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路径
近代以来,日本右翼一直是活跃在日本历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政策,更影响着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日本右翼的分期、流派及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性提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构想。即:近代日本右翼是经过了“观念右翼”的勃兴、“革新右翼”的发展、直至“法西斯右翼”的蜕变三个阶段,并在这一逻辑前提下认为将近代日本右翼视为法西斯右翼的观点过于简单。
  关键词:日本右翼;观念右翼;革新右翼;法西斯右翼
  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3-0121-07
  一、问题的提出
  近代以来,日本右翼就一直是活跃在日本历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政策,也影响着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对于这样一个对近代日本国家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群体,有必要追根溯源,从源头认清其自体演进的历史轨迹。
  关于近代日本右翼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将右翼与法西斯等同视之的误区,不加分析地认为近代日本右翼就是“法西斯右翼”,实际上这是有悖于历史的。日本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右翼团体“玄洋社”成立于1881年(明治十四年),而日本法西斯右翼团体的出现却是在日本推行对外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20世纪30年代。仅从时间的划分上看,如果将其一概划为法西斯,显然在时间逻辑上就难以自圆其说。
  笔者认为近代日本右翼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其自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演进路径清晰可辨:从日本近代第一个右翼团体“玄洋社”的成立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右翼团体大致经历了“观念右翼”的勃兴、“革新右翼”的发展、“法西斯右翼”的蜕变三个发展时期。WwW.11665.Com
  如果从思想史的视角审视,右翼思想理论的演变进程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换言之,每一个右翼思想家其思想主张都限定在属于他自身所存在的思想史阶段内。“近代日本右翼运动及其思想家各自受到所处时代制约的同时,也以不妥协的姿态直面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明治初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和国家的近代化,“明治政府推行全盘欧化政策,迎来了所谓的‘鹿鸣馆时代’。但是,在欧风美雨冲击的反作用下,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高涨,兴起了一股反对欧化主义的思潮,这也成为国粹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连带着国权主义思想也暗潮涌动。”“明治维新之后的民族主义是在反对欧化主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此一来,在欧化主义与国粹主义、自由民权与国权主义博弈交锋的时代背景下,在探索如何实现日本近代化的问题上,以头山满和内田良平为代表的观念右翼登上历史舞台,并确立了国粹主义的民族文化本位立场和坚决扩张国权的对外行动选择。
  20世纪20年代,日本出现了大的经济萧条,政治上也更加腐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如何解决日本危机?在右翼看来,只有惩治腐败,消除政党政治,巩固天皇独裁政权,整合军部力量并推行对外扩张战略,转嫁国内矛盾才是日本唯一的出路。战略方针虽然确立,但缺乏思想理论的指导。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日本理论界看到了希望,日本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虽为日本送来了社会主义理论,可如何将社会主义理论与日本的国体相调和又成为新的思想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前期的国粹主义和国家主义已无法满足日本革新之需要,“立足于国粹主义基础上的观念右翼在解决国内矛盾上,终究不能寄予期望,只有断然施行国家的改造。”于是,国家革新运动应时而动,“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如此一来,国粹主义和国家主义就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也就自然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以北一辉、大川周明、高自素之为代表的革新右翼的兴起。
