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新论——浅析《嘉莉妹妹》中男主人公的中国式批判
   论文 关键词:

  一、引言
  《嘉莉妹妹》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西奥多·德莱赛的一部早期作品。德莱赛以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超时代的思想在他的每部作品中探讨人生的答案,大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嘉莉妹妹》也不例外。《嘉莉妹妹》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 工业 化进程中城市化和消费主义理念使人堕落和淘汰的社会现实,强调了环境力量消费主义对主人公的影响。德莱赛这位伟大的美国 现代 作家一生都在寻找结束生活的悲哀和痛苦的解决办法,他毅然不顾社会道德传统的制约,真实地展现了美国社会他比那个时代的任何小说家都更多地和文雅传统作斗争(蒋道超2003:69)。国外对德莱赛的《嘉莉妹妹》的研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推陈出新,由消费主义文化,享乐主义思想到最新的城市空间观念和城市话语。如灵格曼的《城市之门,1871—1970年的美国小说》,哈库塔尼主编的《西奥多·德莱赛与美国文化新解》(方成2007:180)然而西方批评界对小说中男主人公赫斯特伍德悲剧的研究却很少且仅限于如下几种论点,有的认为其悲剧是由他的职业所形成的性格决定的,有的认为他的悲剧原因是对嘉莉的情欲;有的运用了美国的城市化理论,认为赫斯特伍德一旦丢掉了他在芝加哥的社会角色,他的悲剧便接踵而至。
  本文认为,以前关于男主人公悲剧人生的研究只停留在西方独白的状态,没有进行中格西的研究,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让我们重拾中华经典,让美国当代经典小说在东方古典思想文化的阐释下赋予新意,这对现代

  孔子的忧有着丰富的内容,除了忧国忧民之外,孔子时时放在心上的是自己的人格修养。wWw.11665.COm他说:“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他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1996:458)可见感官的快乐和欲望的满足基本上不是孔子所忧的内容,他推崇简朴的生活,即使在基本的生活得不到保证、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的人生观也没有丝毫的改变。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里仁1996:83)君子能够安守穷困,而小人则会胡作非为。而赫斯特伍德从来就不注重内省与修身,他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爱情、金钱、权利,他“特别的癖好就是竭力攀附闻人名流”,“他就是极端追求舒适享受的化身。”在遇到嘉莉妹妹之前他还是善于克制自己的,但这种自重和对于声誉清白的维护只是为了保住现有的社会地位。当他一见到嘉莉后,欲火中烧,他的道德防线便不攻自破了,他几乎毫无保留地听信自己的欲望驱使,而回避责任。德莱赛在文本中开头便预言了赫斯特伍德的悲剧下场:许多男人“生来就是只想寻欢作乐,而回避责任。……他们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吃苦头是由于行为不端。……他们心里万万也不会想到,他们之所以受鞭打无非是自己一个劲儿要逾越穷困所规定的界限。……他硬是要抹掉社会的界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生活又一次被人误解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此人一直在跟社会作斗争,只有死亡才能中止他的抗争和恶行。”(138—139)从孔子的思想来说,赫斯特伍德的悲剧下场的根源在于不知道修身养性,导致了他后来的胡作非为。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子罕1996:304)意思是说,好色是人的本能,用不着大力鼓励,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断地往道德的层面升华。如果人们无限制地纵容自己的本能需求,必然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特性与动物性的距离也不是太远。在文本的结尾德莱赛把乞丐们描写成疯狂的兽类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犹如哑兽似的张望着,又像群狗那样哀叫着,骚弄着大门上的球状把手。……大门打开了。人们果真就像凶兽似的,一气不吭,猛地冲了上去,一下子乱成一团……。”可见德莱赛也有同孔子的智慧相通的地方。孔子所提倡的是把这些欲求理性的加以控制,并不断的上升到道德的境界,以避免物欲横流和天下大乱的局面。试想如果赫斯特伍德一开始就遏制住自己对嘉莉的欲望,注重修其内省,他也不会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而“嘉莉的爱情仅仅表明他又增加了那么多额外乐趣罢了。他尽情享受着这一新的便宜货的乐趣。”而为了这额外乐趣即使是言不及义,背离真理,他也在所不惜。这同孔子的人需要人格修养的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赫斯特伍德所犯的错误是很明显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往外的追求未必真的能带来满足感,人的幸福感难道不是更多地依靠内心的修养吗?人的救赎不在于物质的占有,而在于心灵的超越。

