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充分就业:政府优先目标 ——以中国安徽省为例
内容提要:充分就业与 经济 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并列成为各国政府 管理 经济的四大目标。本文以

关键词:安徽省  充分就业  就业弹性 

    怎样让大多数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怎样保证

万人(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企业冗员)左右,共计约有85万人的就业压力。从再就业情况看,尽管2002年起开始实施国企下岗人员不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而是直接纳入 社会 保障制度,但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与有限的就业岗位需求加剧了再就业的困难。1998-2001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共计78.87万人,累计出中心人数为62.46万人,其中39.9万人实现再就业,2001年末仍留在中心人数为16.45万人。2002年1-9月,出中心人数为5.82万人,9月末在中心人数仍有10.62万人。从社会保障情况看,截至2002年9月末,全省养老 保险 参保职工人数为323.7万人,预计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64.8亿元,但全年预计可筹集养老保险金62.46亿元,缺口2.34亿元左右。由于多数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不佳,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呈下降之势,9月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60.9万人,比去年末减少12.9万人。全省失业保险基金已出现收不抵支状况,2002年以来当期收不抵支情况进一步扩大。wWW.11665.coM全省除蚌埠、马鞍山、黄山、阜阳、亳州等5市外,其余12个市基金当期收不抵支。随着转轨并线步伐的加快,失业保险基金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截至2002年6月,全省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数为92.68万人,8月份已保人数已达94.35万人,比上年9月份扩面前净增79.5万人,保障覆盖面达7.5%。2001投入低保资金2.14亿元,2002年1-8月份,投入低保资金3.16亿元,确保了“应保尽保”目标的完成。但安徽省 经济 基础薄弱且发展极不平衡,低保资金尤其是县级配套资金难以保证,尽管2002年安徽省低保资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上年基础上翻番,但在低保人数较去年增加8倍多的情况下,全省低保资金仍1.2亿元的缺口。 

二、充分就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民众生活、扩大消费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鉴于上面的分析,安徽省应该改变过去主要以gdp的增长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思路,代之以"就业优先"的战略,以新创就业数量当作衡量地方官员政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在未来5年到10年,如果我们还按现在"增长优先"的模式,一方面社会在发展,产生了一批富有人群,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巨大失业 人口 包括 农村 剩余劳动力处于社会贫困地位,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可能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和挑战。从 政治 层面上看, 失业的大量增加会使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风险的产生。从经济层面上看,收入两极分化以及大规模贫困人口的存在使社会购买力处于很低的水平,内需长期低迷。所以, 高增长低就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1、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不一定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也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就业机会的扩大。国际经验同时也表明,国家在战略目标上的选择不同,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力度上的差异是巨大的,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鉴于

度地维持就业的增长,把失业率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老百姓的收入就能持续增长,就能化解改革和调整中的冲击,保持 社会 稳定。
    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就业 人口 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部分人口没有就业或就业不充分,收入没有什么提高。另一种途径是依靠更加广泛人口的就业,平均工资可能增长不快,但总体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可以快速提高,而且收入分配比较均等。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情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依靠后一种途径来实现。特别是,由于同时处在二元 经济 转换和体制转轨过程中,目前的就业问题面临着双重挑战。
    首先是要面对 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安徽是 农业 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庞大。而根据 调查 安徽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04,意味着安徽农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已经很低,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根据专家的研究结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加快的转折点。安徽目前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因此,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大量的农村劳力如果转移不出去,则处于严重的就业不足状态。因此,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任务十分艰巨。
    其次是要解决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从1998年开始出现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到2001年正是大批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出中心的高峰期。这将会加剧劳动力 市场 上的压力。政府只有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才能制定正确的并且力度充足的应对政策及其实施手段。把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独立而优先目标,就可以使得这一目标的保障是充分、全面的,不仅依靠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适宜的技术选择战略得以实现。               

