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地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物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学论文   地理论文   农林学论文   其他理学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环境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
上海和香港初中地理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初探
    (金守郡 陈昌文 地理系)
    〔摘要〕 本文将上海地区的初中地理新教材与香港的中学《新地理》教材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 发现香港教材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主要启示是:(1)中学地理课程应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更新地理课程 内容;(2)中学地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应敢于跳出“地理八股”的学科体系;(3)中学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是实现中 学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是优化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 * *
    前言
    课程和教材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历来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理论家、实践家们所普遍关注,因而大规 模的教育改革大都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先导。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出现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 学地理教育也与其他学科一样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了人文地理知识,贯穿人地 关系主线,使自然与人文融合统一;课程编排力图突破传统模式,且不拘一格;表述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 学练结合。
    伴随着世界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浪潮,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也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一纲一本一 统天下”的状况已经宣告结束。“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成为确立地理课程的 基本原则,现代地理教学论的思想、观点和原则融进每一套教材中。wwW.11665.Com在改革中已出版的六套教材,在外观、内 容、栏目编排、图文配置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并较原统编教材有较大的突破。这将对我国今后的地理教育乃至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
    本文以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于1988年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草案及以后 陆续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1983年颁布的《地理科课程纲要(中一至中三)》及文达出版 (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版中一至中三学生用的《新地理》教材为蓝本,着重在初中地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和结构、教材的编排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汲取我们进一步改革中学地理课程 和教材的养分,择其善而从之,促进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使其向着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体现国际中学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潮流的方向发展,进而完善我国跨世纪的接班人的地理素养。
    一、课程目标的比较
    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草案规定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球、地图和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中国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 特点;
    (2)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理图表和绘制简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地理观察、地理实习实验、地 理调查的简易方法,初步具有运用地理资料自学地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认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 系,从而认识祖国、认识世界。使学生了解乡情、省(市)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 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 豪感、自信心和改革开放意识,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确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志向。
    香港《地理科课程纲要》规定的地理教育的一般目的是:
    (1)使学生明了不同的地理概念,培养其用地理观点看事物的能力。
    (2)透过若干地理概念的发展及利用,增广学生对本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认识。
    (3)发展地理学上基本的技能。
    (4)培养个人良好的品格及热诚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兴趣。
    就个人品格的发展而言,比较具体的目标可概括为四点:①培养学生客观和敢于创新的态度;②使学生明 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③鼓励学生以同情、关怀、忍让与合作的态度去处理本土与世界各地的问题;④使学生 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产生维护和改进环境的责任感。
    细观上海和香港的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可以看出,上海的地理课程目标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技能方面都 比较全面、具体,尽管不再强调“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986年委颁《全日制中 学地理教学大纲》),但我们认为,上海现行的提法恰恰是对过去的提法的详尽注解,六、七、八三个年级的 地理课程名称——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似乎也完整再现了1978年原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 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即“以自然地理为重点”和“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这是否意味着作 为国内发达地区的上海的地理课程目标与传统模式相去不远呢?对比香港的地理课程目标,去进行更深层次的 审视和反思不会是无益的。
