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州市的钧瓷生产始于唐代,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相对较低的要素价格和管理成本,文化市场的成长,政府的扶持和拉动,合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但是,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解决制约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必须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钧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关键词:中国钧瓷;文化产业;产业集群;演化机理;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3-0146-05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享誉世界。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已成为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钧瓷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钧瓷从宋朝时期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的没落,再到今朝的振兴,发展一波三折。自1956年禹州市神重镇第一瓷窑试烧成功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钧瓷的原产地河南省禹州市神重镇,官办和民办钧瓷窑口发展迅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峰,钧瓷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神垕镇和禹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wWw.11665.CoM目前,在3.6平方公里的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聚集了生产钧瓷的企业173家,年生产260万件,年产值11.5亿元,从业人员上万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一、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分析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政府自上而下设计或推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在市场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对于这种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有些学者将其归因于历史偶然事件的作用,有些学者认为企业之所以在某个特殊区位集聚,是因为那里具有企业所依赖的不可流动要素的成本优势。还有的学者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网络、本地文化对集群形成的影响。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地区传统技艺具有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
  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的主要发祥地。从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当今,钧瓷在禹州神垕镇的生产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这种特殊的传统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产业文化。当地农民大多数都从前辈那里继承了钧瓷的生产工艺,对于钧瓷生产的技术、市场信息、钧瓷行业的各种规矩等十分熟悉。传统的钧瓷生产工艺在神重镇是“共享”的,特殊的钧瓷产业文化在神重镇成为“通用知识”。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这里的农民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因此,改革开放之后,当允许农民发展非农产业时,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当地的传统产业——钧瓷烧造。因而,在禹州市也就比较容易形成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在作者的调查中,对于钧瓷的技术来源问题,80%以上的企业主回答是“祖传”,只有不到20%的企业回答技术是“模仿”“后学”的。这里的所谓“祖传”实质上就是神垕镇当地特有的钧瓷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二)资源优势转化为钧瓷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禹州市具有发展钧瓷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禹州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钧瓷技术完善的物质基础。从自然环境和陶瓷原料看,禹州市境内烧制瓷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从市西南到西北部的山岗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瓷土。禹州市在古代,山区森林茂密,煤的储藏也很丰富,市境内又有颖河、涌泉河、蓝河等16条较大河流。烧造瓷器所必需的瓷土、釉药、燃料和水源全都具备,这是禹州市钧瓷生产延续千年的不可缺少的自然因素。
  二、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
  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历史悠久,北宋徽宗时期,设立钧官窑,专为皇家生产钧瓷,钧瓷产业形成第一个高峰。北宋灭亡之后,钧瓷生产遭受挫折。金、元时期,钧瓷有所发展。元末明初,战乱不定,钧瓷

产渐衰。明清时期,瓷业中心南移,钧瓷基本停烧。清晚期,钧瓷复苏,但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1955年钧瓷技艺得到恢复,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个时期的钧瓷企业都是国营性质,产量有限,大部分用于出口创汇。1979年以后,国营钧瓷厂逐渐停产,民营钧窑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近百家钧瓷厂家聚集在禹州市,形成了从资源开采、原料生产、造型设计到钧瓷烧造、产品包装、钧瓷营销再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钧瓷文化旅游、钧瓷博览的分工明细、紧密合作的产业链,进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产业特征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回顾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历史,可以发现这里既有内生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外生因素在起作用。调查中发现,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和竞争力增强等主要受以下几个机制的支配:
  (一)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进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
