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析网络“客”文化的传播与沟通模式研究
论文关键词:网络“客”文化 文化传播 沟通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当今科技世界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正在迅速崛起。当互联网也成为全球性文化时,由此衍生出新的网络文化—网络“客”文化。网络“客”文化是一种在后现代主义下催生出的模式,它具有独特的传播模式和沟通模式。
  一、网络“客”文化的现状
    (一)网络“客”文化的概念
    网络空间(cyberspace)又被称为“赛博空间”,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的社会生活空间。2009年12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9年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已突破2. 77亿,同比增长23. 7%,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占总体用户的三分之一,规模达9 141万。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
    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狭义的网络文化实际上指的是知识和信息以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形式记录下来,并且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传播和交流。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展现。WWW.11665.Com
    网络“客”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种,但是它主要强调的是“客”这个词语。它是一种在后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的象征。“客”文化是在数字领域内,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网民以个人身份显名或匿名地实现自我价值,不计结果好坏的一种新兴的后现代网络文化。
    (二)网络“客”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网络“客”文化的概念,“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博客。“博客”对应的英文单词是blogger,它是web和logging的组合,意为“流水记录”。第一次使用“web log"这个词的是美国人约翰·巴杰(john barger)在1997年时,在自己的网站robotwisdom.中使用的。同时,巴杰也初步确定了博客的写作方式,即“自由书”写而非“流水账”。到1999年4月,另一位美国人彼特·莫霍尔兹(peter mer- holz)第一个用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f27而后,博客进人中国网民的视野中也不是什么难事了。2002年8月,我国拥有了博客网;2003年我们有了国内第一本关于博客的书。此后,许多网民纷纷建立自己的博客,大发感慨。其中,女星徐静蕾的博客点击率突破千万。
    一位老blogger定义博客时说:" blog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 )。”
    首先,更新速度快。博客就是网民的电子日志,相当于我们平时的日记一样。不过,日记我们可能不会给别人看,和别人分享,而博客的主要目的就是“晒”出来。这就需要博客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日志,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进行点击。
    其次,篇幅有限。博客的篇幅一般都不会太长,如果篇幅过长,势必会影响网络读者的兴趣。所以,众多的博客们在文章的篇幅上都是很讲究的。
    第三,个性化。博客最主要的就是自我书写、自由书写,所以,博客中的个性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博客能否拥有较高的点击率就取决文章是否有新意、是不是很个性。因为现在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就是青年人,青年人对个性的追逐是痴迷的。
    2.黑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黑客崛起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黑客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了自由探索,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倡导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以现行的计算机开放式体系结构,打破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开辟了个人计算机的先河。他们是电脑发展史上的英雄。黑客最初源于美国,它的出现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是众多计算机工作者的偶像,他们是计算机英雄。随着时代的发展,黑客逐步成为现在意义上的违法犯罪的意思。值得提及的是,作为一群技术精英,黑客身上潜藏着一种反对权威、反对技术专制的倾向,蕴含了一种自由精神。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秦州副教授将黑客文化特征归纳为五个方面:1.热衷挑战。如果能发现大公司机构或安全公司的问题,就证明自己有能力。2.崇尚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无限的自由,包括不为金钱而写程序。3.主张信息共享。过去,生产工具的共有是困难的,但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最有价值的生产资料,这一生产资料可以也应该被共享。4.具有反叛精神。凭着过硬的技术,藐视技术饭威  5.具有破坏性。在进人他们权限以外的计算机系统时,因为良性或恶性的动机造成系统程度不同的破坏。
    3.维客(威客)。维客:原名wild,通常译为维基,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 wee kee",中文为“快点快点”的意思。wiki的概念始于1995年,当时在pucc ( purdue univer-sity computing center)工作的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建立了一个叫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的工具,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他也因此提出了wiki这一概念。wiki系统创造者ward cunningham为wiki下了定义:一群相互连接并可自由扩展的网页、一套用来储存与修改信息的超文本系统,所有的网页储存在一套数据库中,任何人透过具有表单功能的浏览器用户程序,皆可轻易加以wild最大的特色就是协同创作、版本控制以及独有的语法规则。wild通常用于知识管理系统、百科全书、使用手册等,目前最大的wiki系统是2001年开始运行的wikimedia百科全书系统,可惜在国内被封,无法访问。
