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资本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的根本意义,就是要在新条件下,通过大改革促进大发展,从更深层意义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资本形成机制的构建,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点,提高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程度,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农村经济 产业化 资本形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就是在现有改革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大改革从深层意义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及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问题,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求得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三农”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途径是农业经济加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高效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资本形成是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前提 
   
  我国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土地资源的绝对依赖性;自然禀赋资源开发利用的初级性;产业体系的幼稚性;农业产业的低级性和农村总体的落后性。在这样一种发展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面临许多困难。依据发展经济学的增长理论,农业经济要得到新的发展,首先必须保证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资源量的增长,同时还要保证要素资源的高效率配置。WWW.11665.cOM既包括自然资源、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等直接要素,也包括制度、技术等间接要素。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前提,首先要以持续性的资本投入为基础,通过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良性连接,促进相关要素的效率提高,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发展中国家要改变其落后的现状,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根本出路在于解决资本的短缺,提高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 
  其实,资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最为稀缺的要素,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各个产业之间也有同样的需求,尤其是在薄弱产业部门的发展中这种要素的稀缺性表现的更为突出。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以充足地资本形成和投入做为先决条件。 
  所以,要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首要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在相应的资本条件下启动新农村建设,通过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内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本的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设计和描绘未来发展的远景式规划。如此,目前新农村建设启动的关键是如何创造出资本持续性形成的条件,使资本的长效供给机制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动力,发挥资本对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资本形成滞后的制度化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的历程分析,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直接因素是资本形成的欠缺。引发资本形成障碍的核心因素是以政策对工商业的过度倾斜为核心的制度化安排的非效益性结果。政策的非效益性与非均衡性安排主要取决于制度的价值趋向。制度的趋向性会决定诸多资源的社会化配置格局,从产业外部影响和决定资源的配置领域、产业方向和经济价值。而作为产业发展最重要资源之一的资本的生成条件与制度化安排是密切相关的,制度的价值趋向向工商业的倾斜,从环境的角度直接影响了农业资本的形成基础,加剧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资本生成的困难。另外,政策性倾斜所产生的政策效益的非均衡性又直接或者间接地使资本在利益机制驱动下,更多地流入高回报的非农业领域。而这种趋利性的形成无疑与制度、政策的价值趋向、社会环境、投资环境、经济效益、利益创造等诸多环节相联系。
  所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并不是单一政策或制度要素的制约,而是与制度相联系的一系列相关要素综合交错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总体上表现为对农业经济的制度化制约、体制性制约、观念性制约和市场机制制约。制度化非效益的结果必然导致产业发展的相对停滞或发展缓慢,发展的缓慢性又直接影响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的相对缓慢,资本形成的缺陷又制约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由此,必然形成产业发展与资本的恶性循环。结果就是:在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诸多因素中,资本进入条件的恶化与资本形成基础的丧失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资本进入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产业化的进展,制约了规模化的形成;反过来农业经济的整体落后性发展又直接导致了资本形成基础的进一步丧失,使产业滞后与资本形成的困难相互“促进”直至成为“三农”问题的经济原因。 
  因此,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资本形成基础条件的逐步丧失必然成为绝对的制约性因素。如何通过制度化创新、法制化规范、政策化促进、人本化的思维等方面的变革,形成新的资本形成机制与资本进入的融资环境,是目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资本形成途径 
   
  (一)强化资本价值意识,构建资本形成的基础条件 
  根据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形成原理,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通过资本积累,来创造持续性的资本形成机制的基础。但是我国农业长期的滞后性增长,已经使得农业产业化自身资本形成的条件十分地脆弱,单纯地依靠资本的积累完成资本的形成不但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还将承担机遇损失的成本。所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增强资本形成的价值意识,充分认识资本的获取与资本的增值,是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拓展资本形成渠道,开发人力资本 
  新条件下的农业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产业化过程,既是一个逐步渐进的阶段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快速变革的转化过程。在新的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农业经济增长要获得充足的资本,农业依靠自身资本的积累显然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引进外部资金是其产业化过程中加快资本进入、改善资本条件的重要途径。但是,依靠外来资本的流入来形成产业发展的资本基础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原因在于: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利益机制驱动,资本流动的成本是加大的,资本的流动更加追求价值的增值与流动的效益。 
   
  (三)加快产业结构转化,提高资本形成能力 
  资本形成是产业经营活动循环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经济增长的起点。农业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现实选择,应该是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入手,创建与大规模资本形成相适应的新型的经营和组织模式,变革现存的家庭经济经营方式,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产业核心优势,形成经济增长极,在经济增长的基点上提高资本形成的能力。这是加快农业经济资本形成的最佳切入点。雄厚的资本及良好的资本形成机制,是形成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必须在农业生产的土地使用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等方面进行超前性创新。只有如此,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经营发展才有可能,农业经济增长的资本形成空间才可扩大。 
   
  (四)发挥政策效益,实现政府战略目标 
  一要通过政府的引导与调节,发挥经济调控作用,杜绝资金的分散性使用,确保资金的规模化效益;二要改变政府部门的多头出资与分散管理的资金进入渠道,统一协调,保证资金使用的目标确定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偏离目标的风险性;三要强化法规建设,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的方针得到落实,从政策角度提供资本形成的制度化保证。 
  综上所述,融资条件与资本形成决定发展的潜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的首要条件就是资本形成问题。资本的持续性生成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经济体系的基础。农业经济最大、最丰富的资源是土地,这种资源优势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是绝对优势的资源,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理应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要充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除了要有政策的支持、制度的创新、必要的技术创新外,还必须要有持续性的资本投入与之相配。因此,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外来、内生资本进入农业产业领域,走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亦必然是现实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走向(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崔平 [标签: 资本形成 社会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
    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研…
    浅谈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湖北省早稻秋种产量形成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
    社会资本建设呼唤传统伦理道德
    基于形成性成绩评价方式课堂设计研究的社会…
    浅谈中小出版社数字化出版产品线的形成与发…
    社会资本形成的理论
    浅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试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
    试析土地资本化为核心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