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特色体系;隐性课程
  论文摘要: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加强德育教材建设,建立相互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大力开发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并应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赋予德育课程体系个性特色。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近几年得到了明显加强,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切实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离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加强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和谐的、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和学生整个日常生活之中,开发利用一切资源,才能充分挖掘德育培养人、塑造人的潜力。笔者认为,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德育教材建设,建立相互配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德育教材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肃性。教材的选用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选用统编教材,因为这是集全国思政理论专家智慧,经过科学、严谨的工作编纂完成的。它既注重普遍性规律,也及时吸收了最新的理论成果,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同时,除统编教材外,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编写部分辅导性读本,帮助学生理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实事,以德育理论阐述现象,揭示事物本质。
  选用规范的教材后,还应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从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来看,在课程体系方面,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道德与法律。其中道德部分包括绪论分为7章,占了绝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部分有2章,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wWW.11665.CoM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在于建立起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应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树立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促进大学生做一个遵守法律法规的守法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也能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体系。
  在教学体系方面,必须明白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体系的实施会存在一些差异,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开始阶段首先在于建立学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如果不能使学生明白这门课到底要学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学习这门课?那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将无法展开,或者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
  根据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课程介绍、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道德观培养、法制观念培养等几大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内容和总学时分配好各部分的课时数,并应适当留有余地、适时灵活处理,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都考虑进去,应该懂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应与课程体系相适应,与其他教师协调,与学生专业吻合。
  二、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开发隐性德育课程资源
  “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培养学生懂得必要思想道德知识;形成道德信念;付诸道德行为的“三统一”过程。”[1]因此,除加强显性德育课程建设外,大力开发隐性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所谓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隐性德育课程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它没有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要求,主要是学校物质环境与精神“动力场”构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德育资源[2];也有学者认为,隐性德育课程一般是指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间接的、潜在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3]。由此可知,隐性德育课程包括多个方面,它与显性德育课程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可优化隐性课程“活教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
  和谐师生关系,应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论语•侍坐篇》曾记载古圣人孔丘带领子路、冉有等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踏青的情景,孔子对待学生,一一询问,循循善诱,让学生尽情抒发自身的理想,因而,学生聆听尊师教诲,大多有“如沐春风”之感。这既体现了孔子高超的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也是我们今天高校德育教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德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师与生,与学生交朋友。因此,在高校德育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己,带头践行自己提倡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用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人格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运用隐性资源促进了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
  三、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赋予德育课程体系个性特色
  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以校园的物质环境为载体的德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规划、建筑设计、班级教室设置以及自然景观、人文物质景观等[4]。学校的校园建筑、环境设施并非是毫无生命和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曾指出: “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的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校园各种物质景观积淀着学校的历史,传递着社会文化和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它们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严格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制度形态为内容的德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的规章、守则、规范和组织,它们也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德育作用,具体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学管理方式及其评价机制,学生宿舍生活及活动的安排方式,各项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但规章制定本身渗透着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严格而又合理的规章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高校要在吸纳学生广泛参与制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白秀钦.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教学研究.2005(11).
  [2] 戴智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3] 赵青山.实践与探索———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国骥.对高校德育新体系构建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陈驰 [标签: 小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实战型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
    高校安全保卫人员职业倦怠特点研究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OEC管理模式在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效能控…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高校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虚拟化运行模式可行性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