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促进个体差异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论文关键词:非共享环境 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 
  论文摘要:发展行为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的成果表明遗传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非共享环境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说明,同一环境中的个体拥有差异的环境影响即并非所有的环境都对个体产生影响,个体之间对同一环境也有着独特的感受。给予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重视对个体差异的甄别,以有效的评估方式了解幼儿,并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一、非共享环境的提出 
  著名的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洛明( robert plomin)提出了两个概念:共享环境(shared environment)和非共享环境(non-shared environment),“共享环境指生活在同一家庭的子女在平均水平上所分享的相同环境,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家庭背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职业、受教养程度、宗教信仰等)、学校状况、共同伙伴、邻里情况、民族情况等。非共享环境则指子女在家庭内外获得的独特经验,来源于仅仅被一个子女经历的事情或条件,可以分为系统影响和非系统影响。系统的非共享环境包括父母对某个子女的独特教养行为、出生次序、性别差异等家庭内的经验,以及独特的同伴、教师、职业经历等家庭外经验。非系统的非共享环境则往往无法预期,常见来源有意外事故、疾病以及其他特异的经历等”。[1]“在一个家庭里,共享性环境影响使兄弟姐妹彼此相像,而非共享性环境影响使同胞兄弟姐妹各有各的特点……一些研究显示,家庭中最重要的环境影响是非共享性的,正是因为这种影响使得兄弟姐妹之间彼此不同”。www.11665.Com[2]“即使所有影响完全相等地作用于家中所有孩子,环境影响仍然是非共享的”[3]这意味着传统上关于父母的教养的影响不一定使同一家庭孩子的个性相似。父母与每一个孩子建立的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由于每个孩子的特性不同,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体验着父母的教养实践。由此可见,“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非共享环境引起的,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遗传构造和独特的环境因素,其比例是由孩子的基因决定的”。[4]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概念的引入深化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 
  二、非共享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首先,环境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限制的,如同一环境只对个别儿童起作用。并非儿童身边所有的事物都能影响儿童,环境的作用受制于个体的遗传敏感性。所谓的“天时地利”就很好的说明环境的影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以往成人总是一味的创造公认的条件给予儿童影响,以为大众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社会上流行的趋势就是对儿童最好的培养方向。从学前教育的视角举例就会出现家长要求孩子去参加兴趣班、特长班、训练班,而不顾儿童的个体差异。学前教育机构就会大范围的创建以打着“促进某项发展为目标”的旗号开展某些“特色活动”。“特色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趋势,但是不考虑本园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本地具体情况的教育活动是偏离教育规律的。其次,环境作用是具有独特性的。环境对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意义。成人往往期待相同的教育能够带来大致相同的发展,成人往往选择普遍化、标准化的环境影响。认为同一环境能够影响所有的人。[5]以往我国的教育长期出现的问题就是“求全责备”,希望学生样样都好。忽视学生的个性,采取统一的标准发展学生。这种“求同存异”、“扼长补短”的思想不仅忽视了个体差异,也扼杀了个体发展的潜能和优势。[6]从我国在园幼儿人数超多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体教育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往往课堂情况是“大帮哄”的。这种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面对全体的实施仅仅是最低标准的达标。非共享的环境启示我们不仅要提倡小班教学、小组活动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每个幼儿对集体中的活动是有着不同理解和感受的,应尊重个体对同一活动的不同体验。 
  三、了解个体差异 
  在教育实践中,成人必须努力甄别这些差异,才能够因材施教,发挥个体的优势智能,以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本文认为当前幼儿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7]: 
  1.幼儿教师要了解个体差异的内容。 
  (1)儿童的认知技能发展水平和与学前课室学习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语言发展的差异、数学技能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的差异是:语言发展速度率的差异、语言学习方法差异、语言探索程度的差异。不同经济地位的儿童在数学任务上表现程度的差异也不同。 
  (2)儿童的社交技能、课堂行为以及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规则。这些差异与功能性特征(性格、学习风格、动机)和社会地位性特征(包括性别、种族、亚文化群体和社会阶层)等相关。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的性格类别和个体差异应与培养幼儿社会化的具体情境相联系。例如受压抑性格或者不易兴奋性格的儿童很可能被教师认为其社会能力低下,而不受压抑性格又可能被教师认为是举止不得体的自我控制缺失。 
  (3)儿童的身体和运动发展水平。不同的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期生理发展情况也不同。在幼儿阶段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小肌肉动作和大肌肉动作。 
  2.教师要重视对个体的评估。 
  (1)评估的目的。幼教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对学前教育进行的评估。通过评估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发现特殊的教育需要;评价课程设置,监控教学进程等。教师利用评估的结果,分析幼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评估的类型。对于早期教育的评估主要有三类:幼儿标准化评估;以制定教学计划为目的的评估;以筛选和诊断为目的的评估;以制定教育政策为目的的评估。谢泼德(shepard,1998)和他的同事在给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审查小组的报告中指出:“评估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8]教师应该成为主要的评估者,因为一切关于教学评估的改进都是通过教师而进行的,教师是幼儿主要的影响对象。教师通过检查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学习的程度,从而分析决定准备什么样的教学材料,选择什么程度的教学内容,采取哪些步骤促进幼儿的发展。 
