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台湾高等教育历史回眸与特征
  一、台湾高等教育历史回眸
  
  台湾高等教育经过50年代的奠基,60-70年代快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90年代至今转型升级,有高等学校165所(不含军警学校和远程教育学校),其中私立高等学校110所,公立高等学校55所,本专科学生110余万人,研究生近20万人。80年代末,台湾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如今已迈入普及教育阶段,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8.6%。
  
  二、台湾高等教育特征
  
  (一)注重办学形式多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1950年,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台湾大学)、三所独立学院(分别是工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3所专科学校、本专科学生总数仅6660人,研究生5人。根据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设立更多的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显然单靠公立高等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求学愿望。因此,开始推行公立与私立并举,以公立为主,私立开放的政策,实行正规与非正规形式,正式高校与非正式、非学历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文凭证书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正规高校与空中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制,扩建、升格高等院校来推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使台湾在80年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台湾高等院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学校发展。把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1974年,为鼓励私人捐资助学,颁布了《私人学校法》和《私立院校奖励条例》,规定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为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形成比较完备的私立教育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WWW.11665.COm据统计,1989年,私立院校发展到77所,占全部高校的66.4%,在校生占总数的72.7%,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自私立学校有4396人,占224%。显然,私立高等教育是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由于台湾私立学校比重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用于公立高等教育投入,2006年,台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达5496亿元台币,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率为5.6%,其中高等教育总额为2220亿元台币,约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40%。一所万人大学每年的投资一般在20亿元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亿元)。
  
  (二)注重办学理念凝练和办学特色的打造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确立,这集中体现在各个大学的目标、追求、校训和校歌之中。成功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科技与人文均衡发展,专业与通识教育携手共进,学生与教授共荣,引领成大迈向国际顶尖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调技术务实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灵活设计专业学程;促进产学建校合作,构建多元学习组织;配合产业结构变化,弹性调整紧缺专业;加强师资专业能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正修科技大学以出色的艺文环境,具国际化水准的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先进的半导体测量环境及丰硕的产学合作成果为绩效与特色。创建于2000年的高雄大学,注重构建人文、生态、休闲、健康的大学城,有“世界绿色大学”之荣誉,以年轻师资、效率行政、新颖设施培育顶尖学生,并以坚强的学术研究为后盾,期许成为政策发展的助手。国立宜兰大学秉承“笃学力行,敬业乐群”校训之精神,教学与研究兼顾,人文与科技并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丰富的人文素养,主动的社会关怀,宏观的国际视野,成为具备全人品格的人才培育目标。实践大学秉承“勤劳是快乐”的观念,强调“科技与人文并重”,积极推动“生活与创意”全人教育,以培育更多勤劳努力同时具备创意思考及国际观的优秀人才。私立南华大学是由佛光山星云大师发起“百万人兴学”,募款创立,格外重视教学品质、教学环境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提升,本着“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精致办学,提升研究,参与并服务社会”之办学理念,并以发扬古代书院传统,重建人文精神,结合人文与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发展目标。
  台湾的大学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就能一以贯之,比如台湾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大学,其校训一直秉承老校长傅斯年先生当年确立的8个字“敦品、力学、爱国、爱人”。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台湾的大学正是有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高雄餐旅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校训是“精训勤朴”,办学理念是多务实少理论,培养优秀餐旅人才。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兼办推广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建教结合,学理论与学技术相辅相成。建立国际交流,汲取先进国家经验。屏东教育大学校训是“诚爱严明”,办学目标是“崇尚学术自由,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文关怀,丰富艺术涵养,融入科学知识。校歌为“武山苍苍,淡水泱泱;钟灵毓秀,化被八方;八德兼备,四维是张;手脑并用,六艺维扬;做中学,做中教,百炼成钢;学不厌、教不倦,以进以康;屏师之风,山高水长”。台湾的大学都十分注重办学理念凝炼和特色的建设,这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各高校应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功能定位,应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三)注重通识教育,培育完善人格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融合人文与科技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一般占毕业总分的20%以上,选修课科目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活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学术范畴。台湾大学黄俊杰先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作了如下归纳:一是通识教育目的就个人而言是培养健全的人,就团体而言是培养共识,即生命意义、历史文化、政治素养和人类前途的共识;二是通识教育的渊源是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三是通识教育方法是运用人所具有的特质——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发挥人性,四是通识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应有的知识、技能与情意;五是通识教育着重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它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六是通识教育要培养良好技能,包括表达、沟通、综合、分析、了解与批判等能力;七是通识教育要陶冶的情操,包括追求自我实现,尊重他人价值,热心社会问题,珍视民族文化,善尽民族义务,以及关怀人类前途。因而台湾各大学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本着通识教育的理念,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开展与通识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师资与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通识教育的评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台湾的大学加强通识教育首先反映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国立台湾交通大学虽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其目标定位却是“先进  

