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撑起藏文化 一片灿烂的星空

撑起藏文化 一片灿烂的星空

 他长得并不高大、魁梧,然而,他却努力撑起藏文化的一片灿烂星空。由他主要负责编辑出版的《甘孜藏文报》、《康巴印画》、《康巴传媒网》、《康巴月末》等藏文报刊传媒在康巴地区(今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影响非常大。他就是著名藏文传媒人、甘孜日报社副总编辑根秋多吉。
  帐篷学校里的求学之路
  根秋多吉1966年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一个叫柯洛洞的地方。虽然德格县曾因德格印经院被誉为藏区三大文化发祥中心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之一,但对于那些住在远离县城的边远村寨里的人而言,受教育机会仍然很有限。特别是柯洛洞这样的小村寨,解放前,小孩上学几乎是奢望。根秋多吉到10岁那年才进到柯洛洞小学接受正规教育。上学之前根秋多吉曾受过外公悉心的藏文基础教育,进小学后更是勤奋上进。
  1982年小学四年级时,根秋多吉听说四川省第一所藏文学校将在德格县的竹庆地区创办,兴奋的他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家人。家人听后也支持他去报考省藏校。经过考试,他被顺利录取。舅舅护送他骑了两天的马来到省藏校所在地竹庆乡。因为学校才开始筹建,校址上只有一些残墙和几顶帐篷。他只能暂时寄住在一个自己带了帐篷的同学那里,待到学校的帐篷搭建起来,才有了栖身之所。在海拔4200米严冬的冻土之上,他开始了帐篷求学之路。
  那个时候的省藏文学校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没有校舍、课桌,学生们只能在帐篷里盘腿而坐听老师讲课。www.11665.com学校只有一顶能容纳40人的帐篷做教室,70多个学生有30多个只能坐在帐篷外的雪地上听课。生活方面,学生都是自己带口粮做饭吃,吃水也要自己担,尤其是到了冬季,学生们只能用石头凿开河面上的冰才能取到水,燃料则要到野外去捡拾牛粪(藏区常用晒干的牛粪做燃料)来解决。就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根秋多吉坚持着自己的求学信念。为了尽早掌握更多的藏文化知识,他每天早上4、5点钟就起床背书。最初,他几乎是将藏文的《因明学》、《声明学》和《诗学》死记硬背下来,后来随着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他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成了班上的优等生。四年后所有学业完成时,他已是全班汉藏两种文字都非常优秀的学生。毕业分配时,学校推荐他到北京和成都工作,根秋多吉谢绝了,他告诉老师自己想留在家乡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贡献。最终他到了《甘孜报社》工作,开始了新闻职业之路。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到报社后不久,压力很快就将刚工作的新鲜感取代。在《甘孜日报》的工作内容以新闻报道和翻译文稿为主。新闻报道的工作和根秋多吉在省藏校的学习内容很难找到共同点。面对新的考验,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日程表,每天严格遵守,认真学习。
  为尽早进入报社的工作角色,他开始自修新闻写作。有一次“五一”劳动节,甘孜州康定城的街上搞庆祝活动,他看着热闹的人群,很想写一点东西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可到底写什么,怎么写,他摸不着头绪。最后勉强写了一篇稿子投到编辑手里,结果却是石沉大海。但从那次开始他就坚定了要写好新闻报道的决心。之后,康定城街上举办的活动,他几乎都会去采访。一次街上举办一个野生动物展览,他以此为主题写了一篇新闻稿,并配上照片。没过两天,这篇稿件被报社采用了。从此他写的稿子,一件件地被采用。他的新闻写作之路渐渐步入正轨。到目前,根秋多吉的新闻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报刊电台所采用,并连续25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报纸好新闻奖、全国城市党报好新闻奖、全国五省藏区报纸好新闻奖、四川省好新闻奖等省级以上各类新闻奖项116次,其中一等奖21次。
  1989年,随着根秋多吉写作水平的提高,他开始到《甘孜日报》藏文报三版做编辑工作。藏文报三版以副刊为主,他接手后,便设法增加栏目,从而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并且他发现写藏文诗歌的人比较多,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则基本无人问津。为引导作者的创作,根秋多吉以身作则,开始动笔写小说、写散文。这样激发起了一大批作者创作的热情,藏文报副刊稿件的质量数量直线上升。在报社一些老同志的指点下,他的藏、汉文写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一篇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在他的笔下诞生,并发表在《西藏文学》、《西藏日报》、《章恰尔》、《贡嘎山》等报刊上。其中小说《博情》获第三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创作新人奖,小说《背运》获首届四川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喜马拉雅的呼唤》获第二届四川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藏文散文集《高原心迹》获第三届四川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
  除了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外,根秋多吉还有一项特长——摄影。上世纪80年代,摄影还属于一种“高层次”艺术,一般人很难涉足。除了一些专业摄影人士外,只有少数经济条件不错的人去玩摄影。那时搞摄影的人都有些保守,不愿意向别人传授摄影技术,在谈摄影时也都显出一副神秘的样子,让人觉的摄影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所以当时没人教他摄影,只能靠他自己私下钻研。凭着对摄影的一腔热情,他坚持下来并掌握了摄影技术。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那时,报社有一间暗房,只供两三个专业摄影记者使用。晚上,当人们下班后,根秋多吉就偷偷溜进暗房,对照书本,用自己买的定影粉、显影粉冲洗照片,一个通宵一个通宵地干。他对照书本、对照新华社图片,冲洗自己拍摄的照片,探索着摄影的诀窍。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在《甘孜日报》藏、汉文报上发表的照片比专业摄影记者还要多。
