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北宋士大夫参与斋醮活动述评

  摘要:北宋士大夫们积极参与斋醮活动。他们或参观斋醮的整个活动仪式,或为其提供各种准备。或-直接主持斋醮仪式。频繁的斋醮活动,加深了士大夫们对鬼神的崇信。他们只重视对鬼神的祭祀、乞求,而忽视了防灾、救灾工作,特别是忽视了军事备战。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关键词:北宋;士大夫;斋醮
  
  一、斋醮释义
  
  道教不仅强调要预知命运,预知事物的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命运,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使事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人的命运、事物的发展进程,在道教看来都是由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鬼神所控制、操纵的。所以当士大夫及普通民众遇到灾难祸患时,便要请道士或和道士们一起向这些神灵祈求护佑,于是交通鬼神、乞求鬼神、役使鬼神便成为道教徒和士大夫们的重要使命,其方法就是斋醮。
  斋醮是道教祀神仪式的总称。“斋”的原意是齐和净。古人在祭神前须沐浴、斋戒,不近荤腥,不行房事,使自己身心清洁,盲行规整,以表示对神的虔诚与敬意。古人认为只有诚心诚意,才能使鬼神受到感动,为人类消灾降福。心诚则灵,心不诚则神不灵。道教遵从古代祭神礼仪,祈禳之先,素食清心,沐浴沽身。谓之“修斋”。
  “醮”的原意是祭。醮有“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宋蒋淑舆说:“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诞真降圣。乞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m。据此可知,斋主要是请罪忏悔的仪式,醮主要是降神驱鬼的法术。但斋、醮仪轨并不是完全不相干。斋法在临近尾声时,须设醮散坛;醮法在开始时。Www.11665.COM亦必斋戒。从宋代开始,斋、醮二法科仪渐趋合流。而以醮法为主。由于醮仪在仪式中的地位增强,道门中也有称之为坛醮。民间一般称举办斋醮为打醮、道场或法事。
  斋醮的程式因时因地而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一般包括清洁身心、设坛、摆供、踏斗、掐诀念咒、扣齿、存想、上表、诵经、步虚、散花、化坛、卷帘、启师、谢师等仪范程序翻。
  宋代是道教历史上斋醮活动最繁盛的时期之一,举凡皇帝圣诞生日、忌日、节日,要专门举行斋醮法事,敬修功德。为皇帝为国家为百姓祈祷。水灾、旱灾、蝗灾、外敌入侵,要举行斋醮法事。士庶人家悼亡、追荐、延寿、解厄、祈嗣、净宅都要举行斋醮活动。只要生活中出现异常现象,都要举行斋醮活动,斋醮之风风靡全国。由于斋醮过于频繁,以致于宋祁说:“道场斋醮。无有虚日,且百司供亿,至不可赀计。彼皆以祝帝寿、奉先烈、祈民福为名,臣愚以为此主者为欺盗之计尔”。
  
