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试析“真”是构建新道德规范的基石
论文关键词:道德 真 发展 和谐 道德规范
  论文摘要:道德发展向“善”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道德求“真”是道德向“善”的基本前提。“真”是道德存在的现实基础,是道德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通向“美”的必经阶段。道德求“真”是指当代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真”,即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新道德对现实“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进步对现实“真”的需求,是伦理道德体系本身的科学化和具体化的客观要求,还是新道德规范从民族化转移到国际化视野中的实在要求。构建新道德规范求“真”,必须以“真”为本,至善至美;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时代精神,丰富时代新内容,在新道德规范的构建机制上体现“真”。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主要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善恶标准去评价、判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社会现象的总和。道德发展向“善”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道德求“真”是道德向“善”的基本前提。和谐社会的形成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新道德规范必须是求“真”的,而且是向“善”的。所谓道德求“真”,是指当代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真”,即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背景下,探索道德求“真”,追求道德向“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真”是道德存在与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真”是道德存在的现实基础
    休漠曾经说过:“公共的效用是正义的唯一源泉。WWw.11665.COm好的道德应该是方便道德教育和易于人们接受的,而方便教育和易于人们接受的道德首先应该是“真”的。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即道德的施行是要以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基础的;因此,每一时代的道德规范都由当时的社会物质技术条件所决定,并反映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这样的道德规范才是有效的。即有效的道德规范不仅是求“善”的,还必须是求“真”的。
    2005年3月29日,中国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备受关注的“在校大学生结婚就退学”终于在新规定中废除。教育部门此举意在尊重学生作为成人的权利,并相信大学生自己能妥善处理学习、婚姻和家庭问题。可以说,新规定照顾到一部分学生的事实,也使他们的婚姻获得了社会理解,从而使人们的婚姻观在“求真”的方向上迈了一大步。
    (二)“真”是道德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
    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这样说,《旧约》与印度教徒的圣书和野蛮人的信仰一样根本没有值得相信的地方,它是在用许多编造的奇迹来骗取人们的信仰。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仁义道德”,实际上都是“吃人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其落后腐朽的道德体制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虚伪性。其虚伪性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对于人自身的信仰、感情、欲望等一味压制。如禁欲主义以及过分强调牺牲和博爱。第二,对于人与人关系的律条式规范。如男女不平等方面,中国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基督教中也专有妇女从属于男人的教义。第三,对于人与自然方面规定。比如把道德的惩恶扬善与下地狱上天堂联系,争取人们对于虚伪道德规范的服从。还有,出于政治目的的道德神化,西方的“君权神授”与中国的“皇帝天子说”一样达到了愚弄百姓、利于统治的目的。有意思的是,儒家一向讲“中庸”,可总在道德上走极端。“忠”的要求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亲去世,儿子要默哀三年方为尽“孝”;尊重性别差异,非要到“男女授受不亲”的地步。这些虚伪的表现,只能导致社会的没落和倒退,因此,道德的发展首先是真实的,客观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只有真实才能推动道德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真实是道德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真”是通向“美”的必经阶段
    不论是人格、美德,还是正义,道德总是弘扬着它“善”的一面,而且道德的发展必须尊重事实,符合时代的先进理念。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与道德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是人类社会由“真”到“善”的融合与渗透,是二者的和谐与统一,这是人类在通往“美”的理想境界的一个必须阶段。如果能找到科技与道德和谐发展的正确道路,就会使我们有望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而信心倍增。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是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科技与道德的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道德求“真”的基本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道路通向“美”的理想境界是可以期待的。
    二、新道德规范求“真”的必要性
    (一)新道德反映了社会进步对现实“真”的需求
    “真”是道德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当今科技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科技革命带给社会的变革和影响一次比一次猛烈,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时间、场合、条件等具体因素的变换,人的客观的道德需要影响着善恶的标准,比如,现代社会已经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扩展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不仅如此,人们还对原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范畴赋予新时代的道德内涵。如工业化初期的功利主义主张一切唯利是图,而现代的功利主义就要在不损害他人和生态的前提下追求功利。再者,人的客观的道德需求是伦理精神擅变的动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维系广大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体系出于把握生活的需要,也必定会对自身包含的内容予以更新或扬弃;对于旧时期的伦理无法适应这一转变,或新时期相关伦理道德的缺失,都会有新的伦理道德补充,如旧时的婚姻父母包办变为现代的婚姻自主;如网络上的道德真空区正在形成相关的道德规范。
    就我国而言,新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笔者认为,在现代中国,道德求“真”的时代背景应该包括5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微电子、激光技术、生物遗传工程、光纤通信、海洋开发、宇航技术、核能应用等现代高科技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已经而且还将继续对人类生活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正在加剧。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市场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使人们的利益也变得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体系随之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四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五是大众文化和基础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在社会生活中文化素质不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教育理念落后、人们对道德文化建设主导性的认识不足等现象并不少见。
