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基于全程化模式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反思

    摘要:本文通过本院校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从课程定位、设计原则、教学方法、学习模式、教师团队、评价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反思了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作者的思考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就业工作是关系到高职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效果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正确、专业设置合理、课程结构完善、教学质量优异的集中体现。因此,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如何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的指导与培养,为学生择业、就业、从业等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所新办高职院校,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践和建设,探索一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是需要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们深入思考的主题[1]。
  笔者所任职的高职院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这门课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适应了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态势和本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构建和形成了“全程化”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这种“全程化”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要求全员参与进行协作指导。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导方向,因此“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首先意味着这项工作是一所高职院校全体教职人员的责任。因此,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院校内自管理层至一线教师、自专业教师到教辅人员,都必须主动树立就业指导的意识,认真从本职工作出发,相互支持协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2)立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过程指导。wWW.11665.coM这种模式既关注高职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也重视其整体职业生涯目标的规划。因此,它要求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的入学教育抓起,在各个年级阶段进行有步骤、有侧重点的针对性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入高职学生3年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3)依托校企合作进行深度指导。“全程化”模式是讲求实效性、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校企合作的有效支撑。通过建立在长效合作机制上的校企交流和互动,就业指导工作不但能够获得实时的行业发展信息和就业岗位资讯,而且能够从中开发出和利用各类就业指导课程资源,使“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发展,贯彻到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整个过程中[2]。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是实施全程化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主要途径,这种模式在课程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也体现得相当明显。
  从课程定位上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程,面向所有高职学生开设。其基本的课程目标指向4个方面:1、认知自我: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调整职业预期,确立科学的求职就业观;2、把握动态:指导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动态,确立科学的生涯发展观;3、了解政策: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增强就业竞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4、掌握技巧: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提高求职质量和求职成功率。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选取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集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榜样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也实现了由普通的教室向网络环境教学的延伸。这种变化不但拓展了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也延长了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灵活、积极、有效,更容易实现便捷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撑了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我院就业指导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就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各种职场案例,调查问卷,来自学生的各种观点与讨论,以及选取来自本校毕业生的真实案例素材,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将就业指导扩展到创业教育的广阔领域,使课程教学活动不断适应本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和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用书、真实案例和网络资源的相互补充,为就业指导课程建立了一个可以不断补充和实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的建设成为本课程教材建设的有力支撑。

  除了课堂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学习过程还涵盖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各种相关的文件与法规、参加各种与就业指导有关的专业讲座和专题讨论会、开展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观摩和参加各类校内外的就业招聘会以及进行小型的创业实战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学过程从普通教室实现了向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经营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社会延伸,使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逐步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学生、服务企业、鼓励自主创业的课程理念。同时通过班级q群、教学博客、课程网站的建设,各种教学资源的立体整合获得了一个虚拟的广阔平台,得以实现即时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指导的互动性和时效性。
  教师团队是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力量。我院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由学院主管教学和就业的副院长牵头,各系选派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当时间行业经历的专任教师为主体,同时邀请来自企业和行业的精英、优秀的毕业生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构成。校内专任教师队伍由副教授和讲师组成,全部经过siyb专题培训,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院系两级坚持“内培”与“外训”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促进的培养模式推动就业指导教师走专业化、专职化道路发展,保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与课程发展相互促进。兼职教师的选聘主要依托了学院各专业的各类行业和企业实训基地,以确保能够合理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同时这种专兼职互补的方式又不断提高了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的促进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的自身建设[3]。
  基于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方式,结合日常考核、项目考核和结业测试对学生进行课业评价。具体的课程评价细则包括:1、本课程为考查课;2、全学期缺课达到总课时数的30%则取消考试资格;3、日常考核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内容,占30%;4、项目考核占40%;结业测试以书面形式为主,占30%。在每一个教学模块均安排一次项目考核;5、项目考核由教师、学生小组及行业专家进行共同评价,其权重为40%,40%,20%。这种评价方式不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也使学习评价的主体实现了教师主导、师生共评、校企共评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和企业的合作深度。
  作为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主要环节,我院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在近年来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呈现了“两化”、“三性”、“四结合”的特点。“两化”是指教师团队专业化、课程教学全程化。“三性”是指课程内容讲究针对性、课程活动讲求实践性、课程评价注重发展性。“四结合”是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行为养成相结合、理论引导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就业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普遍关注与个体辅导相结合。这种鲜明的特色赋予了课程积极的发展动力,
  过于重结果、重数据。在院校层面,高职教育管理者及就业指导教师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评价认知多限于达到两组“数字”:1、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合格标准是达到70%;优秀标准是≥90%;2、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合格标准是达到60%;优秀标准是≥80%。这种片面的认知容易导致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也容易忽视就业指导工作既具有阶段针对性性、同时又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特点。
  存在重管理、轻导向的倾向。教育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视来自上级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反馈意见,而对作为课程主体的就业指导教师和高职学生的反馈意见关注不够,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降低,课程建设的内在驱动力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其一,教育管理者对监控和评价的服务性功能认识不足,重管理轻导向,不能有效激发就业指导教师的主动性;其二,对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反馈往往工作繁杂,涉及面广,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平.大学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7).
  [2]陈钦华,钟云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与就业,2006,(05).
  [3]关勇.论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莫柳军 [标签: 模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
    基于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基于阿莱悖论的内蒙古大学生投资创业心理研…
    基于漏电保护器的研究及选型应用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抄核收新模式
    基于EMC节能改造GSM智能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基于通讯模式的变电站设备时间质量监测方案
    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分析
    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创新设计与开发研…
    基于知识转型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
    基于BSC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