  二、士大夫参与斋醮活动
  
  在斋醮仪式中,道士无疑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他们是绝大多数斋醮仪式的主角。一些道士由于偶然的原因,斋醮祈榱偶尔侥幸成功,于是便声誉鹊起。有些道士可能在长期观察天象的过程中,确实积累了一些原始的气象知识。能大致预知天气的阴晴变化,在天气即将变化之时,斋醮致验。无疑会被夸张神化。如宋初道士刘若拙,自号华益先生。道法精密,每立坛祷祈风雨,“皆有灵验”。“每水早,必召于禁中设坛场致祷。其法精审,上(宋太祖)甚重之”婀。宋初道士丁少微持斋戒、奉科仪尤为精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京师大早。太宗诏丁少微至京师祷雨。“立验”。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三《王文卿传》载:徽宗宣和(1119-1125年)初,王文卿将渡扬子江。遇一异人授以谒帝之法及啸命之书。“每克辰飞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诧风云。久雨祈晴则天即朗霁,深冬祈雪则六花飘空,或人妖祟为害。即遣神将驱治。俱获安迹”。
  有些道士为人斋醮不能获验时,道士们即宣称。主要原因是事主罪孽深重,上帝不赦,而不是道士法术水平的问题。张邦基称:“朱动丧父,作黄篆醮,请茅山道士陈亦夷,字彦真。拜章回,得报应:但见金甲神人,杖剑叱云:‘朱动父子,罪恶贯盈。上天不赦,汝焉得为拜章?!彦真不敢言于动,私为亲密者道。不踰三年动败”。总之,应验的都是道士的神奇法术导致的。而不应验的都与道士无关。
  北宋士大夫们也积极参与斋醮活动。他们或参观斋醮的整个活动仪式。或为其提供各种准备。或直接主持斋醮仪式。这从很多史籍及宋人文集中都可以看到,如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真宗在延恩殿举行道场。看到九天司命天尊从天而降。当时有大批官员参与了这一盛大的斋醮仪式。田锡《乾明节祝圣寿》中有“君王降诞继陶唐。每至嘉辰祝异祥。宫树晓来生瑞露。金门夜半有天香。皇亲朝觐随章奏。中使颁宣散道场。万国人臣皆悦乐。巍巍圣德自无疆”。显然。众多的官员目睹了这次祈祝圣寿的斋醮活动。
  寇准《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棍瑞鹤神雀歌》载:“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皲。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爵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肃清兮采席,神雀兮振翼。香飘华烛熔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这首诗讲述的是宋帝在秋季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斋醮活动,并用诗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要求群臣和诗。由寇准此诗可知。他是与皇帝一起观看了斋醮活动的。
  夏竦《文庄集》卷33《奉和御制天书道场观神雀》载:“斋明尊宝篆,柢肃建真场。上帝灵心显,中宵瑞羽彰。入丰惭美应,上雍喜嘉祥。彩仗留轻迹。彤霞混葆章。乍冲香馥郁。高映缭荧煌。云汉敷宸唱,繁禧浃万方”。由此诗可知,夏竦与很多官员都参观了天书道场。“上帝灵心显。中宵瑞羽彰”。说明到了半夜上帝才显灵。皇帝与群臣斋醮到半夜也不能回家,可见他们多么虔诚。多么辛劳。
  很多斋醮活动是由士大夫们首先提出来的。如夏竦《文庄集》卷3《赐玉清昭应官使王曾等诏》称:“勅王曾等省所奏,遇朕乾元节。集阖官道众于明庆殿开启朝真礼念道场一月。祝寿录功德疏二道,上进事具悉。卿等总司靖馆。祗率真科,以予诞育之辰,罄乃斋明之恳。启清场于琳殿。宣秘蕴于琅函。集福眇躬,列诚封奏。载惟忠恪,尤切叹嘉。故兹诏示,想宜知悉”。由这封诏书可知。此次旨在为皇帝祈福的斋醮活动,是由王曾等人组织和领导的。
  有时候宋帝也会派遣士大夫请道士主持斋醮仪式。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二七‘西太一宫开启神宗忌辰青词》载:“维元佑五年岁次庚午二月丙申朔。五日庚子。嗣天子臣某谨遣供备库副使管勾西太一宫臣任克明,请道士三七人。于太一宫开启神宗皇帝忌辰道场一月,罢散日。设周天大醮一座。二千四百分位”。
  元祐七年神宗诏:太皇太后本命岁,正月一日京师及天下州军各斋僧尼道士女冠一日。在京宫观寺院开建道场七昼夜,内外狱囚并设食三日。八年太皇太后违豫,仍致祷诸陵,又令南京等处长吏诣祖宗神御所在建置道场。这样的记载在宋代史籍中比比皆是。
  有时候宋帝会直接命官员主持斋醮祈祷活动。《长编》卷五载,乾德二年二月丁酉。太祖遣左拾遗梁周翰等驰驿分诣五岳祈雨。《长编》卷十三载,开宝五年五月乙丑,太祖遣近臣分诣京城祠庙祈睛。《长编》卷十六载,开宝八年三月癸巳,太祖命近臣祈雨于在京祠庙。开宝八年五月辛巳,太祖以久雨,命近臣祈晴于在京祠庙。