科技的摇篮,精致艺文的殿堂,台湾科技起飞的领航员。拟定通识教育的四项目标是“通天人,识古今,教博雅,育和平”,显示出文理渗透的培养要求;其次反映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为人文与艺术、社会与管理、自然与科技等三大领域,以满足学校工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不同主修学系之需求,引导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人文与艺术领域强调人本思想,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课程来陶冶学生气质,提升其人文素养。社会与管理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心理、经济、管理等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于多元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自然与科技领域有两大主轴,一为思想观念之熏陶为内涵,主要范畴为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精神;另一为实用知识之传授为重心的课程,涵盖生物、医学、环保、理化、资讯、应用工程等各种科学领域,带领非专长学系的学生了解科学的概要,增进其生活的技能。
  南华大学自1995年办学以来,不遗余力推动通识教育,该大学大力推行兀型教育,其中兀之横线即表示通识教育,两条纵线表示双项主修或主副修专业教育,以精致办学为方针,目标是把南华大学建成一所“兼备通识精神及生命关怀的文化殿堂”。在课程设计与教师授课上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经典教育为主轴,来贯穿通识教育及生命关怀,透过经典本身的跨越性、创造性、整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达到博雅之全人教育核心。
  总之,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观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是一种朝向完整人格的建立,促成人的自我解放的教育,这种意义下的通识教育,其实是当代中外教育学界所谓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不仅是当代中外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教育工作值得“永恒的乡愁。”台湾的大学普遍重视通识教育,普遍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当今社会带有普遍功利心理状况下,可有效地加强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加快学分制改革与实施步伐,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量开放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内容,以通识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
  台湾教育之所以比较发达,教师质量之所以比较高,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台湾“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将提升大学教师水平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大学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拔尖;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性兼职活动和高层次合作研究;同时放宽聘用限制,鼓励吸引卓越人才,强化系所之间的学术竞争;建立健全教师评鉴制度,遴选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台湾各级各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毕业生担任;60年代,中小学教师全部由大专毕业生担任;80年代,小学教师则全部由本科毕业生担任,而且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中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重点中学的教育队伍中研究生比例高达30%以上。大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高,多数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重点大学多达到90%以上,比如私立南华大学的专任教师89%拥有博士学位,朝阳科技大学72%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义守大学拥有81%的博士学位教师,云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达84%,高雄大学的专任教师94%拥有博士学位,大学里专任教师不仅学位高且大多有欧美留学经历。
  
  (五)注重大学评鉴,推动自我改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私立大学的快速发展为台湾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办学不规范,师资、设备条件不具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质疑。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各校辅导、奖励及核准备申请之依据,同时受当时美国教育界讲求绩效责任运动的影响,于是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5-1990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评鉴的阶段;1991-1994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试办学科评鉴的阶段;1994年至今为落实大学法“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工作体系”的阶段,1997通过大学教育评鉴计划,同年10月把62所普通大学院校和军警院校按学校性质分为综合、师范、医护教育、其他四类六组,试办大学校务综合评鉴,评鉴指标包含教学、研究、服务、行政和绩效总结五个部分。1998年6月公布了1997年度综合评鉴报告,1999年台湾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学评鉴数量的评鉴外,更应重视质的提升,大学及其专业系所应定期接受评鉴,但以自评为主,评鉴信息要公开,评鉴结果应作为未来改善的依据,不宜与经费补助关联;落实教学评鉴,推动多元评鉴制度且与社会及产业加强互动,2003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出应该强化大学评鉴机制,成立公正客观的专责评鉴机构,依学校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鉴指标,指标分质化与量化两类,质化指标包括校务发展计划、课程、教学、辅导、知识推广、一般行政、会计行政等项目;量化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学生资料、学术规模、学术成果、教学资源等。2005年台湾大学共同捐资成立了“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接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委托办理的高等教育工作评鉴,教育评鉴中心的任务是规划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机制,执行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工作;建立大学与技专院校评鉴人才数据库,搜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评鉴信息,推动高等教育评鉴国际交流等。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把大学评鉴分为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两部分,自我评鉴是整个评鉴机制的核心和基础;外部评鉴工作分为校务评鉴、系所评鉴和研究质量评鉴三类。
  台湾大学评鉴经历了从学科到学院再到大学,从教学为主到项目多元,从注重私立学校到公私兼顾的过程,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将大学评鉴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评鉴指标体系、健全大学自我评鉴机制,强调评鉴工作的国际化视野等都值得我们开展评鉴工作借鉴。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正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六)注重大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

