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面向人才市场的地质专业高等教育之我见

   摘要:资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地质工作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地质人才就成了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对地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地质教育应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形势的路线,培养出有实力的地质人才来建设祖国。从资源、环境现状,地质人才市场及当前地质教育入手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地质人才不能满足市场以及地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人才;现状;人才市场;地质教育

  前言
  目前,我国地质教育思想摇摆不定,教学与科研产业部门严重脱钩,而且广泛存在着教材老化、实验和实习不够等问题,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专业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误导学生以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就业。与此同时,学生毕业后干不了活,用人单位反响很大。因此要认真分析面临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方向,从教学源头上下工夫,为地学界培养出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一、地质专业的特点与地质专业教育的现状
  1.特殊性。地质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需要极高的理论水平以及逻辑思维推断能力。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体系,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地质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与生命、天体、环境相结合。(1)地质作用过程的难以重现性。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些地质现象实质就是一系列非线性运动型式造成的结果,是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的显著特点。(2)知识面广,内容复杂。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反映的非平衡性、非线性、突发性、自组织性、有序性、随机性等属性,使得研究和认识其演化过程及规律更为困难,原来复杂的问题更为复杂化。wWW.11665.COm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游刃有余地分析、判断地质现象,处理和解决地质问题,就必须掌握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会综合分析、逻辑思维的工作方法。(3)地质科学的实践性。野外实践工作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从野外获取到系统的、正确的第一手地质资料,才能开展有效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正确的研究成果[1]。
  2.现状。近年来,地质类本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专业训练和专业素质下降的现象,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诸多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过分削弱专业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后期“通才”教育思潮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渐次兴起。我国对通才教育认识存在一些误解,国外大学强调通才教育,但它有一个前提,学生在四年大学教育中能够专精某一学术领域,且对该领域的广度及深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我国的教育改革全盘否定了苏联教育模式,千篇一律办大学,基础、文科、理科、工科等实行通才教育,导致专业、学校没有特色,理论知识越教越简单,实践课大量减少。因此,我国培养出的通才并不是样样精通,甚至对专业知识都只能泛泛而谈。一些地学类学校强调基础学科,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接触到学科的核心基础,只能接触到一些公共基础课,甚至把专业课的课时减少而增加文化课的课时,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近年来,很多科研生产单位对地质专业的学生不满意,学生的专业知识过于欠缺,观察、动手能力不足,不能较快地胜任单位工作。
  二、地质人才市场现状和需求
  1.现状。我国目前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个矛盾,在地学类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单位急需技能上岗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1)用人单位需要实用型人才,聘而致用,表现为聘用人才的现实主义。由于单位的工作紧张,急需能直接上岗的人才,但很多学生连单位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2)地质教育受“通才”教育思想的影响,开设较多的基础课程,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靠,实际动手能力差。在专业技能上要达到“万金油“型是不现实的。


  2.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地质工作不景气,地质工作投入大幅度削减,导致大批地质科技人员不能从事地质工作。据资料,现在的地质工作人员35岁以下占23%;36~45岁占37%;46~55岁占34%;55岁以上占6%,年龄结构过于老化,年轻人才不足[3]。总之,过去地勘单位的困难是资金匮乏,现在是人才匮乏;过去有人没项目,现在有项目没人才,要不就是有很大的投入,却难有相应的地质成果。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是缺乏有能力和创新型专业人才。
  三、建议
  地质教育适逢大好机遇,但是地质教育滞后、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地矿工作改革发展的步伐。面对地质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地质教育,特别是强化地质院校与科研机构、地勘单位的结合,培养造就更多的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学新人。为此,对地质专业高等教育给出以下对建议:
  1.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须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强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培训,拓展学科知识领域。面对当代地球科学的新形势和新发展,地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加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这两个特点。充分考虑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渗透,从而形成学生更为全面的思创能力。以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应改变长期以来理科地质学专业知识面偏窄、专业知识灌输有余,科学思维训练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把握隐藏于各种现象之后的内在联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研究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体系的系统改革,注重早期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训练[4]。以设立科研小课题、课程论文制、学年论文制、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等多种方式展开早期科研训练和研究性学习。
  2.促进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在高等学校中,科研生产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科研生产成果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果适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将高校科研成果和科研中所获得的新认识用于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科研标本、图件、照片、仪器设备等,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用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为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3)为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提供了条件,学生有机会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把书本知识用于“实战”,发展项目教学,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现场环境有机结合[5]。学生在科研生产中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动手能力、科学思维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早期介入科研生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科研素质明显提高。他们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够很快深入到研究课题中提出创新性见解。所以加强学校与科研生产单位联系,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地质学知识,又能增强动手能力以及野外工作能力。
  3.突出地质专业特色,形成实践特色。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各院校(系)在地质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在新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地质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实现从理念到形式的转变[6]。例如,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地球科学系是英国乃至欧洲具有影响力的学科,该大学地质学专业三年总教学学时为 1 056 学时,而野外教学达到了110天。厚实的专业知识再加上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使得利物浦大学地学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科研与实际工作能力。
  由于前几十年我国地矿行业不景气,在学校里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太安心地质类专业的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改行或调离本专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出现优秀师资短缺,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类专业的发展。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热爱地学教育事业,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还广泛存在着教材老化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应组织教材改编与新编,尽快适应现代地质科学发展需求。


  结语
  我国的地质教育应改变目前的“通才”的单一培养目标和模式,应该转向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一定专长”人才为主,适当兼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要做法。目前,地质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尽管现在地质教育形势还比较好,但问题也比较明显,比如实践能力差,单位不愿意接受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体制上来解决问题;还要加大对地质教育的指导力度,从国家层面上做中长期的规划,明确地质专业的追求目标。无论从地质专业的特点、人才市场的需求还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来看,都决定了需要的是专才。各大地质高校应以专业技能为主,对地质专业实施专才教育,兼顾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输送能打硬仗的地质队伍。
  
  参考文献:
  [1]杨承运,张大良.地学教育总体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赵鹏大.高等地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与新任务——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5,(4):13-16.
  [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2004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毕孔彰,胡轩魁.关于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2,(2):1-3.
  [5]李素矿,姚玉鹏,王焰新,等.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模式战略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6]李昌年,杜远生,欧阳建平,等.国家理科基地地质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2,(2):25-2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强等 [标签: 地质 我见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幽默教育法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
    从生命教育观照生物学教学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母语教育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从《Faber钢琴基础教程》中寻求钢琴教育改革
    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终身教育背景下健美操教育理念创新研究
    从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关于校园女生篮球教育的思考
    艺术院校民乐表演教育如何面对社会运用价值…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