  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主要包括了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大和企业数量的增加。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是企业创新与模仿交互作用的结果。在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神垕镇最先发展起来的只有几个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创建人都是从以前的国营钧瓷厂辞职出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掌握了钧瓷生产的技术和工艺,由于企业很少,在不完全竞争状态下很容易获得较好收益。他们的成功激发了周围人的模仿,诱导其进入相同的生产领域。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低的进入门槛、相对农产品较高的利润、区内非正式的知识扩散等保证了他们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使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当大规模的模仿行为发生时,钧瓷产业集群中先行者的盈利机会被分割,其开拓的市场常常面临模仿者的挤占和争夺,这种状况迫使先行者进行创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依靠前期发展的积累,购买关键性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和工艺创新,实现一定程度的机械化,采用更高的质量标准,建立新的销售渠道来开拓新的市场。先行者的企业规模扩大、经营的层次提升成为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领导者。而他们的发展又引导、迫使其它的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模仿。于是,在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内部就形成了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进企业规模扩张,产业发展层次逐步提升的循环过程。 格要素和管理成本形成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
  禹州市钧瓷企业具有开拓市场产品的低成本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
  一,低价格要素组合。调查发现,农民办厂开始是在自己的庭院,扩大生产规模时则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盖厂房,因此,基本上没有土地投入费用,建设费用低;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所雇用的工人也是当地农民,工资低。烧制钧瓷所需的窑炉费用低;所需原材料当地就有,价格低廉。土地、厂房、劳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低价格决定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所生产的产品成本很低。第二,管理成本低。在禹州市神重镇,钧瓷企业多数采取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对企业初期的发展具有三个有利因素:一是产权清晰,企业的核心成员之间存在一致的利益目标,调动资源比较方便;二是血缘、亲缘关系近,内部协调成本较低;三是家庭成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带头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计名利,忘我投入,人力成本低。因此,钧瓷企业的管理成本是很低的。
  (三)市场的快速成长引导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杰夫·马德里克在讨论经济为什么增长这个问题时指出,市场规模和信息传播才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动力,才是真正的繁荣之源。调查发现,工艺品市场的成长对于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物质丰富之后的精神消费需求和能力大幅提高,工艺品收藏热的兴起使得曾经的皇家贡品钧瓷开始走人居民家庭文化装饰的行列,成为家庭文化品位的象征。这一时期,钧瓷市场非常火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正是这样的市场机遇,许多企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完成了原始积累,拓展了集群发展空间,激发了企业创新意识,促进了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四)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
  首先,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改善了信息获取的条件。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诱因也是某种特殊的市场信息,其规模的扩张容

易使本地成为重要的生产信息源。同时,集群中众多钧瓷企业所拥有的市场渠道又使得本地汇集了外部市场的信息。其次,钧瓷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吸引了地方政府的介人。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使之成为禹州市县域经济的支柱和形象代表,引起了地方政府乃至省市政府的极大关注。地方政府从培植税收来源、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的需要出发,会比较积极地扶持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使其所在地称为优势区位,形成区域品牌——中国钧瓷之都,吸引投资者的进入和相关企业的集聚。
  三、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的经济形态演进。上世纪50年代初,以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超过50%为标志,美国等工业化国家渐次进入服务经济社会。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又出现了“体验经济”、“创意产业”等新的发展动向,预示着“后服务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人类社会走过产品的时代、服务的时代,开始步入文化的时代。这是人的物质性需求(包括产品和服务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后,精神性需求上升到重要位置的必然结果。能够满足精神性需求的要素和产业,正是文化要素和文化产业。信息技术革命引领的、以产业融合和服务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新发展,正在重构产业体系,进而形成所谓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不同于以往产业体系的一个方面,是文化产业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一如产业的边界在模糊、内容在融合,文化和经济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在融合。这种融合是文化日益成为生产要素使然,是产业发展演进使然。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世界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发达国家产业演化和升级的趋势看,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产业(从“供给”的视角看)和体验产业(从“需求”的视角看),将是“后服务业化社会”的主导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规模迅速扩大,在中国经济中逐步成为支柱性部门,将产生扩散和分工效应,以及增长效应。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08年12月,河南省把禹州市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实现钧瓷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将禹州市建设成为钧瓷企业的聚集地,禹州市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在“大文化、大产业、大开放”的理念指导下,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是,与中国景德镇、潮州、德化等其他著名陶瓷产业集群相比,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而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另外,钧瓷产业成长的硬、软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比较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要把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基地、名牌创建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作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必须创新发展思路。
