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关于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师人格现状研究
论文摘要: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南京地区8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中253名教师进行人格测量,结果显示,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师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现为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低聪慧性、低有恒性、低敏感性、低怀疑性、低忧虑性、低实验性、低独立性、低自律性。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年收入水平、学科门类、学科等级、岗位性质的高校教师,其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
  论文关键词:人格因素量表:高校教师:人格评价
  人格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概括性的心理特质.它决定着个体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和行为高校教师在大学组织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是一个十分独特且非常关键的群体,其人格特征不仅决定着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更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他们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趣与效果。杨杏芳认为,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形成其独特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人格特征的过程。而付亦宁提出,健康人格正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理想。谢作栩、何少颖等、分别对福建省福州市的高校教师人格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地区高校教师在多项人格因素上均与全国常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格评价,有助于在入职筛选、继续教育以及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优化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实证依据和有效途径。
  一、对象与方法
  为了使样本能基本代表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选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8所南京地区高校。WWw.11665.com各个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320份,剔除无效问卷67份,最后有效问卷为253份。运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问卷(主要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以下简称16pf)收集数据。该量表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1988年出版由戴忠恒、祝蓓里编著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修订本)》。测量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教师人格特征的总体状况
  结果显示,南京高校教师在b(聪慧性)、e(恃强性)、f(兴奋性)、c(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等11项人格因素中,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现为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低聪慧性、低有恒性、低敏感性、低怀疑性、低忧虑性、低实验性、低独立性、低自律性。具体情况见表1

  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人格特征与高校教师人格特点的经验相符.即相比其他社会成员而言,高校教师群体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工作中需要较为外向的特点。以适应学生、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要达成学术研究及属地活动中的独创性工作成果.更需要有不掩饰、不畏缩、以及敢做敢为的精神,能经历艰辛而保持毅力。低有恒性可能与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亦未能脱离于逐利的社会潮流有关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将自身身处高校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为自身谋取物质利益的平台和工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校内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之间收入的失衡;再加上社会思潮对经济的重视,使教师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特征都发生了许多改变.逐利思想已经在思想和心理层面上严重损害了本体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业绩大多较模糊。客观评估存在诸多难度。高校的业绩考核和评价机制很难准确地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实绩进行全面评价.这亦导致了一部分教师表现出急功近利。
  低敏感性,说明高校教师具有极度的现实感.多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当前的问题,同时并不重视一些主观和感情用事的看法。低怀疑性。说明高校教师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常无猜忌,不与人竞争,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低忧虑性。说明高校教师安详、沉着、有自信心,不易动摇,信任自己有应付问题的能力。同时自我具有安全感。低实验性,说明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更愿意接受社会和既有知识储备中许多沿袭已久的权威性的见解.不愿尝试创新。刘亚军等认为,实验性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征.高校教师在知识传承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不断创新.不应受传统观念和既有知识的束缚,特别是在面对学术权威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敢于探索和尝试。
  低独立性。说明高校教师比较随群、附和,较为依赖集体,常常放弃个人主见以取得别人的好感,有时候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其自信心.但不是真正的乐群者邹红认为独立人格是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标志.这说明当前高校教师的人格尚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低自律性,说明高校教师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冲突,不顾大体,既不能克制自己,叉不能尊重礼欲,更不愿考虑别人的需要,充满矛盾,却无法解决。这种特征可能是对教师不良个性的一种磨砺,也可能抹杀了学术自由和创新发展的特质需要指出的是,低独立性与高恃强性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高校教师行为上的合作性与思想上的独立性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低自律性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高校教师人格特征的组群差异