三、实现充分就业的途径分析
    1、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就业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因此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增长11.9%。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全省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1990年,全省从业人员为2807.6万人,2001年增加到3463.0万人,净增加655.4万人,年均增长1.9%,高出同期全省总人口增幅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净增加120.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净增加534.8万人。“八五”、“九五”安徽省经济年均增长分别为14.1%、10.4%,就业弹性分别为0.191、0.144。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不断降低的发展趋势。 经济学 家阿瑟·奥肯曾于1962年提出“奥肯法则”,即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反向变动。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反过来说,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1%,则国民生产总值就必须增长约2.5%。  那么,为什么安徽的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呢?首先,由计划经济 转轨为市场经济使大量隐性失业转为显性失业。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力就业是一种政府行为,企业新增劳动力并不是因为生产的需要,而是由政府分配的。尽管这种分配制度造成了充分就业的表象,但它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体制改革,使这部分隐性就业显现出来。第二,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从劳动密集转向资本密集的过程,资本替代了劳动力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大。第三,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已经来临,未来新增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将使得近期内城市仍将存在相当大的就业压力。即使经济仍然保持着一个较高增长率,高失业的势头恐怕会有增无减。既然就业不能完全依赖于经济增长,就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发现,就业弹性较高的产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是就业弹性最高的行业。服务行业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较大。从劳动力需求的实际情况看,近五年新增就业的70%左右是通过第三产业吸纳的,特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已经成为失业职工 、农民工和“隐性就业”的主渠道。
    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ilo)在促进全球就业活动中提出了就业密集工作计划的设想,这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促进就业技术的合作计划,旨在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建设生产性设施的方法,创造更多的就业。
    所谓就业密集工作或劳动密集工作计划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尽可能考虑用 人力 代替机器,其含义为人力与机器的适当结合,以适应当地 投资 与就业实际情况。许多国际合作项目的 成本 效益分析表明,与以机器为主的方法相比,人力为主的方法创造了3-5倍的就业机会,并减少60%的外汇收入。以人力为基础的促进就业战略在那些失业率高、就业不充分现象严重、非技术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具有显著性的效果。例如,国际劳工组织所援助的五亿美元投资项目,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主要是投资于那些最急需的、成本收益比较高的、技术相对成熟的、能够主要吸纳劳动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可以同时达到多种目标: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减轻了贫困现象;同样的投资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益,充分利用当地的 人力资源 和自然资源;有效地促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改善人们的生活 环境 和工作环境。
    2、加强就业培训和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加强再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劳动力就业空间,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目前,全省各地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市场,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达1760个,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92.7万人次,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正在形成。1998年至去年10月,安徽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出中心68.8万人,其中有40.4万人实现再就业,占出中心下岗职工的58.6%。
    3、扩大劳务输出
    劳务输出是有效解决就业的途径之一,到2002年上半年,全省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590多万人,其中跨省输出的463万人,主要集中在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我省已经先后加入华南、华北、华东和西部劳务协作区,开展省际交流。
    4、促进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
积极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政策目标主要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各类经济实体扩大就业机会的能力。这包括创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强对企业富余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者再就业培训,提供转岗、 求职 信息服务;推动创造就业工作岗位计划,鼓励自我就业,自营就业,并进行地方性、社区性就业培训;建立ngo式的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积极促进妇女就业多样化,包括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必要时应对妇女就业实行紧急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就业与失业信息 统计 与监测,建立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国际劳工组织从1999年开始实行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数计划)包括十八项: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与人口比例,就业状况,按部门的就业人数,非全日制工人人数,工作小时数,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失业率,青年失业率,长期失业人数, 教育 程度文盲人数,制造业实际工资指数,小时补偿费用,劳动生产力成本与单位劳动成本,贫困与收入分配等。
    5、加快调整正规就业结构,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
    非正规部门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1)小型、微型企业,在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正规部门就业中,传统正规就业部门(指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大幅度下降。新兴正规部门(指三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就业比重不断上升。正规部门就业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在正规部门就业中,新兴正规部门就业比重将不断上升;非正规就业部门(指私营企业、个体从业人员)有较大幅度增长。
    城镇正规部门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发展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孔令刚 [标签: 充分就业 目标 中国 安徽省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实现
    美国“银发族”博弈就业市场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论充分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意义
    FDI对黑龙江省就业影响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
    试论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取向现状浅析
    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取向现状浅析
    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工科保险学生专业特色的就业优势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