学生综合素养
  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潜在课程。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成立学生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活动与创新的自主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社团类别包括学术性、服务性、艺术性、体能性、康乐性、联谊性、探索性、校际性、自治性、综合性等。如成功大学有学生社团130多个,每一个社团皆自行组织,独树一格,蓬勃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抱负和理想选择参与社团,自由自在地悠游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地享受青春时光。在那里,社团活动经常热闹上演。义守大学、高雄大学及南华大学各有9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从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拓展知识视野和生活领域,激发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充分享受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正修科技大学有48个学生社团,各社团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晚会、展演以调剂同学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实践大学向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投入社团干部培育工作,培养学生领导能力、自治能力及组织能力。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有55个学生社团,学校积极鼓励社团举办社区服务相关之活动,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同时鼓励社团向校外以计划方式争取补助经费,让社团同学可以从计划申请中学得完整的计划、执行、考核方法,以提升社团活动品质。这些做法,对我们也颇有启发。
  
  (七)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台湾,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先哲们的至理名言,以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历史责任感。各大学的校训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人备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优秀文化传统的教益和陶冶。如:成功大学的校训是“穷理致知”,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弘毅精勤”,昆山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坚毅诚朴”,云林科技大学的校训是“诚敬恒新”,朝阳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勤学、敦品、力行”,正修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义守大学的校训是“务实创新”,南华大学校训是“慧道中流”。这些校训蕴涵了人文精神,充盈了人格教育,体现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蕴涵和体现了一所大学历久弥坚的教育追求、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台湾高校的校训简明精炼,意蕴深远,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注重教人做人,很值得我们借鉴。
  
  (八)注重产学用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台湾对职业技术教育十分重视,各高校在高科技浪潮中随时保持与社会时态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当时的普通高中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地充实工作岗位,因此台湾决定减少高中招生数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合理分流,即55%进职业技校,45%进普通高中,由此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职业技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对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三个办学层次,已形成中等教育、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多层次并存的教育体系,而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和普通院校毕业生一样的继续深造的机会。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授、研究、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的各级专门技术人才,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中高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以培养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宗旨,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个层次。大学部根据生源学制的不同分为“二技”和“四技”:“二技”是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的二年制办学形式;“四技”是招收普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办学形式。“二技”和“四技”毕业生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分硕士一般说来和博士班,毕业时分别授予硕士与博士学位。比如高雄应用技术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都是在短短几年间从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培养的学生从2年制的专科、4年制的本科一直到硕士、博士并存。由于中专职校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调动了中专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轻了初中毕业生都挤入普通高中的压力。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型、技艺型、实践型人才,对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注社会时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二是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大学和研究生;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其科技大学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学生深造;四是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类学生深造,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吸引力。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九)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推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10项国际化策略:1、持续推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对学校提出的足以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建立优良外语环境及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计划给予经费支持;2、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打破学校界限,成立跨校研究中心,鼓励大学聘任国际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相关研究计划,与国外优异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及人才交流;3、持续资助台湾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专题合作;4、建立大学国际化评鉴指标,奖励国际化优秀大学;5、持续资助大学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6、持续邀请国际文教人士到台湾访问,资助大学邀请外宾;7、逐年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学金待遇,延长受奖年限,改革外国留学生普通奖学金核给办法,扩大大学自主权,使各大学得以在国际化方面形成特色;8、发挥重点大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加强招收国际学生的宣导;9、改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生活、学习

