·瑟斯顿(michael thurs-ton)和凯特·鲍德温(kate a.baldwin)分别评述了休斯在西班牙和俄国的政治之旅和文学之旅,对休斯及其相关作品加以重新语境化的考量。

《梦的蒙太奇:兰斯顿·休斯的艺术与人生》一书对当代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隋刚 [标签: 调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简论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互联网信息分…
    简论中华文化之国际传播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
    浅析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影响
    简论 红楼梦 中 凤辣子 的悲戚
    简论井上靖与中国文化
    简论从 橘颂 看屈原的思想品格
    简论 恨不相逢未嫁时 
    简论重释老舍的悲剧意识
    简论孤独的骑马人
    简论安徽怀远方言“分音词”举例
    主流文化下的独特声音——简论美国华裔女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