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云南跨境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认同
【摘  要】本文阐释了云南跨境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厘清了云南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探索了强化云南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云南跨境民族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认同

        一 云南跨境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西与缅甸交界,南与老挝、越南接壤,并邻近泰国。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条件和国际政治关系等综合因素决定了云南和毗邻的国家形成了跨境而居的众多民族。在云南长达4060公里的国境线上有壮族、傣族、布依族、哈尼族、苗族、瑶族、彝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怒族、独龙族、阿昌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云南国境线占全国陆地跨境线的五分之一,有26个县(市)分布在跨境一线,人口580多万,其中近60%为少数民族。云南跨境民族具有鲜明的特点:分布地域广且跨居国家多,同一民族的居住区域基本上连成一片,相对集中里的交错杂居,按各自居住习惯垂直分布;探亲访友、通婚互市、过耕放牧、拜佛朝庙、节日聚会等传统交往从未间断。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在边疆地区进行灌输与渗透自由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这种危害是巨大的,如霍布斯鲍姆所说,这“就像某种无声的轰炸”。WwW.11665.coM实践中,某些具有西方背景的各类援助组织所进行的边境发展活动是“涵括了大量的非经济因素的”。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侵蚀行为,导致了云南部分跨境民族成员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虎视眈眈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滋生了严重的麻痹思想,甚至丧失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云南边疆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边疆少数民族是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的有生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企图以我国跨境民族地区为跳板,以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为突破口,想方设法挑起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制造民族分裂活动,形势严峻。同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充分认识边境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能否在云南边境实现和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将发挥着重要作用。边疆位置的战略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凸显了跨境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培养跨境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度。
        云南跨境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同点,并对其身份认同、心理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开展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各少数民族群体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其国防意识,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有利于国防安全和国家主权,有利于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此,必须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华民族魂为精神纽带,以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为诉求点,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为契合点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 云南跨境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认同度的辩证关系
        强化国家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诉求点。就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四有”新人教育、国情教育、近现代史教育、红色革命圣地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方面;在形式上,主要是升国旗唱国歌、模范报告、文艺表演、参观游览、图文展览等方面。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重视了教育对象的一般性和普适性,忽视了特殊性和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主流社会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通过文化浸润达到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的一致性和同质性。基于文化同质与异质、强文化与反文化的统合与博弈关系,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国民的思想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和谐社会和国家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基于此,深刻理解国家认同内涵,结合云南跨境民族特殊的文化要素进行国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急需研究的新领域。历史经验和现实昭示我们,必须强化边疆少数民族高尚的思想觉悟和明确的国家认同理念,使之具有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我国跨境民族成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边防巩固、抵御外敌的铜墙铁壁,实现维护国家尊严、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防实力、保卫领土完整的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目标是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产生、发展和强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历史上社会形态的差异、经济发展的迥异、风俗习惯的不同、人口迁移、资源的开发等,集中体现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凡此种种致使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民族认同意识往往被过度强化,跨境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情感被弱化。在认知文化上,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普遍共享文化的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基础。文化体系以民族为载体,民族以文化体系为纽带,民族文化包含着民族精神、行为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反映了人们对以文化联系起来的群体归属感,即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或者哪个国家。如果把这种认同感升华为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并确认自己的国族身份,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具有为国家利益奉献人生和为国家发展自愿承担责任的自觉行为,则是其提高国家认同度的表现,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基于此,各种社会问题的整体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民族特殊性,各种认知程度的多重异质性,云南多民族聚居、跨境而居、宗教信仰多元性等特点,导致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性以及强化国家认同度高低强弱的差异性。 
        三 强化云南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策略和路径
        强化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是多方面的。从指导思想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坚持采取“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正确区分和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努力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具体实施对象上,应结合跨境民族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坚持以国家认同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方法和形式看,坚持灌输和疏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等原则。除此之外,强化云南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其他策略和途径如下: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结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类型繁多的宗教文化、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历史深厚的民族情感等特点,提高国家认同教育的针对性。云南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共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是中国宗教类型最多、分布最广、宗教信仰颇具特色的省份,全省26个民族中,有19个民族的群众普遍信仰宗教。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礼仪风俗、丧葬风俗等都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寨不同俗”的景象。多元性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缔造了云南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是强化云南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现实基础和基本状况,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同根同源的亲缘关系是强化民族—国家同构的情感基础。云南某些少数民族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族源,例如,同属于氐羌系的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藏族等,同属于百越系的有傣族、藏族、布依族、水族等,同属于百濮系的有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文化心理同源上主要表现在许多民族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中,不同的民族都是一母所生,或一神所造。这类神话广泛流传于云南的怒族、独龙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景颇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壮族等民族神话传说中。民族神话故事中的同根同源的同胞感情是维护各民族亲缘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云南边境民族国家认同度的情感基础。
        第三,构建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精神纽带的国家认同。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倾向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稳定,是维系民族—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因此,作为以促进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认同的历史使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文化认同,使之趋向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同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结合跨境民族的文化信仰体系,促使跨境民族认同并忠诚于中国,保持群体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促进跨境民族的生活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有序化、合法化,激发人们对国家文化理念和价值的追求,不断增强跨境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跨境民族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四,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认同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强化国家认同度的重要保障。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机制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工作,把这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在教育制度上,教育机会平等与提高教育程度是提升国家认同度的重要措施,因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国家认同呈正相关的关系。在法律制度上,以“宪法爱国主义”为基石促使社会成员的国家认同,是提高人们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措施。在思想观念体系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必须注重和警惕民族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警惕否定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思想倾向。在权利和利益分配机制上,注重国家体制内各项分配的均衡程度和公平公正性。这些体制的完善程度和实践水平直接影响着云南跨境民族的国家认同度。
        第五,公民教育和公民身份是强化云南边民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把人变成公民”是实现公民意识、公民身份及其政治权利的关键,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和强化国家认同的基石。公民是国家的成员,公民身份是他的本质。公民身份是保证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础性条件。以公民权为本位构建国家认同,是公民由对各民族的忠诚转化为对多民族国家的忠诚的重要条件。对于公民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具有相同的民族背景,而是具有中国的公民身份。因此,提高云南边民的中国公民意识,确认其中国公民身份,是促使其民族认同上升和达到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化国家认同,将有效淡化云南跨境民族某些狭隘的民族意识,统合认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凸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强化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高度认同,促使民族文化多元、国家认同度、社会内部秩序、国家安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增强云南跨境民族的国防意识,提高其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赵廷光.关于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的综合研究[j].民族研究,1993(2):2
[2]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王章辉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208
[3]lockwood.capitalism, socioeconomic differentiation,london:jai press, 1991:221
[4]石茂生、程雪阳.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和国家统一的基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3
[6]樊红敏.国家认同建构中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3
[7]尤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3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王琳 [标签: 云南 政治教育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东盟国家与云南省国际通道建设研究
    云南省沧源县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思…
    云南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分析
    云南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
    探析地理信息系统在云南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发展云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中学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的探讨
    关于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
    云南省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
    云南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滞后性研究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受教育水平现状…
    关于对云南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