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地方高校03—05级三百多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归纳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成因,并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全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单位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其职业价值观不仅将深刻地影响着其未来的择业行为及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而且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研究新时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以便高校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全社会共同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
    2006年5月,笔者以“当代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态度和期望”为主题对某地方高校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方便抽样,发放问卷370份,回收问卷3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9份,有效问卷率为97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与八、九十年代相比,处在重大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正在悄然改变。WWw.11665.Com这种变化同过去的职业价值观混杂在一起,既有符合改革潮流和社会需求的良好态势,又有同社会的发展进步方面不相一致之处。但更多的是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面向时代,注重现实;面向社会,注重自我;面向理想,注重实用的一种崭新的职业价值观。
  首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趋向多元化。本次调查显示:在求职意向中排在第一位是三资企业( 48. 30% ),其他的依次是科研教育部门( 43. 54 % ),大型国有企业(40. 81 % ),国家机关(37. 41 % ),民营、乡镇个体企业(19. 73 % ) ,军队(10.2% )。这表明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八、九十年代大学生最想去的单位,即所谓的“铁饭碗”,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已不再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门单位,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当前,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看好三资企业与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虽然是近几年才兴起,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正逐步增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方式已被多数大学生所接受,甚至成为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调查中还发现,当问及“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外,你最想学习的其他知识是什么”时,实用技能、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以超过半数或接近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被大学生们排在前三位。当问及“你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时,67. 84%的学生仍然选择了多掌握实用技术,56. 28%的学生选择努力学习增长才干。这表明了大学生们对现代实用技术的高度重视,也是大学生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整天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这个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再囿于书本所提供的理论知识,“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形势;关注国事、关注天下事。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的未来储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给自己“充电”。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
   其次,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日益强烈地体现出通过职业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既强调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强调实现自身丰富多彩个性的价值取向。本次调查中,问到你的职业标准是什么?58. 63%的学生选择“施展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为“满足个人文化需求”( 29. 54%),选择“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仅占8. 64%。在问到“你的工作能为社会福利带来看得见的效果”,40. 5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51. 89%的学生认为“一般”。在问到你的理想就业地区是“沿海城市、省会城市”或是“西部地区”时,85. 65%的学生选择前者。这些都表明,在80年代前,大学生们热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急国家所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最困难就到哪里去安家的择业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已不多见。当代大学生更强调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发展,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不可否认,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仍然保留着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本次调查中,73. 59%的学生认为青年知识分子下基层利大于弊。当问及“你的人党动机是什么”时,“为社会多做贡献”被列在第一位,;当问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时,虽然大学生们的回答比较多样化,有伟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中国的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文学理论家鲁迅;有时代楷模洪战辉;还有当代名人余秋雨、白岩松、李敖等;甚至有当红明星、歌星等,不胜枚举,但位居前两位的是周恩来和毛泽东。而周恩来和毛泽东吸引大学生们的地方也正是他们为创立新中国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公无私的人格魅力。
    再次,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从“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时,49. 20%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人”,其次为“发挥特长”( 39. 55 %),“风险大小”,“权利高低”,“出国机会”则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最后考虑的几个因素。在问及“你对经济报酬的要求”时,61. 68%的学生认为“工作奖金很高”是“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53. 24%的学生认为“只要努力,你的工资会高于其他年龄的人,或升级加工资的可能性比其他工作大得多”是“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在“收人高但随时都有可能下岗”与“收人低但绝不会下岗”的两种职业中进行选择时,有78. 61%的学生选择前者。而在1986年,詹万生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收人高”被大学生们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一、二位。这表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更注重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既不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或经济标准去判断职业。但在当前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人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高收人或较高收人的职业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主要追求目标。大部分学生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望并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特征。大学生们想寻找一个好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当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时把目光指向大企业、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时,必然产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我国高校连年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 71 % 0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而2004年的数字显示,按当年9月份75%的就业率推算,仍有69万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2005年,达到了79万。2006年,达到了91万。而2007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如此严峻的就业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所决定的择业偏好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何重大影响呢?首先,大部分大学生在其职业价值观中所体现出的理想择业地区是大企业、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偏好,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已经很严重的城乡差距和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大学生们大量地涌人东部沿海地区,必然使本来发展速度就快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了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对它们的更快速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而西部落后地区、小企业和广大农村虽然更需要大学生,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吸引力,很难有大学生“青睐”。而失去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的支持,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就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农村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难以尽快实现转变,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还将不断加剧。我们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也将难以实现。

   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偏好将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不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上面所举的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了严峻的就业问题,这并不是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过多,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但由于受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就宁可不就业,也不愿意到其他单位就业。这就是就业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在很多单位有岗位没人愿意去,在很多高校有学生找不到岗位,形成一种大学生就业的假饱和现象。而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不实现就业,就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回报,毕业生无事可做、无业可就的比例越大,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就越大。这不仅与我国当前教育资源紧缺,各行各业急需人才的现状极不适应,而且构成了社会的许多不稳定因素,同时,各单位人才紧缺又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因分析
