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庄子哲学思想对诗歌空灵境界影响探析

庄子哲学思想对诗歌空灵境界影响探析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谈到空灵境界时说,它是唐代诗人对佛教特别是禅宗深入研究和体悟在诗歌造境上的显现。该论断对于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唐代山水诗的造境特点是正确的,但对于受释禅影响较少的其他诗人的空灵境界的诗歌无从解释。本人拟从本土的哲学家庄子的美学思想对这一境界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
  一、空灵境界的定义
  何为空灵在辞海4102页对空的解释是:(1)虚,中无所有。(2)空虚能容受之处,(3)佛教认为一切事务的现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大智度论》五:“观五蕴无我所,是名为空”。《维摩经弟子品》:“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意”。在辞海2439页解释“灵”字有九种意,和空灵有关系的为灵:神;灵:魂;灵:好。在有关词条里和空灵有关系的是“灵明”即心,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曰:“人又什么叫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综合起来,与空灵境界有关的空字的解释是神和魂,那么神的意义是什么呢? 用《词源》来说明。(1)是天神,神灵。(2)是事理玄妙,神奇。(3)是指人的意识和精神。(4)是指精神气质。另外的解释因关系不紧密故略去。神这个概念在周易里运用很广,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用法为(1)“神”即指“易”。Www.11665.Com《易经》:“非天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虞翻解释说:“至神谓易,隐初入微,知机其神乎。”(2)道。《易经》:“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解释说:“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行诘者也”。按照庄子的思想所谓道即是自然,是自然界万物本真的生机与其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可以说,空灵即是空谷中的声响;是镜湖里的鱼跃;是夜空下风的清吟,在诗歌中即是诗人与大自然情意冥和后的产物。空灵境界即是作者运用较少的意象构成的空虚、静寂而又心神摇曳的审美境界。
  二、委运逍遥与潇洒风神
  庄子在《逍遥游》里要求人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他还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没有为救治社会的污浊和混乱开出药方,但却为士大夫的精神压抑提出了治愈的创见。即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高举。弊屣名利,粪土王侯, 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合一,进入虚无的境界,享受人与大自然情意契合的审美状态。
  纷纭战国,由秦朝的建立结束,士大夫经过秦代的血腥统治,第一次沐浴了封建皇权意识流的洗涤,汉代是儒家勃兴时期,知识分子又一次得到皇权的整合,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士大夫都在梦想着为吾皇建言献策,奔波于仕途的求索中,虽仆仆风尘,但心中仍有希望。迄至汉末的农民战争以及军阀之间的长时间的割据与战火,把知识分子裹挟进来,他们被冲刷、被凌辱、被杀戮。生命朝不保夕,富贵转眼化为云烟,志向不能实现,痛定思痛,他们第一次感到个体生命的可贵,第一次珍视精神的独立,《古诗十九首》里无处不流淌着这种哀叹。到了魏晋时候,玄学开始风行,士大夫追逐云外妙想,高蹈虚无之境,人格风流成为时尚,嵇康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1]的洒脱;阮籍的“穷途而哭”的率性;王子猷深夜访戴,兴尽而返的任性放达;王曦之“袒卧不顾”的放纵都成为人们的佳话,被人们垂青。寒门之士,因为无力跻入上层,除了牢骚满腹,也有左思的“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2]的豪迈,有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3]的呼唤以及倾听“无弦琴”美妙琴音的高格。即使是谢灵运这样的贵族,也能唱出“薄霄愧云浮,栖川惭渊沉”[4]的无奈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5]的自适,他们虽然很多人被目为佛教徒,但骨子里仍然是老庄思想在起作用。范文澜说:“禅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释迦其表,老庄其实”。[6]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那个社会是一个需要人才而又浪费人才的社会,士大夫的梦只有依附皇权,得到皇帝的青睐、信任才会被任用。即使被任用,大部分也只是借此作为向世人夸耀政治清明的点缀,显示社会的安定和皇帝的慧眼独具和宽宏雅量。他们并没有能使自己志向实现的能力。人格的附属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无奈归宿, 正因如此,文人看不到政治上的出路,绝大部分士大夫只能沉沦下僚,永远得不到升迁。他们的心灵得不到平衡,精神无所归依。他们在现实中愈是困苦,愈是无力改变现状,就愈想挣破尘网寻找出路。很多人必须也只有在放浪山水中去寻找解脱。他们明知这一境界的空虚不实和幻灭无常。但强大的心理内驱力使他们必须如此。这就使爱名、好名、贪名最后走向无名、弃名、忘名;爱功、好功、贪功走向无功、弃功、忘功。因此李白喊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7]“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8]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9]但不得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10]苏轼从初期的“酒酣雄胆尚开张,西北望,射天狼”[11]的豪情壮志,到后期“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2]的感慨。以及王维、储光曦、白居易、李商隐诸人的沉溺佛道,都是很好的证明。他们的诗中大量运用山水意象、神仙意象、天国意象、厌恶甚至摈弃尘世。他们追求精神的独运,灵魂的飞举,希望达到灵魂的逍遥和精神的潇洒。这些自然会在诗中形成灵动、飘逸的风味。
  三、空静心境与心与物化
  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林欤,膏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13]”他所说的大美即是变化万端,灵动飞扬的道。山林膏壤只是道在现实中的体现,人们只有体察和感悟才能认识大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快乐。他在《齐物论》里谈及“天籁”是“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这就是“无待”的音乐美,要达到“天乐”必须做到“天和”。所谓“和”就是要求诗人的性情和道保持和谐一致,把自己融入万物的周流中。郭象在解释天乐时说:“由此观之,知夫至乐者,非音声之谓也,必先顺乎天、应乎人,得于心而适于性,然后发之以声,奏之以曲耳。故咸池之乐必待皇帝之化而后成”,[14]郭象还说:“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他的意思是说只有“和”还不行,必须要达到“化”的境界才能创造“无乐之乐”。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化”的境界用庄子的话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即理解万物、顺应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而要跳出来关照万物之上的大道。