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管理模式 规范研究 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与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但其活动过程具有不可观察性、产出不可度量性及产出结果难以标准化的特征,采用行政管理或将其交与学生管理以及由教师自我管理都会受到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特殊属性的影响和制约。文章在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劳动属性进行分析的基拙上,对现行的行政管理、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自我管理三种模式的有效条件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不可观察性、活动过程难以标准化以及产出结果难以量化的特征决定了任何单一的管理模式都具有其局限性,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应强调措施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一、引言
    高等教育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事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效率,是人力资本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8年,在校大学生已达到1700多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社会、家庭以及在校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通过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和机制的完善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基于这一认识,许多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教学质量管理传统以及现状,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体系的构建和机制的优化,加强了教师的管理,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川。但综观这些管理仍然是以控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强调通过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规范要求和标准化来保证教学质量,忽略了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劳动属性的认识,压抑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引起了教师的不满,降低了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旨在通过加强教师的管理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并未达到。wWW.11665.cOM针对高校对教师教学活动管理中存在认识的不足,本文从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性特征分析出发,对通常的教师管理的三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条件进行了剖析。
  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属性分析
  教师教学活动过程可以简单地区分为教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投入一转换一产出统一整体。如果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产出和目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成为了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投人,且这种投人会因为教师个体能力结构、态度、教学对象、环境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教师个体之间呈现出差异性。总体上,高等教育的投人可以区分为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等,软件设施包括一个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文化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精神风貌。从教育活动投人产出过程的内在属性看,硬件设施的好坏只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相应的环境条件,而软件设施却对培养对象的价值观的形成、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或价值观是无数教师长期秉承一定的价值理念和信仰的结果,但其传承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具体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在其行为举止和言行中。“大学非大楼乃大师”所阐述的道理说明了教师在保证整个大学教学质量以及大学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从教师专业化维度看,任何一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其专业化水平是不同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周期性变化既是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教师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适自己行为的结果,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特征必然会导致在高校教师群体内部,不同学科以及同一专业的不同教师之间的专业化水平差异。如果专业化会影响教师教学活动过程和质量水平,那么在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投人环节就存在投人上的差异性,且这种投人是难以量化和观察的。然而以相同的程序、标准对所有的教师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要求和评估就难以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体现评估活动的公平性和效率。更进一步,从产出角度分析,虽然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却会因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出现非一致性变化,其现实表现就是有些专业化水平很高的教师却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同一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果,这一现象表明,教学活动结果难以承担起教师教学活动投人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以教学过程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投人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完整和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投人。教师教学活动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教师个人能力结构、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也受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学对象、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都会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发生作用。如何区分这些影响因素对教师教学活动结果的影响程度至今仍是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这既反映了教师教学活动投人过程的不可观察性,又反映了教师活动结果的不可比较性。

    教师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就是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程序将其专业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从而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形成学生独特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除伦理和道德层面上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过程实则为一个提供知识传播服务的运作活动,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学生的参与共同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教学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现代服务质量理论认为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具有主观性和过程性。格罗鲁斯(gronroos)指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包括了结果要素和过程要素。假如结果质量强调的是服务的结果,是顾客的所得,可以进行量化处理,那么过程质量就与服务环境有关,一方面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态度、方式方法和程序会影响到过程质量,另一方面服务接受者的个性、态度、知识和行为方式也会对其产生评价性影响,一个特定顾客对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所接受的高度同质化的服务会作出不同的评价,这说明过程质量难以被顾客客观评价,顾客的主观感受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以学生的满意作为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衡量标准,那么高质量的教师教学活动就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内在要求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包”,这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让教学对象得到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显然地,从这角度分析,任何教学活动我们都难以通过组织层面作出标准化处理,要求教师按照“僵死”的程序和操作步骤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相反地,它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现有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教师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一定的专业化水平为基础,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效果测评、毕业设计指导等一系列与学生学习相关活动的过程。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涉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支持和学生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科学与否、教学服务体系运行状况、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工作动力、学生参与程度都会对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投人产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决定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在上述影响和制约因素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居于首位,因此,强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把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与教师管理作严格的区分,传统的教师管理强调从人事、队伍建设、薪酬三个方面来加强教师管理(朱欣,2007 )。虽然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出与教师的管理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教师管理与教师教学活动管理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一是教师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而在教师教学活动管理过程中,教师是主体;二是教师管理是通过资格、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是以相关的教学目标、大纲和教学计划为基础,通过一定教学资源的投人和程序规定,由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动完成的。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纳人到教师管理的框架下进行管理,会降低教师教学活动相关措施的正确性和管理方式的科学性。现有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可以细分为行政管理、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管理三种,但三种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均有严格的条件。