  进入昭和期,一方面所谓的国家革新运动已经完成,另一方面国家革新理论已不能适应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战略之需要,特别是“1936年,在因受到‘二二六’政变牵连的北一辉被处决后,基本上宣告作为‘思想的右翼’时代的终结。”而法西斯主义取而代之。军部开始担负起日本“开万里波涛”统治世界的扩张重任,于是右翼与军部沆瀣一气。大川周明曾毫不讳言地谈到他与军部的密切关系:“我同思想上早有共鸣的陆军关系很亲密,而且是公开的。我经常在参谋本部公开讲演,或被士官学校学生邀请讲演。我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社员,

在中国和满洲都有关系,故与对华有关的陆军军官,尤其和年岁大体与我相同者乃是至交。”以军部为代表的法西斯右翼便粉墨登场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这种思想史上所存在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自我限定,除了与思想家个人资质禀赋有关之外,显然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的制约。
  当然,思想上的自我限定并不意味着三个发展阶段之间就是相互割裂各自独立的。实际上三者之间联系密切,每一个阶段无论是在组织谱系,还是在思想行动上都为下一阶段的达成提供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阶段是一个内在逻辑统一的、连续的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这种连续性和整体性并不意味着三者同质可以互为涵摄。观念右翼和革新右翼虽然在思想主张上对法西斯右翼有影响或者在组织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如果将右翼统统归为法西斯右翼,那么在思想史上就会造成除上述所说的时间逻辑的混乱之外,也会由于人为地无视近代日本右翼自体演进路径和组织沿革而影响我们接近真实的日本右翼史,也就不能对日本右翼作出客观的评价。
  二、“观念右翼”的勃兴
  日本早期右翼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幕末,正值西方列强对东方殖民侵略肆虐之时、列强觊觎之际,“黑船”不断来袭,特别是1853年培理率美国海军叩关,并于翌年强迫日本缔结《日美亲善条约》开港通商,使得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日益腐朽没落的幕府在其统治晚期,已无力抵挡来势汹汹的“欧风美雨”,于是激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反对,最终发展为“倒幕运动”。近代日本右翼运动源于幕末的“尊王攘夷”运动。而在尊王倒幕运动中确立的“国体观”和“日本主义”、“国粹主义”等思想对新兴的观念右翼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为构筑日本右翼思想的核心理论。“日本右翼思想就是在反对德川幕府的开国欧化政策,寻求王政复古和排斥外国,追求‘尊皇’与‘攘夷’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翼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以明治时代为中心的“观念右翼”时期。观念右翼也称“纯正日本主义右翼,它与国家革新主义构成了战前日本右翼运动的两大思想潮流。”观念右翼主要指活跃于明治时期,以武部小四郎、箱田六辅、平冈浩太郎、头山满、内田良平为主导力量,以玄洋社、黑龙会为中心,主张国粹主义,反对欧化主义,主张国权主义、大陆扩张主义等理论的右翼团体。观念右翼的活动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活动是在“征韩论”影响下,追随西乡反明治政府的武装叛乱。如1876年,支援前原一诚在山口县荻发动反明治政府的士族叛乱(史称“荻之乱”);1877年为支援西乡隆盛的西南战争,发动福冈叛乱(史称“福冈之变”)等。但是观念右翼的叛乱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失败后,头山、平冈等观念右翼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投机自由民权运动。该时期以宣扬坂垣退助的自由民权理论为主要活动。但观念右翼与自由民权运动的“蜜月期”很短暂,因为国权主义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木下半治曾不无调侃地说:“从日后‘玄洋社’从事右翼活动观之,此时头山热衷民权运动的做法,不禁给人相当异样之感。”观念右翼转向国权主义运动以后,其对外扩张的冲动变得强烈,深藏于思想底层的军国主义情结也在“疯长”。
  之所以用观念一词做右翼的修饰语和限定,是因为它恰恰反映了右翼成立初期在思想上、组织上的不成熟。早期的右翼较之以后的右翼,特别是以北一辉、大川周明为代表的以思想理论见长的革新右翼,其理论和思想都只是一个雏形,并不完善,仅仅是停留在观念的层次,并没有完成理论的构建,行动上也缺乏思想理论的指导,更多是基于民族大义和武士道精神。虽然观念右翼思想上不成熟,但是在时间向度上却较早地确立了其原初性的地位,即:在思想传承上对后世右翼产生了无法消弭的深刻影响,甚至在后世右翼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效应。⑤因此,“观念”一词至少揭示了该时期右翼的两个特征:第一是原初性“观念右翼”可谓是后世右翼之鼻祖;第二,揭示了早期右翼运动的不成熟性。
