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大学办学泛市场化的风险
  摘要:当前,大学把市场关系引入办学领域,在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人才评价、科研项目设置等方面一味迎合市场需要,出现了大学办学泛市场化倾向,这实质上就是办学上的功利主义。而今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社会公民人文素养普遍下滑,与此不无关系。只有将大学办学理念回归到以“人文化成”为立命之根基,大学才能在泛市场化的洪流中,秉持大学精神,着实担当引领社会文明,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泛市场化;人文素养;人文化成;扬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办学泛市场化
  “所谓泛市场化,就是把市场关系引入到不应当引入的领域”1。大学办学市场化,是指大学办学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大学将教育服务当作产业来经营,围绕市场经济需求办教育,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教育运转,以经济效益衡量办学成败,严重弱化大学人文化的社会担当的社会行为或现象。
  利润与效率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受市场这只隐形之手的招引,大学教育改革也经历了大学教育产业化继而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市场化的历程。大学办学市场化,主要表现为大学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评价、科研立项设置等方面失去了自己秉持已久的办学准心,而以迎合市场需要为自己的办学出发点。诚然,根据市场需求办教育,确实具有扩大学生选择权,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学研”结合等诸多优点。但是,大学不同于一般经济实业,办学以经济效益论成败,便滑向了大学教育的泛市场化。大学教育泛市场化,化掉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化掉了大学办学的社会担当的功能。wwW.11665.COm公民人文素养普遍下降,社会生活公共道德明显滑坡,与大学办学泛市场化本身紧密关联。在大学办学泛市场化过程中,经济效益成了专业设置的优先条件;能否获得利润成了办学的首选条件,学校成了学店;能否创收作为评价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标准,教师成了店员;是否有钱作为学生上学的先决条件,学生成了顾客;能否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作为学习的条件,知识成了商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作为衡量大学办学成败的标准,大学变成了市场的“经济侍从”。
  在教育市场化浪潮汹涌澎湃之际,基于教育泛市场化的负面作用来研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状,显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进行的研究,大多是从大学精神和大学办学理念层面,从宏观视角展开的。国外研究人文教育的最著名代表,德国的雅斯贝尔斯从教育的属性、特点、教育的本质出发,研究人文教育的重要性2。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从大学的应有定位研究人文精神,他指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3社会转型中我国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严重,与时下盛行的教育泛市场化紧密相关。
  二、大学办学泛市场化的根源
  高等教育泛市场化,有着深层的认识论根源与社会根源。
  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经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精神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人文关照。知识只是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教育的功能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实现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提升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更成其为人,它是社会公共产品,它承担“人文化成”的社会功能。在儒家传统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的育人理念,这是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突出体现。大学必须致力于精神的培育和文化的创新。
  然而,由于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主流价值观被边缘化,社会诚信缺乏,追求感官享受,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社会问题频现;人生观出现唯利是图,政绩观上急功近利,重视易于量化的经济效益,忽视不宜量化的社会效益,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泛市场化潮流的盛行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大学办学中出现将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信奉“越市场化越先进”,“将教育推向市场等同于教育改革”,“扭亏为盈意味改革成功”的倾向。在大学办学实践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功能出现紊乱——乃至于认为政府将教育推向市场的程度越深,政府在减轻财政负担层面作出的贡献就越大。更有甚者,把教育盈利视为教育市场化成功的标志,将就业率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成败非常重要的标准。
  三、大学泛市场化的危害
  在

泛市场化过程中,部分大学为求得生存空间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了重技能轻人文,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担当的现象,失去了“人文化成”的办学准心。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部分高等学校在教学规划、教学投入、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倾向。人文课程时数、经费投入、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大学生以是否能够获取可观经济收入回报为学习动机,在学习目的、目标定位和实际学习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功利取向,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埋头于部分技术应用学科课程的学习,忽视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的历练,最终导致缺乏人生理想,没有崇高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诚实,不守信,不学法,不守法。
  2003年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熊猫泼洒硫酸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残杀同室4位室友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2010年10月20日驾车撞人不但不施救反用尖刀捅死被撞者,等等,昭示着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可以从立足全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和着眼于部分大学办学急功近利的微观视角去反思。
  从立足全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来看,当前,全社会普遍存在偏重经济效益,轻视人文素养的现象,从而导致社会空心化。
  市场经济是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自由竞争为手段,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的经济形式。市场关系有它起作用的关系范畴,唯利是图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动力。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人文化成”,使人成其为人,所以,高等教育是一种超越市场关系范畴的科学与人文领域。将大学办学混同一般实业来经营,是一种泛市场化行为。部分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以实用主义为标准,一味迎合市场临时需要来设置专业,表现为理工科的热门专业重复叠加开设,人文社科课程开设不足,即使是热门专业课程,重“术”(应用技术)轻“道”(理论知识)的现象在不少高校也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逐步演变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倾向。如此这般,其结果是导致人文课程过窄,专业教育不专,功利至上主义抬头,学校与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见识,有知识无审美,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人文素养,最终会导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离和对立。   从着眼于部分大学办学的目标去反思,可以发现,不少大学在办学定位上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
  一是将迎合市场需要等同于符合社会需要,将市场等同于社会,这是一个导致大学教育功能异化的致命误区。大学如市场一样随波逐流,追求功利,那它的“人文化成”使命必定会在追逐功利中湮灭,大学若遗忘了社会责任,那它就必定会被社会遗忘;大学若不能传播理想,那它就必定走向庸俗。也就是说,大学如不能“化俗”,那它必定会被“俗化”。克里希·那穆提在谈到教育的功能时说:“任何一种教育,如果它关切的只是人的一部分,而非人的整体,那么它必然会导致有增无减的冲突和痛苦。”5
  二是将科学精神等同于大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将高等教育等同于科学实验室。大学只追求科学精神,忽视人文精神,大学便会沦为一般意义上的培训机构。因为,科学精神主要是“证伪”、“求真”,其主要工作是回答“how”,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物;人文精神主要探索意义和价值问题,主要工作是回答“why”,研究对象是人。而一切工作的价值指向和行动主体都是人,丢失了正确价值取向的科学理性,必然加速人的异化和社会的空心化。
  三是将专业标准等同于大学人才培养标准,抹杀了专业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区别。考察大学的标准有两个,即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专业标准,人才的内涵就会陷于空洞;没有了人文标准,专业人才就会走向工具化。食品安全问题给社会、给教育的启迪很多,我们的社会不是缺乏专业人才,而是这些专业人才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四是将大学的功能等同于“授业”,挤兑了大学的“传道”功能,弱化或简单化了大学的教育功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文化成”,自然,其工作内容不是为市场造“器”,而是为社会造“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才兼备之人。
  只强调技术教育,其严重后果就是加剧了大学教育中的工具化、技术化和非教养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五是将为地方服务视为地方大学的全部使命,强化了地方大学为地