庄子在解释“心与物化”时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谓适志欤,而不知周,则籧籧也。俄然觉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15]“栩栩然蝴蝶”可以说是“和”,而“则必有分矣”就是欣然后的清醒,是“化”后观照的境界。他从融入而跳出,情绪得到洗涤,心灵得到提升。他向诗人暗示唯有做到“我丧我”,然后以空明心境反观大自然,抛弃尘世的利欲得失,去领悟和欣赏自然万物的萌动以及自然的精神,发现自然之神理在自然之物中的表现才能达道。那么大自然中的万物成为自在之物:花香就是花香、山青就是山青、微风就是微风、小溪就是小溪。它们不被人的主观浸染,它们拥有自己的性格和精神。比如在阳春微风里摇曳着身姿的玫瑰,它为自己而美,为生命而欢欣。诗人在流连中融入其中,消失自我。谛听大自然的声响,通过观照体味,让大自然的“灵动”和诗人的空明心 灵在诗境中表现出来。张孝祥《洞庭青草》云: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曰分辉,明河共影,表里具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肺肝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妙然心会于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空阔明净的美景之中。这时风平浪静、万物交陈于前,月光水光、融为一片。诗人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陶染,纯洁得没有一点沉滓,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肝胆皆冰雪,灵魂得到了净化、提升、飞翔。当然会“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袁行霈在其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第二部谈到空灵境界时说“〔在〕他们创造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淡精致的宁静画面,又有绵邈灵动的情韵,能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如何做到这些,孟浩然的诗作了很好的诠释: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和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董大》
  夕阳的光线敛去,月亮的俏脸渐渐升上了天空,大自然的节奏息息相随。散发乘凉、开轩而卧,心境处在明净中。缕缕的香气随着微风袭来,沁人心脾;清高不拔的竹叶间的露水滴沥的声音持续传入耳鼓,轻轻荡漾。此时,凝视闲置的鸣琴,心思悄然飞到了朋友的身边。想谈什么,要谈什么,只有言外得之。诗歌表现出作者清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高不拔的品格,也同样赞美了朋友的不同凡俗。语淡情浓,其中“荷风竹露”一联既是当下景,也是心中景,是作者心灵对大自然体悟后的产物。
  四、以有显无和“言不尽意”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的本体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它只有通过外物表现出来。如何以有来显示无,以言来显示意就摆在面前。按照庄子的理论,言只是表达人们思想的符号,是一种达道悟道的工具。他在《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道是最理想的境界,是至理。 如何言说,他在《天地》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垢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在这一段话里,玄珠即为道。庄子通过知觉〔知〕、视觉〔离朱〕、听觉〔吃垢〕对道的寻觅不见来告诉我们道的本体不能通过理解和判断得到,只有无形迹〔象罔〕才能寻得。道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但具体事物只是道的现实表现而不是道的本体和真谛,如执著于有就会对道的体认有以偏概全之弊。那么现实中的有只能成为去理解和悟道的阶梯和路标。在文学作品中就必须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来隐喻道的存在。司空图在《 诗品· 冲淡》中说:“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在《诗品·自然》中说:“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萍。薄言情悟,悠悠天钧。”他在含蓄篇中说要做到“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这些话就是强调对道的表现自然而然,不即不离,因有悟无。语言要做到简洁凝练,诗境生机远出。清人刘大櫆云:“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器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要做到简要和含藏不尽就需要以最少的意象造境去反映诗人的所感所思以及和大道合一后的心灵流向。意境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太密太实,因为意象太密太实会使意脉深潜,行文滞重呆板,这就违背了大道生生不息,变化无端的特性。在意象选择方面求透脱,忌凡俗。即目意象要真实鲜明,而想像意象要神奇幻妙。用这些方式写作的诗歌,表现出来的审美风格就会玲珑剔透,神理摇曳,“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自然清新,使人产生丰富审美联想,就做到了以有显无。例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静帘,玲珑望秋曰。
  ——李白《玉阶怨》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清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李白开篇点明玉阶,以白露侵湿罗袜暗示等待长久,中心怀想在言外得之。“却下”一词好似无奈放弃,但望字又掀起波澜,思人者徘徊不寐的神情跃然纸上。怨情、恋情,希望、绝望,等待、放弃,融为一体。
  李商隐诗歌在即目的前提下以想像造境,以“初闻征雁”“无蝉”暗示时已深秋,以百尺楼高水接天来写高寒寂寥的境地。第二联从对面落笔,外表似乎赞叹青女素娥在享受寒冷,清高脱俗,实际自己不能忍受寒冷寓于言外,作者的具体兴寄为何,一切都留给读者的想像。即目意象和想像意象有机融为一体。全诗感慨无端,意在言外。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形成空灵境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庄子在树立诗人的人格品质和影响诗人审美趋向以及运用意象造境诸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勾娟 [标签: 庄子 庄子 庄子 庄子 庄子 逍遥游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科技哲学思想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在中国哲学的原乡
    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金岳霖:保持童趣是给心灵…
    20世纪下半叶牟宗三“中国哲学”观论略
    《中国哲学史略》的世界之旅
    读《中国哲学简史》小悟
    怎样看待中国哲学对日本哲学的影响
    浅谈中国哲学“德字诀”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
    读《中国哲学简史》
    论哲学思想中的逻辑预设前提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
    从《论语》看毛泽东的辩证哲学思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