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合作学习探究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其基本形式。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的学习行为,同时还是一种群体活动行为。合作学习理论本身就是起源于20世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有针对性地认识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典型的个体行为很有现实理论指导意义,它有利于对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行为与思想的变化形成更清晰地认识,以便采取更有利的措施。
  
  一、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心理学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社会惰化效应。按课前预想,合作学习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即整体效果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但在合作学习中,往往能发现小组成员你推我让,抱怨所分配的任务太多或不喜欢,习惯把困难推给其他成员,最终不能完成任务,造成整体小于部分效果的社会惰化效应。
  1、不公平感。人们常常习惯把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得的奖励与别人(或过去的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得的奖励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证明是公平的、合理的,那么就会心情舒畅地继续努力工作,如果比较的结果得出相反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2、“责任分散”。所谓责任分散是指在与他人共同工作时,个人有责任感下降,将工作推给别人去做的倾向。产生责任分散的原因是指向群体的责任压力在群体中分散开来,落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就很少了。因此,个人没有什么责任压力,而且互相依赖,所以产生推诿。我们看到,人越多,责任分散得越厉害,个人的责任感越低,而减少人数,会增强责任感。wWW.11665.coM
  
  二、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可能失去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失去自我控制,行为放肆,表现出单独时不会做出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往往使得个别学生违规行为增加,责任感普遍淡化,干出平时不会做出的事情。许多研究报告,有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旦合作学习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平时并不多出现的异常兴奋现象,比如肆意高谈阔论、争论声音过大,随便走动,随便提问等“吵吵闹闹”、“乱哄哄”的去个性化现象。导致去个性化的的关键因素是匿名作用和责任分散。由于匿名作用和责任分散,让有些学生养成说话不负责任、行为较平时张扬的态度。
  合作学习情境中的去个性化确实能导致消极作用。比如,课堂小组合作活动中,乱哄哄的讨论看似激烈,但对解决问题却没有真正的意义;学生们高谈阔论,可能会干扰其他小组的正常讨论氛围。但同时应看到去个性化有时也可发挥比较积极的意义,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理解,去个性化是学生比较自由地、比较投入地参与合作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中学生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

  三、“搭便车效应”和“马太效应”
  
  所谓“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而且“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马太效应”是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言机会就多,而发言机会愈多能力愈强,学习能力弱者反之,造成优者越优,差者越差,两极分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力较高的成员受到尊重,并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或牺牲其它组员的利益来自我获益;而能力较低的成员则完全丧失了合作学习的兴趣。
  消除合作学习中“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要求我们努力实现评价的社会公平感。“马太效应”的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进步。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教师还需要讲究评价策略,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小组中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注意到他们的点滴进步。
  
  四、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俗语中所说的“随大流”。
  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众效应,我们反对的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效应。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解除小组群体的压力,建立鼓励所有成员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规则,再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注意答案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伟 [标签: 数学 合作 学习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学英语之倒装句浅析
    以“间隔排列”为例 谈数学思想渗透
    让数学学习更有趣
    数学教学中注重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韶关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与推进策略研究
    提高柔韧素质对中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影响的…
    石河子市城区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调…
    游戏中学英语
    对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几点看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