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青少年女性脆弱性分析

  摘要:校园女生暴力事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将针对青春期这一时期女生特有的生理特征、心理和社会脆弱性进行分析,以及对了解和解决校园女生暴力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园女生暴力;生理特征;心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
  2005年4月25日,武汉两名职业学校女生当众对一位师妹拳打脚踢施暴,并在其身上泼冷水,强令其喝光洗脚水。2005年9月6日的《现代快报》报道:江苏镇江某技校两名刚满16岁的女生在一教室内,竟然逼迫同班一名男生强奸班内另外一名16岁女生。2005年9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永川某中专17岁女生小艳被同班7名女生认为她在背后说了一女生坏话,将其关在寝室“承认错误”,其间,小艳被罚赤裸上身,跪在扫帚上唱歌。受尽两个多小时的屈辱后,经医院检查,小艳左耳鼓膜穿孔。2006年6月,黑龙江省某卫生学校的两名女生因为厕所蹲位问题起发争执,随后多名女生对一名女生实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拳打脚踢,恶意侮辱,最终致该女生昏迷被送往医院治疗。
  一、校园女生暴力的定义及危害
  (一) 定义:校园暴力几乎在各个国家的学校都有发生。由于研究者的角度的不用,暴力的定义各有不一,其中关于暴力的定义得到较多认可的有两种。第一种是(olweus, 1999)“暴力是动作发出者的攻击性行为。即他是用自己的身体或别的物体(包括武器)去伤害(通常很严重)另一个个体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种定义来自于国际卫生组织(who, 1999)“对自暴力是世界性的问题,1999年,世界健康组织(who)对暴力下了定义:“对自己、他人、群体等广泛地使用体力或其他能量来恐吓,其结果导致了或最大可能导致了受伤、死亡、心理伤害、发展不良或剥夺的行为”[1]。www.11665.coM也有研究者将校园暴力概括为“一般泛指发生在青少年之间,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也包括了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2]。校园暴力是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务或师生财务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简言之,与在校师生直接有关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综合有关暴力和校园暴力的定义,本文认为,校园女生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地区的,由某一女生个体(或群体)向另一女生个体(或群体)发出的造成某种伤害的攻击性行为。
  (二)校园女生暴力事件的危害
  很难将校园女生和暴力结合起来,但一起又一起的事件表明这不再是可以回避的话题。可以看到,女生实施暴力多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而且实施暴力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熟悉的人、身边的同学甚至是自己的室友。而且女生暴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人格侮辱,即拳打脚踢、扒光衣服示众、喝洗脚水、罚跪等;另一种为精神虐待,如歧视、偏见等。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成型期,校园暴力一方面使受害者在心理上的阴影久久不能抹平,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上的伤害和肉体上的痛苦,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对于实施者来说,就会变的更加自私更加冷漠,对待他人和社会冷漠无情,成为社会的行为偏差青年。有的年轻人走向社会后发展成典型的受虐人群或者施虐人群,可能会产生强大的报复心理,引发恶性事件。另外,对于其他人群,也会产生不良的反应。
  总之,由于校园女生暴力其独特的特点和类型,针对青少年女生这一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群体,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学校和家长都用意识到暴力事件给暴力双方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发展障碍等等心理问题,有的还间接导致以后在家庭生活中的暴力倾向;而校园暴力事件对学校来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学校的和谐稳定状态,使学校师生人心惶惶,并可能使学校面临各方面的社会压力。[3]最重要的是要让受害者更快地走出阴影,帮助她们战胜恐惧,重拾自信,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二、青少年女性的脆弱性分析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随着青春期的发育,青少年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变化,体型、体能、力量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青少年在心理上正在经历第二次断乳期,反权威、寻求独立、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使青少年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同时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4]。此时,青少年由少时的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虽然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自主判断;他们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往往判断事物不很可观,处理问题带着情绪,不太冷静;好奇心强,模仿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爱出风头,喜欢逞强,喜欢充当“老大”,受一些不良影视媒体的影响,觉得“老大”很有“派”,能获得更多同学的崇拜,由于这样一种心理,他们不择手段,往往以暴力行为来获得这种成就感,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一)青少年女性的生理特征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 身体外型的变化。第一,身体的快速增高是青春期儿童身体体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平均每年长高约6~8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女性少年在早于男性少年2年左右进入青春期;第二,体重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了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以及内脏器官的增大等;第三,进入青春期以后,童年期的面部特征逐渐消失,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
  2 生理机能的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这表现在:肌肉与脂肪的变化,使男性肌肉强健,女性身材丰满;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使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使心脏功能增强,并于成人基本相同,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速增加。通过这一变化,少年儿童的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在成长加速中各生理机能迅速增强,使他们的机能发育也开始走向成熟。
  3 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在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促使少年第二性征发育起来,致使少年男女在身体形态上出现性别特征,进而使性器官、性功能发育成熟。女性第二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臀部变大等,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5]
  (二)青少年女性的心理脆弱性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里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里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身体的快速增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心里水平尚处于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

