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析基于梯度理论的农村社会发展实证分析 以陕西3个县域为例
    论文关键词:梯度分布;不均衡;中心辐射
  论文摘要:按照广义梯度发展理论,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具有紧密关系。对关中3个县域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梯度推移阻力减弱的情况下,城市辐射带动仅仅是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农村的资源察赋、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才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经济学中用来研究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广义梯度理论认为,只有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地区,才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高梯级地区,高梯级地区对低梯级地区有辐射作用。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的社会,即使在同一地区,城乡差异以及距城市远近不同的农村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明显存在的。本研究以广义梯度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对陕西咸阳3个县域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与城市辐射梯度之间的关系。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基于梯度理论关于“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高梯度地区对其周围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梯度辐射作用”的观点,通过实证分析来应用和验证这一理论,本研究以陕西咸阳市为中心城市,按照与城市距离渐远的原则,选择隶属于咸阳市的礼泉、永寿、彬县3个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位置上看,3个县都位于咸阳的西北部,是312国道贯通的3个县,其中礼泉县距咸阳市28 km,永寿县距咸阳市64 km,彬县距咸阳市98 km。wwW.11665.Com样本村的选择是在选定3个县域的基础上,按照“样本村与所在县县城距离大致相同”的原则进行的,所选的3个样本村即礼泉县皇甫村、永寿县永寿村、彬县迎建村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城郊村,与其所属县城相距约1 km,并且都受预先设定的中心城市咸阳或西安的辐射,不属于边缘区域。所以,这3个样本村可代表3个县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2、理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2.1理论假设
    按照梯度理论,本研究基本的理论假设是:一定行政区区划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对于其周围地区(包括农村)应当有辐射作用,在中心城市的等级扩散的辐射作用下,一定区域地带上的社会或社区呈现出发展程度递减分布的状态,即距离中心城市越近的社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其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距离城市越远的社区,其社会发展水平越低。
  2.2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丰富梯度理论的社会学应用,本研究先按照距离西安(或咸阳)由近及远的原则选择分布相对均衡的礼泉、永寿、彬县3个县域做代表,由于这3个县的县城同处于312国道上,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从中分别选择距离县城距离相近的礼泉县皇甫村、永寿县永寿村和彬县迎建村作为调查对象。按照研究主题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通过入户访谈的方法获取各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资料,然后利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3个样本村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中心城市对其周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影响及其强度。
    本研究在礼泉县皇甫村、永寿县永寿、彬县迎建村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并全部回收。经统计,问卷在3个样本村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 ,95%和%%,符合样本代表性的要求。
  3、农村社会发展梯度分布的实证分析
    利用spss16.o分析软件对3个样本村的大致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分析结果:
  3.1收入水平梯度分布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必要条件,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分析3个县域农村的发展情况,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如果以农民的收人户平均水平来划分梯度的话,相对而言,礼泉县皇甫村应该是高级梯度区,彬县迎建村是中级梯度区,永寿永寿村属于低级梯度区,这一结果与赵光华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说明在本研究中,“一定区域内,距离中心城市越近的农村户均收人水平越高,距离城市越远的农村户均收人水平越低;主要包括户均总收人和户均纯收人”的假设不完全成立。


  3.2恩格尔系数
    家庭收入只能作为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恩格尔系数是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指标。即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通过对礼泉、永寿、彬县3个县域中的3个村子的总支出与食物消费的户均值的分析比较(表2)可知:礼泉县皇甫村的恩格尔系数为25.23%,永寿县永寿村的恩格尔系数为31.64%,彬县迎建村的恩格尔系数为40.79%。恩格尔系数在各村的分布证实了“距离城市越近的农村其恩格尔系数越低”的假设,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的辐射对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3生活条件
    生活条件包括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客观条件,主要包括住房面积、家用电器的拥有数量、交通工具的拥有数量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表3)是:无论是从住房人均面积、家用电器户均拥有数量、交通工具的户均拥有数量还是公共设施上的方便程度上,永寿县永寿村的各项户均指标都低于其他两个村,而礼泉县皇甫村和彬县迎建村则在家用电器户均拥有数量、交通工具的户均拥有数量这两个方面都差不多,但是住房面积上彬县迎建村要好于礼泉县皇甫村。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彬县迎建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是最好的,略优于礼泉县皇甫村,生活条件最差的是永寿县的永寿村的村民。这虽是与假设不符的结论,但却与收人水平相对应。

  3.4主观满意度
    经济收人、恩格尔系数、生活条件这三方面只是农村社会发展中衡量农民生活现状的客观指标,而农村社会全面的发展是与农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主观满意度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对社会各个方面的主观印象和评价,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3个样本村村民在各方面的满意度见表4。

    社会满意度是农民生活现状在主观上的体现,距离中心城市最远的彬县迎建村农民的社会满意度是最高的,其次是永寿县永寿村,最后是距离城市最近的礼泉县皇甫村。这种完全反梯度的分布状况表面上与其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但是按照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越小,人民的生活越富裕,也就是说农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减小,农民开始注重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综合经济收人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礼泉县皇甫村是3个样本村中最富裕的,农民已经不仅限于基本生活保证上,而是对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才会出现对社会的不满意度高于其他两村的情况。这也恰恰说明该村村民需要层次和发展意识的提高。结合上面生活条件基本相同的结论,社会满意度的反梯度分布也反映了3个样本村社会服务体系与其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程度是呈现递减趋势的,距离城市近的农村或社区在中心城市较强的辐射作用下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与经济相并行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还不完善,才会出现发展主体对社会服务的不满意程度在中心城辐射圈范围内呈现距离上的逐级递减的分布状态。
  3.5环境因素
    当经济水平、社会服务、个人素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环境对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护环境,那么,根据对礼泉县皇埔村、永寿县永寿村、彬县迎建村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表5):从环境意识上分析,礼泉县皇埔村的村民的环境意识是最高的,彬县迎建村次之,永寿县永寿村最低。这一点也与假设不符,却与对人均收人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村民环境意识的高低除了与城市的辐射有一定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4、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综合经济收人、恩格尔系数、生活条件、主观满意度、环境意识这5项指标,按照以人的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调查的3个样本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其中礼泉县皇甫村的社会发展程度是最高的,属于高级阶梯区;彬县迎建村次之,属于中级梯度区;永寿县永寿村则属于低级阶梯区。这一结论说明,中心城市的辐射并不完全遵循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的地区距离上的梯度递推原则。其原因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梯度推移阻力降到了最低时,于是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地区在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实现了反梯度发展,即出现了所谓的“辐射塌陷”。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王艳飞 司汉武 [标签: 理论 村社 实证分析 陕西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评价理论的《纯真年代》中埃伦的话语分…
    浅析城市防洪与景观建设
    浅析塔山山地石人古迹
    浅析芙蓉民间歌谣所反映的地方特色
    基于岗位群的递进式—模块化高职课程体系构…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胃菜”——情境创设
    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基于移动设备的图书馆发展
    浅析古代招幌中的商业思想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上位…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基于职业角色的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