    香港的地理课程目标,总体而言比较简洁和概括,主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认识的发展,而对 系统地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知识没有明确的规定,象“看事物的能力”和“地理学上的基本技能”,甚至令 人感到过于笼统,这也许和其课程纲要中对各年级、各章节(主题)都提出了基础知识、技能等具体要求有关 ,如“知识”的要求,中一是“透过若干自然地理的概念,从而对自然环境有良好的认识”,中二则是“透过 研习例证,认识各种景观的自然及文化要素”。香港地理课程目标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对知识与技能两方面 关系的阐述上,即不象上海那样分段列出,而是基本并列地阐述,强调通过明了地理概念,“培养其用地理观 点看事物的能力”,通过地理概念的发展及利用,“增广学生对本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认识”,这对指导地理 教学实践显然具有画龙点睛的意义,也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从地理课程德育目标来看,上海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叙述,其所占的篇幅有力地表明,地理学科在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香港则把重点落实在“培养个人良好的品格”这一 当今社会共同的道德要求上,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从而反映出上海和香港两地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但是比较而言,我们认为,即便与国家教委1992年6月颁 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提到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 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辩是非的能力”等内容比较,上海地理课程德育目标也有欠缺 。而香港地理课程德育目标的提法和具体内容,更会给上海地理课程德育目标的完善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 。
    二、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比较
    上海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是:六年级学《自然地理》,使学生了解全球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学《世 界地理》,使学生了解世界和各大地区的概貌;八年级学《中国地理》,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自然地理》课程内容可分五个部分:即引言、宇宙和地球、平面图和地图、自然环境的主要成分、人和 自然环境。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引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宇宙和地球”是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为认 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作准备;“平面图和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为学习后续内容打基础的的;“自 然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让学生认识与人类密切有关的地形、大气、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初步了解人地关系;“ 人和自然环境”是让学生了解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自然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如下:
    (附图 {图})
    图1 六年级“自然地理”结构模型示意图
    《世界地理》课程内容可分三个部分:即世界地理总论、分洲分国地理、世界的海洋。其中,“世界地理 总论”包括海陆分布、气候和自然带、居民和国家等内容;“分洲分国地理”是教材的主体部分,由世界七大 洲概述和主要国家地理概貌组成;“世界的海洋”主要介绍海底地形、海洋资源、海洋运输、海洋的开发利用 与保护等内容。《世界地理》的课程结构示意图如下:
    《中国地理》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讲述中国的位置、面积和政区、人口和民族、 地形、气候和气候资源、陆地水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农业、工 业、交通运输业和贸易、城市、环境保护和灾害防御等课题。分区将全国分为以省(区)组合的十个大区,突 出区内自然、人文地理有特色的内容,以点带面进行介绍,主要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西北、内蒙古、新疆、青藏十个大区。《中国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如下:
    (附图 {图})
    图2 七年级“世界地理”结构模型示意图
    (附图 {图})
    图3 八年级“中国地理”结构模型示意图
    由上可见,上海的地理课程结构改变了原统编教材的结构,即变“地球地图——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世界地理”为“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这是一个遵循演绎规律、由整体到部 分、由系统到区域、由宏观到微观的组织结构,意图在于让学生首先具有一定的地理通论和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然后再深入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以便有比较地认识国情和乡情。
    香港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是:中一年级主要学习关于地图、地球、香港和中国的地理知识,主题是 “生活在本地环境及了解我们的邻近国家”;中二年级主要学习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地理知识,主题是 “生活在环境多样化的地区”;中三年级主要学习北美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主题是“生活在科技先进发展的 地区”。
    中一的地理课程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确定我们居住的地方”,二是“我们的自然环境”,三是“人口 、谋生方法、城市、交通”,四是“总结”。教材以“找出我们在地图上的位置”为开篇,从经纬网的地图知 识扩展到宇宙和地球,然后以“香港——中国——亚洲”为核心展开自然与人文诸方面的学习,在结构上类似 一个由香港向中国并扩至亚洲的同心圆,最后,教材以“香港和中国的展望”作总结。中一地理课程结构示意 图如下:
    (附图 {图})
    图4 香港中一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中二的地理课程可概括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南部大洲的移民开发,包括以澳洲为例介绍大陆的殖民开 发,以及南部大洲的人口分布的模式;第二部分是自然景观介绍,内容有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沙漠 景观、温带草原景观和山岳景观,各章都运用不同的例证来说明不同景观的地域分布与气候的关系,不同景观 的发展障碍和潜力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是人文景观介绍,内容主要是城市景 观和工业景观,其中工业景观基本上是以澳大利亚为例;最后一部分为总结,主要阐述南部大洲各自然要素间 及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南部大洲及其与香港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二地理课程结构如图5所示:
    (附图 {图})
