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的根本原因,包括教育观念因素、人才培养过程因素、教育环境因素.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过程;教育环境
  1教育观念因素
  1.1以继承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影晌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但继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创新.形而上学的继承观念还会妨碍创新.传统教育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极易束缚和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杨振宁教授曾评价中国传统教育过分注重演绎法,是从已经了解了的、抽象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一步推演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完完整整地把一门门学科学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对于教育的目的,教育学家保罗·郎格郎提出:“教育不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不转变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就不能深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转变和改革,并非要把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统统丢掉,再重新地去构造一个创新性教育,而是要通过对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
  1.2以学科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仿照前苏联模式建立的,高等教育条块分割,这种模式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生产对象或生产过程划分专业,强化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教育,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覆盖面较窄,学科环境偏于单一,单一的专业学科培养环境,培养的学生知识体系单一,学术视野狭窄,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知识高度综合、宽广的学术视野的要求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在培养方式上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
  1.3以发展智力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强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并使它们相互促进.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但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追求仓新的意识,一种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情商”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要素,他概括了“情商”的五个方面,即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毫无疑问,“情商”包含了丰富的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自信心、勤奋、塌实、坚韧、耐心、恒心、创造性以及乐观、合作精神等.一些天资聪慧、富有才华者,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与非智力因素的欠缺有关.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2人才培养过程因素
  2.1教育方式分析
  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规范教育,其教育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整体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突出特点,是体制化的统一要求太多——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等,而不考虑学校在办学基础、办学条件、人才培养任务等方面的不同,其教育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整体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潘家铮曾撰文指出:“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教出一大批戴深度眼镜的好学生和国际大赛上的冠军,但出不了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工程师.”对中国教育的不足,毛泽东早有告诫.他批评旧的学校“消磨个性,灭掉性灵”.教育方式模式化造成人才培养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单一,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性的要求.
  2.2课程体系分析
  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专业教育的知识面窄,并且缺乏现代工业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国际、人际问题的知识.专业教育的内容、重点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二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的认识缺乏高度和广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验教学在教学安排上所占比重少,实验还依附于理论课程,局限于验证原理和掌握操作技术,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验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技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全面训练。wWw.11665.COM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方面.
  2.3评价方式分析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评价上,过于重视教育内部评价,而忽视了教育的外部系统评价.教育系统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特别是社会评价)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特别是对人才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在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学习时,重点以教师课堂讲授的和教材内容为主,并具此来考核学生,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组织协调能力、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关注较少,没有把培养、检验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放在重要位置上.

  2.4教学管理体制分析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学生缺乏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关注较少,不能因材施教,无论基础强弱、兴趣爱好,都采用同一教材、同一进度、同一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创新人才往往都具备鲜明的个性独立性,表现为认识的独立性、实践的独立性、生活的独立性.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就必须首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独立性的真正自由的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被条条框框套住的人.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就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

  3教育环境因素
  3.1教师因素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然而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来看,还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强,教学观念落后.二是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由于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使得高校教师重论文数量、重评奖、不重视论文和科技成果的质量.这种政策导向弱化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呼唤着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
  3.2学校因素
  高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不仅要要求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和能力,而且应该通过推进教育改革和营造良好氛围等具体措施来推动这项工作,但目前学校在这方面也显不足.一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要.二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够.没有大学创新文化氛围和环境,无以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此外,较为封闭的学术环境也制约着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近亲繁殖”现象,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多元思想的撞击.
  3.3社会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师生、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但目前这种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并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社会观念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学问、追求真理,而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进机关、进大城市,或是考研、出国留学,凡此种种.在这种意识影响下,学生在入学填报志愿时,也受此利益驱动,大部分是家长、老师看哪个专业就业形势好、待遇好,帮助选择的,较少是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的.这样不仅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是用人单位不科学的选人用人标准,不利于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在选聘毕业生时,用人单位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语等级、计算机水平.这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不为学业成绩、外语计算机过级,疲于应考,而较少甚至无暇参与创新活动.三是社会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不够.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巩固、强化和提高.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愿接纳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学生各奔东西,自找实习单位,在实习的质和量上都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实习成了图有虚名的形式和过场.另一方面,社会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缺少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场地等的支持和帮助.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尹忠恺 [标签: 创新 需求 差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陕西省工科院校日语通识课教学思考与改革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
    试论辅导员在军训期间强化学风建设的方法和…
    试论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试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