    维客有如下特点:第一,身份双重性。“在维客中,每个人既是阅读者,同时又是书写者。维客们在web页面上发布内容,其他任何人都是可以在同一个web页面进行修改和添加内容。第二,群体互助性。维客可以说是网络志愿者,他们对知识的修改都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偿的。他们只是运用网络,在网上进行一种知识共享。
    4.闪客。黑客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而闪客则要平易近人得多了。“闪客”得名于英文单词“flash",翻译成中文是闪光。我们现在流行于网络上的“flash”是指“网络动画”,而闪客的流行是与flash动画软件密不可分的,该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最初是future wave公司的fu-lure splash animator动画软件。1996年macromedia公司收购了future  wave公司,并将future splash animator改名为macromedia flashl.0版。在这一软件的发展下,闪客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闪客”这一名词出现在中国是1999年的时候,是“边城浪子”(原名:高大勇)在创建自己的flash网站的时候无意在一个帖子里出现的。从此,中国就有了“闪客”这个词。
    闪客主要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丰富艺术情感。闪客主要是通过flash视频表达自己的思想,而flash的制作不仅仅需要动画软件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音乐素养。所以,一个成功的闪客不但精通动画软件,在人文修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底。第二,接近平民百姓的生活。闪客的许多作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d版赤裸裸》、《猫》、《刁破孩》等等,都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很接近。第三,极具个性。闪客以flash为工具,以网络为媒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表达自身的个性。每种flash都有自己的风格,都表达了闪客的个性。第四,信息共享性。网络就像是一个公共家园,网络上的成员都可以使用家里的物品。网络上的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闪客们不会在乎谁盗用的谁的东西,他们都具有信息共享的基本精神。
    5.其他“客”。在网络世界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博客、黑客、维客和闪客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客”,比如奇客(geek) ,数字朋克(cyberpunk)、播客、秀客等等。这些“客”都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他们的出现不仅丰富的网络文化,同时也使得网络受众更加的广泛,信息时代更加的真实。
  二、“客”文化的传播模式
  网络空间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信息以比特的方式存在,简单的符号—"0”或“1”完成了所有的编码,现实世界、可能世界和幻想世界在这里都得到了表征。
  (一)符号学及符号互动论
    1.符号学。符号学学者索绪尔提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他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后两个术语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在此同时,皮尔斯提出了符号三元关系的理论。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的三元关系。美国著名的符号学家莫里斯(moit15 , c )将符号学整体分为语形、语义、语用三部分。
    2.符号互动论。乔治·米德指出,人类互动的本质是符号互动。布鲁默作为米德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米德的思想,提出“符号互动论”这一名词。同时提出来符号互动论的研究方法。布鲁默认为:“人类的互动是以使用、解释符号以及探知另一个人的行动的意义作为媒介的。这个媒介相当于在人类行为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擂人一个解释过程。”戈夫曼师承布鲁默,他的方法论与布鲁默有些相同之处,但是戈夫曼的创新在于将戏剧引人了社会学。将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分为剧场、前台、后台和剧组。

    (二)网络“客”文化的传播
    “客”文化和其他网络文化相同,它们的传播都是以数字化网络空间的存在,从而建立一种交互关系。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空间是一种虚拟的世界,人们以计算机作为身体的延伸进行网际互动。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中有两种不同的基本形式的存在:一种是以物质形式为主体而存在的现实世界,它作用于我们的意识,并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所反映;另一种是以数字化符号方式构成的虚拟世界,它既是我们意识的产物,又是可以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所反映的、实际上不是事实的存在。而赛博空间作为一种虚拟世界,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说只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显现性存在。
    网络“客”文化的互动作为一种新的互动方式,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各种各样的“客”们在网际互动时,以自己独特的“作品”作为传播符号,上传到网络上,让其他的网友进行理解。网络中形式纷繁的“客”们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准备自己的“作品”,然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发表自己的“作品”,从而在网友中产生一定的反响,影响到其他的网友,让其他志同道合的网友加人其中。这样,“客”的队伍就在扩大,渐渐地形成一种网络文化,从而在网络中得以传播扩大。
    从自我认知的角度看,网络互动的种种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尝试建立新的自我的可能。自我认知的形成,像费孝通教授所说的那样是“我看人看我”的过程。网络互动的符号化特点,使这个过程突破原有的种种限制,实现多样化的展示。
  三、“客”文化的沟通模式
    (一)哈贝马斯与沟通
