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论数字时代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摘要 本文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对新闻照片的真实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新闻照片 真实性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objectivity news photos in the digital times.
  key wordsdigital times news photos objectivity
  
  一段时间以来,以“虎照门”事件为代表的新闻照片打假热,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和网民的关注。在网民的质疑声中,中国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年度新闻记忆特别节目图片奖《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曝光造假;获《人民摄影》2007年度新闻摄影比赛 “非突发新闻”类金奖的《为什么不回家》,也因涉嫌造假被取消获奖资格;2006年三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质疑为合成照,被取消了比赛和金奖获奖资格;2004年“华赛”“自然与环境保护新闻” 类单幅金奖获奖照片《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也在事隔数年后被认定为假照片并被取消获奖资格。一时间,新闻照片造假打假现象蔚为大观,轰动一时。
   新闻照片造假现象由来已久,国内国外均有。新闻照片造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捏造事实,制造“新闻现场”。 如1958年为宣扬“大跃进”,夸张水稻高产,《人民画报》刊登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照片以及最近的“周老虎”和湖南平江华南虎录像等都是典型的例子。Www.11665.COm二是使用ps修改新闻照片。这是当今高科技时代制造假新闻照片的主要手段。?2003年4月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头版刊发了其派驻伊拉克前线的摄影记者布莱恩·沃尔斯基从前线发回的一张新闻照片,照片记述了一名伊拉克男子怀抱着孩子从人群中试图前行,被一名持枪的英军士兵抬起手来制止住。然而,当这张足以角逐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被放大六倍后,却发现是一张电脑合成的假照片。
   现代造假手段以利用ps技术居多。这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运用。过去也有把摄影暗室技术运用到新闻摄影中而造成新闻照片失真的事例,但其操作方法复杂,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能完成。数字技术则具有集成度高、通用性强的、易于组合和转化等特点。它不仅能够通过电脑对照片进行改头换面,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只要掌握有关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图片进行加工甚至创作。
   新闻照片造假现象,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受到了严峻挑战。新闻工作者随意“加工”新闻照片现象的蔓延,使得社会各界及新闻受众对新闻照片真实性的“存疑”心理逐渐加重,新闻传媒的公众威信受到普遍影响。有人甚至预言,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数字技术的运用将会葬送新闻摄影事业。因此,新闻摄影如何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在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持新闻摄影的特性,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必须应对的问题。作为新闻从业者和管理者,则更应从维护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以自觉和负责任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便捷性的同时,自觉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捍卫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一、提高媒体摄影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制造假新闻照片可能有多种动机,但主要是受名和利的驱动。正当的名和利,应当是建立在真实性之上,应当是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获得的。背离新闻工作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违反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所得到的名利虽然可能使人风光一时,但终究是难以蒙蔽一世,最终要受到社会的唾弃。因此,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遵循新闻摄影规律,维护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既是新闻摄影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摄影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基于这一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以完全真实的图像去反映新闻事实,不能主观地对图像进行修改加工,更不能制造新闻图像。纵观世界各地新闻记者从业规定,不难看出,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都是十分明确而具体的。如美联社明确要求:我们的照片必须如实记录事实;香港摄影记者的《新闻从业员专业操守守则》第一条就规定:新闻摄影以纪录真实为首要任务,记者在新闻现场应据实拍摄,不得参与设计或导演新闻事件,作夸大和不实的报道;《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话,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如果所有新闻工作者都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把维护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加以操守,那么,“周老虎”之类的假新闻就难以大行其道了。值得高兴的是2008年4月26日,在浙江兰溪长乐古村,来自浙江省20多家主要媒体的近30位摄影记者代表在“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自律公约”上签名承诺:新闻照片决不作假。但愿这一承诺落实在每个摄影记者的行动上,成为每个摄影工作者的座右铭和自觉行为。
  