  (3)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时存在许多问题:对观察记录的认识具有盲目性包括对观察记录的目的认识不清、对选取的行为存在困惑、提炼出的观察目的不恰当;不能有效运用观察记录包括分析幼儿行为表面化、提出的教育策略空泛、观察记录与教学脱节等问题。[9]这些问题的研究提示教师不仅要提高对观察作用的认识,而且要学会观察。成长档案的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法、作品记录法、谈话记录法、照片记录法、个性墙饰记录法、问卷调查记录法。[10]高瞻课程(high/scope)设计的评估模式——“儿童观察记录”,对幼儿的活动做系统的跟踪观察,一方面观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观察幼儿现有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儿童观察记录”主要设计六项内容:主观能动性、社会交往、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和动作、语言和读写、逻辑和数学。[9]幼儿教师可借鉴并付诸实践。 
  四、提供非共享的学习环境 
  1.提高学习环境的质量。我们可以应用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弗兰克·波特·格雷汉姆(frank porter graham。简称fpg)儿童发展中心的塞尔玛·哈姆斯教授(thelma harms)等人研发的《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简称ecers)来评价对我国幼儿学习环境的质量。ecers-r由7个子量表共470个评价指标组成。7个子量表分别是:空间和设施(space and furnishings)、个人日常照料(personal care routines)、语言——推理(language—reasoning)、活动(activities)互动(interactions)、作息结构(program structure)、家长和教师(parents and staff)。胡碧颖运用此量表对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和一级一类园共计40个活动室样本,进行了测查。提出所测得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质量有待提高。除去家长和教师(parents and staff)这一子量表在其研究中没有涉及,除了个人日常照料和互动测试结果呈良好水平,其他子量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0]:

  (1)从空间和设施的评估结果看,我国教师要更多的注意:设计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活动室区角;调整活动材料,吸引所有幼儿参与活动;重视提供柔软物和创设隐秘空间,引导幼儿调节情绪,释放团体生活压力;丰富大动作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2)语言——推理的评估结果显示,应重视儿童文学教育,如何判断书籍的投放数量、如何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摆放和使用书籍、如何创设图书角等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发挥语言的功能,在各个区角利用各种手段和游戏材料鼓励幼儿沟通,促进幼儿推理技能的发展。 
  (3)活动子量表的评估结果显示,教师要注意区角材料的选择、摆放和更换,提高材料的新颖性和丰富性,吸引幼儿自由游戏。同时,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时间、地点、方法和同伴等。 
  (4)互动和作息结构两个子量表的评估结果显示。教师需要更多地学习如何在鼓励幼儿独立探索与教师直接教导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倾听幼儿讲话和平视幼儿等方式,尝试改变教师在幼儿中的权威者形象。 
  2.开展小班化教育。小班教学与更好的师生比能够帮助老师更多地关心每个幼儿,与幼儿有实质的互动。师生互动更多,就更个性化,这样老师限制和控制的行为减少,儿童更多参与社会交往,更广泛的运用复杂的语言和游戏。著名的幼儿教育方案:高瞻性课程(high/scope)佩里学期计划和启蒙计划(abecedarian programs)的班级里应是两名教师和12至13名儿童,而我国幼儿园的实际,班级幼儿人数超过30。是不是增加教师的数量就可以达到小班化的效果?研究表明,在不减少班级人数的条件下改善师生比是无法获得同样的效果的。美国总会计署的文献表明,更好的师生比是1:7。[11]缩小班级规模,世界学前实施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朝着这一方向是有必要且有可能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丁克”家庭的增多为小班化提供了条件。幼儿园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办园为主的多种办园形式的增多,加上园所办园条件的改善,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活动场地。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可能。[14]但是目前对于我国幼儿园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的可能性很小。一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所限,教师的数量、专业能力的限制。在偏远的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一个班级有着40多名幼儿,面对的只是桌椅和黑板。其次,城市里择园的问题也越来越棘手。 
   
  参考文献: 
  [1]刘晓陵,金瑜.行为遗传学研究之新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5,25(2):17—21. 
  [2](美)杰克.肖克夫.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4]robert plomin等著.行为遗传学(第四版)[m].温暖,王小慧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6]沈文瑛.幼儿成长档案的记录方法与过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7][8][11][13](美)芭芭拉·鲍曼.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柳剑.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沈文瑛.幼儿成长档案的记录方法与过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12]胡碧颖,朱宗顺.美国《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及其在中国的初步应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1):47—51. 
  [14]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4—6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韩影 [标签: 个体差异 提供支持 学习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配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浅析盾构掘进质量控制要点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浅析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广告创意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析PE基金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跳弦》的声乐创作理念与曲式特征
    浅析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掉队问题
    浅析聊斋文化对《河父海母》艺术风格的影响
    特色学科教育在促进学生警用创新人才职业素…
    浅析中国奶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之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