    人们在网络中以某种符号为载体,主要就是为了可以和他人沟通。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认为:“所谓沟通行动(communicative action),是指至少有两个行动者通过语言的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间关系的互动行动。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是以社会理性为出发点的,他认为沟通行动的合理性要满足三个有效性要求,即“对客观世界事态做出的陈述是真实的,沟通行动建立的人际关系是正确的,言词表达与说话和的意图是一致的。如果以上都满足,就是合理的沟通。当然,这种沟通是难以实现的。同时,他也认为沟通的目的就是达成共识,而非个人的意图,这就涉及到“公共领域”(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
    (二)网络“客”文化的沟通
    网络世界中“客”与“客”的沟通很难以合理或者不合理进行评判,因为网络是一个公共领域,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是为了交流,从而,应该从公共领域的角度对网络“客”文化的沟通模式进行探究。
    1.“客”文化主体的多样性。“客”文化主体的多样性是毋庸置疑,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流行于网络中的“客”不下二十种。这些“客”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根据自己的私人领域中出现的或者遇到的问题,利用某一网络工具进行发表。从而使其自由地进人到公共领域,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言论进行更改或者对他人的东西发表意见。
    2.达成共识是“客”文化沟通的目的。网络上的“客”们以自己的“作品”为符号,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东西,从而吸引网络上其他志同道合的网友。他们会针对同一件事情展开讨论,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单向的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多向的沟通。通过彼此的沟通了解,从而达成共识。当大家具有相同的“标签”时,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文化。
    3.良好的媒介刺激了“客”文化的沟通。自从互联网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后,网络平台越来越能反映大众的声音。网络“客”文化以信息为载体,以网络为媒介。随着世界上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媒介也受到了大众的重视。人们觉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影响力大、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在这种良好的媒介刺激下,网友们自由地发布信息,自由地进行探讨。从而使网络“客”文化得到良好的沟通。
  四、网络“客”文化的未来展望
  互联网将全球信息一网打尽,它的技术与在技术基础上衍生的文化都具有全球性,网络诸“客”,不论是黑客、闪客、博客、维客、奇客还是数字朋克,都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客”文化作为一种诸“客”背后所显现的文化潮流,各自从独特的角度丰富了整个网络文化。
    随着中国网民队伍的不断扩大,网络“客”文化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再只能容纳单一的文化元素,而是倡导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中国的民主制也越来越完善,监督体制越来越透明。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揭露社会弊端,完善社会体制。在网络诸“客”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种反叛色彩和挑战者的姿态,他们“洁难通常被认为天经地义的宏大叙事,无所顾忌地进行解构,消解所有典章制度的合法性,蔑视传统的社会权威”网络“客”文化在这样一片沃土之上必定能得到自由的、积极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在看见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瑕疵。网络“客”文化不全是积极的文化,它也有糟粕。以黑客为例,洪治刚曾经说过:“他们既是天使,又是撒旦;既是技术霸权的挑战者和解构者,又是强权文化的同谋者或掘墓人;既是民族尊严的维护者,又是世界秩序的破坏者。作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以幽灵般的方式,时刻动摇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秩序的信息化设想,并呈现出某种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裂变形态。”这就是说,如果网友将“客”文化运用得当,则会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否则就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成为不利因素。
    我们在对待新生事物时不应压制其发展,要顺其自然,毕竟存在即合理。总之,在网络时代,只有及时转换观念,顺应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技术背景,适应“传受合一”的文化传播方式,发挥网络便捷、迅速、利于互动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我国文化传播能力。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沈晓妍 [标签: 网络 传播 沟通模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试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
    网络语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
    试析班组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浅议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
    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过滤和修正青…
    浅析网络文学的社会学价值
    论网络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试析模因论视阙下研究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试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试析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