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公民社会的缩影

   摘要:微博是web2.0时代的产物,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区之一,开创了全新的公共领域,是中国公民社会的萌芽。通过对微博的性质、特征、功能、社会网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微博是如何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领域发挥巨大的社会力量。
  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关系网络

  在现代社会学中,社区是指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构成一个社区,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结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web2.0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的社区的概念逐渐被打破,超地域的互联网社区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社区类型。
  传统社区中,一群人在特定区域内,彼此相互交流与共享设施,其成员感受到彼此相互依赖与归属的认同感 [1]。在虚拟社区中,社区打破了实体性的空间结构。尽管以一连串的代码代替了实体的个人,但互联网的虚拟平台上仍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维持社会关系,形成归属感,培养共同的价值观。网络社区,是对现实社区的模拟,用于信息的共享、交流、倾诉等功能。是sns网络(社会性服务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化形式,更接近于社区的概念。目前比较知名的sns网站国外有facebook,twitter,中国有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等。
  其中,微博更是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创了全新的公共空间。“凭借一个账号,一张照片,一段视频,140个字,玩着就跃上了虚拟的新大陆。”“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微博不仅是公共话语平台,更是公共关系平台。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视为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空间。WWW.11665.COM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2]。
  一、微博:一种新型的网络社区
  中国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在中国本土化的革新。2006年秋,twitter于美国诞生。短短数年后,它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微博潮流,在日本、欧洲、南美等地快速发展。java的研究表明,对大部分人来说使用twitter最主要的动机是四个:日常唠叨(无意义的)、社交、信息共享、新闻报道 [3]。
  通过微博,粉丝了解被关注者事无巨细的日常生活,并通过相互留言聊天,保持联系,维护关系;它通过设置个性标签,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交友圈;他可以关注名人、明星、名流的微博,窥探隐私,并且通过留言和对方直接交流联系;它汇聚最新的资讯信息,通过粉丝团的关注与微博转发功能,让微博以爆炸性的速度传播,反应比传统媒体更迅速;在每日的话题区域,成千上万的微博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分析微博社区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网络社区相比,它主要凸显出以下几个结构性的变化特点:(1)真实性。传统博客主要是以内容为中心,而微博则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熟人效应、名人效应实现信息的传播。微博推崇注册实名制,对vip用户进行严格审核。以这样方式建立的社区,更具真实性。(2)及时性。微博满足了人们交流更迅捷的渴望。短小精悍的微博颠覆传统博客几天一更新的方式,一天数次更新,并伴随手机上网的普及,让更新无时空限制。人们现在从微博上往往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相比传统媒体已经显示无可匹敌的优势,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新闻的源头。(3)娱乐性。在微博平台上,娱乐性不体现在那些偷菜、争车位等游戏中,而是表现在那140字的消息或者图片中。(4)实用性。微博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与公众舆论力量,甚至能引发一场群体性事件。2009年伊朗一个id发出一条的微博,短短两秒,就被4万人先后转发(卫报统计),成了6月伊朗大选骚乱的网络直播前奏[4]。同时,在广告公关、会议、教学等领域,微博的效用也在日益月润。(5)琐碎性。《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说:“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是4%左右。用户常常发现自己淹没在大量琐碎的无价值信息中,想要筛选甄别,无异于浪里淘沙。但看似很多琐碎无聊的信息,却也造就了社会学家所谓的“环境知觉”(ambinet awareness),每条单独的社交信息,本身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假以时日,当他们汇聚起来,就会渐渐接合成一幅细致惊人的由成千上万个生活细节点构成的社会生活的印象派“画作”[5]。


