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基础教育 行走在教育理想与现实的悲哀之间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学大师钱学森一再发问,并且是在临终前再次提出。这一“世纪之问”刺痛了国人,引起了国人的深思。是啊,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就“冒”不出杰出人才呢?
  中国之所以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认为,中国的大学没能按照培养杰出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创新是一个重要原因。
  钱学森是我国卓有成就的一位科学大师,是杰出人才。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他的求学历程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北师大附中的中学六年的学习,另一个就是在美国读研究生。他认为自由的学风,创新的欲望,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环境是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因素。钱学森的成才之路说明,一个人要成长为杰出人才,首先必须具备杰出的天赋;其次,必须要有杰出人才的成长所适宜的土壤和空气;再次,必须按照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模式实施教育;此外,还必须具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而坚定的信仰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要成为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天赋、环境、教育、信仰与精神是缺一不可的。天赋是个人的,与生俱来的,而环境、教育、信仰与精神是可以培养的,是需要整个社会、国家为之共同努力的。
  在中国,具有钱学森那样天赋的人,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半个多世纪都“冒”不出像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呢?很明显,应该归因于有那样天赋的人却没有得到杰出人才的成长所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没有与之匹配的良好的教育模式,没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而坚定的信仰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杰出人才的培养仅靠教育的改革是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出人才的氛围与环境,因为社会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WWW.11665.cOM只有这个社会不再浮躁了,对人才真正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了,对教育、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了,才能出人才。
  当然,“钱学森之问”绝不仅仅只是大学的事情。大学确实肩负着培养杰出人才的任务,而且钱学森也把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直接指向了大学,但从深层次原因来分析,其基础应扎根在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也难辞其咎。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现行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僵化的应试教育沉疴而久治不利。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我们实行“大一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僵化单一、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渊源,在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管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其弊端也非常突出、明显,尤其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功利性教育及其严重,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说的是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真正施行的却是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与衡量,主要的还是升学率,是学生在各类考试中的成绩。那种统一性的要求,捆住了教师的手脚,磨去了学生最可宝贵的个性和特质,消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那些有特质天赋的学生“泯然众人矣”。在这种教育模式与教育评价之下,领导、教师、家长各方面都迫于生存的压力,单一、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成绩,教育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没有多少创新意识,也没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很多,但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创新的东西很少。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的都是学习的机器,做题的计算机。每年都能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奖,但就成不了科学家,因为他们仅仅只是做题的机器而已。而学校的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从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校规校纪:哪个时间,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白纸黑字,一清二楚,将学生捆绑得紧紧的,学生没有自己实践与思想的时间、空间,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爱好、特长不能得到展示、培养,潜力得不到挖掘与发挥,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不再是一种乐趣,转而变成精神负担。哪里还能有一点儿自由?有一点儿个性?有一点儿创新?更为严重的是,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因为体制的原因、学校管理的原因以及教师的原因,忽视了身传言教,缺失了生活实践,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学生的意志品质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如此教育,学生是千人一面,学校也是千校一面,没有个性、特色与创造性,如何造就杰出人才?正如杨振宁早就评价我国教育所说的那样:中国目前教育模式适合一些会考试的小孩子。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唐朝的韩愈早就写出了讽喻性的名文《马说》,可是,反思我们现行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我们“因材施教”了吗?我们在课堂上发现“千里马”了吗?按照“千里马”的模式去培养了吗?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以人为本,根据每一个人的天赋、爱好、特长、志向,因材施教,促其成人、成才。但我们做的却是让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事情:师生的人格被扭曲,师生的思维被抑制,敷衍虚伪的风气得到助长,学术腐败逐渐滋生,真正有潜能、有个性、敢于思想、敢于标新立异的杰出人才在摇篮之中被扼杀。
  几十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就这样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的悲哀之间。我们要以人为本,我们要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每一个人的特质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发现特长,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但我们现行的教育实际恰恰与我们的教育理想相背。我想,中小学教育要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师的职责,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双慧眼,能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发现学生各自不同的天赋;二是要教育学生做人,做热爱生活之人,做有理想之人,做社会有用之人,做热爱祖国之人;三是要善于因势利导,让学生有充裕的思想和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天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有魄力敢于改革教育的现状,创造一种鼓励个性、鼓励创造、鼓励奋斗的学校教育环境,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天赋,顺从学生的爱好,发扬学生的特长,树立学生的志向,养成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大胆发挥的环境,让他们去发现,去教育,去引导,去因材施教。我们现在距离教育的理想甚远,“钱学森之问”答易行难,我们的教学有效性是短视的,功利的,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书面成绩之提高的有效上。要想根本改变现状,需要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不懈努力。“钱学森之问”虽直指大学,但根在基础教育。要解决“钱学森之问”首先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抓,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校才有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陈碧光 [标签: 基础 行走 之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础美术如何开展个性化教育
    幽默教育法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
    基础夯实: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
    从生命教育观照生物学教学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母语教育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从《Faber钢琴基础教程》中寻求钢琴教育改革
    紧抓钢琴演奏基础教学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终身教育背景下健美操教育理念创新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