  观念右翼思想主要包含国粹主义与国权主义两个方面。国粹主义思想是在反对明治中期欧化主义基础上兴起的。其含义开始是指坚决反对欧化主义、反对改正条约。随后又主张民族自豪感,主张应该发挥日本国民固有的特质,推崇日本文化的独特优越性,认为日本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它是大和民族得以存在和傲立于世界

根本。这也是国粹主义最初的意义。但是后来随着日本大陆扩张主义战略的确立,国粹主义则畸变为极端民族主义而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动力。种族优秀、神国观,自然推导出日本理应是亚洲盟主、世界中心。“而神国观极端的膨胀,就会被利用进行对外侵略扩张,自然就会发展到帝国主义。”
  国权主义不过是国粹主义思想在政治外交上的延伸。国权主义的主旨就在于强调日本的国家权益与独立。对于国权主义,头山满曾有过这样表述:“民权的伸张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追求民权而无视国权的消长,国家终要被外国欺辱。国家受辱就是因为军事力量弱,所以维护国权才是根本,只有国权保住了,民权才会实现。日本必须要坚决抵御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并且在实现国家独立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国家权利和维护国家利益。因此,富国强兵,扬国威于海外才是日本强国的必由之路。”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倡国家权益、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其正当性无容置疑,而问题在于,日本右翼(更宏观的层面上说是整个国家)所倡导的国权主义已然超出维护国家正当权益的界限,带有明显的对外扩张意味。当国权主义的伸张失去合理性与正当性时,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势必会在对国家利益过分贪婪的追求中,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而后来的史实也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脚。
  另外,很多学者对国粹主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批判国粹主义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固步自封的文化保守主义。但是,如果环视一下当时日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再客观审视一下“国粹主义”,不难发现其积极的一面。笔者认为“观念右翼”时期的日本右翼常常诉诸于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来抵制欧化、维护东方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早期的日本右翼是带有鲜明民族主义色彩的文化保护者。也许这种坚守民族文化本位立场并非出于理论上的自觉,但是如果放到“反近代”的框架下,承认文明的多元性与自主性,那么毋宁说国粹主义意识的出现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相互冲突中,东方文明抵御西方文明,维护自身独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国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颇具建设性的思想,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独立与自主有积极的作用。至于后来发展为极端的种族优越论,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理论来源则应另当别论。
  观念右翼团体主要以玄洋社、黑龙会系团体为主体。玄洋社、黑龙会分别由头山满和内田良平建立,被公认为近代日本右翼团体的源流组织,在日本右翼团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其他右翼团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玄洋社、黑龙会系团体的主要思想是主张国粹主义,保护日本民族文化,反对欧化主义;主张国权主义,维护国家独立,保障国家利益;有一定程度的对外扩张倾向,主张日本要扩张国权。玄洋社、黑龙会系团体众多,主要团体有玄洋社、黑龙会、浪人会、秋水会、明德会等(见如表1)。
  三、革新右翼的发展
  历史进入20世纪20年代,观念右翼在日本右翼中的影响力日益式微,日本右翼进入了其历史进程中的第a"时期——以大正时代为中心的革新右翼时期。