  四、庄子的生死观与人生之路
  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内篇·大宗师1996:137)这句话就是庄子对于生死所渗透的道理。天地给我一个形体,土地上的一切天地都照常负担着,天地给你生命就要你忙忙碌碌,老了让你休息,最后给你一个长假,让你长眠。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认清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生命活着的方式,才知道应该怎么样活着。所以说,善于生活的人,才善于死亡,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人活着就是要忙忙碌禄一辈子,不忙碌的话,不叫生命。赫斯特伍德不能认清楚自己的人生,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的活着。他失业了却不去找工作,整日在家枯坐,无所事事。刚开始他靠那一点点储蓄维持家用,后来靠嘉莉挣钱养活他,嘉莉抛弃他后,他宁愿靠那少得可怜的钱苟延残喘也不工作,直到身无分文了又靠乞讨和慈善救济团体活着,到最后连慈善团体也靠不住了,他才迟疑地决定了此残生。可见,他的后半生都在靠别人生活,唯独不靠自己,其实整日懒散的他早就没有了生命,等待他的无他,唯有死亡。赫斯特伍德意气消沉,心如死灰,他的内心早就没有了力量,他是心智上的残废,他的不善其生只能使他苟且偷安,得过且过,连死的时候他都犹豫,不知如何面对死亡,当他身子直挺挺的躺下安息的时候,只听得他还在低声咕哝着:“活下去还有什么用呢。”可见,他既不懂得如何活着,也不懂得如何死亡。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1996:44)庄子进一步用残疾人支离疏和丑人哀骀它的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即使外貌丑陋,身体残缺,也可以自食其力,安享天年。也就是,无论人生遇到何种境遇,世上总有路可走。让我们看看赫斯特伍德究竟遇到了什么逆境而使他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沦为乞丐呢?他在芝加哥携款潜逃后来到大城市纽约,他失去了往日高级酒吧经理的职位,离开了原来上层社会的圈子,仅此而已。而“赫斯特伍德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出路,确实完全麻木不仁了。”他早就向命运低头了。在庄子看来,即使他在纽约这座大城市里是沧海一粟,他只要有抱负、有理想,也能活得很快乐,做个成功的小人物也是可以的,而不会沦落为一个人见人躲的乞丐,更不会自杀。由此可见,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性人生虽然有外在原因,但是他内心的原因更是关键的,心态不同,生活的质量就会完全不同,生活的道路就会迥异。在庄子看来,我们应当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顺应生命的形态,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的慨叹命运的不公平,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恼。所以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良、弥补这种不足或敢于舍弃身外之物即舍弃那些不是我们的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才是我们应当采用的态度。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 自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我们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境遇。赫斯特伍德只要认真生活、努力拼搏,他完全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即使比不了在芝加哥的生活又何妨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庄子认为真人的特点是人有过错就过去了,不应追悔过去,幻想未来,主张顺其自然地 发展 自己,凡事不能勉强为之,否则力竭必衰。赫斯特伍德追悔自己的过失,沉湎于对自己过去的冥思苦想之中,甚至产生了幻觉,盲目憧憬未来,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孔子的中庸之道的特点是中庸乃是做事的最佳境界,是人生的最高智慧,人要善于把握时机,顺应现实的变化,从而做到时中。而赫斯特伍德却往往走极端,要么闲散在家,要么突发奇想用力拼搏去工作,没有做到时中,他的理想总是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异。
  再次,庄子认为真人是不计较得失的,不管别人怎么议论与我无关。生活要靠自己打拼,别人永远是靠不住的。赫斯特伍德从怕与熟人见面,怕别人的蔑视,到足不出户,靠别人养他,但最终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孔子的忧患意识的特点在于人应当在困难还没有来临之前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人还应当常常忧自己的人格修养。而赫斯特伍德恰恰缺少这种忧患意识,他从不考虑自己的将来,得过且过。而且他的追求总是超越了道德的防线,从而丧失了人格,必然的死亡则是社会对他的惩罚。
  最后,庄子的生死观认为人要认清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的方向,只有这样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人活着就是要忙碌,否则就不叫生命。他还认为人的人生之路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世上总有路可走,心态是生活质量的关键。而赫斯特伍德却不知为何而活着,整日无所事事,所以他活得很悲惨,连死亡也不知怎样面对。他也没有用一颗平静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不幸,终日沉浸于幻想之中,他不能接受既成事实,不能理性地把握自己,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堕落和死亡。
  通过庄子和孔子的思想来解读西方的经典著作《嘉莉妹妹》的男主人公的意识,可以看到在西方视野中看不到的东西。本土视角和西方视角之间的关系是多元互补的,而不是二元对立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多面性,感受到了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庞燕宁 李新云 [标签: 的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序诗》
    幽香独具的黑色奇葩——解读赫斯顿小说中的…
    大自然的意象———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自…
    试论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看《红字》…
    简论从《未选择的路》看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简论欧内斯特.盖恩斯小说中黑人父性的缺失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