  熙宁元年正月大早。宋神宗亲幸寺观祈雨。仍令在京差官分祷,各就本司,先致斋三日,然后行事诸路。择端诚修洁之士,分祷海镇岳渎名山大川。并且告知各级官员。诸路神祠灵迹寺观。虽不系祀典,祈求有应者。并委州县差官洁斋致祷。
  熙宁八年神宗帝疾,分遣官员到各地祈祷。熙宁九年十二月以安南行营将士疾病者众,遣同知太常礼仪院王存诣南岳虔洁致祷。仍建祈福道场一月。又以西江运粮获应。命本州岛长吏往祭龙祠。熙宁十年四月以夏旱,内出蜥蜴祈雨法,捕蜥蜴数十,纳瓮中渍之,以杂木叶,择童男十三岁下十岁上者二十八人,分两番,衣青衣,以青饰面及手足,人持柳枝,沾水散洒,昼夜环绕,诵睨日:“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涝沱,令汝归去”。雨足放之。
  郑侠《连州灵禧真君记》载:“元丰戊午(元丰元年,1078)春不雨,上(神宗)以物方嘉生。农事且起。惟甘泽之不时,岁将何赖?乃诏郡国长吏,凡名山大川,古今祠祀。有功德于民物者。俾各致诚以请。(连州)太守杜公奉诏。躬率僚吏,祗以朝廷之意。诣真君祷焉。还方中途。佳雨大至”唧。
  宋代确有很多幸运儿,每次锲而不舍地斋醮,祈雨、祈晴,总能求得预期的结果。这本是巧合。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即使不去祈雨、祈晴,老天也会在久雨后必晴。久晴后必雨。但在崇奉道教的士大夫看来祈雨得雨。祈晴得晴这无疑是斋醮的结果。
  也有很多士大夫很不辛,百般斋醮祈攘,但仍然不能求到雨,甚至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赵灵运在太宗朝为莫州莫县令。岁大旱’祈祷不应。赵灵运慨然叹曰:“吾为令而旱如是,如将不得粒食,吾何以生为耶?”于是,积薪于庭,著道士服,执简焚香,请于上帝日:“三日不雨,以此自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是怀疑斋醮本身的荒诞,而是认为斋醮者不够虔诚。或其法术不够精良。
  