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优良教师和学生到台湾任教或求学;10、通过在海外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或“台湾技职教育展”等形式,扩大台湾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影响。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台湾的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采取了加强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1、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是台湾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台湾大学十分重视多元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国际水准人才的培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台湾大学已与全世界17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山大学的办学目标,用校长张宗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为南台湾国际学术的快乐领航者,带领大学面对台湾迈向21世纪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该校把“建立以国际一流水准教学与研究之精致学园”作为校务发展特色之一。东海大学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培育优质化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该校校长程海东教授把国际化人才的特质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学习及语言能力人才;其二,对自我(本土)及他国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认知与省思;其三,培育自信、活力、已立立人、感恩、关怀人文社会及利他情操的人才。高雄师范大学把“加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缔结国内外学术合作关系,推动校园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该校现已同美、英、澳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暨南国际大学把“推展国际交流”作为四大办校宗旨之一,其校名冠以“国际”二字,足见其用心。该校最近提出的八项为期4年的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台东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台中师范学院和高雄应用技术大学也都提出了旨在加强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目标。2、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台湾各所大学的校园标示牌均采用中英对照,以营造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环境。另外,各校都积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意识,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组织结构。台湾各大学均按大学-学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建立了扁平的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学院均按大学科门类设置,以利于内部资源整合,并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4、采取国际化的办学措施和策略。台湾大学除了鼓励教师用英语开设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吸引留学生以外,还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学协会,与世界著名大学开设双学位课程,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事务。高雄师范大学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引导未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为提升该校研究风气和成果,学校出台“研究优良奖励办法”,鼓励本校教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地位。东海大学为促进学术及教育国际化,采取了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修习学分并进行参访学习、教授带领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邀请国外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来校讲学授课、与国外学校合作开设双国际学位学程等措施。中山大学采取三项重要措施来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其一,制定学生英语考核标准,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其二,开设国际交换学程并提供校际交换生,开阔国际视野;其三,制订“鼓励招收外籍国际博士生办法”,招收外籍博士生。暨南国际大学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出要为本科生设置“入校门”和“出校门”的外语双门槛制,推出优秀学生出国养成计划和教师出国交流制,并建立外国学生双联学制等。
  台湾高校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际化被看作是院校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普遍受到重视;二,把国际化当作是一项具有渗透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目标、理念到环境,从组织结构到行动策略的有谋划和落实;三,注重发展院校国际化特色。中山大学为吸引留学生,整合学校教学力量,开设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学程;暨南国际大学注重全方位外语环境的营造,除校园标示、系所简介、网站资料、课程一览表和授课大纲全面英语化以外,学校对学生外语能力还设定了入学和毕业门槛;东海大学希望加强本校教学特色来吸引留学生;四,注重国际化质量的提高。多所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化指标系统,以达到检视本校国际化水准的目的。
  
  (十)注重机构设置精简,管理水平比较高
  台湾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人口2300万,高校数一百六十余所。面对少子化冲击,大多数大学规模都不大。从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各大学的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学科齐备、历史悠久的台湾大学也只有11个学院,分别是: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管理学院、公卫学院、电资学院、法律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暨南国际大学只有三个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它提出的中期规划为设置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学院,长期规划为设置生物资源学院、医学院和艺术学院。南华大学设置有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5个学院。其它高校也大致如此,基本上按大学科门类设置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最为普及与常见。在学术机构设置中,台湾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是与学院平行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通识教育任务,说明台湾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
  台湾地区的高校行政组织设置相对精简,一般不超过10个部门。以下为台湾国立大学的行政组织系统,分别是: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研究发展处。其他高校行政组织构建基本相似。尽管与大陆相比行政机构设置少,但管理人员精干,一身多任,一专多能。行政人员往往不仅一身兼多职,而且还有自己的专业,包括校长,教务长、学务长、处长在内人员,都在教学一线上课,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在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创新机制。
  台湾高校机构设置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尽管由于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差异,行政组织设置会有所不同,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学术组织的机构设置还是有共通之处。大陆高校学院数量偏多,学科综合化水平不高。大陆研究型大学平均设置16个学院,学院设置基础以一级学科为主,而不是以理学、文学、工学等大学科门类加以设置,这样一来,大陆高校学院内部的学科包容量较小,系、专业划分过细,各专业(系)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较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平台和科研平台,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增强学生适应性产生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看,大陆高校内部学术组织需要合并,加以“瘦身”以减少学院数,扩大学生数,增加学院的学科容量。这样做,也有利于开展对等的国际合作交流。
  但台湾高等教育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近年来台湾的大学数量急剧扩张,加以人口出生锐减,以致大学数量出现供过于求现象,教育环境浮现若干隐忧。公私立大学在经费、师资等资源分配上,差距日益明显,以致私立大学无法长期留住优秀人才,难以维系私立大学教师的稳定及教学质量。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协调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问题,规模扩张后的质量提升以及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的问题,教育评鉴中或多或少长官意志和人际关系影响评鉴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有许多是海峡两岸共同面临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在高等教育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了迎接时代挑战克服我们共同面临许多带有共性问题,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两岸共同智慧,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道为中华民族高等教育振兴,为人类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许青云 [标签: 台湾 历史 特征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台湾师范生“班级经营”教师专业的知能培养
    台湾中小学教育现状对福建基础教育的启示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 最后一哩 就业学程解析
    台湾文化走笔
    台湾国小级任导师与英语科任教师教学信念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