  1.性别差异
  研究显示,高校女教师在b(聪慧性)、i(敏感性)、q3(自律性)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检验的结果分别是t一3.84。p=0.000:t一2.89,p=0.004;=一2.02,p-=o.o44)。这表明女教师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敏捷、准确,情感上更为细致、敏感,易感情用事,但在团体活动中,也会因为有不切实际的看法和行为而降低团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女教师自我约束性较男性更强,较为自律。这与一般人群的性别差异相符,符合男女性别之间的心理差异。同时提示我们,特别是在学术团队活动中。应当注意适当的性别搭配,以发挥各自的优秀个性品质
  2.不同年龄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教师年龄按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5l岁及以上分为四组。30岁及以下组、31~40岁组在i(敏感性)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41~50岁组(3.47,p=-0.017);30岁及以下组在o(忧虑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1~40岁组、51岁及以上组(4.31,p=0.006),但51岁及以上组在n(世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88,p=0.037)。这说明青年教师富于理想,感情充沛,比较坦白、直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中老年教师则相对而言更加理智、注重现实。处世老练,行为得体。
  31~40岁组和51岁及以上组在q3(自律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下组(2_92,p=0~35),而30岁及以下组在q4(紧张性)因子上的得分又显著高于31~40岁组(f=2.74,p=0.035)。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自律不够,往往不顾大体.面对现实时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奋,又无法彻底摆脱以求宁静。而中老年教师则相对比较严谨自律,心平气和,闲散宁静。
  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年龄上呈现出的差异.既有一般意义上年龄差异所固有的心理特征.也有高校的现实特点。高校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知识新颖,创造力和想像力较强,自我成长和进步的欲望比较强烈。工作上.承担了大量的基本教学任务和低层次的科研任务.生活上,又面临着较重的家庭压力,但待遇上却是教师群体中最低的,学术资源的获得常常受制于中老年教师,学术权力更难获得。中老年教师往往已经在学校和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积淀.并掌握着较多的学术资源,待遇优厚,身心无忧,加之处世老练,使得其往往与世无争,专心学问。而处在41~50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往往兼具了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身上的部分特征,有了一定的积淀,但还要继续向前发展.评价和考核的压力也较大,所以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时常身处矛盾中。

  3.不同子女情况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研究显示.婚姻状况对高校教师人格的影响不大.但有无子女对教师的人格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有子女的教师在c(稳定性)、h(敢为性)、q3(自律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无子女组(f=14.76,p=0.000;f=6.32。p=0.013:f=7.11,p=0.008),而无子女组在0(忧虑性)、q4(紧张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有子女组(16.72,p=0.000;f=8.50,p=0.004)。这说明,有子女组教师在心理的灵活性上好于无子女组教师。即拥有子女似乎是一个积极因子,它使得高校教师内心有一种安全感、使命感、责任感。
  无子女的教师则往往缺乏了一种生活寄托感和工作驱动力,情绪忧郁,情感紧张,缺少了子女作为情感润滑剂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有子女的前提是婚姻。这也提示我们,高校也应当关注大龄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社会“剩女”、“钻石男”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人群就是高校教师。“先成家.再立业”的古训似乎在此找到了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的基础和支持。

  4.不同学历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教师学历按本科及以下、硕士和博士分为三组。研究显示,16项人格因素中,仅b(聪慧性)因子存在学历差异.表现为本科及以下学历者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500,p=0.032),但硕士与博士之间差异不大。这也说明,作为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研究生以上学历是必须的。同时,高校通过不同方式,进一步提升现有教师特别是本科及以下学历组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是必要的。
  5.不同职称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教师职称按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分为四类。研究显示,在e(恃强性)因子上,初级职称、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中级职称、副高职称的教师得分高。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2.86,p=0.038)。而正高职称的教师n(世故性)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其他职称组的教师(f=2.79,p=0.041),初级职称的教师q1(实验性)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其他职称组的教师(2.98,p=-0.032)。
  e(恃强性)因子上,初级职称、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中级职称、副高职称的教师的得分高,但两者得分高的原因似乎不尽一致。初级职称教师往往人职时间比较短,理想色彩较为浓厚,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往往入职时经历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因而颇为自得,更容易表现出好强、固执、独立、积极的个性特征。但其思想和行为往往比较理想和拘泥于书本理论.没有很好的融人社会实际。也显得更为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因而,与其他职称组教师相比,n(世故性)和q1(实验性)因子的得分最低。
  正高职称教师往往经历了丰富的积淀.资历较老、资源丰富。在事业上往往到达了人生的“天花板”期,敢言、敢行,不仅在学术事务中广泛深人,在行政及其他社会事务中也多有参与。正高职称的身份往往赋予其更多的社会权威性,因此,也普遍表现出固执、独立的个性特征,这和其在n(世故性)因子上得分普遍高于其他职称组教师的结果是一致的。