    (一)文化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冲击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自2001年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迈向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切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纳人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具有其积极合理的价值。站在时代潮头的大学生们,乐于和敢于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文明成果。这是文化全球化给大学生们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值得推崇和发扬的。但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全球化的潮流,不择手段地对我国进行文化思想渗透,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目的。在这股潮流中,西方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也充斥其中,裹卷而来,并被大学生们所吸收和接受,成为他们判断和选择未来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声望”、“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等社会性因素考虑较少,而更强调职业的经济收人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当中,一些求新求进的价值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及平等、公正、权利和义务等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正面效应,使大学生在选择和对待自己的未来职业时,更加敢于和勇于参与公平竞争;更加讲求效益,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并力求为社会做贡献。但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所带来的个人利己主义、价值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倾向也在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它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个人能力强,但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相对缺失。这就造成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卑劣手段;有的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独显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他人合作。而这些与现代企业讲求的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是格格不人的。有一位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讲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缺失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和事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中国的社会变迁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带来重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此外,从上世纪末开始的我国高校连年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没有了“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优越感和归宿感,而且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必须千方百计地进行各种培训、充电及学习掌握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以使自己从观念、能力行动上适应社会。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引导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下,不同地区、行业及职业之间收人差距不大,因而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职业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同地区、行业、职业间的收人差距逐渐拉大,人们对社会职业评价标准的重心也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经济收人转变。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收人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一个人工作的质量和强度,而是取决于地区、行业和职业的差别。这种利益分配格局促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得不考虑地区、行业和职业的收人差别,也就是说,经济收人作为人们对社会职业评价的主要标准也引导着当代大学生不断流向能够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等地区和企业。
  三、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导向
    (一)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机制
    引导大学生接受系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大部分从事就业指导的专家都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因为越早确立一个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目标,大学生们就能越早从各方面做准备。那么,如何将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人到大学生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呢?这就要求高校要十分注重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发挥高校“两课”的主阵地作用,把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融人到“两课”教学中。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及法律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它能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怕挫折、敢冒风险及自立自强等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品质熏陶的体现。其次将高校“两课”与就业部门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统一起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效果。最后把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行为、实习等环节结合起来。采取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二)提高师资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自身能力(职业指导能力)
   大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队伍的共同努力。教育者的择业价值观念时刻在影响着大学生。如教师在言谈中流露出对某种职业的羡慕或赞叹,部分学生也必然对这种职业充满向往,并将其作为自己今后择业的目标。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如此之大,因此要引导学生确立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水平,摈弃不合时代要求的旧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观念,确立面向新形势和新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并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尤其是职业指导能力。这种能力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即要求教育者具备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二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大学生求职方式不同于传统供需见面会的最大一个特点是“网上求职”,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且不受时空限制。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必须熟练掌握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并充分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去;三是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大学生就业信息和趋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育者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态度。而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调查研究,善于利用经验把握规律,及时准确地向大学生提供指导性信息,为大学生将来专业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在强调如何提高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求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队伍上下一致,精诚合作,在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三)校企合作,参观实习,共同培养时代新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主张将教育融人实际的生活活动,融人现实的社会实践,强调教育者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毛泽东也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的中国大学生尤其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择业时碰壁的主要原因。招聘单位对他们的评价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那么高校如何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在校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职业教育服务。今天在各高校提倡的“教育产业化,产、学、研相结合”也可延伸至在校大学生。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一些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条件还没具备的高校也应在校外联系一些实践点和实习点作为定点单位,争取让每个大学生在毕业前都有机会先去体验社会这个大课堂,这不仅能让大学生积累一些择业经验,而且也能让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见习中转变职业价值观。如从原来看不起这个职业到后来想加人这个职业。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择业,而且有助于纠正大学生择业偏差,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曾秀芳 [标签: 建和 中的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从学生困惑入手 构建探索大空间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构建中职语文人性化课堂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的写作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浅谈托福阅读事实信息题的解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