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谈高校德育工作机制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德育管理 以人为本 教书育人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高校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也存在着种种误区与薄弱环节。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育人模式,坚持“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新德育工作体系,建立“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
  所谓“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行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败是教育”,而教育的失败又主要表现为对德育的忽视。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现有的德育模式概括起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进行中国特色的政治思想教育,我们把它称为“知识性德育”;其二是结合各科教学内容的先进健康思想而进行的“渗透性德育”;其三是通过党团、学生会、社团、班级等组织进行的“活动性德育”。不可否认,我国现有德育模式在一定的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发挥了德育的先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变化,教改的深入,高校中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品行不良现象概述
  当代大学生主流状况是喜人的,如大学生普遍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对知识对真理的追求锲而不舍,爱国热情高涨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沉溺网络,贻误学业
  高校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机构之一,它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上网。WwW.11665.CoM2000年1月,对浙江大学四个校区的49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本科生271名,硕士生181名,博士生40名),发现有65%的学生每周上网至少一次以上,其中几乎每天上网的有18.7%。在上网的学生中,注意“正面报道”的只有l7.1%,注意“负面报道”和“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的却有75.9%。针对调研情况分析,对比日常相关新闻报道,我们觉得高校学生上网无可厚非,但个别学生几乎到了节衣缩食、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醉心虚拟世界,彻夜不归,疲劳致死者时有见闻;网上交友传情,你来我往,乐此不疲;搜看黄色电影、图片,不能自拔,意志沉沦。
  2.道德沦失,缺乏诚信
  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里,正在上演着一幕幕“诚信危机”:学习环节,有人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篡改成绩、“枪手”代考、剽窃论文;生活环节,有人恶意逃交学费、拖欠助学贷款及水电费、借钱借书不还;求职环节,有人简历“注水”、随意违约;人际交往环节,有人言行不一、诽谤他人……一系列象牙塔内的诚信缺失现象再次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羊城晚报》报道: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了解到,目前该行信用卡恶意欠款人员中,大学生占了20%。据介绍,东莞其他银行的情况也大致相近。因为恶意欠款情况比较严重,所以东莞各家银行已经逐步收紧了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办理。大学一方净土,诚信正遭遇危机。《三秦都市报》的一篇报道让我们看到大学生中那种不该有的现象:“高薪诚聘英语四级(六级更佳)考试高手,要求文科,男,身高1.65米左右,偏瘦。有意者请拨打13309295……联系。”这是贴在西安市南郊一所大学校园墙上的一则小启事。在西安市内高校内,类似这样寻找“考试枪手”的广告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据称,仅西安主城区,以“替考”谋生的枪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而且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3.性格孤辟,心理畸变
  从高中的佼佼者到大学的失宠儿,使个别大学生找不到自我,心理失去平衡。更兼物质上的窘迫贫穷,精神上的孤独封闭,学习上的紧张,寻找工作的压力,情场上的失意,同学关系的紧张,重重挫折,无人关爱,无法交流,使得本来脆弱的神经雪上加霜,人性扭曲变形,轻者自卑抑郁,重者伤人发泄或轻生厌世。云南大学马加爵惨杀4名室友,北外女生重创同学17刀,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这些事例不能说不是德育工作对此类学生长期缺乏关爱的必然结果。

