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扬琴研究若干问题之我见

扬琴研究若干问题之我见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论文联盟http://具传奇性的击弦乐器。它来源于国外,进入中国的时间也不长,但发展却极为迅速。扬琴不仅在中国有广泛的学习与使用者,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被人们根据需要来加以改造。也正是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化、民族化的改造,终使之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然而,关于扬琴在中国的研究历来有若干存在争议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笔者发表陋见如下。
  一、扬琴首先是世界性乐器
  国人普遍认为,发源于国外的扬琴是中国的民族乐器,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在中国众多源于国外的民族乐器中,唯独扬琴才算得上是真正具有世界性地位的乐器。也就是说,在承认扬琴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之前,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它所具有的世界性地位。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证明:中国最早出现扬琴的时间是明末清初。虽然至今仍然有人坚持认为,扬琴是中国固有的传统乐器,或来源于中国古代乐器“筑”,或来源于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卡龙”,或来源于扬州,等等,就是想表明扬琴起源于中国本土,是地道的、正宗的中国乐器。然而,仔细考查后就可以发现,上述观点所持证据显然都不足为据。早有学者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认真的考证和辨析,如项祖华先生在《扬琴弹奏艺术》一书中就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证。
  据史书记载:扬琴最早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当时称为桑图尔,后流传到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当时的击弦工具是木制小槌,音色清脆空旷。WwW.11665.coM《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二辑对它有如下记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弦乐器,它在14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带传过去的。”
  曾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扬琴,至今仍在希腊、伊朗、伊拉克、荷兰、瑞士、土耳其、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国家流传。仅此,承认扬琴的世界性乐器地位,理论上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二、扬琴传入中国的时间
  中国最早出现扬琴的时间是明末清初。徐珂的《清稗类钞》“洋琴”条记载说:“康熙时,有海外输入之乐器,曰‘洋琴’。”这记载说明洋琴在康熙时已甚为流行,其传入时间当然应该更早。《清稗类钞》“金赤泉听洋琴”条又说:“乾隆时,钱塘有金赤泉……尝听洋琴而作歌以纪之……此琴来自大海洋,制度一变殊凡常……携来可击不可弹,双捶巧刻青琅玕,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心生欢。”这两条记载,虽然主要是说明康乾时洋琴在中国已甚为流行,但也可看出其传入时间应该会更早一些。
  清人冯时可的《蓬窗续录》记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代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从海外抵达澳门。万历廿八年(公元1600年)奉旨进京晋见皇帝,进贡物品中有“大西洋琴一张”;又说“不用指弹,只以小板按之,声更清越”。但是,许多人认为,利玛窦所献者不是扬琴,乃是当时欧洲的clavichord(击弦键琴)。不过,clavichord是比较笨重的乐器,尚且于明末能够传入中国京城,而更为轻便的扬琴,当早已流传于沿海一带了。
  明代的中国,随着工业的兴起和海洋交通的发展,中外贸易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重心转到东南沿海一带。其中,广东是我国面临东南沿海的大门,西方来华通商交易之海路交通,亦以广东一带为首站。16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刚可渡过太平洋及大西洋,这时大批传教士、商人、水手等洋人来到广东、澳门一带。1715年出版的《澳门记略》曾记载,在澳门教堂里有一大钟,钟内有一女孩在敲扬琴这样的玩具。中国著名音乐家王光祈在他1934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中说:“洋琴,欧洲乐器,公元17、18世纪之交,输入中国之物。”这是那个时代对扬琴传入时间最准确的结论。
  著名扬琴大师郑宝恒教授在1995年出版的《扬琴演奏艺术》中指出,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扬琴图文记载,是琉球人喜名盛昭所著的《冲绳与中国艺能》一书中所载的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了扬琴。在该书附录中收录的扬琴演奏图片中,演奏者穿的是明朝服装,手持琴竹(琴键)演奏。琴面为梯形,面板上有两条琴码及雕刻图案。这一切记载说明,既然17世纪传入我国的扬琴在明朝时期就已经较为流行,那么,扬琴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否当比记载更早?
