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最初审视

  摘 要: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理论视域。对现代性的理解、反思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剖析资本、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性进行了最初审视。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现代性”是一个复杂、模糊且至今难以定论的概念。它大体是指一种开放、动态、不断去魅、各个构成因素之间难以协调的社会形态和人的存在样态,是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取代旧的传统秩序的复杂过程。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但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反思和批判的思想家。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现代性主要意味着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及其基本原则。对于今天的学术界来说,现代性已成为各种问题争论所共享的一个问题背景,在此背景中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看待主宰现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的理论视域。马克思身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以资本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地平线,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则是现代社会的哲学地平线。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审视、对资本现代性“无情地批判”,是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发生地的。
  
  一、资本——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对象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哲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商品、货币、资本、异化的分析,直逼现代性的本质蕴涵。wWw.11665.CoM资本分析是其现代性审视的核心。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对现代性的批判构成马克思哲学批判的内在基础。马克思通过分析工资与地租,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在国民经济学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利益的敌对性的对立、斗争、战争,被承认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是一个静态的、可供观察的对象,而是一种动态的运动,资本运动的逻辑就是无限制地增殖自己、膨胀自己。资本运动的这一逻辑,是建立在资本家追求财富的无限欲望之上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经常把资本家称为“人格化的资本”。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文明是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并制定方向的,资本乃成为现代经济一社会的总纲、原则,支配一切的普遍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成为一种“普照的光”,是社会中“支配一切的权力”。资本扩张过程推进的生活世界货币化,是资本带给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变革,这一充满矛盾的过程是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深层主线。因此,毋庸置疑的是,资本乃构成现代世界的主导原则,亦即构成现代性之最基本的支柱之一。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政治、文化,甚至神圣的宗教,都以它为中心而舞动。资本统治的世界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世界,一个物化的世界。资本成为人的异己的东西,支配着人的生活,奴役着人的身心。在这个世界中,“活动的社会性,正如产品的社会形式以及个人对生产的参与,在这里表现为对于个人是异己的东西,表现为物的东西,不是表现为个人互相间的关系,而是表现为他们从属于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是不以个人为转移的,并且是从毫不相干的个人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个人的生存条件,这种普遍交换,他们的互相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这个世界中,人们被物驱使,成为物的奴隶。主体[生的人被全面客体化,资本成为惟一“能动的”主体。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及其现代世界乃资产阶级按照其性格创造出来的。在“现代性的命运”与“资本的命运”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资本”乃是现代社会的“基因”,在其中蕴藏着全部现代社会的奥秘,离开对资本、对资产阶级实质的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整个现代社会及其进程。因此,从“资本的角度”来透视“现代社会”,从“资本的命运”出发来探讨“现代性的命运”,就被马克思自觉地选择为解剖现代世界最恰当、最有效的途径。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实质上也就是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解剖。确立了关于“现代性”的“发生学”,为以后进一步确立现代性的“病理学”和“未来学”,完成他对“现代性命运”系统的、全方位的考察奠定了基础。
  可见,马克思在《手稿》中初步对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以“资本”为现代性的本质范畴,为以后揭示现代性的特征及其本质,形成“总体”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是现代性完成的本质力量。资本是现代性的症结之一,是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对象。
  
  二、异化劳动——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内容
  
  现代性问题是从康德以来就存在着的时代题旨,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马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从对象出发,对现代性进行考察,而且也从造成对象的人的行动出发,对现代性做出更深层次的反思。这样做的时候,马克思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就是“异化”。异化虽然是马克思借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个概念,但是,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内容充实和阐发了这一重要概念。马克思一方面既赞叹现代性“在不到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总和还要多”的骄人成绩,另一方面也激烈地批判了现代性对人的负面影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所处的实际生活境遇,特别是劳动者的悲惨境地深感忧虑。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性既带来了技术革新、知识进步、社会繁荣,但又使人受制于“异己之物”,异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马克思那里,异化概念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异化借以实现自己的手段是实践的;其二,异化的表现形式是普遍的;其三,异化在现代社会中通常与物化结伴而行。””异化理论从人类生存方式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存在论批判,从而深深切人了现代性问题的论域。按此存在论的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资本主义,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首先是一场“人的本质的灾难”(马尔库塞语)。马克思把异化同私有制的统治及私有制统治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用异化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在《手稿》之“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节中,马克思认为,资本对工人的奴役,是通过异化劳动完成的。马克思指出,在私有制统治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对“异化”的批判为以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奠定了基础。
  意识领域的现代性批判不是马克思的目的。在他那里,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世界,回到具体的、感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更进一步揭示现代性的症候。异化借以实现自己的手段是实践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劳动,而劳动又是马克思的现代性原则。因此,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必须从理论层面过渡到现实层面的批判,过渡到对异化劳动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事实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蕴涵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中的异化的四种基本的、现实的表现:
  第一,劳动者同他们的产品相异化。这就是劳动结果与劳动者的异化,即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劳动者的独立力量而同他相对立,成为一种统治劳动者的社会力量。“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异化现象的根源,因此,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也只有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中才能切中要害。
  第二,劳动者同他的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在面对外在世界时感到自己的有限性、脆弱性,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时时刻刻都能感到现代性带给自己的沉重负荷,却又无法重新树立自己的主体性力量。因此,马克思对劳动活动的异化的批判实际上也是对现代性状况下人的存在状况与人的本质发生疏离这样一种异化现象的批判。

