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谈和谐社会中公共组织系统控制机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 公共组织系统 控制机制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均衡博弈,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及其内部利益关系的和谐。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的顺利进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在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组织系统和谐发展的控制机制的若干建议。 
   
    0引言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和谐社会进行了探讨,发表了许多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学者们倾向于从积极方面探讨实现的途径,然而对于如何规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控制机制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的控制机制问题。 
  1基于利益群体均衡博弈的和谐社会观 
  学术界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众多,其中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将和谐社会视为是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均衡博弈的观点最具洞察力。何小民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因此创建和谐社会应该扩展共同利益,协调利益矛盾[1]。wwW.11665.coM王智汪则通过分析传统思想中关于天理人欲的观点,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欲”与“理”的协调发展[2]。黎秀蓉、刘光岭则认为集体理性下的纳什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实质所在[3]。这些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共同点在于将利益关系看作是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指出和谐社会的实质在于各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的和谐。 
  转型期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而利益博弈是市场经济和利益分化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导致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开始从原来的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伴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多元化格局开始形成[4]。中国社会的发展运行实际上是这些利益群体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博弈的结果。由于我国没能建立其与市场经济协调的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机制和政治机制,使得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所进行的博弈是一种非均衡博弈,而资源占有、博弈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势必影响到各利益群体利益的实现程度,并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 
  因而,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目前的利益群体之间基于利益诉求的非均衡的、不合作博弈转化为合作的均衡博弈。我们除了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创建和谐社会开桥铺路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构建规制不和谐因素的控制机制。 
  2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及其问题分析 
  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保证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及其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的和谐。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公共组织系统始终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此同时,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也处于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稳定与平衡是公共组织系统运动的趋势所在,但是不平衡与波动才是公共组织系统运动的常态。对于公共组织系统而言,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各子系统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公共组织系统各子系统既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同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各子系统因互利而相互合作,或因利益分歧而相互竞争和冲突,这种合作与冲突的非线性的相互影响构成了公共组织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5]。 
  公共组织系统各子系统因为利益诉求而产生的竞争和冲突造成公共组织系统的无序和混乱,同时因组织成员追求私利而导致的组织失灵也同样不利于公共组织系统的顺利发展。我们对于公共组织系统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偏差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构建起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公共组织系统的控制机制。目前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看,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政府组织将非政府组织看作是竞争者而非合作者,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并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其发展的措施。而非政府组织也对政府组织的压制报以敌视态度,为了自身的发展,很多非政府组织采取与政府组织不合作的方式,甚至在有些地区出现非法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系统中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这些冲突,一方面导致公共组织系统自身的运行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从公共组织系统各子系统内部的关系来看,在政府组织系统和非政府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需要加以控制的隐患。政府组织系统的和谐发展意味着纵向上各层次政府组织关系的协调合作和横向上不同地区政府组织的互通有无。然而,从我国政府组织系统纵向关系来看,地方政府组织逐渐转变成利益主体,导致了当前“财政联邦主义”的局面,而矛盾的是,我国政府组织仍然实行的是典型的行政中央集权制。这样的后果是,地方政府组织在利益驱动下,与中央政府组织展开博弈。由于地方政府组织在权力、财政方面的利益诉求的不断实现意味着对中央政府利益的损害,而中央政府组织对地方政府组织的分权积重难返,形成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政府组织关系的持续紧张。这是导致政府组织系统发展障碍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来自于横向的政府组织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历史、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在很多方面原本是可以互通有无、协商合作、互惠互利的。但是,政府组织罔顾地方人民的利益的情况或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而这都是由于政府组织盲目追求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果。 
  相对于政府组织系统,非政府组织系统比较松散,也没有较为严格的层次性。但是,非政府组织是类别化了的,也就是说,每一类非政府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活动领域。对于活动领域不同的非政府组织来说,协作有利于组织利益的实现,即达成组织目标,并且为组织赢得声誉。然而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系统的基本情况是,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缺乏合作,而同一类型的非政府组织却为了争夺“顾客”和“资源”产生冲突,从而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系统的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看,公共组织系统存在着失灵现象。首先是政府组织失灵。造成政府组织失灵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还是政府组织的“内部效应”使然,即政府组织的成员并不是绝对大公无私的,同样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务员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中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并为了自身的对经济利益以及权力与组织内其他成员竞争冲突,再加上政府组织其他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政府失灵的产生。其次是非政府组织失灵。这主要是由于组织将资源用在谋求利润上,其日常活动变成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与此同时,组织成员在利益需求驱动下造成其对经济利益、荣誉和权力等的追求。 