  (一)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
  一是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钧瓷文化艺术理论研究,尤其是要依托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对钧瓷文化艺术的系统性研究,形成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钧瓷文化艺术理论体系,使钧瓷进入更高层次学者的研究视野。二是创新形式和手段,推进钧瓷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播。如编写表现钧瓷文化艺术的电影和电视剧,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比如禹州市分别在2010年6月、9月成功举办“钧瓷文化台湾行”、“钧瓷文化香港行”两次大型钧瓷文化展,连续组织了七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组织钧瓷厂家参与上海世博会

、“中国首届艺术及日用陶瓷展”等活动。30件钧瓷珍品在世博会河南馆展出。金堂钧窑的《瑞泽四海》钧瓷系列作品入选世博会国礼。苗家钧窑、神州钧窑的作品分别入选世博会主题馆和河南馆指定礼品。这些都为钧瓷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提升了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 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传承、创新、提升”的原则,在继承和尊重传承的基础上,以工艺、科技、艺术、文化“四位一体”的创新思维,应用先进科技,融合时代审美,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打造艺术精品,开发实用产品。同时,大力加强钧瓷产业各级各类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领衔,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为主体,各类钧瓷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的钧瓷人才队伍,提高中国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
  2010年和2011年,禹州市连续两年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等,助力钧瓷企业上档升级,目前钧瓷产业已经有孔相卿、杨志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苗长强、晋晓瞳两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同时,坚持按照旅游接待标准,不断提升钧瓷企业形象。孔家钧窑、荣昌钧窑、神州钧窑、金堂钧窑等10家重点钧瓷生产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改造提升。其中,荣昌钧窑在2010年度先后获得“全国十大奢侈品”、“全国十大名窑”称号。
  (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
  以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以核心企业为龙头,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形成国际化程度高、企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生产模式及管理先进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高标准搞好10平方公里的禹州市钧陶瓷产业园区和占地800亩的“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占地500亩的孔家钧瓷文化村、计划投资4900万元的荣昌钧窑官窑瓷传承基地建设。加大园区的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总投资1.3亿元的富田瓷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华神钧瓷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00万元的神工钧瓷有限公司以及万迪钧瓷有限公司等已分别人驻钧陶瓷产业园区、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园区长远发展、钧瓷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神重镇有两个国字号招牌即“中国钧瓷之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可以神垕镇镇区古街开发保护为基础,以古镇、古街、古民居、古窑址、古玩市场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把神垕古镇打造成集中体现深厚文化积淀、千年不熄窑火等原生态古镇历史风貌,侧重于钧瓷文化的保护、展示,带动钧瓷艺术品、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围绕钧瓷文化这条主线,以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神垕古镇、历史人文遗址、古代钧窑点火、开窑仪式、钧瓷文化园为重点,集中彰显禹州钧瓷厚重文化底蕴、千年艺术魅力、古镇原生态历史风貌,倾力打造集触摸历史、艺术学习、参与体验、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钧都之旅,使钧瓷旅游从专项旅游市场走向大众旅游市场,打造中国钧瓷之都体验之旅的品牌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殷晓章,瓷都窑变产业高地[n],东方今报,2011-12-9,
  [2]阿瑟·布雷恩w,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05):13-18,
  [3]覃成林,李二玲,中国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04):2,
  [4]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陈宪,从经济形态演进看发展文化产业[n],文汇报,2011-11-16,
  [6]袁坤杰,禹州钧瓷文化产业之路探析[j],魅力中国,2011.(15):108-109,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中国 中国 服务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
    中国动画创作观念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真人秀节目“拿来主义”综述
    冯小刚电影对当代中国人情感变迁的诠释
    中国动漫电影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最后的陆路孤岛”:陈塘
    穿越第九大道中国水手的北极梦
    你去过越南的丽江吗?离中国边境线只有30多…
    中国足球=中国社会?
    中国动画本体美学:装饰的意指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意识思辨
    20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略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