    (二)“真”是伦理道德体系本身的科学化和具体化的客观要求
    首先,传统道德的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急需改造旧道德和构建新道德。如否定个人权利、尊严和自由的“五伦”,回避矛盾、束缚创造的“中庸之道”,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里,能否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上重新认识传统道德、重构新道德体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一种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新学科—科技伦理学,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深人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人道化和生态化成为科技的道德目标。如试管婴儿引出了生殖技术伦理学,航天科技引发出了太空道德问题,信息技术使建设网络伦理学成为必要,原子弹的爆炸催生了核伦理学,甚至医疗技术引出了有关死亡权利的道德与伦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具体的伦理学都是科技引发出来的,首先要考虑“善”,然后要考虑科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的情况,从而构建较为科学的道德规范体系。

   因此,我国构建的新道德体系应着眼于现实社会实际,注重社会新出现的伦理道德现象和问题,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真”还是新道德规范从民族化转移到国际化视野中的实在要求
    道德规范求“真”,不仅要符合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客观现实,还要考虑到国际化、全球化对道德的影响和作用。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不仅通过牛仔裤、比基尼、汉堡包、可口可乐来传播,还通过音乐、体育、报刊、影视和互联网来渗透。《2000年大趋势》的作者认为:“与汉堡包和牛仔裤不同,电视节目的迅速全球化更具爆炸性和争议性,因为它与文学一样,传递着更深层的价值观念。 “而当代的互联网冲破了地域和领域上的一切局限,使全球化变得现实和触手可及。国际化、全球化对我国传统道德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西方的重个性自由、提倡创新和鼓励竞争的思想会给我们构建新道德以借鉴;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上比较泛滥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因此,在重构新道德规范时,一定要兴利除弊,把民族化思想文化与全球的思想文化结合起来,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道德规范。
   三、构建新道德规范求“真”的途径
    (一)以“真”为本,至善至美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构建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必须着眼于具体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必须依托于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结合中寻找构建新道德的立足点。
    新道德的最高目标仍然为善,只不过要更加体现人性化,更尊重科学和事实,力求善与真的高度统一,从而使整个社会及社会中的个人达到一个美的理想境界。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夫妻之间理应摒弃男尊女卑的旧传统,代之以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在人与自然的间题上,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没有天堂和地狱的世界,而且,这一点也不妨碍人们对“善”的积极追求。
    (二)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时代精神,丰富时代新内容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道德总是在破与立的转换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新道德的“求”真是时代与道德和谐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每一时代总有那个特定的时代精神。如在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焦裕禄等人上所体现的感人精神,都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些高尚的道德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激励、感召和引导作用,具有深远的道德意义。构建新道德,首先要给这些道德精神定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道德资源。构建新道德,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时代精神,丰富时代新内容,赋予新道德以鲜活的元素,这样才能有利于积极的道德评价,有利于良好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
    时代出现的道德问题也是道德求“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信息时代里,消极的价值观念正在侵蚀传统道德,网络的空间的虚拟化导致道德认识上的矛盾,使人们道德行为异化,甚至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等等。在这里,绝对不能沿用原有的道德观念来评价当前在科技进步中产生诸多的道德行为问题。因此,在构建新的道德规范时,一定要依照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信息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实际处理好相关的道德问题。
    (三)在新道德规范的构建机制上体现“真”
    首先,要完善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机制。社会成员道德素质的提高,除了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之外,主要是社会道德教育机制的功劳。社会道德教育机制包括道德理论建设机制,道德教育组织机制,以及道德教育实施机制。其中,理论建设是前提和基础,教育组织是中心环节,教育实施是关键步骤。在教育实施时,一定注意要以真善美德育主体为核心,以更新德育观念为重点,拓展德育模式,构建新时期新型德育框架体系。其次,要完善道德实施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主要有自我监督、政府监督、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尤其是社会监督具有经常性、群众性、舆论性等优点,是道德监督的重要形式。再次,要完善道德行为后果的赏罚机制。道德赏罚机制是强化激励人们道德行为的一种机制,它主要是通过对人道德表现的肯定或否定表示,实现扬善惩恶的目的。道德赏罚机制包括行政赏罚、舆论赏罚、法律赏罚,可分为物质赏罚和精神两种形式。上述三个环节或步骤在实践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遵从目标,按照阶段去完成。在完善道德规范机制上也体现“真”的要求。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周库聪 [标签: 道德 规范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堂的运用
    试析前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萌芽思想
    试析如何构建我国刑事调解制度
    试析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导入ISO9000标准化管…
    试析房地产项目管理问题与创新途径
    试析荀子关于“心”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建…
    试析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试析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试析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试析必要谎言的形式及其必要性
    试析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分歧
    批判理论视阈中的科学伦理思想透视  试析 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