  3构建公共组织系统和谐发展控制机制的几点建议 
  公共组织系统发展中存在的的问题主要是其内部各利益主体围绕着各自的利益诉求而导致的冲突和矛盾。因此,要保障公共组织系统的自组织发展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构建起完善的用以规制公共组织系统中不和谐的利益关系的控制机制。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的控制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完善引导性控制机制公共组织系统不和谐利益关系的形成,关键原因在于组织系统成员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组织利益以及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根源在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偏差。为此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通过社会教化、个人内化两种渠道将与社会和谐建设相一致的价值观和利益观——这种价值观和利益观既顾及个人的合理利益同时又能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且能够知道社会成员恰当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融入到组织成员的行为中,进而扩散到整个公共组织系统中去。有学者将之称之为“引导性控制机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以达到制约和匡正组织成员的行为,其基本手段是教育,同时也包括民俗、道德、社会舆论等。尽管从总体上说引导性控制机制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但是对于公共组织系统的顺利运行来说,完善引导性控制机制,从根本上重塑社会成员特别是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加强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也源于制度的不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在公共组织系统运行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完善利益均衡制度。利益均衡制度作为一种控制机制,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确定公共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形成公共组织系统中各利益群体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第二,需要加强有关确定公共组织系统行为的制度。政府组织失灵现象和非政府组织失灵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对于其行为之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规则的模糊性。而制度一旦对于公共组织系统之组织行为的规则作出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于自身的行为的制度后果就有了清晰地预见,并倾向于遵守制度。此时,作为组织行为规则的制度通过事前控制达到促使公共组织系统和谐运行的目的。三是加强作为惩戒手段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组织成员实行惩戒。总之,加强制度建设对于公共组织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制度所固有的功能,诸如预防、纠正、惩戒等实际上都是作为控制机制起作用的。 
  3.3 扩大公民参与对于公共组织系统而言,充分的公民参与有利于防范公共组织系统中的失灵现象。公民对于公共组织系统中的冲突和各种问题有着敏锐的知觉,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公民会采取积极措施对公共组织施加压力,扩大公民参与强化了公民对于公共组织系统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由于利益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利益驱动下,公民有了参与到公共组织系统运行中去的自觉,要求介入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组织活动中去。扩大公民参与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公民参与的能力,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对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都能有效地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不过,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培育公民利益共同体,以增强公民的整合能力和话语权。扩大公民参与,必须遵循根据政治技术设计有效的途径,严格确定公民参与公共组织系统活动的领域。 
  3.4 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前面三个外部控制机制相比,公共组织系统自控制机制的完善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需要加强传统的组织控制机制的建设。首先是对于行为的控制,公共组织系统既需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保证组织成员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前提是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行为边界控制机制。目前公共组织系统中特别是非政府组织中失灵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组织行为边界的界定,组织成员对于自身的行为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是加强对于结果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诊断控制机制的完善上。好的诊断控制机制可以帮助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及时掌握组织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信息反馈,调整组织行为。另一方面,公共组织系统有必要借鉴企业组织系统新近发展起来的控制机制。其一,建立基于组织文化的控制机制,文化控制、团队控制、非正式控制和社会化控制是其基本手段。特别是文化控制,由于它是利用组织的愿景、沟通的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实施控制的组织管理手段,这是对传统的行为边界控制的发展,因其内隐性、非正式性,被认为是极为有效的控制机制之一。其二,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作为一种控制机制的作用。传统上非正式组织被视为是对组织运行的威胁,然而近期研究表明,由于非正式组织在为其成员提供诸如归属、安全等社会需要的同时,还提供了组织对于沟通、决策等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可以作为一种介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控制机制,通过自身内部稳定的“关系结构”对组织的顺利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黎秀蓉,刘光岭.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博弈论基础[j].经济问题,2007,(9):10-14. 
  [2]王智汪.理·欲·和谐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5):28-31. 
  [3]何小民.扩展共同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j].浙江社会科学,2007,(5):190-194. 
  [4]杨博文.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对公共组织发展的影响[j].学术界,2005,(1):190-195. 
  [5]杨博文.论利益群体非均衡博弈与公共组织的复杂性[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4):59-63.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黄恒振 [标签: 组织 系统控制 机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当今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明星消费
    由《百姓故事》浅谈纪录片的可视性
    浅谈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
    浅谈基层射击训练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幼儿教师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科技+制度”的创新,是基层工商机关党…
    浅谈外国广告的“伪叙事”特征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浅谈幼儿舞蹈创编课的几点体会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