  综上所述,随着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西经济和文化的频繁交往,扬琴早期经由海路而首先传入广东沿海一带,后又流传全国内地,应该是合乎史实的。而《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辞典》等有关“扬琴”条目的解说中,均以“约于明末传至中国”的观点来述及扬琴的起源,也应该是可信的。
  三、扬琴传入中国的路线
  关于扬琴传入中国的路线,有海路说和陆路说两种。海路说是最普遍的说法。据《辞海》载:“扬琴……原流行于波斯、伊拉克等地,约明末传至我国广东沿海一带,后流行全国。”还有许多音乐论著持同一看法。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的确很多。
  但是,仍然有人坚持陆路说。周菁葆在《木卡姆探微》中认为:“桑图尔,也就是扬琴,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其实它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笔者认为,无论是海路说还是陆路说,都不应该绝对化。依笔者的陋见,像扬琴这样一传入中国就能引起人们爱好和喜欢的乐器,在中国与世界已经有广泛交往的16、17世纪,并不一定就只有一条传入路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线。前引的《清稗类钞》、《澳门记略》等书也说明,即使是海路,也未必就只是一次而应该是多次。所以,笔者认为:扬琴传入中国的路线应该是海路说和陆路说并存才是合理的。
  周菁葆先生的观点应该是极具参考价论文联盟http://值的,他认为,新疆扬琴过去称“昌”,与苏联的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称呼一致。“昌”——chang这一名称来源于波斯,而今中亚的chang的形制与波斯的santur仍很接近。所以说,chang很可能直接来源于西亚,而不是由沿海一带传去的。
  中国沿海一带的扬琴,较早见于记载的时间是17世纪。从这一带扬琴的形制来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扬琴很相似。如桥马,左马置于琴面五分之二处,使两侧构成五度音程关系等。而西亚的扬琴是单个棋子马,左马两侧为八度音程关系(设在三分之一处)。所以说,沿海一带的扬琴更多可能由欧洲而不是西亚传入。

扬琴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后,逐渐经历了改造。而最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改造,就是把外来扬琴的木质敲击工具换成了竹质的。从相关历史记载来看,这一过程起码是在18世纪完成于沿海一带。这种扬琴逐渐在我国广泛散布开来,不仅流传到了近代,也影响了从西亚传入新疆的“昌”的发展,如竹制琴槌为后者所吸收,但在乐器形制、音位排列等方面,新疆扬琴与苏联中亚地区的扬琴仍保持着一些共同特点。而现在新疆流行的扬琴也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各种扬琴都相差较远。
  所以,现在中国的扬琴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制,与其分别从海上和陆地两条路线传入中国境内的历史不无关系。
  四、扬琴的得名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敲琴”、“铜丝琴”、“钢丝琴”、“蝴蝶琴”、“扇面琴”。其中“打琴”、“敲琴”显然是根据弹奏它时击弦的动作而得名,“铜丝琴”、“钢丝琴”显然是根据它多弦的琴面而得名,“蝴蝶琴”、“扇面琴”显然是根据它的形制而得名的。虽然,历史上对扬琴的各种称谓都独具特色、通俗明了,但这里要研究的,主要是洋琴、扬琴这两个名称的得来。
  邱鹤俦先生认为扬琴来源于扬州,他在1921年出版的《琴学新编》中记载:“扬琴传说创始在扬州,所以名‘扬琴’。”虽然这是关于扬琴得名的最早解说,但它却是不正确的。
  项祖华先生在《扬琴弹奏艺术》中指出,扬州流行“洋琴”的记载,首见于《扬州风土词萃》中董伟业作的《竹枝词》,记述扬州地区用扬琴伴奏而彻夜唱“网调”,这其实是中国说唱音乐中的琴书形式。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水上交通之便,广州珠江泊有大量扬州歌船,为数甚多的扬州歌妓在那儿活动着。《清稗类钞》“广州有扬帮妓”条就有记载。这样,早已流行在广州一带的扬琴,便很快地传到扬州去了。所以,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从而形成琴书形式的年代,应该是在清代雍、乾年间。然而,琴书形式在扬州形成却不等于扬琴就是起源于扬州。显然,扬琴创始在扬州故取名为扬琴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扬琴之名,应该是其传入中国后国人给它取的名字。当扬琴在欧洲流行时,其名是dulcimer,翻译为中文后有达西玛、欣巴龙、海克不里等名称。而dulcimer的本义是“一种以槌敲金属弦而发出声音的乐器”,它可以指两种不同的乐器,一种是带品的拨弹式乐器,还有一种是敲击的梯形乐器。
  扬琴传入中国后,因为形体美观,音色清脆明亮,艺术表现力强,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它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并很快在民间普及。于是,这种既由外国传入,又很受欢迎的乐器,就犹如当时传入的火柴、自行车等物件被称为洋火、洋马一样,被称为“洋琴”。如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中便称其为“洋琴”,四川扬琴早期也曾被称为“渔鼓洋琴”、“大鼓洋琴”等,就是证明。
