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谈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探析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逐步增多,这一庞大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也进一步突出。农民工这一个特殊的社会夹层地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当下,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就是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以保障这一困难群体的利益。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转型,城市中出现了一大批进城的务工人员,他们从事着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但生活却非常的艰难,处于社会中农民和市民之间特殊的夹层位置。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生活的困难性,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充分关注,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因此,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统一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已逐渐被提上日程。笔者旨在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农民工夹层的特殊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转型,城市中出现了一大批特殊的人群,他们己经基本或是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从事着城镇中最险、最苦、最累的职业。WwW.11665.COm他们是农村中的“精英”,在城市里却被排挤为边缘人。他们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却始终游离于城市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之外。因此他们处于社会中农民和市民之间特殊的夹层位置,无奈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作“候鸟型”的循环流动,呈现一种“钟摆”状态。“我们流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又一个世:纪。我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但这万家灯火却离我们很远。”份1这是进城务工者酸楚的心声。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2004年农民工的数量约为1.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3.8%,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占76%。但是迄今为止,这支庞大特殊的夹层在整体上并未被城市所接纳,他们与城镇居民有着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待遇的差异。城市中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遥远的,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的养老社会保障的实施结果也不甚理想。这一特殊人群的现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道义关注,纷纷发表文章呼吁正义,给广大农民工以生活保障,减轻其老年后的负担,使其老有所养。
    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农民工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障的整体水平很低,甚至一度出现退保现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制度因素和身份特征不可能在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企业工作,一般是在规模较小,效益较低的私人企业或是城市工人不屑一顾的地方工作,所以他们一般都被社会养老保障系统排除在外,不能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因此,能享受养老保险,是农民工这一特殊夹层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他们为什么不认同,将政府置于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地位呢?究其退保的深层原因可有以下几点。
      (一)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强有力的规范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法条、法规中,至今还没出现一部权威性的、综合的、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法规。在各省区,地方只是制定了一些零散的相关的社会保险规定,这些规定大都很笼统,差异很大,操作性不强,政府的监督规范力度也不够。如1991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对民工社会保险作了较为具体却不完整的规定;1999年,国务院发布施行了《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首次将非公有企业职工和外来劳动力纳入养老保险统筹;2002年,南京市出台了《失业保险办法》,也对民工的养老保险作了明确的规定;同年9月,上海市推出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综合保险;这些规定不完整、不明确,而且层次较低,很难切实地保障农民工的养老权利。
    (二)没有针对农民工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现行的养老保险保期限较长。我国劳动保障法规规定,城镇企业男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一般为55岁或60岁,女性职工一般为50岁到55岁;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时,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最低年限是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漫长的缴费年限使农民工望而生畏。
    共次社会养老保险保费过高。现行养老保险缴费政策是以当地职工年人均工资为基数的。而目前即使在最偏远的一些省市,职工年均工资也大大高于农民工的实际收入。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月收入在千元以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五六百元,极少的只能维持在城市的最低生存。因此,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维持城市生活己经是不小的开支,再用于补贴家庭的生活,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己所剩无几了,养老保险缴费就更难以承担了。因此,90%以上的农民工根本就没有能力购买养老保险,这已成了无奈的事实。

    再次是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我国农民工的工作性质具有临时性和非正规性,因此农民工的工作极不稳定,频繁更换工作是常态。由于养老保险体系都是按照地区标准缴纳的,农民工更换工作,特别是出现省际流动时,就会出现就业的流动性和社会养老保险发生冲突。虽按规定,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保留养老保险关系,重新就业时可以续接,但事实上对于跨省市流动的农民工来说,调换工作岗位后,往往没有办法转移、续接养老保险关系:即使个别的能成功转移,也十分费时费钱费精力。结果,导致国家建立的强制性养老保障制度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不顾及农民工流动性强、就业稳定性差的特点,只是一味强调参保,响应者当然多不了。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农民工纷纷退保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了。
      (三)政府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工作还未做到位
    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公民与政府的一个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一种互相的信任,一个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一旦这种信任出现问题,那么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就面临很大的风险。对收入不高,流动性极强、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候鸟”的农民工来说,眼前的就业和把钱挣到手是最切实际的,他们对现今的养老保险已经产生了某种信任危机感,把土地养老作为自己的低线。
      另外,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监管力度不够,有些地方政府竟然把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当作一个投资环境来考虑,不断制造“比较优势”,对那些不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降低劳工成本,以此吸引资本。本来企业主就不愿意参保,这样更使农民工与雇主的劳动关系松散,于及少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以期逃掉农民工的保险,降低劳动力成本。某些地方政府的这一行为恰恰纵容了这些企业的做法。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仅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指标,一刀切的强制安排执行。也不管农民工是不是真需要,一揽子把工伤、失业、养老、医疗等各险种都保了。一般来讲农民工都特别愿意参加大病保险,但有些地方怕这些人都参加大病保险,不参加养老保险,所以就搞挂钩,要求农民工必须先参加养老保险,才准许参加大病保险,这种行政强制反而让农民工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三、构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初步设想
    农民工是城市社会的弱势的边缘化群体,处于整个社会的夹层。再加上针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位,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遭遇疾病、工伤、失业等打击下,于尺容易陷入生活困境甚至是绝境,成为城市新贫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待这部分人步入老年,更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资料,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己经开始进入老年型。预计从2020年开始,中国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届时国家的养老负担将会是更加沉重的。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着眼长远,把握大局,未雨绸缪,在积极建立农民工急需的医疗工伤保障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社会养老保障建设,以便立足国情,设计出针对农民工夹层特色的多层过渡性、务实、理性、贴心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一)为农民工量身仃制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要建立广覆盖低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现阶段,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三高”特征一一高基数、高费率、高待遇。这种保险制度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和农民工的负担,反而成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新“门槛”,挫伤农民工的入保积极性,这样的结果会完全出乎人们的初衷。因此要想尽办法:一方面适当降低缴费基数。一些农民工工资比较低、负担很重,无力承担过重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可适当降低保险额基数。另一方面要降低缴费年限。农民工在企业打工很不稳定,没必要非要强制15年的期限,可适缩短为12年或10年,能让更多的农民工老时一领到养老费,生活有保障。