    图5 香港中二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中三的地理课程也可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人口地理内容、城市地理内容、部分经济地理内容和总结。第一 部分着重介绍北美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的控制和就业形态;第二部分主要以巴黎、伦敦为例说明城 市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第三部分所占篇幅最大,分章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林业和渔业、能源与动力 、制造业、运输与通讯等;最后以“经济发展的问题”作为全课总结,内容有“发展的自然限制、富裕带来的 问题、保护资源、发达国家的落后情况、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等,中三地理课程结构如图6所示:
    (附图 {图})
    图6 香港中三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由上可见,香港中学地理课程结构安排是:香港本地环境——南部大洲——北美洲和欧洲。看似遵循归纳 法却又不尽然,因为有很多主题运用了演绎的方法,如中二地理对自然景观的学习就表现为从一般到个别的序 列。如此突破传统意义上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又不拘一格地围绕专题照顾知识的某些连贯性和系统性,明 显地展示出香港的中学地理课程结构安排受到了欧美现代地理课程改革的影响,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统观上海与香港两地的中学地理教材,我们认为:
    第一,两地的课程都很重视人文地理的内容,着力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及人口等重大问题,例 如,阐述有关人口、人种、民族等人类基本情况,加强对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旅 游业以及在利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的介绍,探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措施和途径等等 。不同的是,上海的地理课程内容还加强了关于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 题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介绍。在《世界地理》教材“读一读”栏目中,则加入了关于社会制度、宗教、语言 、建筑、观光地、地名的由来、风俗习惯、地理趣闻、地理人物等内容,从而开拓了中学人文地理方面教材内 容的选题范围。香港的教材里则几乎没有这些内容。
    在教材中有关人地关系观点的展示上,上海的教材倾向于用传统模式,通过刻划区域的地理概貌和特征内 容来体现人地关系;香港的教材则力图突破传统模式,也不强调学科的系统,大多是在关于某专题的地理概念 、地理因素或地理过程分析介绍之后再引出区域的内容,以体现区域特点的现象或事物,来阐明人地关系。从 结构上看显得更加集中、紧凑和鲜明。如中二年级教材中的“热带雨林景观”一节,既讲热带雨林的特点,又 讲热带雨林环境对发展的限制——丰饶但难以发展,并以热带雨林区的迁移农业、西非的可可农场为例加以说 明。
    第二,两地的教材结构与组织明显不同。上海的教材比原统编教材有很大的改进,不仅层次减少,且内容 精简。例如在《世界地理》教材中,除了亚洲是我国所在的洲,邻国较多,以及非洲南部和北部特征明显,仍 进行洲内分区外,其它各大洲都取消分区,总体分为三个层次;世界总论、各洲总论、主要国家。国家的编排 有四种形式:一、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作为学习国家地理的范例,从位置、地形、气候到经济、交 通、城市,作比较全面的讲述。二、如印度、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不面面俱到,只 重点地讲授这些国家最突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以上两种情况的国家共有20多个。三、从专题的角度介绍 一些有特色的国家,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扎伊尔的矿产、马亚西亚的天然橡胶和油棕、瑞士的钟表旅游等等。 四、将世界所有的国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除了人口、面积、首都内容外,还列出这些国家自然、人文地理最 具特色的内容,以使学生在自学和阅读时自行查找。但是,由于以第三种形式出现的国家仅处于“选学课文” 的地位,第四种形式也只是作为教科书最后的附录出现,它们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微不足道,而以前两种形式 出现的国家几乎都用固有的程式展示,大部分内容又偏重于孤立的地理事实材料、地理特征的介绍,缺少一些 必要的概念来作为理解新内容的准备,缺少对地理过程、地理演变机制的分析、缺少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与呼 应,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则多半留于识记的水平。因此,与香港的教材相比,上海的教材从整体上看依然带有浓 重的传统色彩。
    香港的教材内容全然没有一个洲挨着一个洲、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地铺开,以致三册教材看不到有一个 国家相对完整地展示其地理概貌,而一个国家的某些内容分在几个不同章节里介绍却屡见不鲜。形形色色的地 理分布,大大小小的地理之最也难觅踪影,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在表达上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 ,灵活多样,常常是按照地区的特点,抽取合适的现象和事物,来说明某些地理概念和训练某种技能,使区域 特色和专题内容兼容并蓄。如中三年级介绍发达国家,以北美和欧洲为例,全不按“地理八股”的传统套路介 绍,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国家来说明某地理事物,“城市化”以巴黎、伦敦为两个单元,介绍巴黎的交 通问题、房屋问题,伦敦的内城衰落及少数民族区的成长;“制造业”则以美国的钢铁业、法国汽车制造业、 瑞士的制表业为例,同时说明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联系实际,不仅不会使学生陷入千篇一律的学习模 式而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使学生得到举一反三的启示,为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探索未知的地理事物留出了空间。
    三、教材编排设计的比较
    如果说两地的地理课程内容和结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那么在教材的编排设计方面则可以认为存在较多 的相似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图文并茂。在两套教材中,课文插图都占了较大的比重,并且都注意以图代文、以图补文和图文结 合,做到图文并茂。以上海《自然地理》为例,课本共64页,各类插图达150幅,一般每页有2~3幅,包括照片 、卫片、地图、剖面图、素描图、统计图等,种类繁多,这些插图均经过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七年级《世 界地理》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漫画,如“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地球出汗了”、“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等等 ,高度概括、寓意深刻,起到和课文紧密配合、相得益彰的作用。
    打开香港的中学地理课本,学生仿佛进入了一个地图和图像的世界,从身边的街景到宇宙空间,都给学生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图,有的反映了现代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的最新成果,如法国的核电厂、法国的汽车 装配线等。有的则被用来说明概念、阐述地理现象及其原理,如在讲述矿物资源的形成时,教材就用10幅图分 述了煤、铁、石油的故事,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系列图了解煤、铁、石油的形成。同时,教材还恰当地运用 大量统计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制成多种形式图表,使学生看了兴趣浓、影响深、理解透、记忆牢。
