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学习方式初探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 评价 学习方式 探究

  [论文摘要]: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如何转变地理方式,成为了新时期的地理老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新的地理学习理念将导引地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论根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一个中学生毫无地理学习动机,在地理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接受外界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学习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没有发生。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是否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内因,而不是外界因素与条件,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wWW.11665.Com”

  医学研究观点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分为感受区、存储区、想象区、判断区。那么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地理信息在大脑四个功能区域不断加工的过程。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要变为学生内化的地理知识,就要靠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而大脑的活动要依赖于四个功能区的协调运作,但其中感受区的作用是“首当其冲”的,如果感受区的大门不开启,再简单的知识也不可能进人大脑。感受区只有保持开放的与外界主动交流的态势,才能带动其他功能区不断工作,从而体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人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地理学习是地理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地理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过程。在信息社会中,师生在汲取信息方面是平等的,比如教师告诉学生:“月亮上没有水。”而学生会对老师说:“月亮上可能有水!”这是因为他们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了有些科学家对此问题的新的研究进展和新的说法。双向交流不仅起到信息互补的作用,而且体现了相互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这其中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先决条件,否则上述的“作用”与“过程”就不复存在了。

  二、如何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正确的地理学习方式应该是由多元的、有丰富内涵与发展功能的模式组合起来的结构性的综合体。按功能分类,可分为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地理学习方式。基础性地理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拓展性地理学习是为扩展知识视野而采取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培养发展性学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研究性地理学习是地理探究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按行为分类,可分为自主性、互动性地理学习方式。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自我组织,也突出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互动性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与交流;按内容分类,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地理学习方式。前者偏重对原理的理解与探讨,后者强调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运用,两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地理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种: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文献研究等。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模拟设计某一条地铁线路的活动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①过程性。地理研究性学习关注学习的过程,而在过程中,一更加重视参与:诸如思维方式的展开,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环节,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二更加重视应用:强调学生应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三更加重视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
  ②社会性。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来源于社会、社区及身边。研究过程将走向社会,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课题研究成果将不同程度地有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③实践性。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表现在:一是信息搜集和分析活动。二是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生应根据课题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和考察,获取调查和考察的原始资料,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三是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研究成果。

  ④自主性。选题的自主性: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有利于全员参与和开展研究。学生对教师的可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指导者。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因为研究性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

  ⑤乡土性。由于受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选题宜根据当地(即乡土)的实际来进行,有利于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学生年龄、时间、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地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当地相关部门认可和采用。

  ⑥创新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尝试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⑦综合性。学生在多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知识,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地理研究性课题虽然需要学生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为主,但因为地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关联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学生灵活利用各科知识,综合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⑧合作性。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课题组一般由5—7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默契程度。

  可见,多元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各种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改变过去单打一的学习方式。另外,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变“师讲生受”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及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什么是人们已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用实验来检验人们已知的东西、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诉他人。探究是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来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当然,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三、教学案例

  案例一: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环境的态度。

  展示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地球出汗了”,让学生讨论:这幅漫画有哪些寓意?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多少与深度,在表述这些环境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供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关心程度、环境道德意识水平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一幅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漫画,并说出寓意。学生表达的想法,是评价学生对环境基本态度的重要依据。

  案例二:在教学“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时,首先,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1)南极洲煤炭分布图及煤炭储量;

  (2)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

  (3)南极洲景观图片;

  (4)南极洲气候特点。

  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述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已有的信息,以及合理性、完整性、新颖性等表现问题质量的信息,从而评价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方面的水平与差异。如“为什么南极洲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与“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有过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相比,在深度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这种差别,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摘

1、《地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代教学论纲要》  谢利民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学风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金花 [标签: 地理学 初探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影响社会课课程编写的因素及原则的思考
    基于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书籍设计课程的扩展
    界面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探讨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图学课程体系改革
    《商务沟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提高师范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