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析从创新理念和强化保障两方面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论文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省市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旨在从高等院校的角度进行阐述,简析高等院校在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时可以采取的创新举措,进而对高等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定位、职责和功能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创新 保障 
   
  探讨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时,有必要先对高校毕业生目前面对的客观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唯有对就业环境全面认识,方能准确把握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要求。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间增加,临时就业者以及“高才低用”者的比例上升。高校毕业生相对经济地位下降。然而,许多高校仍未开始着手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缺乏足够的创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撰文指出,广大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和社会就业人群中的优势群体,只要我们重视起来,深入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一、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就业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已经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普遍关注,各种应对措施及方案已经陆续实施。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专门对做好高校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并确定了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WWW.11665.COm 
  看到机遇的同时,也看到了挑战的存在。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对比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是数量供给剧增导致供需总量失衡的结果,同时需求变动引起的供需结构失衡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由于供求矛盾、结构性矛盾和选择性矛盾而产生的待业或失业问题,成为高校就业工作必须应对的挑战。 
  除此之外,各级劳动力市场的相互独立以及其间的高流动成本,客观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许多毕业生对自身价值过高估计,不愿意降低薪酬标准或者岗位预期,宁可失业也不愿“屈就”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其就业空间。 
  因此,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首先应当创新毕业生的理念培养以及就业能力锻炼方式,其次还要辅以卓有成效的保障机制。 
  二、创新思维,推进毕业生素质培养 
  要想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尤其要注重毕业生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相关意识的培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有针对性地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素养。首先,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塑造。在现代企业组织中,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日常教学中,要让毕业生认识到一个成功而富有效率的团队,需要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相互取长补短;需要每个成员的群策群力、协作共进;需要成员甘于付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竭尽全力。通过培养,让毕业生认识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和形成团队意识。 
  其次,培养服务奉献精神。对个人而言,服务和奉献意味着对别人的帮助和贡献;对企业而言,服务和奉献则常指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为满足企业、公共团体或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劳务,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应当深化毕业生的服务和奉献意识,培养毕业生对服务和奉献精神的认同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事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加以改进。 
  再次,强化沟通表达能力。目前高校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容易在沟通和表达方面较少顾及他人感受。临近就业,如果依旧不懂得掌握沟通的技巧,将会极大地制约毕业生的远期发展。因而,通过强化沟通表达的理念,带动毕业生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有策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应当牢固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紧跟时代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凝练学科特色、打造品牌专业等方式,带动毕业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具针对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在课时安排、内容涵盖等方面应当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丰富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形式。职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尤其要避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以提高毕业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面试、模拟人才招聘会;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前来作讲座,与毕业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可以通过小游戏,角色扮演和体验活动来提前感受就业。
  三、创新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途径 
  在进行理念革新的基础上,高校应致力于方式创新,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多种手段进行统筹推进,以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毕业生的就业与选择机会。具体而言: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可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同时,高校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能够为就业技能的迁移提供机会,为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获取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较少,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体验。通过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就业体验机会,可以让高校毕业生提前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并有侧重地进行改进。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包括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指导,又包括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相关支持。高等院校应该切实采取举措,帮助学生掌握个人创业条件的分析方法,并结合个人创业资源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自我评估个人创业素质。要通过鼓励和引领,使毕业生对创业的必备条件、创业所将面临的风险、创业的相关注意事项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当然,鼓励创业不代表对所有试图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都持完全支持态度,对一些自我定位不清或者创业方向有失偏颇的毕业生,高校也应当主动提供服务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及时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3.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对于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而言,推动职业指导进高校,强化对毕业生的职业资格培训,积极推行“双证书”试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也有必要主动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对以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在签订劳动合同、社保服务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机制 
  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坚强后盾。只有充分发挥保障机制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才能有效解除毕业生就业时的后顾之忧。具体而言,就业保障机制又可分为绩效考评机制、咨询答疑体系和就业案例分析等几个部分。 
  1.完善就业绩效考评机制与标准。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还应当从自身建设入手,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加以保障。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部门,可以尝试推行以毕业生就业情况为衡量标准的绩效考评机制,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与部门人员薪酬相联系,设计出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系统。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各个学院中也同步进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绩效考评,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作为学院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照标准。 
  2.健全就业工作咨询及答疑体系。高校毕业生开始就业选择和求职准备时,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疑惑,部分同学容易产生心理症结。这种情况下,咨询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南民族大学,这种理念已经付诸行动。学校目前已经设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向同学们定期开放,由专门老师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咨询、就业方向分析等。就业指导办公室受到了毕业生们的普遍欢迎,吸引了许多尚未临近毕业的同学前来问询。 
  3.重视毕业生就业案例的研究分析。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事的岗位也日益灵活。因此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仅可以提供有效信息引导毕业生求职择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评估与规划,还能够为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提供切实依据。此外,在对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和信息统计后,与历年的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高等院校就业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有助于明确改进方向。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鲁丹成 [标签: 创新 强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债的撤销权制度
    试析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引入健身秧歌的必要性
    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认识误区与应对之策——试析三网融合语境下…
    试析西藏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
    试析机动车辆超额保险退费问题
    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
    试析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定位与科学发展
    试析流浪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
    试析行业指导下的中美法律职业教育
    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试析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