  一战以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劳工运动也蓬勃兴起。“特别是1918年的‘米骚动’加剧了日本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日本社会也处在崩溃的边缘。”此时的日本右翼思想家开始将目光由国际转向国内,开始思考国家改造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深深刺激了日本右翼,也为日本思想界吹来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风。日本理论界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理论的高潮,形成了社会主义与日本国体思想相结合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新思潮。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一书的出版则是这一思潮发展的最终结果。
  北一辉在书中所设想的革命计划是:“由天皇行使大权,于三年间停止实施宪法”,同时颁布戒严令。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贯彻“器广求于天下”的设想组成了50人的顾问院,其下设“国家改造内阁”和“国家改造议会”,实行对国家的改造,施行“永久征兵制”,主张“国家积极开战的权利”发动对外战争,统一宇内。北一辉的革新计划概括起来就是,“第一,通过军事政变打破旧有的国家机器(实质就是推翻近代官僚体制,结束政党政治);第二,建立新机构(实际上就是建立天皇独裁的军事政权);第三,制定对外侵略扩张战略,建立日本帝国。”该文一出,日本右翼便如获至宝,更是把《日本改造法案大

纲》奉为圣典。北一辉也藉此成为革新右翼的一面旗帜犹存社”为阵地,大肆宣扬其改造日本的思想理论,指导右翼国家革新运动,俨然成为日本革新右翼的领袖人物。可以说,国家社会主义革新理论的出笼实际上标志着革新右翼完成了思想理论的构建,开始走向成熟。值得注意的是,革新右翼的思想理论对日本军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军部的一批青年军官一度将革新右翼的理论奉为经典而顶礼膜拜。1936年爆发的“二·二六”军事政变首谋村中孝次、磷部浅一等人就宣称其行动受到了北一辉思想的影响。
  革新右翼是以北一辉、大川周明为主导,以“犹存社”和“行地社”为中心,以《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为理论指导,以国家社会主义为目标,主张对国家实行革新的右翼团体。北一辉曾自豪地说:“马克思生于德国,但他是没有国家只有社会的犹太人,所以他的主义首先不是基于国家而是基于社会之上。但是日本作为社会组织而有所作为时,则只有国家”,因此他强调“社会主义在日本就是国家主义”。这样,北一辉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就与日本右翼传统的“日本主义”和“国体论”思想在精神上实现了对接。
  在日本即将全面推行大陆侵略扩张军国主义而苦于没有新的思想理论支持之际,北一辉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笼,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虽然是革新右翼改造国家的理论,但本质上却认同国体意识,强调天皇绝对权威下的国家权力。北一辉的“国家社会主义”虽然标榜改造社会,打破不合理的阶层,抑制贫富差距,整治腐败,但由于主要维护天皇的绝对权威和天皇制国体,实际上是强化了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独裁。因此,革新右翼的改造国家构想最终只能通过军事政变的极端方式来实现,而这恰恰又为第三个时期法西斯右翼的登场提供了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
  革新右翼除了北一辉、大川周明所领导的老壮会、犹存社系右翼团体之外,还有高自素之领导的经纶学盟系右翼团体。高自素之早先师从堺利彦,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是日本左翼运动的主力。后来,高自参加老壮会,思想发生转变,放弃社会主义理论开始转向国家社会主义运动。1919年,他接手“卖文社”,发行杂志《国家社会主义》。1921年他同津久井龙雄、石川准十郎等人共创“大众社”,开始宣扬国家社会主义运动。1923年他又与东京大学的上杉慎吉共创“经纶学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以“经纶学盟”为母体,“急进爱国党”、“大日本国家社会党”、“日本国家社会主义学盟”等右翼团体相继成立。至此,经纶学盟系右翼团体形成。经纶学盟系也成为继玄洋社黑龙会系、老壮会犹存社系右翼团体之后的又一个构筑近代日本右翼运动的重要派系。
  高自素之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上与北一辉的理论并无二致,正如经纶学盟宣言所言:“亿兆一心,扶翼天皇,保存大和民族之精魂,开万里波涛,创世界历史之新篇。”本意也是在宣扬天皇统治下的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由是观之,北一辉、大川周明、高自素之等革新右翼团体所宣扬的国家社会主义实质是假社会主义而真国家主义的思想理论。“把所谓的革命同国家改造计划与军国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预示着必然产生军事独裁的法西斯主义。”