    第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两套教材对地理现象、地理概念的阐述,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例 如,阐述气候概念,香港的教材出示了香港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讲“云和降水 ”,上海的教材则运用了“青蛙叫、鱼儿跳、燕低飞、龟背潮”的农谚来说明。讲到“能源危机”,香港的教 材告诉学生,如果香港每户人家少开一盏电灯,就可节省150万盏灯的电力!讲到人口对资源构成的压力时,香 港的教材重点介绍了香港水资源供应种种状况,包括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水塘的建设、从大陆输水、海水淡化 等等。学习看平面图,上海的教材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上海长风公园平面图”,判别方向、相对位置和距 离。凡此种种,都表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能力培养,上海的教材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 力等特别注重。如自然地理课本中,插入“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共四十多段,配以醒目的剪影 式刊头。如让学生“按照自己居室(或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以及室内主要家具的尺寸画一幅平面图,并标 上房子的朝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世界地理中关于“寒极”的内容,教材用“牛奶冻成冰砖出售 ,钢铁、橡胶变脆”的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除此,各册教材都设计了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 和以复习、巩固、熟悉为目的的练习题不同,大多配合课文,或引入正题、或剖析课文,或加深理解,最终达 能培养能力的目的。
    香港的教材常以模拟游戏作为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许多地理概念和地理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热带雨林景观以后,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即将班上同学分成五组,想象自己是一群 成年男女和儿童,遗失在热带雨林里已三年,考虑怎样解决食物、水的供应、衣物、住宿及交通(短距离)等 五大问题。要求各组设法解决其中一项问题,做一简短的口述报告并加以说明理由。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富有 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利于开拓型、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两地相比,香港教材的编排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材中的课堂练习、讨论、家庭作业等的设计,形式多样 ,目的明确。上海新教材已在朝此方向努力,并可在灵活性、多样性方面有所借鉴。
    四、比较中得出的启示
    1.充分发挥中学地理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素质是当前世界性教育改革的主题。许多国家在调整教育目标时,都强调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国家公 民和世界一员所应有的素质。因此,“培养个人良好的品格”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香港中学地 理课程目标并有具体细则,无疑值得我们借鉴。香港中一地理教材在介绍人口过多引发的问题时,特意配置了 一幅彩色照片,上面有十余位赤胸露背、瘦骨嶙峋的非洲饥民、富有感人意味的是,在照片下面“饥饿的人民 ”标题旁,是“我们怎样可以帮助他们呢”提问,真可谓言简赅、言近旨远,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对人的素质 教育与培养的独特价值,也给予我们以丰富的启示。
    从人类已经面临和即将面临的种种挑战来看,无论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还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 题,都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范围,甚至超过了地方和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怎样使现在和未来 的年轻一代不仅具有较高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并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 责任感,学会共处、合作与同情,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关心世界,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 圣使命。由于人类面临的种种挑战很多带有极强的地理成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索的现代中学地 理课程也就更为任重道远。
    中学地理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完成上述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明确完善 地理课程目标,把目前中学地理课程从纯地理科学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更新地理课程内 容,进而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既热爱地理科学又了解社会,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能参与改造 环境的现代人才。
    2.中学地理课程应敢于跳出传统“地理八股”的学科体系。
    香港的地理课程鉴于现代地理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在地理基础知识方已 不再是停留在描述本地和世界的各个区域,或是贪大求全地去了解整个大千世界的各个方面,而是让学生正确 地掌握地理关键概念(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进而理解由地理关键概念衍生出来的各 层次的概念,如人地关系、区域特征等,并在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运用探索的 方式研究地理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我们认为香港的做法值得借鉴。要使地理教育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跳出“ 地理八股”的学科体系是当务之急。
    传统的区域地理课程,以严格的地理界线划分区域,以固定的程式展示区域,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 联系得不到应有的反映。跳出“地理八股”的学科体系,就要突破传统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虽然曾有一些国 家和地区因忽视区域地理而受到批评并出现扭转的迹象,香港的教材里找不到一个国家相对完整地展示其地理 概貌也不足我们仿效,但我们却不可因此固守传统。我们应当吸取海外区域地理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索 和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新途径。
