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分别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特征、重大意义、目标及原则、财政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求对我国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特征 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深受历史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镇优先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二者的比例为2.57:1;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4元,二者的比例为2.79:1;到了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到3.28:1。如何更好地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就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倍加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陈锡文(2005)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包括产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庄建设,当然村庄建设规划脏乱差也要治,农民的文明程度、精神文明水平也需要提高,村一级组织也要得到加强,这些加在一起才叫新农村建设。杨继瑞(2005)认为,新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特征,无疑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wWw.11665.cOM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发展的表现形态,必须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特征,因而其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的,具有层次性。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征,季明(2006)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社会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出来。(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过程,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全国协调推进新农村的各项建设。(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若干阶段组成的长期动态性过程,必须把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统一起来。(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研究
  
  韩长赋(2006)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蔡永飞(2006)从政治的视角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升农民社会地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重建执政党和农民的关系。在这个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全社会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将会逐步加以切实解决,党和农民的关系必将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重新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重建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韩俊(2007)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这个提法。从目前已经制定的政策蓝图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张红宇(2007)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原则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温铁军(2006)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三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逐步建立起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渐把在城市中已经相对过剩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向农村,适当地引入外来志愿者帮他们提供一些卫生知识、文艺知识等,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农村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恢复,应该重新恢复农村本来就拥有的田园风光,农民应该生活在一种相对比较和缓,比较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
  王明方(2006)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规划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必先统筹规划。协调问题:必须“弹好钢琴”,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要处理好“工业强省”与“重中之重”的关系;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政府主导”的关系;要处理好外部支持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机制问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要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凝聚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王雅安(2006)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把握“四条原则”,努力达到“五新一好”目标。要把握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达到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开展文化、科技、法律知识教育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载体,建设新村貌;以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内容,树立新风尚;以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为核心,健全新机制;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的目标要求。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
  
  赵鸣骥(2006)指出,要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推进支农资金的整合。整合支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农业资金投向、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权责利关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合力和整体效益。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要改革和完善项目立项管理,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公告制、专家评审制、中介评审制等,建立项目库制度;规范资金分配办法,利用公式法、因素法等科学分配资金;强化资金运行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等管理措施。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和奖优罚劣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激励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
  贾康(2006)认为,政府层级过多,降低了“分税制”收入划分的可行性,要将财政与政府的“五层级”框架有转变为中央、省、市县三级行政架构,从而有力促使事权的划分清晰化、合理化和构建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级财税体制,再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加强与完善,必将有效地、决定性地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形成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进入“长治久安”的机制。
  吕炜(2006)认为未来构建农村财政保障机制应该遵循“重点突破、固化体制、均等安排、全面保障”的原则,点面结合、瞻前顾后。总体上的体制改革应坚持均等化的政策取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公共服务有均等化安排。逐步将合理的政策性安排内化为体制性安排,处理好各级财政之间的分担责任。建立农村重点公共事业发展的单项保障,为实现新农村的全面财政保障机制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发展,2005,(12).
  [2] 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5,(12).
  [3]季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j].岭南学刊,2006,(4).
  [4] 韩长赋.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问题,2006,(10).
  [5]韩俊.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剩余并存[j].职业教育,2007,(15).
  [6]张红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理论视野,2007,(7).
  [7]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挑战与反思[j].理论探讨,2006,(6).
  [8]王明方.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求是,2006,(12).
  [9]王雅安.围绕“五新一好”目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前进,2006,(5).
  [10]赵鸣骥.支持放活农村体制 推进新农村建设——来自浙江、江苏的调查[j].中国财政,2006,(11).
  [11]贾康.对江苏省创新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调查[j].中国财政,2006,(12).
  [12] 吕炜.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j].财贸经济,2006,(3).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张毓卿 [标签: 社会主义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评析《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形象
    对保罗·哈丁《修补匠》的存在主义解读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时代警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激励理论的逻辑演进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新的发展方向探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一夫人”外交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德国包豪斯对版式设计的…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亲犹态度的原因探究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