  四、法西斯右翼的蜕变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际上与欧美列强的矛盾升级,可谓内外交困。国内和国际的严峻形势,严重动摇了天皇制政权的统治,日本必须要调整策略,转变体制。而“对外侵略扩张、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理论则迎合了这种需要。”于是日本政府开始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在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指导下,一批法西斯性质的右翼团体粉墨登场,并且出现了与军部法西斯分子合流的新动向。
  “犹存社”是由北一辉、大川周明等人创立的第一个法西斯右翼组织。虽然其纲领意在致力于日本的国家革新,但以日本道义实施对外政策、建立合理的日本国家组织的主张则暗含着蜕变为法西斯主义的可能性。后来脱胎于“犹存社”的直系右翼团体更是强化了这一意识,沦为彻头彻尾的法西斯组织。如成立于1924年的“行地社”,在其纲领中叫嚣:“解放有色人种,统一世界道义与日本道义”。“行地社”不仅继承了犹存社的意志,而且将日本道义推向了全世界,并且声称要在所谓的日本道义的支配下,来“解放”有色人种。实际上无非是以此为幌子,推行法西斯侵略扩张战略。作为创始人

的大川周明不仅在学校中宣传“行地社”的思想,还积极与荒木贞夫、秦真次等军部的青年将校建立关系,极力培植军部法西斯势力。
  1932年成立的“神武会”更是将法西斯侵略扩张理论发挥到了极致。神武会在其纲领中狂言:“弘扬神武天皇建国之精神,誓死效忠皇室;护持天壤无穷之神国日本,将日本皇业遍布四海;解放有色人种,最终实现宇内统一。”为此,进一步提出“教育上,要建立皇国的教育组织;政治上,天皇亲政,建立皇国的政治组织;经济上,建立皇国的经济组织”。而其后的大政翼赞体制无非就是该主张的现实翻版。诸如此类的法西斯右翼团体不一而足,归根结底其本质都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皇国化,把整个日本改造成天皇统治下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
  石原莞尔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时期的重要右翼理论家,其代表理论是“世界最终战论”。该理论认为“当今的世界可以分为四个国家集团,即苏联、欧洲、美洲和东亚。这四个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是决战性的战争。苏联和欧洲集团将会在决战中被削弱,退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而只有美洲和东亚两个国家集团存在下来。美国是美洲集团的首领,日本自然是东亚集团的首领。这两大集团的战争,实际上就是日本代表的东方文明与美国代表的西方文明之间的战争。而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无疑就成为世界的中心。当然,最后的胜利者必将是日本”。
  为了赢得世界战争的胜利,石原从战略层面制定了扩张计划。他认为,由于日本资源匮乏,而“满蒙”又是日本的“生命线”,因此,日本要全面扩军备战,首先必须占领“满蒙”,然后才能夺取世界。石原在计划中明确强调了中国的满蒙地区对于日本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意义,也毫不掩饰其要吞并满蒙的野心。石原的“世界最终战论”思想对日本军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柱和对外扩张的精神动力。   通过对近代日本右翼思想的梳理,以及对右翼运动的考察,近代日本右翼呈现出三阶段发展路径。从作为近代日本右翼历史开端的“玄洋社”的创立,到其蜕变为法西斯右翼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右翼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组织团体的创建,到思想理论的构建;由“观念右翼”到“革新右翼”的发展,直至蜕变为“法西斯右翼”,最后走向终结。当然,右翼三阶段发展路径不仅是其自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呈现,还暗含着右翼从组织、行动到思想的嬗变过程。但是无论日本右翼在组织、行动思想上如何发展变化,以天皇为旨归,以“国体观”和“日本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却从未改变。可以说,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轨迹就是以天皇为原点,在国粹主义、国权主义、扩张主义的轨道上近似圆周的运动,而右翼思想自身的特点也在这一运动轨迹中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注释:
  ①关于玄洋社成立的时间,日本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玄洋社成立于1879年,是源于自由民权运动的组织,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右翼团体。大野达三、石淆邑丰美是主要代表学者。他们分别在其著作《昭和维新和右翼恐怖》、《玄洋社的发掘》中表达了上述观点。但是二者的观点几乎都是推论而并无有力的史料作证。因此,他们的主张并不为主流学界所认同,只代表个别声音。被誉为玄洋社官方史书的《玄洋社社史》一书却明确记载玄洋社成立于1881年,是日本第一个右翼团体。官方史书的观点自然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相关的研究书籍几乎都采纳此观点,因之成为定说。据此,本文也承袭此观点。相关内容详见:大野达三:[昭和维新][右翼ぅ口],新日本出版社,1981年;石滟莹美:[玄洋社凳掘],西日本新闻社,1980年;玄洋社社史编纂会:[玄洋社社史],玄洋社社史编纂会,1917年。