  二、规范新闻照片修改内容
  
  以前对新闻摄影照片的修改加工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技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数字技术兴起以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新闻摄影照片的修改加工对已经掌握有关应用技术软件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以至有的人忘记了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在照片上随意添加、删减景物。 “广场鸽”作者在公开道歉时回忆2004年2月19日ps照片的经过:“看到画面左侧天空比较空,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更完美,就用photoshop软件把右侧那只鸽子复制到左边来了。” “有一些新闻摄影界的同行也有把图片上的电线、烟囱、风筝抹掉,有的在天空中复制烟花等场景,我当时就认为只要不违背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这种修饰无伤大雅。”“那是我第一次‘做’图,也是唯一的一次,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对新闻照片进行技术修改,一直都是存在并被认可的。只是这种技术性的修改编辑是有原则的。技术修改不能改变被拍摄对象的性状、风貌,不能主观地引导受众的观感。
  在数字技术兴起初期,美联社曾就数字时代新闻照片的传输和编辑准则发表声明,向外界同时也对其摄影记者及照片编辑作出明确规定:可以对照片的影调、部分部位进行加减光处理或适当的剪裁,但照片内容绝对不能有丝毫改动或者蓄意篡改,照片的修描也只限于修补划痕或灰尘。《夏洛特观察家报》要求所有数码照片的原始数据必须保存,对照片的处理仅限于行业过去一贯认可的手法,加减光处理,不能对新闻现场的色彩作改动,包括照片的色彩密度和饱和度,照片中的背景不能被抹掉,或者被过分加重等。
  这些针对数字技术时代对照片后期处理的制度性规定,虽然是内部的、不很系统完善的,但它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利用数字技术对新闻照片进行编辑的行为有章可循,有利于对新闻照片的技术处理进行规范和把关,也有利于新闻照片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随着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普遍运用,作为行业管理者,新闻摄影自治组织和有关管理机关责无旁贷,应当尽早就数字技术时代新闻照片的编辑修改规则制定具体而明确的严格规定,明确哪些是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使新闻摄影在运用数字技术修改新闻照片方面有章可循,并且这种规则是明确具体的,是通用的。

  三、完善新闻摄影评价标准
  
  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揭示新闻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意义,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效果。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它是一种残缺美,以突出信息为主。新闻摄影追求、强调的是稍纵即逝的决定性瞬间,难忘的瞬间,可遇不可求因而珍贵的瞬间,需要用心去捕捉。这种在无限的、广阔的时空中对历史瞬间的定格,正是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之所在。
   因此,对新闻摄影的评价应着重从新闻性、真实性的角度来衡量,对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评判,不应过于追求画面的完美,更不能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而忽视了新闻照片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如果新闻摄影作品的评价标准不注重并坚持这一核心价值观,就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在数字技术不断成熟的时代,极易助长利用数字技术“完善”甚至“创作”新闻图片现象的产生和泛滥。正是在本末倒置的价值观的影响下,《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拍摄者为了拍车、羊同时出现的瞬间,在掩体里整整呆了半个月。但要么“有羊没车,有车没羊,要么有车有羊但画面不是很理想”, 为了追求照片画面的完美, “心急之下合成再现了一把情景”。同样,《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的拍摄者看到画面左侧天空比较空,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更完美,就用photoshop软件把右侧那只鸽子复制到了左边。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想使画面看上去更好,更富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新闻照片所定格的时空瞬间的真实性却被破坏了。
   由此可见,新闻摄影作品的这种评价误区,是新闻照片造假行为泛滥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2007年度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一个母亲的旅程》摄影师雷内-拜尔用一年的时间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画面真实,感人,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普利策评委的点评是:这“是一些如此亲密真实的瞬间。”图片详细记载了母亲和孩子与病魔斗争的生活状况,记录了他们的对话,甚至她们的矛盾, 以简洁,真实的画面述说着故事主人公的真情实感。
  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它们不仅不反对和排斥艺术性,而且非常追求艺术,具有更高层次上的美学追求,是一种纯朴之美,真实之美,一种莫可名状的美。只是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因具体作品的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
   很多时候,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往往是水乳交融、相互融汇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二者之间的一致性,那就是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美的,它们的分歧在于美的形式不同。因此,对于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除了要培养新闻的敏感性之外,也应注重研究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法,提高艺术修养,尽可能地做到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使新闻摄影报道不断创新。但是,如果把“审美”的理论生搬硬套地加在新闻摄影的拍摄和欣赏上,势必影响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摄影越来越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时代的进化,将赋予新闻摄影更多的社会功能。而新闻受众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呼唤,也是越来越强烈。可以说,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大众的期待。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李厉 [标签: 数字 新闻照片 实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
    浅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
    浅论《朝花夕拾》的双重内涵
    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应构建数字化平台
    党报策划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浅论—以河南…
    浅论唐代咏史诗折射的开明意识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
    古籍数字化与古代文学课程循环式教学模式实…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论做好电视经济新闻节目的要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