  进入20世纪后,在逐渐废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中国人逐渐认识了世界后,中国人出于对“洋”字的忌讳,“洋”被改写成谐音的“扬”,而成为扬琴,并成为公认的名称。四川的“渔鼓洋琴”、“大鼓洋琴”就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正式改名为“四川扬琴”的。
  五、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
  与钢琴一样,扬琴首先应该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而其之所以可以被称为中国民族乐器,是因为扬琴传入中国后,国人对它进行了大力改造,使它已经“中国化”了。
  扬琴传入中国后最突出的改变当属击弦工具。它的击弦工具本为木槌,但这种击弦工具因缺乏弹性,且不利于技法的创新,相对削弱了扬琴的艺术表现力。据1751年刊行的《澳门记略》载:“铜弦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即是说扬琴传入中国后,在18世纪被改为以用竹子制作的琴竹作为新的击弦工具来演奏了。这一改变为扬琴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击弦工具的彻底改变,带来了中国扬琴持竹方法和演奏方法的变化。由原来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木槌击弦的方法完全改为用手握琴竹,主要运用拇指、食指和手腕相结合的方法来演奏扬琴。竹制琴竹富有弹性,握竹方法的改变又大大增加了弹奏的灵活性,这就为弹奏技法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对扬琴的改造当然不只是击弦工具而是多方面的,本文难以一一列举。例如,前辈乐师们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积累和不同的改造方式,逐渐将扬琴演奏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从而拥有各自优秀的曲目、代表人物、传承方式及艺术特色,形成了广东音乐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和东北扬琴等风格各具的不同流派。
  著名扬琴音乐家郑宝恒与张子锐共同改革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律吕式大扬琴,其音域从原小扬琴的两个半八度扩大为四个八度,包括全部半音按“律吕式”的音位排列,克服了小扬琴的诸多缺点;他还首创扬琴新技法——滑抹音技法,解决了扬琴发音“直嗓子”的问题。
  正是因为扬琴传入中国后,许多中国人因为爱它而不断地改造它完善它,才使它成为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甚至还能在中、小型民族乐队演奏活动中承担乐队指挥的任务,成为民族乐队或民族器乐合奏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由于扬琴在中国历经四百余年的传承,到今天已经完全中国化、民族化了。它适应了中国人的生活与欣赏习惯以及美学志趣,所以,它不仅是具有世界性地位的乐器,而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当今,依据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形制特色、演奏风格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比较、归纳,扬琴早已被世界琴界划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显然,中国扬琴能够独立成为一个被世界琴界认可的体系,正是扬琴在中国几百年间经过中国化、民族化的传承、改造,成功融入中国人生活与心理的结果。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帅强 [标签: 问题 问题 下载 何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蒙古族长调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研究德国、美国音乐教师资格证认定的启示
    党史研究对艺术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党史研究对艺术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研究称听轻音乐嚼口香糖能缓解“路躁”
    基于多路音控电路的任意控制的研究设计
    海南影视产业基地研究综述
    高中音乐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南京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研…
    关于物理声学特性的研究与分析
    由文学小说改编而来的动画电影之方法研究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