  第三,劳动者同自己的“类生活”、“类本质”、“类特性”相异化。“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本质,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在资本主义现代性状况下,拜金主义、道德滑坡、虚无主义等现象无不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个体在现代性条件下,普遍地迷失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疏离了人自身的内在本质,在异化的活动中一步步与自己作为人的规定性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第四,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人相异化。“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在资本主义的异化状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正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揭示的,在资本主义的一切社会关系中,物的关系背后掩盖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进而,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一严重后果集中表现在异化劳动导致工人与资本家在物质生活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资料的精致化,另一方面是需要的畜类般的粗陋化和简单化。马克思还进一步探讨了异化劳动的产生以及同私有财产的关系,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财产。而私有财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这样就把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扩大到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为克服与扬弃异化提供了途径,也为走出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困境指明了道路。他强调指出,要消灭异化劳动,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废除私有财产,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不难看出,在《手稿》中,马克思借助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状况,展开了对于现代性问题及其根源的分析,对现代性做了最初的审视。异化劳动改变了人与劳动的本质关系,造成了人与创造物、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反常状态,导致人在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时出现困难,极大地阻碍了人们通过对象化活动实现其本性的全面发展的活动,从而与人性自由而自主的内在需求相对立。正是由于存在着人的被束缚被压抑,存在着人的异化,由此便引申出关于人的解放的主题。由于人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关系的不合理带来的,因此,人的解放首先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关系,实现人的社会解放。而这一历史主题正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核心,也是其现代性思想中的华彩乐章。
  
  三、共产主义——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这一现代性本质力量的批判,深刻地指出资本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和动力,构成各种现代性现象的核心和灵魂。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国民经济学是资本理论的表达和辩护,它的宗旨就是要维护资本的运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追求财富的无限欲望,必定会导致资本的无限增值、膨胀,从而导致资本蕴涵着的内在矛盾的不可消除,并且日益激化。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自我消解这种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将会导致自身的破裂和毁灭,从而产生出超越资本原则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公有制,新型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
  马克思从对广泛存在的异化现象的分析出发,切入现代性问题,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批判,指出国民经济学所表述的经济规律并不是一般劳动的规律,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规律。其错误在于颠倒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只有扬弃异化,扬弃异化劳动,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建构新型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形式自我矛盾的解决,不能由资本主义文明形式的自我发展而自发地完成,而是要靠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这是一种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广泛活动,它将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产阶级的实践要依赖无产阶级对于自己命运的自觉意识,依赖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显然,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中,呼唤着一种对人类的终极关切。
  马克思并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马克思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的全部宗旨,这一宗旨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批判中凸显的。它的最初表述是在《手稿》中,它的提出是马克思思想演进的必然历程,也是“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现”。
  少年时期的马克思,是一个理想的自由主义者,博士论文的发表,表明了他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但此时他仍是一个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者。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逐渐认识到,单纯研究理论问题无济于事,在理想的大海中畅游,终究只属于彼岸;在自我意识中推演,终究只属于梦幻;在思辨的概念中兜圈子,最终只会导致僵化。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问世,促使马克思向唯物主义转变,并进而展开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揭露了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同现实的尖锐矛盾,为进一步对社会基础本身展开深入批判开辟了道路。纯粹哲思造就的象牙塔被现实严酷的经济斗争摧毁,经济利益的主导作用在他心中已渐渐显明;解剖市民社会才是认清国家本质的正确路径,关注实践才是革命理论的源头活水。工人与资本家的极端对立的经济事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同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使马克思形成了在探索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消除异化劳动要靠异化的人类自身的积极扬弃,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复归,复归处便是共产主义。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激烈无情的批判,揭露出现代社会的种种丑恶,并严厉地驳斥了“粗陋的共产主义”。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由私有财产的普遍化上升到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由对贫困落后状态的扬弃上升到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向人自身的回归,从而一步一步地把研究视野转向生活世界,转向对象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解决,从而把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境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马克思论证了处于资本全面宰割之中的现代性必然被一种更富有人性的生活景象所代替。预言在一个全新的社会中,人的生命将从非人的资本力量的绝对掌握之中解放出来,实现其总体性、整合性的生成。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系统、全面、深刻的反省,形成了“反现代性的现代性”这一充满辩证张力的分析方法和独特立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合法性的检讨和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向人们指出了真善美的终极境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对现代性反省的一个核心部分,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对现代性进行最初审视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哲学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实践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经济学为突破口,再通过对政治的批判,最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富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在《手稿》中,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关系、矛盾,并为此找出克服的方法,勾画出新社会的图景。矛盾的最后解决手段是革命,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通过不断的革命,创造更进步、更美好的社会。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哲学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最重要的贡献。这一“贡献”是以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起点的,是以对现代社会现代性的反省为切入点的,而《手稿》则是对现代性进行审视的最初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贫富差距的拉大,地区差异的扩展等诸多冲突、矛盾也凸显出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精神,领会马克思有关现代性的理论,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与超越的双重品格,既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予以客观、深刻的反映和合理的说明与解释,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到问题的关键,也能够以一种反思性的态度对现实提出质疑。从而在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中提出未来发展的合理构想和价值取向。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郭淑新 李伟 [标签: 马克思 现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从西方哲学史上的超越主体看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人民历史观”的中国化路径
    论马克思多维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观的契…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创新及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
    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以十八大为契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海洋生态道德关怀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