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当前多媒体教学热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辅助;模式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更灵活多样,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和容量。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着眼辅助,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成为教改的热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为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课堂教学呈现高节奏、大容量的特点。但与此同时,由于很多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部分课堂教学除了声、光、图片以及各种特技外,就没有其它的实质内容,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这种依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没有正确理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排斥行之有效的已有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正走向一种“误区”,认为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必用多媒体,且多多益善,就像是赶潮流,而不去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撇开教学内容,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及课堂效果,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美观和生动,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把本来用简单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更有甚者,有部分教师为了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课堂有“新意”够“现代”,往往画蛇添足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课件里,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WWw.11665.CoM
    二、忽视课堂教学要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盲目使用他人课件导致教师成了别人的传声筒
    整体而言,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优质课件的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有的教师就从网上下载,简单修改甚至是全盘照搬就拿来上课。然而,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人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再者,由于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同一堂课就算是同一位教师来上,也会因为学生的不同反应而有不同的进程、不同的引导、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如果没有按照自已的教学实际重新编排整理,套用现成的课件,上课时就得千方百计地去迎合课件设计者的思路,让自己很是被动。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也成了课件的讲解员,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能起什么好的作用呢?
    三、过于花俏的课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还容易使课堂教学流程变得僵化、呆板
    心理学研究表明,等量时间内信息越多,形成的干扰因素就越多,进而影响人的记忆、感知、判断等能力。课堂上,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俏信息左右,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甚至丧失判断力。有些课件刻意追求表面_1二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东西,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刺激,强烈的视听冲击似乎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静下心深人思考。这样的课件会把学生更多的注意吸引到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却在无意中被忽略了,一节课下来,似乎什么都见识过,却什么都不知道,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地拷贝、粘贴,更不是一味地翻版、扮靓。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充其量只是“调味品”,不是“主食”。这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有很大差别的。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是要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堂结构设计上几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而,无非是展示音像资料、介绍知识—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或画图或填表)—展示参考答案。在课堂上“以机代人”、“以机代教”,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如果碰上不  熟悉操作的教师,或中途机器有故障,或学生的提问、作答与原设计程序不同,而造成中途冷场等情况,令人兴趣大减。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固定程序,僵化了原本灵动的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起来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教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教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教师是急坏了,想方设法准备把这位学生引人自己的思路上去,真是手忙脚乱。实际上,这位学生找的那一自然段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是情感的升华,这样还是灵动的课堂吗?任何程式化的课堂教学都将是失败的。
    四、部分多媒体教学走上“以鼠标代粉笔,以屏幕代黑板”的极端,使课堂失去了生动性,把传授知识课变成了笔记课
    过去经常批判传统教学模式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今极力推崇现代教学模式是“一只鼠标,一方屏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室只剩下了鼠标和屏幕,那么,教师是不是把该写的都上了屏幕了呢?是不是写完了,就不需要再写了呢?何况,在教学中,有时候会产生灵感,那种突然得到的结论,能否认它的价值吗?随手拈来的几个字总比键盘敲打出来,再做各种“美化”处理捣鼓半天才弄好的临时课件要生动,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所以,完全丢掉粉笔,仅仅依靠鼠标和键盘,肯定是不行的。很多时候,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可以缓缓地流进学生的心田,书写的过程就是思考、思维进一步拓展的过程。
    有些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大容量这个优点时,把与本节课有关的信息塞到课件里,在课堂上就一心一意地点鼠标,把所有的“知识”一一演示给学生看,完全成了“操作员”;而学生就一心一意地抄笔记,成了“书记员”。由于该讲的屏幕上都有,教师也懒得讲,学生也懒得听,把本来生动活泼的课堂上成了死气沉沉的抄笔记课。
    此外,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优点,拼命地想把所有的东西都说清楚,上课时生怕漏掉了哪一点,唯课件是从,没有临场发挥气魄.面面具到的“眉毛胡子一起抓”,在课堂上长篇大论,滔滔如长江之水,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学生也只有全力记笔记的份。最后,教师口干舌燥地离开了教室,学生则带着满腹狐疑离开子教室。
  五、过分依赖课件,容易因技术故障而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多媒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单就电脑本身而言,它也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问题,影响课堂教学工作。此外还有比如突然停电,不能使用电脑;遭遇病毒侵袭,资料全失,许多教师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从而打乱了课堂教学计划甚至中断。这也许是一些极端情况,可事实是类似的现象经常碰到的,比如网络不通,文件无法传送,突然断电,电脑无法启动,投影机突然没有信号,音箱没有了声音,或者因多媒体软件版本和格式问题在不同的机器上突然卡壳,遇上这种情况,不排除故障就无法上课,待到费了好多心思和时间把故障排除以后,课堂情境已经完全改变,师生上课的心情全无,这类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的备课应该要有应对技术障碍的准备:一是提前熟悉所要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的性能,尽量在上课前做好准备;二是每堂课都要作好拿起粉笔,进行传统教学的准备,传统教学所使用的设备一般都不会发生意外;三是积极而迅速地调整自己和学生的心态,让学生马上回到传统课堂中来。
    现代教育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技术手段,这只是教学工具的改良,是“教改”的一种外在的形式,不是教改的根本。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点,探寻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向东光 [标签: 多媒体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配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浅析盾构掘进质量控制要点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浅析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广告创意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析PE基金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跳弦》的声乐创作理念与曲式特征
    浅析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掉队问题
    浅析聊斋文化对《河父海母》艺术风格的影响
    浅析中国奶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之道
    中国当前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