    一是以建章建制为基础,强化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导、监督的行政管理模式。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效率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使其行为与组织期望行为保持一致。总体上,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由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体系组成,通过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过程控制等管理职能来达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决定于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教师教学活动具有投人的不可观察性,且产出会因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同样的投人却有不同产出的特征。针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这一特殊性,如果由学校的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并保证其管理活动有效率,那么就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拥有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相关信息。为获取有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投人信息,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后延伸等环节的工作投人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这可以理解为以制度或以行政措施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率管理的条件。为达到以上目的,客观上就要求学校的管理部门配置相应数量的管理人员,相应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且行政管理人员有责任心和能力。事实上,受学校人力资源有限的约束,教学行政部门主导下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后延伸所采用的是随机抽查的简单化的管理模式,当随机抽查人数以及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随机抽查就会由概率事件变成确定性事件,抽查的管理方式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约束力就会明显减弱,从而失去其应有的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教学相关投人的信息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由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的作用的局限性。更进一步,管理部门在对教师教学活动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力优势,一旦这种权力过于集中,必然会导致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范围过宽、过细、过死,从而剥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降低教师的积极性且极易在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从而影响到学校相关政策措施在教师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上的贯彻执行,使学校的教学理念、目标以及质量管理难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是将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交由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去管理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既是知识传播过程又是服务过程,服务的提供与消费同时发生,将服务质量的评价权力交由服务对象更具管理效率,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要保证学生评教管理模式的有效就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质量关键点能够完全了解且在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质量的评价者,它必须具有完全公正的思想,也就是说,对不同课程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活动应保持绝对公正的评价标准;三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向学生做出任何言语或行为上的暗示,以保证学生对其教学活动做出公正的判断;四是教师不能动用威胁手段(这种威胁包括在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且传统性教育留下的任何有关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经验知识”都不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行为;五是其评价结果能够给学生带来切实的利益,这种利益包括事后学生可以获得重新选择教师的权利。从服务质量管理角度分析,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是同时发生的,这决定了其效率是难以量、难以标准化,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评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然而现实环境很难满足以上条件。首先,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双方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教师在自己的投人上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且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心理和行动上的劣势,传统的有关学生与教师关系的教育是以尊师为前提的,这种理念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公正性,尤其是让学生对站在公正立场上对自己并不满意的教学活动做出评价时,学生将面临背离传统的心理压力,且还会担心遭到教师的报复,这势必会让学生作出违心的评价。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从而影响到其评价的准确性。事实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策略性手段让学生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评价,这些策略性手段包括对听从自己指挥和安排的学生得到高分、满足学生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作为交换条件,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评价。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管理严格、教学态度端正、工作敬业的教师得到的学生评价结果明显低于一些管理不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教师,这就是最好的例证。再次,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否会对学生的利益产生影响,也是学生能否有积极性参与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关键。将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一直以来既存在理论上的争论,也存在着现实中的操作难题,它必须解决学生的公正性问题以及认知标准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许多高校并未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作为其职称晋升、薪酬调整的指标,也就是说学生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约束力有限,这意味着学生评教或以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主体的模式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如果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的利益还包括学生在教师选择方面的权利,那么面对高校扩招之后,多数高校师资力量短缺、许多应开设课程都难以开设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学生很难得到更换和选择教师的权利,这又从另外一个层面弱化了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积极性。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分析,学生评教的结果难以给学生带来自身的利益,学生利益的表达机制在整个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完善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失望和对此事的无所谓,事实上在许多高校的学生评教中,一个学生代表全体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也不是个别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其有效性,从而使以学生作为主体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管理的模式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三是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管理主体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多地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个体劳动,其劳动效果决定于教师的动机、能力与环境,是三者的函数。组织行为层面上的动机包括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强调个体努力的目标的组织指向性川。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够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做出特定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努力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绩效与奖赏的联系以及吸引力是三个关键变量。显然地,个体努力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受个人能力与目标绩效评估系统的影响,而在绩效与奖赏之间受绩效评估指标的影响。如果把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解为组织目标,那么其实现是建立在个人目标实现基础上的,这客观要求为数众多的教师的主导需求应该没有差异,且学校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应保持公开、公平、公正。上述条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管理主体的理论基础和前提。然而,回到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条件是非常苛刻的。首先,学校的教学体系是由众多的、具有不同属性的科目组成的,不同科目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投人是不同的,且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理论上就要求管理层面上应根据不同科目的差异性采用有差异的绩效考核体系。如果以同样的指标体系去考察不同科目教师本身就会产生考核指标的公平性和效率问题。其次,它要求在具体评价实施过程中,考核实施主体应对不同的考核对象采用同一标准且没有差异,这一条件受到人本身身体和心理的挑战,是难以满足的。上述两点难以满足的结果是教师之间不公平心理的产生。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对象是重要变量,包括他人、制度和自我,也就是说个人不仅关心由于自己努力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比较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此为分析基础,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如果一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付出较少的教师却得到与付出较多教师相当的报酬或结果,那么理性的教师个人将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报酬相同的情况下,教师会减少自己的付出。将教师个人的这种行为放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多次重复博弈的结果是所有的教师都不断地减少自己的投人,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陷人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四、结论
  高校教师教学活动投人不可观察、产出不可度量以及其过程难以标准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管理的学校行政主管、学生参与管理以及教师自我管理三种模式的各自条件和局限性,也就是三种模式的任何形式的单独使用都面临着现实困难。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应根据教学活动本质特征,采用综合的教学活动管理模式,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作用。为此,学校应建立起以教师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尊重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基础来设计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和体系,在强调制度的刚性的同时,应突出制度的柔性,通过制度的完善、教师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鸿渊 熊志坚 [标签: 现行 模式 有效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从现行CET测试中的问题研究试证CET测试IBT化…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
    试论辅导员在军训期间强化学风建设的方法和…
    试论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试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