  根秋多吉在暗房冲洗照片的事,渐渐被人知道。可报社领导并没有批评他,这更加鼓励了他钻研摄影技术的热心。后来,暗房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使用。他对摄影的爱好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家里失火,埋头于冲印照片的他全然不知,回去后才发现受到惊吓的妻子守着一地被别人“抢救”出来的家具呆呆地站在那里。
  当时,相机在甘孜日报社记者中并不普及,只有几个记者有。刚上道的根秋多吉只得借别人的相机来用,好不容易等到自己拥有一部亚西卡相机时,却是个“半残废”品。因为相机卷片器破损,所以每次拍摄时,他只能随身带上一把小铁钳,用来给相机卷片。那时,人们经常看到他左手端相机,右手拿一个铁钳拍照。后来,他找到铁匠打了一个小铁钩,才告别了钳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根秋多吉的摄影作品终于先后在《国家地理》、《中国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众多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到目前为止,他有5000余幅摄影作品面世。而这些作品是他花了4、5千卷胶卷换来的。2008年,他的部分摄影作品还被选入北京奥运会系列宣传活动。
  随着根秋多吉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他从一名普通的编辑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担任甘孜日报社副总编辑并分管藏文报工作。
  作为副总编辑,根秋多吉要考虑的很多。虽然,新闻、翻译、编辑、策划和审稿等工作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但是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童年时的那个梦想,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传播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让梦想与时代一起飞翔
  由于对外交流机会的增多,根秋多吉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了新的思考和不同的认识,一些固有观点慢慢发生变化。
  当今在青海、西藏等藏区拥有十多家公开出版的藏文报刊和网络媒体。根秋多吉认为,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的四川藏区更应该拥有自己的藏文精品传播平台。为此,经过艰辛的努力,他带着不足13人的团队使《甘孜藏文报》实现了从小报到大报、从大报到彩报的两次跨越,成为全国继《西藏日报》、《青海日报》之后的第三张藏文大报和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第一张藏文彩报。同时,根秋多吉还利用访欧的机会,学习并大胆借用国外报纸排版技术,使《甘孜藏文报》的版式设计和内容处于全国五省藏区领先地位。
  如何发展藏文报刊、网络等传媒的各自优势?如何解决基层农牧区藏文读物较少的问题?根秋多吉决定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2003年,他牵头创办了《康巴月末》。作为藏区第一张以文化专题为主的藏文特刊,《康巴月末》推出了藏族饮食文化、象雄文明与嘉绒文化、藏文书法艺术的演变等专题。2010年创办的《康巴印画》是《康巴月末》基础上的延伸,它是目前五省藏区第一本全彩印刷的藏文画刊,发行覆盖全国五省藏区和北京等地,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如果不发展新兴媒体,平面媒体就没有竞争力,报社应当寻求报刊结合、报网结合新路子。”根秋多吉说。
  2010年,他牵头创办了康巴传媒网藏文版。甘孜藏文报的部分编辑记者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为该网站无偿录入700多万字。网页的栏目策划、编辑、网页的前台设计等环节都离不开根秋多吉的参与。最终甘孜藏文网成为了目前四川省和康巴地区唯一一家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青海的一位学者评价根秋多吉时说,根秋多吉是弘扬康巴文化和传播藏文化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创办的 “三个康巴”,即《康巴月末》、《康巴印画》、康巴藏文传媒网是弘扬和传播康巴文化的重要途径。
  2002年,根秋多吉获甘孜州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四川省第二届报纸副刊十佳编辑记者称号,2008年获四川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010年被聘请为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被聘请为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四川省民语高评会评委。另外,其译著《魂归佛国》、摄影作品集《康巴腹心道孚》、《四川藏区旅游文化百问》、《甘孜藏传佛教文化胜览》等专著也接踵面世。
  根秋多吉希望在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通过办好藏语报刊网络,培养出农牧民群众自觉阅读报刊的习惯。走向文明、富裕是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而现代藏语网络和报刊正承担着这样的责任。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浩瀚 宇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唐蕃古道文化浅析汉藏文化的融合
    叶星生:藏文化的守望者
    纪录片《德拉姆》中的藏文化
    贩卖藏文化 千元起赚千万
    从汉藏文化差异探索内地西藏中职班班主任工…
    藏文化浸染下的爱情解读
    西藏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构想
    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考察研究
    藏文化圈边缘区跨界民族音乐研究
    与藏文化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培训研究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对西藏文明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