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教育政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教育政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省的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成为外来流动人口的聚集地。1982年广东暂住人口不足50万人,到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3000多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就业人员的流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单枪匹马”和“夫妻档”的方式演变为“举家迁移”式。虽然外来流入人口的流入缓解了广东省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但是,外来人口的流入也给广东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入地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管理、服务以及教育问题日渐凸现,而且随着流动人口的“举家迁移”,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朱力认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包括3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或文化层面。这3个不同方面是依次递进的,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的基础;社会层面的适应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的是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心理层面的适应是属于精神上的,反映的是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只有心理和文化的适应,才说明流动人口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完全融入城市社会。②
  由于流入地教育资源的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子女可以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大部分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不得不进入民办学校学习,面临着收费不公平甚至失学的问题,还要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这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心理和文化层面的社会融合,使他们不能真正融入广州社会。wwW.11665.coM为了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转换户籍制度,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在当前的社会制度下,政府积极制定教育政策是推进这一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也制定了针对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政策,以通过教育促进社会融合,广东省政府多年来的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一、从“暂住证”到“居住证”
  为了缓解和消除流动人口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广东省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上进行了许多探索。2009年7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修订为《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对我省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新修订的条例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在广东省实行近20年的暂住证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对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流动人口的“入户、入学”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明确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在广东省内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五年、有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应当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对待。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七年、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无犯罪记录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
  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居住证”带来的是一种归属感,“居住证”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便利。首先是“七类公共服务”,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等七大类公共服务。
  其次是,居住证一证全省通用。居住证采用高科技技术,在证件表面设计可以反复擦写的区域,变更居住地址和延长有效期都不需要换证。根据相关资料,自2010年实施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来,截至目前,广东省全省已发放居住证3141万张,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全覆盖。③
  再次,“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上学不再交纳“借读费”,义务教育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对待。“居住证”的实施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从心理上增加了他们的归属感,在经济上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二、积分入户和积分入学
  积分入户是贯彻中央和省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核准分值达到一定值后即可申请落户,达到一定分数的流动人口子女也可入读公办学校。积分制将入学和入户结合起来,采用同一套量表,流动人口按积分多寡享受不同公共服务。积分制主要是可以鼓励更多流动人口通过培训以及其他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以入户城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
  广东省中山市在全国首推“积分入户”和流动儿童入学积分制,随后在广东各市推开。从2012年1月1日起,广东积分制入户政策“扩容”。广东省开始实施积分制入户新政策。新政策将适用对象范围由“在粤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扩大至所有在粤务工城乡劳动者,使用范围也由原先仅用于积分入户扩大至享受城镇公共服务。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省共有14.4万名外来工通过积分入户城镇。
  积分制在实行过程中的得到了广大流动人口的拥护。根据调查,每位父母的积分来源各异:有的是参加公益活动,有的是参加技能培训,有的是竞赛获奖。这促使流动人口主动适应城市生活,主动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融入广东社会。“积分制”既保障入学渠道公开公正,还增强了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和城市认同感。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说:“推行积分制是在资源不足以解决所有人问题的前提下,给流动人口确立一种‘有本事比有钱更重要’的导向,引导其有序融入城市。今后人们若提到积分制,想到的不只是解决子女入学,而且是引导流动人口入户城市、融入城市,那就说明改革成功了。”
  积分入户可以激发农民工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工参与社会服务以更好的融入广东社会,农民工通过教育提高了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融入广东社会。积分入学则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出路和机会。最终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会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方面发挥最要的作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三、“两个为主”政策
  “两个为主”政策是指要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上,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两个为主”提法最早见诸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2条规定,其表述如下: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2006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法》第12条中,这一政策被置于法律的高度上予以明确,其表述如下: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④
  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也指出,在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方面,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按照以公办学校为主、以常住地为主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针对有些地区非户籍常住人口众多,高度集中,义务教育任务沉重,省教育厅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非户籍常住人口及其子女的界定和统计办法,通过控制人口总规模,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明确义务,有效控制非户籍生的增长。