  2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仍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3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此时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不向人袒露,尤其是成人,以此来体现他们的成熟。遇到的一些事情和苦恼便会和好友一起分担,便易出现小团体的朋友圈等。很好理解,在这时产生矛盾,受害者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别人交流,觉得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甚至退学乃至自杀的情况。所以,要多给予关怀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可做心理辅导,如采用冥想和放松的方式进行脱敏治疗。
  4 成就感和挫折感的交替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良好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此时,他们便会不择手段,比如欺负同学以此来产生虚荣心和成就感,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威风。[5]
  5 少女暴力自慰症
  尤其是女学生因为生理成熟期的到来,带来了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产生了所谓的“少女暴力自慰症”——对于男性的生理和心理的潜在向往和追求,当自己无法发泄或者不能很好的得到调适时,必然产生一种苦闷和躁动,进而发展为暴力行为。
  (三)青少年女性的社会脆弱性
  1 个人因素。由于女生的爱合群、胆子小等特点,往往是多个人在一起玩。如果周围的朋友有违法记录或者学生自己有好斗的性格,就会意气用事、打抱不平,产生恶意后果。尤其是女生的嫉妒心理,不能让别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学习好,否则便会产生报复心理,从恶意中伤到精神软暴力。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初始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家庭教育在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家庭成员是否有犯罪和暴力的历史、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儿童缺乏父母的监管以及父母是否有滥用药物、虐待子女等方面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社会学家认为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将孩子视为心头肉,不能说不能管,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便会找到老师、找到学校,甚至与学生家长大打出手。另外一些家庭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不如男孩优秀、有力气,这时女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认同,便会寻找其他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不平凡。这些家庭明显给予男孩和女孩不平等的待遇,造成女孩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很强的失落感,当看到其他女孩被父母疼爱时,其嫉妒心理便会起作用,从而做出一些傻事。而且,支离破碎家庭中的孩子也易形成一种畸形心态,易养成偏执、冷漠、好斗等不良习惯,对于父母有不良习惯的家庭更是如此。
  3 学校因素。由于传统的性别偏见,认为女孩子之间无非就是打闹,不会像男生那样发生暴力事件。学校教职员工的失职以及缺乏责任感,这些都会造成受害者长时间的压抑得不到排解和帮助。另外,学校的管理应该得到加强,如增加专管的老师或者摄像头等。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绩差、人际关系恶劣、自尊低、酗酒、逃学、打架、携带武器等都与校园暴力存在着高相关。[6]
  4 社区因素。社区里是否经常出现暴力事件、单亲家庭的数量、以及流动人口的比例。生活在这一社区的孩子也会倾向于采用同样的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女孩子也不会例外。
  5 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更应值得人们的关注青少年处于不成熟时期, 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 网络在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方便时, 也传达了一些负面的信息, 如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会养成孩子暴力的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实施暴力乃至色情暴力。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寻求自我认同的阶段,每天接受的媒介信息会对她们的认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今文化的变异使得价值评价标准发生改变,这又促使了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媒体大范围地对中国传统的“三从”“四德”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在某些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媒体中大量的杂志、电影都在塑造一个“野蛮”的女孩,似乎“野蛮”变成了时尚,变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女孩于是以追求“野蛮”为自己的身份认同标志,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的力量。
  三、小结
  校园女生暴力为什么可以一次次地上演?而且施暴方式还逐渐升级,从拳打脚踢到精神虐待,甚至帮助男孩强暴女孩,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施暴者如此行为?又是什么才能解救受害人受伤的心?这里让我想起了由所罗门•阿希(solomonasch)在1952年所做的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这一实验是有关社会影响力的——人们是如何因为他人的想法、感觉和行为而使自己发生了改变。阿希的实验是一个关于从众的实验,即人们为了和社会准则保持一致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实验中,一个被试和其余6个人进入实验室,被告知实验主要是关于视觉辨别。研究者向所有的被试呈现两张卡片,第一张卡片上画了一条线。第二张卡片上有三条线,分别标有1,2,3,其中有一条线试和第一张卡片上的那条线等长。
  实验的任务相对很简单,要求被试每次说出三条线中哪一条是与第一张卡片上的线等长。7个被试中有一个是真被试,其余6个是研究者的同盟,他们被提前安排说出不正确的答案。比如,这些同盟者中有5个尽管知道正确答案是“3”,但他们都会说是“1”。问题是,当真被试看到5个人都做出了客观上是错误的答案后,他会遵从者组成员的错误。阿希报告说这是一个让人不安的实验,个体怀疑自己做出的判断,不安是源于遵从的压力。阿希报告说,75%的被试和研究者的同盟保持了一致,而不是说出他们知道的那个正确的答案。
  在中学校园女孩暴力事件中,我发现暴力的实施者会因为他们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和文化而经常地把暴力看作是极其自然的解决方式。受害者也似乎会从他人的目光中断定自己的无能,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躯体症状,更不良的心理健康,更多的学些回避,更低的自尊以及更低的生活满意度。所以,施暴者和受害者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认识,不要去遵从别人的错误看法。
  
  参考文献:
  [1] 陈雨亭. 浅谈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 j ]. 大众科技. 2006, (3): 148 - 149.
  [2] 尹逊强. 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 j ]. 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 (5): 1063 - 1066
  [3] 许龙君. 校园安全及危机处理[m ].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2
  [4] mollen cj , fein ja,local io ar, et al. character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events involving young adolescent girls vs events involving young adolescentboys[j]. arch pediatadolescmed, 2004, 158 (6) : 545-5501
  [5]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5,(7):223-225
  [6] 张璐,蒋善,王卫红. 浅谈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24(3)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刘巍 [标签: 性脆 性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体育社会属性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QQ聊天行为分析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及其路径选…
    关于日韩经济发展与青少年服饰流行趋势
    农村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刍议
    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分析.
    浅谈青少年“流行语”中体现的社会心理与文…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服务模式
    舞龙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心素质的影响研究
    探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影响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社会因素分析
    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