方经济服务的功能,弱化了大学的社会担当和大学的立命根基。时下盛行的“地方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论调就缺乏周延性。把大学的职能定位为为地方企业服务,无疑削弱了大学的本体功能——承载、传播社会理想和道德精神。“地方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把大学教育功能狭隘化,放弃了其对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当,抛弃对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承诺,缺失了大学精神,最后使自己沦为市场的“附庸”。
  六是将学生就业作为衡量大学办学成败的标准,将大学就业率问题简单化。毫无疑问,大学办学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然而,“有用”如何界定?就业是全社会各个系统良性运行的系统工程。“就业率”不是大学本身工作的全部。就业率高并不等于大学很好地完成了社会赋予它的使命。片面强调“就业率”而疏忽了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背离了大学存在的意义。
  四、对大学功能异化的扬弃
  (一)大学的功能在于“人文化成”
  大学的职能是“人文化成”,大学理应有自己独立的品格,理应担当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二者不可偏废。而且,在衡量评价人才的标准上,“精神健康”比“专业技能”更具重要性。人文素养的获得是人文精神养成的前提,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前提。而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其功能在于培养追求真善美精神,传播高尚理想,培养是非判断能力,引导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基于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基于大学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成才”轻视“精神成人”倾向,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的现状,大学应当以当前现实为基点,以担当“精神成人”和“专业成才”双重责任为价值旨归,研究大学人文素养沦落的成因,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探索问题的对策,探索社会转型期大学在“俗化”与“化俗”之间寻求自身发展的张力,改善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滞道德滑坡,从而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精神。
  (二)大学应有社会担当
  大学办学需要担当社会责任,不能片面迎合市场需要亦步亦趋,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能丧失社会赋予它本应担当的精神守望者职责,这样才能抵制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诱惑,才能克制浮躁和避免肤浅,在激烈的竞争中作出理性的抉择, 才能不松懈学者的操守,才能实现“坚守象牙塔”的精神自觉。
  (三)大学的办学管理和评价标准需要创新
  市场化是经济发展历程中的较高级阶段。诚然,将高等教育市场化,有利于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但是,高等教育市场化不能将高等教育产业化、商品化,完全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大学必须汲取先贤们的思想和智慧,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才能实现传承、创新文化的功能,才能做到在“化俗”中不被“俗化”,才能做到以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为己任,才能真正承担人文化成的重任。
  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名大学校长在讨论“21世纪的大学”主题时,几乎一致强调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的见解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大学教育从根木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6将大学办学视为一个漫长的人文过程,必须正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岗位入门门槛与教学考核评价缺乏人文素养把关。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甚至存在因教师人文素养不一而使得受教育者人文教育失灵的情况。
  第二,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在合格人才评价和大学评价机制中,技能等可量化因素被过度强化,人文等不可量化部分被严重弱化乃至被挤兑。
  第三,大学生管理上缺乏合格人才严格把关机制,导致文凭泛滥,大学生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第四,教育市场化需要规范,政府在引导、管理教育办学方面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五、结语
  市场化有它的特定的内涵与关系范畴,大学的使命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关怀人生,“人文化成”。教育是担负“人文化成”使命的一个特殊领域,有它特殊的质,尤其是人文、人文素养精神等不可量化,因此大学不可盲目随波逐流,必须坚守自身的使命,秉持大

学精神,有效抵制浮躁,确保不被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原则与功利主义所湮灭。确保大学办学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为己任,着实担当大学的“人文化成”的社会功能,教育改革需要面向市场,但是,切不可将办教育等同于市场经济办产业,大学办学切不可泛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纪宝成.认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误导与实践危害[j].中国高等教育,2006(9):1022.
  [2]朱欣.本真教育的诗哲书写——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教育哲学意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6061.
  [3]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0.
  [4]刘乔周.四书五经[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
  [5]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29.
  [6]尼尔·陆登庭.21纪中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c]∥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21 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221.
  (责任编辑易民)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市场化 风险 老年大学 市场化 山东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探析
    从英语交际理论来看大学英语隐喻翻译的策略
    充分利用“国学热”,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浅析大学生竞赛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
    论新时期大学创新教育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对策探析
    浅析高校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微积分双语教学改革
    差异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应用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分析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艺术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