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与美学密不可分,在教学中要把文本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观念的学科。它是人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在教学中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展现文学作品中的美。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学价值非常高的名篇佳作,我们应该调动一定的教学手段,把语文名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自然文学美育
  自然美一般来说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不是人工创造的或是未经人类直接改造加工的物质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是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和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篇佳作。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用绮丽秀美的文字,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在其笔下,醉翁亭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交织在一起,各尽其美。“蔚然而深秀”的琅玡山,风光奇秀,迤逦连绵,苍翠欲滴,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辉映生色,别有一番风光。WWw.11665.coM大自然陶冶了人的性情,净化了人的灵魂,又启迪了人对生活的思索。形象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碧野《天山景物记》的描写处处洋溢着美。他抓住天山景物的特征,绘制了一幅幅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耳的风景画。如“湖面明静如镜,水清见底。如果你站立高处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耳的茫茫的碧水。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用银白、淡蓝、深青、墨绿,描绘了湖水颜色的变化,显示了湖近浅远深的特征。“在这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作者写野花,不是绘形,而是绘色。给野花涂上红、黄、蓝、白、紫,用织锦、长虹等各种颜色,绘制了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读之令人置入野花丛中,留连忘返。
  孙犁的《荷花淀》,景物描写也是如诗如画。作品所反映的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从作品所描绘的背景上,我们却看不到硝烟烈火,看到的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文章开头写道: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银壁一样。粉色荷花箭样高高地挺出来……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展现出人们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面对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可爱的大自然,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接触它、拥抱它、感受它、赞美它。在心灵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
  二.社会文学美育
  文学既再现客观社会生活情貌,又表现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它既反映了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又直接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包括情感个性、气质、心理品质等在内的精神世界的完善。
  初唐名作《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情”随“月”的升落而起伏曲折,形成一条内在的生命线。勾画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图景,使全诗达到一种人与社会浑然一体的效果美。诗人描画对未来的热烈憧憬:“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它广博无垠,清幽宁静。这世界是如此的海阔天空,它充满生的气息,带着探寻的神秘。这是诗人敏锐的心灵在盛世前夕的一次飞动。诗人在表述美时,格外钟情于夜的太空。所有天地万物的渺然变化,自我情思的飞扬恣肆,全是在这样一种夜的背景下展开的。春、江、花、月最终归结于夜空。诗人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夜的调色板,渲染出了一种浩渺,幽邃,高远,朦胧的意境。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个世界(初唐时期)独有的美。那种广博无垠、一尘不染而又朦朦胧胧的境界,是多么能唤起人生的希望和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美的遐想啊!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是美文中的绝唱,且看他笔下的荷叶、荷花: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处,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荷叶、荷花的美。作者笔下的荷叶与荷花的优美均是通过人来比喻实现的。这样就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不仅形似,而且极具神韵和情致,犹如飘然于池塘月色中的一群仙女。叶烘托着花,“袅娜”让人想象到她们的绰约丰姿,也可以感受到她们的温柔秀丽;“羞涩”使人窥探到她们的含蓄,似乎也能让你触摸到她们温热的脸颊。“明珠”、“星星”、“缕缕清香”、“渺茫的歌声”更是让人从嗅觉、视觉、听觉上产生许多的联想和想象,领略到无比的美妙和奇异。
  矛盾的《风景谈》,作者把写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这里的“风景”不仅包括自然风景,而且包括人物的活动,表面上谈的是风景,实际上写的是“主宰”“风景”的人。文章通过六幅“风景”的描绘,赞扬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文章开头写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那单调而强烈的反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当地平线上出现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而坚定地愈走愈近。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平板的一画,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
  这样通过对比,提示了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学生从中得到生活美的教育。通过六幅“风景”的描绘,赞扬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艺术文学美育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以其崇高的思想、感人的艺术形象,而且还以特殊的艺术魅力来打动读者的心灵。语文教学中,还应从作品的艺术美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历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保尔柯察金的坚强勇敢,抗美援朝战士的英勇顽强,八女投江的视死如归等等,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这些人物无不以他们的鲜明性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撼,得到美的愉悦。教学中,教师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蕴涵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势必对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要把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时,又能受到美的熏陶,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春兰《论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美学教育》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2、张蕊全《用美学观点指导语文教学》 语文学刊 2003年第3期
  3、杨琉敏 《把美学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方面》职教论坛 2004年第2期
  4、赵连瑞 《语文教学与美学》中国冶金教育2005年第5期
  5、徐晓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朱小红 [标签: 语文 中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点亮“对话”,引导语文教学走向自由
    试析债的撤销权制度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语文自主课堂的建构与效能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