  二、微博:弱关系的社区
  微博社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场域,这个场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社会关系的“矢量”特征。以个人作为网络结点,与其他联系人形成网状链接,这个关系可以是单向的,单纯“关注”对方;关系也可以是双向的,互相“关注”。(2)小团体现象。这些小团体往往是非权力社会关系,只是单纯因志趣相投而聚合,自由松散。(3)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发散性、非对称的。微博所建立的社会网络与互动联系都属于一种无边界(scale-free)的网络类型。新兴使用者往往是通过朋友邀请加入,然后通过浏览他人页面,让更多的新朋友加入到自己的圈子中,得到更多粉丝(java,2007)。
  这种偶然性随机建立的网络关系,结点的联系可能很强(亲密朋友)也可能很弱(一般粉丝),可能密集(少量结点密集的强链接),也可能扩展(许多结点相互多向流动),可能私有或开放,可能自发或自觉,信息在结点之间的运动也可能丰富或稀落,恒定或断续,单向或双向,意味深长或毫无意义。网络人际关系以高效率和低稳定性即松散性为特征。高效率是指互联网的瞬间效应,不管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松散性是指网络人际关系很容易中断以及网络交往群体的松散性[6]。
  微博社区的游戏潜规则就是不断增加自己的“粉丝量”,因此微博中的社会关系中真实的朋友远远少于粉丝的数量。以格兰诺维特的强关系弱关系理论视角,微博社区是弱关系的社区,即关系网络中个体的异质性较强,对象来自于天南地北各行各业,获得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松散,没有太多情感的维系。
  java在 2007年对twitter的经验研究的成果中,探讨了微博中关系的建构方式。在他的研究中,对网络的结构与关系建构引入了newman和girvan研究模型[7],以模块化来测量twitter中的各类社区结构。研究发现微博虽然是一个无边界的网络社区,但是单个社区的网络边界却比预想的小得多。在测算模型中,每一个节点属于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可能是一个话题、或个人,每个社区都有诸多粉丝。在实际网络中,社区往往重叠,因为用户可以同时在不同的社区中充当不同的功能角色,他可能同时是多个社区的粉丝,可能是信息来源,或者单纯的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人。节点在不同社区中履行不同的功能。每个个体粉丝选择加入一个社区都有不同的动机,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共同的圈子(lucky,2009)[8]。这些交流通过信息的快速互换而实时发生。但是因共同的兴趣建立的社区也同时会分享除此之外的其他话题。微博社区,个体可能有庞大的粉丝或关注对象的群体,但是这种人际关系的程度却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关系是互助互利的,人与人之间似乎可以嬉笑怒骂、亲密无间,但由于隔着虚拟网络而缺乏实在感,这种弱关系模式决定了其松散、表面化的特质。 三、总结与反思:从沟通到合作的公共领域
  微博作为弱关系维系的社区,其网络关系的高度异质性、松散型、高效性、延展性,配合技术层面上的及时性、真实性、实用性,形成了“一种用于交流信息和观点的网络”的公共领域,它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公民在这个空间内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克服了现代媒体因被权力涉入“失真的沟通”的问题。
  sns网络在现实中并未对传统人际关系产生冲击(2009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络研究报告),相反建立并维护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人们在其中获得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存在感。
  微博迅捷的发布与转发功能让网络监管束手无策,形成了超于网络空间之外强大的舆情力量。这种真实的民意表现,是积累于草根的个人,成为对比相关部门与传统媒体的非正式社会监督渠道,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中甚至对司法决策产生了影响。


  微博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伴随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成为维护总体社会体利益和公共福祉的集体力量。微博通过闪电式、爆炸式的传播方式,在前一段时间“上海胶州路大火祭奠”、“拯救流浪儿”等事件中成为社会动员的主阵地。
  微博的流行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互联网发展的偶然结果。微博社区的兴起,背后依托的是中国愈加民主化的制度环境,是自由主义价值观兴起,是捍卫个人话语权的诉求。然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如赵鼎新所言:如果网络上的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被看做民主的一种形式的话,那么它是一种“非程序的民主”。这种非程序的民主一旦和容忍性很差的文化结合,就会产生“多数的暴政”。微博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会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还只是创造一个“集体无理性”的空间,还有待历史的考验。
  
  参考文献:
  [1]庄道明.从台湾学术网络使用调查解析网络虚拟社区价值观[j].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1998,(1):53.
  [2]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91.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作者:陈露 [标签: 公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公务员非正常退出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再思考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从颜色来看英汉习语中的社会涵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对策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利用网络优势促进公民问责的发展
    法国:最好的社会福利吃垮未来竞争力
    公共管理类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浅析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办公软件的应用
    社区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石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