  但是“两个为主”的政策在实行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对“两个为主”政策的含义没有正确的理解。“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就是流入地政府必须无条件地全部承担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提供所有的人财物。实际上“管理”并不意味着要负责所有的财力物力,对广东省来说,对流动子女的义务教育在财力和义务教育资源方面全面负责根本是不可能的,流出地的地方政府也必须负起责任。
  其次,如果严格贯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对部分地区的财政和义务教育资源将形成巨大的压力。例如天河区教育局负责人坦诚,“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短期内很难推进,如果硬要在短期内执行“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如此看来,在缺乏条件保障情况下强行实施“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也必将会对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实。“两个为主”的政策欠缺全面的考虑,没有充分考虑流入地政府的巨大财政压力及其与流出地政府的分工与合作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流入地与流出地共同合作,才能促进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合。 ⑤
  四、加大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作为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模最大的省,广东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数量达到了314万,占全国的1/3。2009年1月1日起,广东省已经规定一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借读费,省财政也在逐步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2005年起,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助接收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的发展。⑥
  广东省和国家教育部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投入的重视说明了财政投入对于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入,有利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解决了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他们融入广东社会。
  五、建立规范管理和服务
  广东省政府和各个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颁发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和服务,包括民办学校管理、学籍管理、义务教育等方面,为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接受教育和培训奠定基础。
  各个地方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和服务。第一在民办教育方面,主要是对民办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师培训、学籍管理、升学考试等方面,主要措施如下:首先是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千方百计增加学位,让更多外来工子女就近上学;二是将兴办民办学校作为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读问题的主要途径,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
  第二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方面,一般包括学籍、经费等等。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通过规定和意见来规范义务教育的办学和管理责任,规范学籍管理和学位申请等等。
  第三在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方面。东莞市在这方面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在2007年,东莞就将“外来工”称谓改为“新莞人”,随后在全国率先成立正处级的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这一措施使新莞人在东莞的归属感大大提升。近年来,东莞从解决新莞人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入手,解决新莞人生活、教育方面否认问题,逐步促进其社会融合。
  第四在流动人口的培训和服务方面加大优惠政策。首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做了具体规定,以保障农民工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权利。其次,各级政府和企业合作组织论坛和培训以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例如广东省举办的“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在2008年举办的市农民工技能免费培训。技能培训可以使农民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效能。再次,农民工可以享受创业服务和创业优惠。
  广东省各级政府机关和教育部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流动人口的技术培训和其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流动人口可以放心的在广东省工作和生活。身份上的认同、服务和权益的保障和管理的加强为流动人口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的财政和法律支持加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融入。
  六、教育政策展望
  在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方面,广东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教育部门和广东省政府也对流动人口的教育政策有新的规定和展望。
  (一)异地高考
  2012年9月份,教育部关于异地高考的指导意见指出,异地高考要符合“三大”条件,在全国统一协调的情况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异地高考问题。这对广东省来说压力最大,广东高考人数一直在增加,需要参加高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一直在增加,为了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高考机会,必须增加高考指标,增加招生名额。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二)广东流动人口2020年前享义务教育
  2009年12月14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纲要提出,加强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加大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等的投入,建立流动人口居住保障、社会保障等制度,逐步取消对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户口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政策,实现城乡体制对接,最终实现流动人口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广东省的流动人口在2020年前可以享义务教育,户口差别也将取消。
  (三)教育券
  教育券是政府把原来直接投入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单位成本折算以后,以面额固定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家庭或学生,学生凭教育券自由选择政府所认可的学校(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教育券可以冲抵全部或部分学费,学校凭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门兑换教育经费,用于支付办学经费。
  2011年9月,光明新区在广东省率先试行教育券制度,凡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光明新区将按小学生5000元/年、初中生6000元/年的标准,通过教育券的形式补贴给学生。教育券按学期发放,分初中券和小学券两种,其中初中券每张面额3000元,小学券每张面额2500元。教育券出台以后,流动人口的子女即使上不了公办学校,孩子也能享受免费教育,教育券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和照顾孩子的压力。
  广东省相关的教育政策都旨在解决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通过多方面的政策鼓励流动人口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不断采取措施努力给予流动人口子女平等的教育机会,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在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融入广东社会。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赵洁琼 [标签: 政策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融合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看中美家庭教…
    房贷政策与房价的相关性研究
    “特色化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构建的研究”研…
    对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生生活方式现状与健康教育对策的初步探…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
    如何提高当代舞蹈教育中对学生舞蹈形象思维…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研究
    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
    农村小学低段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