  ②鹿鸣馆是明治政府于1883年建立的,主要作为接待外国贵宾、使节的社交场所。建立目的,一是为了向欧美国家标榜日本是“文明之国”,二是为了取悦西方,有利于促成日本与诸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修改。1883年到1890年,也被称为“鹿鸣馆时代”,日本政府在此期间展开了大量政治外交活动。鹿鸣馆也被认为是明治时期日本政府极端推行全盘欧化政策的象征,现在东京千代田区内幸町nbf日比谷大楼即为鹿鸣馆旧址。
  ③国家社会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国家的全面统制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作为运动最早发生在19世纪的德国。但是由于运动的目的在于协调国有化与私人资本、工人与雇主的关系,所以马

克思批判它为改良主义。在日本,国家社会主义一般是指带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主义。最先倡导的是山路爱山。他在1905年结成了国家社会党。大正时期,高岛素之翻译了《资本论》,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昭和时期,许多社会主义者转向国家主义,出现了国家主义同社会主义调和的理论。其中最极端,影响最大的是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该理论强调在绝对天皇制基础上,建立翼赞制加强对全社会的统制,并主张通过军事政变实现国家革新,实现对外扩张。所以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实质是披着社会主义的面纱而行独裁专制和国家扩张之实。该理论后来也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指导理论。
  ④黑船是德川幕府末期对欧美列强驶往日本的军舰的通称,因船体涂以黑色而得名。
  ⑤1889年,玄洋社社员来岛横喜用炸弹袭击大隈重信的恐怖暗杀行径就被后世右翼所继承。如:1930年,爱国社社员佐乡屋留雄在东京火车站制造的枪击浜口雄幸首相事件;1932年,“血盟团”团员小沼正在文京区的小学校前枪杀前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事件。1932年,“血盟团”的井上日召策划自杀式暗杀日本政财界人物的恐怖活动最为极端,造成社会极度恐慌。右翼团体也因此臭名昭著。
  ⑥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这也是自罗马摧毁耶路撒冷后近2000年来成立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在此之前,因历史、宗教、战乱等原因,犹太人的国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犹太民族则处于离散的状态,散布于世界各地生活。因此,北一辉称马克思是一个没有国家只有社会的犹太人。
  参考文献:
  [1][日]天道是,右翼运动100年的轨迹:ぅの抬头·挫折·混迷[m],东京:立花书房,1992,24.
  [2][日]警备警察研究会,右翼运动[m],东京:立花书房,1954,12.
  [3][日]上山春平,日本的民族主义[m],东京:至诚堂,1964,76.
  [4][日]信夫清三郎,政治史第三卷[m],东京:南窗社,1982,197.
  [5][日]猪野健治,日本的右翼[m],东京:文库,2007,13.
  [6][日]木下半治,日本右翼的研究[m],东京:现代评论社,1977,24.
  [7][日]堀幸雄,最新右翼辞典[m],东京:柏书房,2006,205.
  [8][日]堀幸雄,战前的国家主义运动史[m],东京:三书房,1997,75.
  [9]崔新京,李坚,张志坤,日本法西斯思想探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57.
  [10][日]大野达三,昭和维新と右翼于口[m],东京:新日本出版,1981,252.
  [11][日]公安调查厅,戟前右翼团体の状况上卷[m],东京:公安调查厅,1964,1.
  [12]步平,王希亮,日本右翼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3.
  [13]崔新京,略论日本法西斯思想的形成[j],日本研究,2001,(4).
  [14][日]石原莞尔,最终战争论[a],[日]玉井礼一郎,石原莞尔选集第3卷[c],东京:1986,45-4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日本 右翼 中国近代史 特征 的监 论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
    试论辅导员在军训期间强化学风建设的方法和…
    试论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试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转型社会生态视角下的近代法国激进民主主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