    跳出“地理八股”的学科体系,就要既给学生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又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 力。如果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删掉一些属于原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使某些基础知识因缺少因果逻辑联系而 变得支离破碎,出现“有地无理”的现象,不仅不会减轻学习负担,也与改革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跳出“地理八股”的学科体系,还应加强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应把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贯穿始终,当前人类最关心的战略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地理课程内容如不和这 些问题相联系,就难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难以逐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难以使学生 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3.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结构的优化,是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
    上海的地理课程知识结构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印象,即属于一种由整体到部分的演绎形式。香港的地理课 程结构却难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有时由近及远,由部分进入整体,如先讲地球后讲宇宙,又如从香港的地势讲 到中国的地势、亚洲的地势;有时则反其道而行之,如从沙漠景观的全球分布讲到撒哈拉沙漠及其石油,再如 从世界矿物资源区位、矿物资源与美国讲到阿巴拉契亚煤田。
    长期以来,对课程结构安排的方法是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教育理论家们一直褒贬不一,各有说法。香港 的地理课程知识结构启示我们,应当灵活安排地理课程结构,使之呈现多元化的结构形式,机械地认定一种形 式既是作茧自缚,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上海安排七年级介绍世界人口、八年级再介绍中国 人口,把一个内在密切关联的课题人为地分割在两个年级进行讲授,不仅花费的教学时间不经济、教学效果也 不及香港的“香港、中国、亚洲及世界的人口”和盘托出那样来得理想。时代的发展使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 密切,全球观念的教育、全球意识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依旧保持“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这种 名称和内容的分离作法,值得商榷。在此意义上,香港把各年级地理课程的名称统称为“新地理”,并用(1)、 (2)、(3)表示分级顺序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地理课程内容的广泛和综合,决定了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不如“数理化”课程,这对组织地理课程的结构 带来一定难度,以致古今中外的地理课程的结构多陷入“八股”模式,但它也为创设多姿多彩的地理课程结构 提供了可能。
    系统思想认为,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一定的结构表现相应的功能,结构愈合理,所表现的相应功能愈强。要充分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功能,实现中学 地理教育目标,就必须优化地理课程结构。我们认为,地理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是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一条重要 途径。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先自然后人文或人文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以区域带出专题或由专题引出 区域等组合形式都可展现在地理课程结构中,从而令教师更乐于教、学生更喜欢学,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由此提高学生运用地理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1.进行地理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符合当前世界和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浪潮,有助于借鉴先进的经 验,深入进行课程、教材改革,使它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2.通过课程目标的比较可知:上海的中学地理课程目标比较全面、具体,而香港的目标比较简洁和概括, 其中德育目标的提法和具体内容,重点落实在培养个人良好的品格这一道德要求上,强调培养当代社会所需要 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借鉴。
    3.通过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比较可知:两地的课程都重视人文地理知识,着力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 问题,但两地的教材结构却明显不同,上海的初中地理课程结构遵循演绎规律,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逐 步深入的安排,教材的知识体系仍然带有传统色彩。而香港的结构是多元化,知识体系摆脱传统地理八股的束 缚,有独特的色彩,有可借鉴之处。
    4.通过教材编排设计的比较可知,两地相似之处甚多,如图文并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等 等。但相比之下、香港的教材设计更加灵活多样,也可有所借鉴。
    5.上述比较给出一些启示:要充分发挥中学地理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敢于跳出传统“地理八 股”的学科体系;要优化中学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以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只有朝此方向努力,中 学地理课程才能为人们所喜受,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编:《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7月;
    [2]罗博立主编;《新地理》(1,2,3),文达出版(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第二版;
    [3]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草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8月;
    [4]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4年6月;
    [5]金守郡主编:《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6]金守郡编:《系统理论和中学地理教学》(内部出版),上海市教育局师教处,1995年第044号;
    [7]陈昌文编:《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内部出版),上海市教育局师教处,1995年第033号 ;
    [8]张铁明著;《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9]关伟等编:《地理教育学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
    [10]孙大文主编:《地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上海 香港 初中 地理 初探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
    1949年前上海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