  4.互相攀比,贪图虚荣
  现在很多大学生觉得,消费的水平和档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自尊心强弱的重要方面。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我们的大学校园出现了高消费、追求时尚的热潮。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与校外的消费观念和时尚潮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受当前社会心理普遍浮躁的影响,加上一些大学生比较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家境富裕的学生并不满足千元左右的手机,他们更看中的是彩屏、和弦和品牌,是市场上刚出的新款手机,甚至一学期更换两三部手机也觉得很平常。有些生活苦难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也一味地追求时尚,给家人下“死命令”要为自己买手机。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家里连她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交的,但她仍为了一部手机向家长伸手,向父母哭诉她在学校的“悲惨际遇”,别人如何奢侈她又如何寒酸,父母被搞得没办法,就只好借钱让孩子买了一部新款手机。山东5所高校3000名在校大学生的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的饮食和穿戴费用已降至总支出的60%;与此同时,时尚消费看涨,通讯费用已占总支出的l0%。几年前,当手机消费还成为大多数人奢望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生们却早已把手机挂在了腰间。昔日“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大学校园如今还有“手机声声”。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电话卡,大到相机、录音笔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再次就是发型、服装、生活用品等,大学校园都不乏追“新”族。
  5.情感泛滥,非法同居
  教育部新《规定》对学生结婚默许了,部分人士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将“扎眼又刺手”的绣球抛给高校自己去掂量。夹在教育部和学生中问,高校的角色更显尴尬,有高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将面临后续操作层面上的实际困难。目前中国法律对于“非法同居”采取“既不提倡、也不保护;既不反对、也不惩罚”的态度,为此高校对学生宿舍管理更是难以硬性规定。《海口晚报》记者彭桐在调查时发现,大学校园里,我们不难看到,男女学生勾肩搭背熟视无睹,相抱而吻,不躲不让。个别女生每周一哥不以为耻,个别男生朝秦暮楚,屡见不鲜。不可否认高校周边最火的是钟点房,最好卖的是避孕套。部分学生情侣同居已见惯不怪,中学生青睐小旅馆住钟点房,大学生则热衷校外租房。
  6.思想空虚,偏听偏信
  西南民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2005年通过对四川部分高校上千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日前出炉,与5年前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相比,目前心理空虚的大学生在逐渐增多,被调查的2000级大学生有55.33%,2003级学生中43.48%赞同“没有钱肯定不幸福”,7.5%学生认为“心理特别空虚”。
  二、大学生思想品行问题原因分析
  当代部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一些高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切以经济为中心,花钱上学,大量扩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上一片混乱,师资队伍、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道德教育轻描淡写。班干靠拉老师关系,评先轮流坐庄。
  2.模糊以生为本理念,降低成才标准
  一些高校不能摆正学生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重教轻德,重科研,轻教学,对学生中出现新问题不加分析,不作调研。学生评语缺乏个性,评先忽略道德品质。基础教育管理人员匮乏,辅导员地位卑微,素质低下,对学生教育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学长制辅导员找工作忙考研,自顾不暇,对学生缺乏了解,在学生面前缺乏威性。
  3.淡化学生个性差异,生搬传统及西方教育模式
  对学生管理千篇一律,不研究个性差异,不懂因材施教,不注重思想交流,不讲心理分析,不会对症下药,因袭传统、西方教育模式,不研究中国特色,不管学生思想动态,不顾形势发展。
  4.强化商业竞争意识,疏于规范管理
  高校中教育腐败层出不穷,“北航招生事件”仅为冰山一角。一样的学生,两样的待遇,仅仅只是因为贫富差距,就可住不同的宿舍,配备不同的设备,享受不同的待遇。道德教育也演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助长了部分大学生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助长了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的奢糜之风,让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导致校园里庸俗成为时尚,实惠成为主流,而理想信念却几乎被人们嗤之以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或者被当作空洞121号,或者被当作出土文物。校园没有一方净土,又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的德育工作?
  5.忽略教师言传身教,放松正面激励
  学术腐败屡见新鲜,教授公然剽窃国外教材哄动一时。有些教师更是为师不尊,道德品性败坏,勾引学生,受自由化思潮影响,在讲坛上信口开河,大发牢骚,讲些不负责任的话,也很容易对学生形成误导。有些教师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干着宣扬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的事情。他们自己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精神空虚,却又喜欢以精英自居,真是误人误己。大学生正是处于最活跃的青春期,兴趣广泛,接触面极广,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极容易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潮,受到形形色色的影响;加上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仍然不很成熟,很容易接受一些欺骗性的宣传,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并不一定能及时识破,容易受骗上当,特别容易迷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和制度,这正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如果听之任之,那么年轻一代极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价值观,首先在政治思想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俘虏,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之后就会成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中国的力量。
  6.强调学生应试教育,弱化情操培养
  在应试状况下,学生以成绩为目标,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要的是金榜题名,没有谁来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淡乎人际关系,对人对事缺乏应有的关爱。

  7.注重高校发展战略,忽视挫折教育
  高校发展,大力倡导人才强校。对学生德育培养,忽视挫折教育,缺乏具体构思方案。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部分大学生上学难,吃穿难,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难在凭关系,凭金钱,不凭能力。长期以来,很多女学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书读得好不如出身家庭好。用人单位,重男轻女,性别歧视。这些都严重动摇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伤害了大学生的自尊。

  三、当代大学生德育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远见卓识。2002年3月全国政协和人大第九届五次全体会议上,许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为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感到担忧。在此前提下,研究高校德育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明确育人目标,探索德育工作新体制
  高等学校一定要明确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要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思想,真正把德育摆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的大学生。
  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不仅要加强学校德育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强化软件建设,要建立与完善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加强队伍的组织与培养。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使德育工作贯通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要想德育、时刻为德育,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努力使德育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结合、强化行政、突出自我、强调创新、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运行机制。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根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使其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进而树立公民意识、集体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要进一步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与协作精神。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就业压力与思想负担加重的现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帮助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身心健康。
  2、发挥教师育人职能,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学生最为信赖的人,教师与学生接触也最多。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为人、处世、做学问方面的优良作风等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要把学生德育工作当作一项制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注重教学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研究如何把德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当中,加强学科渗透工作,要以师德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要优化学生辅导员配置,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认真研究德育新课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3、以生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德育的最佳载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校园物质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空间,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制度文化为学校营造了一种崇德、砺志、求真、向美的氛围。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高校要立足营造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好人好事。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特点,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抵制歪风、弘扬正气、鄙视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要强化校规校纪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要制定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德育人”和“管理育人”结合起来,就能促进大学生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培养大学生崇高的情操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提高学生社团与第二课堂层次,拓宽德育途径。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个性、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发展学生社团要保证其正确的导向。要把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要求融入社团活动中去,开展丰富多彩、层次较高的社团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举办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热爱”为主题的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文体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大合唱、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等形式,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增强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3)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环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建立教师、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紧抓理想信念这个核心不放。从理解、关心、帮助学生人手,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社会上的德育资源,为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健康的理想信念提供优化的环境和实实在在的楷模,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环境。
  (4)实行德育学分制,设立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
  对于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高校一定要关注新动态,研究新问题,勤于思索,敢于创新。尝试在高校实行德育学分制、德育导师制,建立当代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对于学生德育表现,严格实行学分制,奖优罚劣,并与社会就业市场建立网络互通平台,以配合学校有力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廖水明 [标签: 机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实战型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
    高校安全保卫人员职业倦怠特点研究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OEC管理模式在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效能控…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高校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