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析勤俭美德及其对公民个体道德完善的当代价值
   论文 摘要: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素以其为立身之根基。勤和俭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勤和俭共同铸就了人的独立人格和优良品性。在当前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公民个体道德的过程中,勤是公民个体道德之基,俭是公民个体道德之本,公民个体道德的完善离不开勤俭的辅佐。  
  论文关键词:勤俭;公民个体道德;独立人格;品性素养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这其中,勤俭被列为十个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一方面表明当今我国社会呼唤勤俭道德的急切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勤俭规范在我国公民个体道德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包容着不可分割的两层意思。勤就是勤劳、勤奋、勤勉;俭就是俭朴、俭约、节制,勤和俭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从词源上分析,早在《尚书》中已论及勤俭的思想。《大禹谟》篇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君陈》篇有:“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官》篇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许慎《说文》释勤日:“勤,劳也。从力,堇声。”《 现代 汉语大词典》解释勤:“勤,做事尽力,不偷懒。”这说明,勤与劳动、出力、努力和认真等有着密切关系。wWw.11665.COM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也创造了人自身。没有劳动,人就不可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先秦典籍《左传》对此似乎早有所论及,《宣公十二年》讲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说,勤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只有勤劳,才能使人免受饥寒。后来《汉书·王莽传上》进一步对人们提出要求:“晨夜屑屑,寒暑勤勤。”可见,勤不仅是对个人劳动态度的描述,还是个人安身立命、尽心于职事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素质,更是个人同他人相处、同社会相处、同家人相处、同自己相处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条件。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言亦常道:“天才出自勤奋”。人要能够建功立业,必须如《苟子·修身》所云:“劳苦之事争先,饶乐之事能让。”《孟子·告子下》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味懒惰是不可能获得事业成功的。  
  俭,一般多指在生活、用度上的俭朴和节约。许慎《说文》释俭:“俭,约也。从人,佥声。”《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俭,节省、不浪费。”俭的本意就是与奢侈、浪费相对立的。

  以此为据,古人提出“俭可助廉”、“俭以养德”。所谓“俭可助廉”,是说节俭可以更加促进廉洁;“俭以养德”,意谓节俭容易培养和形成淡薄享受的品德。一个人在生活上厉行俭朴和注重节约,就不会被各种物质欲望所引诱,也不易被一些腐朽思想所腐蚀。唐朝宰相卢怀慎可谓典型,他以身示范,厉行节约,从不置家产,不穿华美的衣服,也不用金、玉器物。身处相位,妻子儿女却如同生活在贫寒之家。  
  在洛阳主持选考官员,随身带的用具,只有一只布口袋。招待客人时,桌上只有蒸豆两碗,蔬菜几碟。他死时,家中竞没有一点积蓄,身边只有一个老仆人卖身为他办了丧事。宋代著名 政治 家范纯仁,也是一位封建社会的清官,他说:“惟俭事可以助廉。”他的一生,对他人总是慷慨无私、解囊相助,而自己的生活,则一直十分俭朴。正是因为俭朴的作风和廉洁奉公的精神,才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  
  当然,“俭朴”不同于“吝啬”,“吝则不俭,俭则不吝”,《孟子·离娄上》说:“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颜氏家训·治家》也讲:“可俭而不可吝己。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今有施者奢,俭者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太和》中更加强调:“俭者,节其耳目口体之欲,节己不节人。……吝者,贪得无已,何俭之有。”这就告诉我们,对遭受贫穷之难的人不肯用济,就不是节俭,而是吝莆了。节俭是“省约之礼”、“节己不节人”、“不夺人”。这是一种美德,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特别是对限制人们过多追求物欲有很大的精神制约作用,是人们修身的法宝。节俭者主要是自身节俭,但并不伤害他人利益,在特定的时候,甚至可以无偿地贡献出自己的财物以帮助他人。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在应当花费的地方,必然会恰当而大方地用钱;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不但不会以“俭朴”为“寒酸”、为“吝啬”、为“低人一等”,相反,他常常能够把俭朴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境界,并从中培养和陶冶自己“以奢侈为辱、以俭朴为荣”的品德。  
  以上分析表明,勤和俭都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勤和俭共同铸就了人的独立人格和优良品性,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德都能从勤和俭中找到其根基。勤和俭是个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勤和俭是个人责任意识和责任心的外显,也是个人实现责任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中华民族向来勤劳有素、节俭成习。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没有节俭,即使“家有万贯”,也会坐吃山空。可以说,勤俭美德之所以能够从古至今传扬不衰,就在于各个 历史 时期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不乏有勤俭美德的践行者。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木填海,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大禹忘我治水,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司马光“人地乘凉,典地葬妻”,诸葛亮“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无一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精打细算、生活朴素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文精神。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今天,勤俭作为一种上承先贤、下启子孙的风尚同样展示着巨大魅力。勤俭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了这种精神和作风,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理想的目标。即便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也能使人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懒惰奢侈,而是保持勤劳俭朴之风,继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勤俭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人便能够积善成德,日臻完美。否则,人就可能既不会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创造价值,又不会自觉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是为了一夜暴富,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贪污受贿,抢劫盗窃,走私贩毒,乃至杀人越货;或者为了追求一时享乐,放纵欲望:不顾国情国力,居则华屋广夏,食则美酒佳肴,衣则披金戴玉,行则宝马香车,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铺张和浪费。  
  不可否认,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这不但是人们生存、 发展 和享受的需要,而且是 现代 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然而,当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方位的位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则是知识、信息以及资源的短缺。所以,今天的勤,应该更多地表现为勤动手、勤动脑,勤学习、勤思考,勤交往和勤联系。今天的俭,也该打破传统节衣缩食的狭窄意义,倡导量人为出,节支省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正当的、急需的地方,提倡节约时间、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倡讲究营养、 科学 膳食,提倡正常的、积极的、合理的消费;反对公款大吃大喝、公款铺张浪费,反对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性。特别需要看到,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已提高了不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还未实现,还有数千万人口尚未彻底脱贫,我们不能小成即止、小富即安。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过分的懒惰,无度的浪费,必然会使我们变得奢靡、颓废,甚至丧失自己的德性。  
  总之,勤和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支撑点。在当前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公民个体道德的过程中,勤是公民个体道德之基,俭是公民个体道德之本,公民个体道德的完善离不开勤俭的辅佐。浅析勤俭美德及其对公民个体道德完善的当代价值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张世友 [标签: 公民 个体 道德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城市防洪与景观建设
    浅析塔山山地石人古迹
    浅析芙蓉民间歌谣所反映的地方特色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胃菜”——情境创设
    浅析古代招幌中的商业思想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浅析如何加强航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
    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析复合型管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浅析手机3G业务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