  三、参与斋醮活动对北宋士大夫的影响
  
  在宋代,各级地方官吏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斋酿,最主要的斋醮活动是祈雨、祈晴。在宋代士大夫的文集中。几乎都有祈晴、祈雨、祭祀神灵的青词、祭文及诗词。创造过水运仪象台的宋代著名天文学家苏颂曾写过数十篇“祈雨”、“谢雨”、“祈雪”、“谢雪”等文章。通过这些斋醮祈榱活动,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成了地地道道的呼风唤雨的道士。
  频繁的斋醮活动,加深了士大夫们对鬼神的崇信。如果说。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确定了儒家对待生死、鬼神的敬谨而疏远的原则。那么宋代士大夫则受了道教的影响而对鬼神的存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程子说:“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载日:“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宋代大多数士大夫满脑子都是鬼神,以致于他们在治国从政时也是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重人事重事神。只要出现自然灾害,士大夫们便将其归结为鬼神所致,并期望通过自己的精诚之心去感动它们。为了取悦鬼神,以致于出现“罢王安石。天必雨”的严肃而荒诞的请求。在严重的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面前,宋代许多士大夫并不是通过兴修水利等措施来预防和减轻灾害。而是连续地、不断地、夜以继日地举行斋醮活动。“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使得本来极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在无休止的斋醮祈榱活动中,实际上是加重了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人民的负担,使国家财政和人民生活都雪上加霜。
  甚至在出现强大的外敌入侵时,他们也并不是积极备战,而是祈求于鬼神、法术。寄希望于神兵神将帮助他们扫除敌寇。《宋史》卷三五三《孙傅传》载:孙傅。字伯野,海州人。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不久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开封,孙傅日夜亲当矢石。读丘濬《感事诗》,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于市人中访得无忌,龙卫兵中得(郭)京。好事者言(郭)京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二将,而扫荡无余,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朝廷深信不疑。命以官。赐金帛数万。使自募兵,无问技艺能否,但择其年命合六甲者。所得皆市井游惰,旬日而足。有武臣欲为偏裨。郭京不许,曰:“君虽材勇。然明年正月当死。恐为吾累”。其诞妄类此。敌攻益急,而郭京谈笑自如,云:“择日出兵三百,可致太平。直袭击至阴山乃止。”孙傅与何栗尤其尊信郭京。倾心待之。有人上书孙傅。曰:“自古未闻以此成功者。正或昕之,姑少付以兵,俟有尺寸功,乃稍进任。今委之太过,惧必为国家羞。”孙傅怒曰:“(郭)京殆为时而生,敌中琐微。无不知者。幸君与傅盲,若告他人,将坐沮师之罪!”揖使之出。又有称六丁力士、天关大将、北斗神兵者,大率皆效郭京所为。识者危之。郭京曰:“非至危急,吾师不出”。何栗几次催促郭京进兵。郭京总是再三推迟。最后开启宣化门,出兵时告诫守城者悉下城。无得窃觇。郭京与张叔夜坐在城楼上,金兵分四面鼓噪而前。郭京的神兵被打得落花流水,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正当城门紧急关闭时,郭京突然对张叔夜说:“须白下作法”,因下城。引余众南遁。是曰,金人遂登城。
  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五也有类似的记载:殿前指挥使王宗滋荐拱圣副都头郭京可以掷豆为兵。且能隐形。今用六甲正兵,得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可以破敌。临敌。正兵不动。神兵为用,所向无前。殿帅王宗濋骄慢无识,闻而异之。荐(郭)京可以成大功。是时,唐恪为宰相,见(郭)京面折之,曰:“老兵儿戏果能了否?”蔡京不答,群臣议论不一。数日。唐恪罢,用何栗为宰相,与孙傅诸大臣亦幸其术之可用。乃以钱绢数万。令京自招兵于市。旬日之间数足,皆游手不遏之徒。(郭)京自副都头授武略大夫、兖州刺史。统制六甲正兵,屯于天清寺。以六甲正兵标于大旗。有薄坚者,能杆棒,在街市作场,京取以为教头。京城居人,不论贵贱老幼,无不喜跃。皆以天降神人。佑助灭敌。
  宋人曹辅对何栗等人重信妖人郭京用六甲兵,募市井无赖数千出战的荒诞想法提出批评:“自古来用兵。未有以妖术成功者”。明代人何乔新总结历史的经验。指出:“兵家者流,或占禨祥以验吉凶,或推步以决胜负。盏自战国以来有其术矣。然枭鸣牙上而谢艾破石虎,旖沉江中而刘毅破卢循,是禨祥不足信也。……近世妖诞之徒,假幻惑众,或云能匿形窥敌,或云能撒豆为兵。或云役鬼卒以转饷。或云借神兵以击贼。志怪者既笔之于书,好怪者又深信其说。嗟夫!自古岂有以妖术而成功者哉?使果有其术,卫、霍、英、卫必用之矣,此可决知其妄也。至于郭京六甲之法,果何所本乎?其募兵也,但择年命合六甲者取之,斯果何所见乎?而何栗、孙傅乃深信不疑,何耶?且栗与傅皆以明经进士举者也,亦知先王有左道乱政之诛乎?亦知兵法有禁疑去祥之说乎?顾乃尊信妖人。以取祸败。何取于稽古哉!宋既遂底于亡。京亦不免于诛。而栗与傅亦死于沙漠之地,是可为万世之永戒哉。”
  北宋灭亡得非常荒诞。因为其主力军队并未被消灭,其大片河山依旧存在。即使金兵围困京师。只要早做准备。处置得当,等待四方援军勤王,是不会突然亡国的。从表面上看,北宋亡于妖人郭京是一种偶然性,但如果深入到北宋的社会现实中。就会知道。北宋亡于郭京是一种不可摆脱的宿命。是北宋崇道风气的必然结局。一个国家如果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宣扬鬼神观念、祈求鬼神、役使鬼神、装神弄鬼上。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必然是指日可待的。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的。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鲍新山 [标签: 北宋 士大夫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北宋儒者文士与党争
    《周易》与北宋庆历改革
    “生生之德”与北宋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简论…
    宋代士大夫主流精神论——以范仲淹为中心的…
    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