    其次就是要建立农民工多层次的较大范围联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农民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建立其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必须对其分化,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那些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大约占15%到20%,他们多年在城市工作,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相对固定的住所等等。这类农民工应该逐步地接纳到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里来。第二类是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这一类也是解决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障的重点。考虑到其在城市立足的艰难和不稳定性,养老社会保障应该起到最起码的养老作用。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险应实行以个人帐户为主、企业及社会统筹为辅的储蓄积累制,提升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能力。
    再次就是要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应该尽力为其建立较大范围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的社会保障网络的目标是全国社保网络系统。将农民工的个人入保信息输入电脑,专人专户,设置电子养老保障信息,实行电脑全国联网,向每个入保的农民工发放一个和银行卡相类似的养老保险卡,他们不沦流动到哪个地区工作也可以方便的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年老后可以凭养老保险卡领取养老保险金。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根据目前的实际,农民工多半是在东部省份打工,流动也多是在这些省份,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不多,在这个范围建立社会养老保障联网还是现实的。从而可以保证农民工在打工期间可以连续入保,有利于农民工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福利。

      (二)做好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相配套的工作
    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被完全打破,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最终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休制是任重道远的。因此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休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方面的政策和工作来配合.
    首先要抓紧制定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养老保障法》或针对农民工的综合、单项社会养老保障的法律与法规。现阶段区域性的零散的有关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己经陆续出台了,但是考虑到农民工这一夹层的特殊性,即职业不稳定、区域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应当把法律法规提高到全局的高度,提高立法的权威和层次,尽早使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事业有法可依。另外要做到社会保障法律被公正有效地实施,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的国家机关来管理监督,以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经营和使用。除此之外还应及时严肃处理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事件,使农民工能获得充分的法律保障。从而切实做到维护农民工的养老权利,实现社会保障的本质和休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其次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城乡二元分害j的社会结构,户籍制度成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跨越的制约机制。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户籍管理不断松动,但户籍制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要加快其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针对农民工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给农民工平等的国民待遇。
    再次需要土地承包流转制度的灵活改变。现阶段,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农村出现一批闲置土地,由于当今实行的仍是“均分制”土地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民拥有的土地小块分散化,这既影响了土地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又不能缓解在城务工的农村人的生存和养老负担。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之后,承包经营权应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这样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学者认为,从农民长远利益考虑,可采取“以土地换保障”的方式,用法规的形式,将农民工的土地转换成社会养老保障个人帐户建立的基金,从而有效发挥农村户籍人的土:地养老功能。这种做法既可以减轻农民工的养老负担,又有利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一休化的进程,而且也和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相一致。
      (三)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维权意识及加强对管理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还应提高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社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及加弧对城市管理者和企业老板的宣传教育。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再培训,增弧其人力资本,以便于在其打工生涯中提高工资,改善生活质量,也才有能力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其法律意识,善于为自己权利损失进行合理合法的维护;对城市管理者和企业老板进行宣传教育,使城市管理者意识到不要把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作为“比较环境”来吸引投资者,让农民工享受到其应享有的收益,从而来拉动经济增长。从长远看,靠压低农民工劳动力成本,进行低端产品的生产,永远不能走向先进,而农民工被盘剥的也只能在城市里进行生存式的生活。放眼世界上有实力的强国,其人力资本却都是很高的。因此中国企业一直靠压低工人工资,对工人进行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剥夺只能使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总之,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绝不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的为老百姓谋福利,坚持以人为本,让这个特殊的夹层从中受益,这既是对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认可和回报,又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举措,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在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朱凤丽 [标签: 养老保险 深圳 养老保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当今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明星消费
    由《百姓故事》浅谈纪录片的可视性
    浅谈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
    浅谈基层射击训练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幼儿教师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科技+制度”的创新,是基层工商机关党…
    浅谈外国广告的“伪叙事”特征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浅谈幼儿舞蹈创编课的几点体会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