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思辨性是叙述类作品的灵魂
仔细研读安徽高考语文叙述类文本阅读题以及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后,笔者发现,无论《考试说明》上有什么样的考题形式以及示例的变化,都有一点看似未变,却时刻在发生着变化,而且有逐步显著的趋势,那就是叙述类文本阅读作品中的思辨性。
  一、文本选择重在思辨
  阅读作品,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沟通与对话,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自我反思,这种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考生只有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才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观点,从而对指定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剖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安徽高考一直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其次,从近几年安徽高考叙述类文本的选择来看,思辨的深度与广度在逐步递增。2009年作品中的董师傅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邻家大叔,一目了然。而2010年作品中的王石匠身上则暗含着道家的超然物外与宁静淡然,老山民身上赋予了儒家思想的坚忍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考生没有关注到作品的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人文关怀,就很难准确解读。到了2011年哥伦比亚作品中的巴尔塔萨,他的善良、质朴、勤劳,虽说与中国作品中的主人公异曲同工,但这篇作品更多的是关注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造成他悲剧的社会深层原因,对于这一点,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现实,结合背景,也是不可能完全读懂作品主题的。
  由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到外国的社会现状的考量,再由外国作品反观中国现状,这种阅读的思辨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高考叙述类文本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考范围与视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理性化,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思辨能力的考查一定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WWW.11665.COM
  二、题型考查重在思辨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四种途径和四种基本技能,“听”属于一种海绵式被动吸收的过程,“说”也大多停留在模仿式的信息转述,只有“读”和“写”才更具有个性化的思辨色彩。仅就阅读而言,学生不仅要自己读懂文章,还要理解题目以及题目的具体要求,并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技巧,将自己的想法与意图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安徽高考语文试卷中,以09-11年为例,阅读分占试卷总分的1/3还多(文言文阅读19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叙述类文本阅读25分),可见阅读在安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地位。叙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读)与语言表达能力(写),而且叙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型更是真正能够考查考生语文水平与思辨能力的最好题型,这或许也是安徽高考一直宠爱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09-11年安徽高考叙述类作品,不难发现,探究题是必考题,分值8分,是叙述类文本阅读的压轴题。而就是这道年年必考的压轴题的变化,露出了叙述类文本阅读重思辨能力考查的端倪。
  1.安徽卷2009年14题: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文学绝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浮躁喧嚣的社会大潮中,人们要像文中的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要像小翠那样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这就是小说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2.安徽卷2010年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
  王石匠对生与死的淡然与超脱,是道家的极致境界,老山民的坚忍则代表了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担当,正是这两种传统思想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温暖并感染了罗永才,使他摆脱了亡妻之悲,作品中关注与探究的是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3.安徽卷2011年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

解。(8分)
  虽然此题只是探究情节的作用,似乎和思辨没有什么关联。事实上,巴尔塔萨虽是外国作品中的人物,但似乎让我们隐隐有一种错觉,他就是一个 “中国式”的外国老头,他勤劳、质朴、善良,虽贫穷但有一点爱面子,这样的人我们非常熟悉。
  综上,联系现实,“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叙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在这三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从这三题也不难看出,命题者对思辨能力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
  三、人文思辨能力的考查逐步提高
  六朝文人“非目之所睹,迹之所历,与身之所接者弗记”。(转引自《中西小说艺术谈》,陈家宁,第94页,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这意味着中国小说最初是写实的,但由于中国传奇常以一些怪异的事件来表现俗世的人生,所以慢慢远离了生活形态,平添了艺术虚构的成分,小说取材于非现实但趋于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2009年、2010年安徽高考小说也是如此,文中的董师傅、王石匠、老山民和罗永才都是生活中能够找到人物原型但又杂取多个人物的性格在这一个人物身上。而且,作者在他们身上往往又附着着中国传统思想与传统文化。在解读这样的中国作品时,需要学生认真审读,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然后还原人物,回归社会,将人物共性化、中国化。
  而外国微型小说大多采用一种倒反的构思方式,即运用一种和本意相反的情节来达到反讽的效果,这种应该的出现不应该,不应该的却出现应该的构思方式,增强了外国小说的可读性与艺术魅力,可同时也加大了作品理解的难度,它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很强的思辨能力,能够甄别作品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方可深刻而全面地解读作品。像2011年安徽高考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作品中的巴尔塔萨勤劳、善良、质朴,本不该连生计都成困难,但却无奈地在台球房喝得酩酊大醉。本该心疼儿子,付钱买下儿子喜欢的由巴尔塔萨制作的精致鸟笼的蒙铁尔,却因为吝啬而拒绝付款。文中的错位引发人的思考,而对二人错位现象的归位处理则需要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要从二人的思想深处挖掘产生这种错位的综合原因,不仅如此,还要对他们所处的社会给予关照,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辨最典型的批判性思维的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所以,外国小说更深入人物的内心与社会的深层,解读时比起中国小说来难度更大一些,也更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别,这也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宗旨。
  四、结语
  正如《礼记·中庸》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思辨性是安徽高考语文叙述类文本阅读的灵魂所在,应该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灵魂 灵魂 红豆 社区 广西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工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