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简论语文课:情感的世界,心灵的对话

 【摘 要】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语文知识以外,还必须突出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的世界,心灵的对话。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意境 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语文课堂,不仅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方法的传授,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的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以美育为突破口,渗透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之想象、引入意境,引之思考、明辨是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教之以情,激起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WwW.11665.cOM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这就跟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是一样的。那么关键是如何使学生“进入角色”。
  首先,讲究开讲艺术,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新课导入”这一关尤其重要。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总之,开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其次,以读入情,以读入境。掌握一定的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要求教师的示范朗读。
  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一定要发挥朗读作用,教师先示范一遍,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再把对诗歌形象分析巧妙地与诵读结合起来,通过一次次朗读,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扶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回乡,女儿本色的木兰。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这种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替代的。
  再次,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讲解前,首先对教材要吃透,使自己融入课文当中,然后再让这种艺术形象活现于讲台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统观全局,充当导演角色,同时还要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地充当演员角色。“情感派”名师于漪认为“激情”并不只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教师应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当然,教师也可用生动的语言,充满感情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激发心灵的感慨。
  二、启之想象、进入意境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感受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这确实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启迪。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发想象力,引入意境,激发他们求知欲,这正说明了教学达到了探究知识真谛,启迪心灵的崇高境界,那么如何引导呢?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
  再次,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教授《故都的秋》时,学生往往对北京的秋景缺少直观感受,如能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对画面想象,这样郁达夫笔下秋天独特的美便可历历在目,这样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引之思考,提升认识
  语文课,是情感交流的平台,是体会人间百态、丰富认识的平台,也是引发思考、明辨是非的平台。课堂中,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和讲解,学生的情感已和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想已进入作者的境界中,学生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此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评价作者或作者笔下的人物的情感态度,在思考评价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在教学《道士塔》一课时,当学生已对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恨之入骨时,当学生已对各国的侵入者咬牙切齿之时,我让学生讨论对各种人的看法,学生情绪激动,各抒己见,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是情感的课堂,心灵的对话。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课堂上举止言行,眉宇间神情变化都要能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二中学。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屈春华 [标签: 论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点亮“对话”,引导语文教学走向自由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语文自主课堂的建构与效能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