  中级职称、副高职称的教师,因为缺乏更为硬实的资本.或者是因为尚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通道期,往往比较谦逊、顺从、通融、恭顺,通常行为温顺.迎合别人的意旨,以求得更好、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6.不同年收入水平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收入水平按年收入4万及以下,4~8万,8~12万.12万及以上分为四组。研究显示,在e(恃强性)因子上,8~12万组得分显著高于4~8万组(2.791,p=0.041),而在q2(独立性)因子上,8~12万组的教师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的得分(3.577,p=0.o15),这可能和这个年收入水平组内的教师有较多的经济支配权,因而生活态度比较自我,但一般会较多地依附于一定的学术活动平台,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更多的学术和经济利益,因而往往会收敛自己的自我意识有关。
  在i(敏感性)、q3(自律性)因子上,12万及以上组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f=4.961,p=-0.002;f=6.010,p=0.001),而在o(忧虑性)因子上,12万及以上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3.372,p=0.019)。12万及以上组的教师.月均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在高校中较为醒目.从目前高校的收入与绩效构成来看,这部分教师肯定承担了较多的学术科研、社会活动,才能获得这样的经济收人,所以,他们一般较为理智、现实、低调、顺从,愿意与外界建立良好的联系,同时承担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较为忧虑。

  7.不同学科门类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教师所属的学科类别按理工类、农医类和文科类分为三类。研究显示,在b(聪慧性)、i(敏感性)因子上,理工类、农医类的教师得分均显著低于文科类的教ji-~(f=5.450,/a=_0.005;f=9.178,/9=_0.ooo)。这说明文科类的教师知识更为丰富,富有感情。对生活往往充满着深厚的情怀。
  h(敢为性)因子上,理工类教师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农医类、文科类(3.841,p=0.023);l(怀疑性)、q3(自律性)因子上,理工类教师的得分明显低于文科类(3.996,p=0.020;f-4.289,p=o.015)。这说明。理工类的教师往往冒险敢为、少有顾虑,信赖随和、容易相处,但自律不够、较为自我。
  上述差异主要是和从事不同学科所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理工类的教师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的活动,思维往往比较直观、线性,感情自然、直白,社会意识平淡;而文科类的教师主要从事社会科学的活动,思维往往比较发散、多维.感情充沛、细腻,对事物较为敏感。
  8.不同学科等级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学科等级按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分为三级。研究显示,在0(忧虑性)因子上.省级重点学科的教师高于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师(f=3.131,p=0.045),而一般学科的教师得分最低。这说明省级重点学科的教师较为忧虑、自扰。常有患得患失之感。省级重点学科往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术积淀.但在学界内学术地位还没有达到最高层次,同业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没有形成足够权威的学术话语权.因而这个学科的教师往往显得较有压力。
  在q3(自律性)因子上,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师高于其他等级学科的教师(3.029,p-=0.050)。这说明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师往往比较自律严谨,知己知彼,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动。这与国家重点学科在业内所固有的学术地位和权力有关,学术地位高、关注度和影响力比较大.因而学术表达往往比较谨慎.同时也与国家重点学科内部浓厚的学术环境和较高的学术要求有关。
  9.不同岗位性质教师的人格差异分析
  岗位性质按以教学为主型、以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分为三类。研究显示,不同岗位性质的教师在g(有恒性)、i(敏感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g(有恒性)因子上,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显著低于以教学为主型、以科研为主型的教师(6.692,p=0.001),而i(敏感性)因子上,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高于以教学为主型、以科研为主型的教师(3.368,p-=0.036)。这说明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往往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苟且敷衍,同时较为敏感,往往感情用事,不够理智、现实。这可能与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承担的双重性质的工作任务所具有的不同要求有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虽然两者之间本质上是统一的,但两者的工作要求、工作对象和环境、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以科研为主型教师在g(有恒性)因子、h(敢为性)因子上得分最高,也说明了教学与科研工作所要求的个性特质是不同的。
  10.关于教龄对高校教师人格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教龄对高校教师的人格影响不大,这和我们的经验判断似有差别高校教师面对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在思想上已经成熟。对外界事物有着一定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高校教师对这一群体很少持有“教育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相对而言,高校教师的单方面灌输比较普遍.从而不能从学生的反应中获得积极评价和反馈。因此,在高校中,尽管年青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确实存在着差异.但当前高等教育的环境决定了教学经历尚不能形成对教师人格的影响。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高校的教学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真正且有实效的重视。吴安春的研究支持了本研究结果.认为大学教师的人格到了成年期基本趋于稳定.也即大学教师的7种(自信型、思考型、安静型、严肃型、谨慎型、活泼型、自我型)人格特征并没有随着从教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殷忠勇.车玮 [标签: 南京 地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大别山山地浅变质岩层地质成因的探究
    关于家庭清扫装置的创新研究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应用问题的探讨
    关于外国语学院学生就业对口现状及分析
    关于校园女生篮球教育的思考
    关于降低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的讨论
    消费的产物:一种关于设计新概念的分析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中后进生的转化的探讨
    关于混凝土碳化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感悟人生的优美句子
    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