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再议高职教育与高职前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衔接

再议高职教育与高职前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衔接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日益理性化,由过去一味追求高学历含量的盲目追随,转变为呼唤切实满足工作岗位的技能资格。在这一变化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然要顺应实际的需要进行自我调整。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服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意见》的核心思想是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
  在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中,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就我校而言,就有普通高中考入生、三校生(技校、中专、职高生)及五年制学生等构成因素。这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的受教育背景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在入学后由于未进行细致的教学分类,不同学生在相同课程的学习中,课程的教材、内容、形式却大多相同。尤其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都曾有所涉及。这一状况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存在瑕疵。多元的生源并未与多元的教学和多元的培养模式同步展开。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各高职前教育与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工作。Www.11665.COm
  一、衔接的重要意义
  "衔",在《后汉书·张衡传》中作"口含"解,有完全纳入之意。"接"在《战国策·秦策五》中解释为"连续;继续",《说文解字》中指"交也,从手妾声"。衔接,意为重叠后又有影响、发展之意。二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本文中,高职教育与高职前教育要实现衔接,意味着要发现对接点,才能够有所前进,否则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无靶之箭。
  1、课程衔接有利于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不仅以知识的获取为目标,而主要是以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这种培养目标可表述为,通过学习实用性职业理论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专业辅助人员,以达到胜任特定的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以学科教育为特征的普通教育,属于非学科、非学位型的专业技术教育,本质是以受教育者将来从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要求为目标。因此,应与行业岗位规范相一致,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就业岗位以及岗位目标所要求的能力基础来确定。
  为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上,应把如何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爱岗敬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凸现出来,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夯实基础。这一指导思想,与高职前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有明显差异的,忽视这一差异,就无法完成课程定位。
  2、课程衔接有助于教育整体的提高
  教育效益是教育的总产出与教育总投入之比。教育效益的一个基本含义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学制、教学时间是常量,只有中高职教育两个层次的教学方向一致,不发生重叠时,有效教学时间才能保证,也才能达到最大教学效益。目前,我国其他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层次,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如我国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大体雷同,教学内容交迭重复,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这无疑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影响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因此,要避免重复学习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必须搞好课程衔接。
  3、课程衔接可以最大成本地节约教育成本,事半功倍
  在理工科类高职院校内,公共课尤其是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之间,历来存在着时间分配和课时分配的矛盾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效率的最大化,取决于课程的开设与课程的成效。如果思想政治课能够有正确的方式、内容和教学手段得以开展,那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业热情,增长成才动力,将发挥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有赖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重复或自弹自唱,各扯一张皮。因此,只有用最少的时间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开设课程,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课程开发没有摆脱学科中心型模式的影响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从根本上仍属于学科中心型模式。首先,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延续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课程开发没有摆脱学科中心型模式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较大,但是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由于长期以来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把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准备程度当作判断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并固化为一种专业标准,直接导致了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其次是对职业教育缺乏本质的认识,缺乏对专业劳动过程这一大系统的研究,不恰当地追求所涉及的各学科系统的完整性,混淆了全面和局部的关系,造成本末倒置。再次是教学条件的限制较大。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活动课程模块,相对于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对实践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教师也需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但我国的职业教育投入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欠缺,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模式的转变。目前的高职、高专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多年来专科课程是本科课程"压缩型"的束缚,课程结构依旧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式和内容体系,自然要强调内容的由浅入深,突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中的重复与断档现象不可避免。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2、高职院校与高职前教育部门沟通不足
  由于教学的上级管理部门不同,地域隔绝、相互脱节,中高职院校之间互不了解,缺少协作与交流,没有发挥高职院校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从专业设置上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较多,而高职院校受本身教育资源的制约开设专业却很少,许多学生苦于找不到对口专业。从高职招生来看,现行的招生考试偏重于文化的考核,专业考核部分所占比重较小,技能考核更缺少规范性,致使录取的学生达不到预期要求,也导致了一些职业学校步入应试教育覆辙,影响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从教学上来看,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从自身的体系考虑,缺乏对高职前学校教学的调查与研究,致使许多教材、内容安排重复。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增加了课程衔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复杂,课程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我国尚未建立过渡教育机制,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此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大众化的起步时期,许多高职院校刚开始起步,正值构建框架和完善体制的初创阶段,还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课程开发。只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大多数--普高生来展开教学。实际上,即使是普高学生,也仍然存在文理科之分,课程的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学。
  三、衔接的具体措施
  实现高职教育与前期教育课程的衔接,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符合职教规律、满足职教体系自身要求的衔接的条件;其次要做好调查研究,分析各类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因材、因人施教;最后,要与专业课教育相辅相成,二者推波助澜,真正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1、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的思想政治课程。
  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目标不明确,则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系统就会混乱无序。所以,高职教育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业务范围区别,确定教育教学目标。职业教育要实现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已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要逐渐脱离学科体系的巢臼,强调以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针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瞄准职业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体现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生个性特征来构建综合化的活动课程内容结构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克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更多地以及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2、教学要兼顾不同生源的素质差异,不同生源在高职阶段实施分别教育。
  在教学计划方面,要做好调查研究,即要做好社会对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的调查,更要对招生对象已学过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内容、深度进行调查,已做出与实际情况相衔接的中高职教学计划,从而避免教学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力求取得最大效益,这是衔接的关键环节。由于普通中学学生的文化基础好,对理论接受的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弥补学生的不足,使普高生源的专业课程学习得到加强,文化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三校生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可以弥补文化基础不强、接受能力差的不足,专业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而且受普高生的影响也可以改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差距。这样,即便是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最终目标。
  3、在教学方面,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公关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职教育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主,或删减或照搬,没有职业特色,没有专业特点。可以在实践中增加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应用性、知识转化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新的技能,而不是仅仅学到知识。开发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教育系统外的支持和协助,包括用人单位、企业、社会团体,以使课程的设计反映经济和社会需要,而不仅仅是从学术角度出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强调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实效性,是一个综合改良的体系。高职教育服务对象的智能性和鲜活性特点,也意味着教育本身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动态系统,需要摸索和经受实践考验。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也是永无止境的。但教育系统之间的环节又是有联系和关联的,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样强调了衔接。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毛娅萍 [标签: 政治 衔接 改革 衔接 衔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空间创意思维培养的…
    科研项目立足加强高职实验室内涵建设之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中…
    刍议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法创新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基于高职特色的服装材料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机制探索
    浅议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与旅游学科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模…
    高职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与对策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