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水乡北京

原文作者:王同祯

  春湖落日水拖蓝,
  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
  双飞百鸟似江南。
  思归忽动扁舟兴,
  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留意,
  绿荫深处更停骖。
  —《天府广记》
  这是500多年前明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文征明在北京生活时的一段真实感受。这位颇负时名而又仕途多舛的江南才子,直到54岁才进京谋得翰林院待诏的小官,其怀才不遇的心境可想而知。而让他对北京产生“淹恋”之意的,正是这“似江南”的美景。北京的这种“江南”景致在其后的大文学家袁中道《德胜门净业寺看水》一诗中得到印证:
   “南人得水变忘忧,两日三番水际游。
  花露沾水浓似雨,潭风着面冷如秋。
  拖沙带荇流何急?掷雁抛凫浪未休。
  天外画桥桥上柳,只疑身在望湖楼。”
  这位南方人把北京德胜门一带的景色比喻成西子湖畔的望湖楼,可见水乡的诗情画意并非江南独有。
  前人眼中的水乡与今天的北京相比,渐成一个遥远的神话。但翻开历史,北京确曾有过濡湿而又鲜绿的一页。
  在北京,除了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句河4条主要的天然河道外,还有许多小面积的水流形态。北京地下水源十分丰富,千万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地面上增加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水坑和洼地,大而深一些的称为湖,小而浅的则称坑塘,面积较大但水浅而又长期不干枯的称为湿地。wwW.11665.COm其实它们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上的称呼不同而已。
   现在称为湖的有昆明湖、太平湖、紫竹院湖、陶然湖、龙潭湖、团结湖、青年湖、水碓湖、柳荫湖、金海湖、野鸭湖等,称作海的有后海、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称作潭的有积水潭、玉渊潭等,这些湖、海、潭其实都是积水的坑塘,只是形成的时间和过程不同而已。
   昆明湖原本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大水坑,其实水源主要来自玉泉山、香山的泉水和附近的雨水,自近代开始,历代王朝将其挖掘修整,逐步成为湖泊。
  北京有两处太平湖,一处在内城西南角,过去是一片湿洼地。《京城访巷志稿》记载说:“城隅积潦潴为湖,由角楼北水关入护城河。桥二:一在湖北,一在西南隅。”另一处太平湖位于今积水潭北侧。原来它和积水潭是一个相连的自然水面,与六海属于同一水系,由古永定河故道冲刷而成,曾是京城重要的水道之一。元代时是通惠河的终点码头,明代之后水域和水量锐减,但仍呈现出碧水连天的景象,清代后水面继续缩减,上世纪60年代末干脆将其填平改建为地铁车辆段,人们再也看不见那碧水连天和“舳舻蔽水”的景象了。西郊的紫竹院湖与太平湖一样,也是古永定河的故道,所幸这片水域躲过了被填埋的劫难,尽管水面有所减少,但总算保留下来了。[论文网]
   陶然湖原来是一片自然形成的水洼地,辽代以前是陪都城东的水乡泽国,金代时水量有所减少,所以扩建中都城时,东城墙能从湖区中间南北穿过,后来的凉水河支流纵横其间,所以仍能保持一定的水量。元代时曾在这里修建了慈悲庵,明清两代在此挖土烧制砖瓦,所以水坑深浅不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在旧慈悲庵内修建敞轩,以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二字取名为陶然亭。解放前夕,这一带败落为芦苇泥塘和无人管理的乱坟茔地。1952年开始挖湖堆山,铺路筑桥,种植花草树木,增设景点,将其辟建为一个885亩的公园,名为陶然亭公园,园内水面达225亩,东、西、南三湖环抱的葫芦状中心岛上不仅有古代的亭堂楼榭,还有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及高君宇、石评梅等革命志士的活动遗迹。
   城区的青年湖、柳荫湖、团结湖、水碓湖和红领巾湖等原先都是人工挖掘的窑坑洼地,解放后陆续修建成公园。其中以在水碓湖基础上建成的朝阳公园面积最大,湖水面达1005亩,它的水源来自凉水河,下游流向红领巾湖。红领巾湖的主要水源来自第一热电厂的冷却水。东三环东侧的团结湖是1986年才建成的,水面只有5.4万平方米,它的水源采自地下水,下游向城市下水道排放。青年湖水面75亩,柳荫湖水面105亩,它们的水源都来自北护城河。
   在广安门之南、白纸坊西北处,有一个被垃圾包围着似乎早应填埋掉的所谓青年湖。此湖可绝非等闲之辈,是850年前金中都宫城的太液池所在地。当年辉煌的建筑和旖旎的风光被蒙古人的大火烧净,只有这金鱼池逃过一劫,历经850个风雨血火的峥嵘岁月,才勉强保存下来。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还像一个公园,1993年侯仁之先生曾题文刻于石上昭告后人倍加珍护。
   城东南的龙潭湖与以上几个窑坑湖有所不同,这一带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湿地,地下含水丰富。皇朝的大城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原则,都应该是成规门矩,但名家经年修建外罗城时,城东南部地势低洼,地下水又极其丰富,筑城遇到了麻烦,本应顺直的城墙不得不躲水而建,因此南城墙的东段和东城墙的南部变成了曲拐状。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拍摄的卫星红外线断层照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在北京城市地图上也可看得出来。解放前这一带仍是低洼多水的坑塘池,芦苇杂草丛生,龙须沟的臭水就流经这里排入南护城河。旧警察们收拾无主的尸体时,就往乱坟茔里一扔了事。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将军被杀害后暴尸于野,其仆人余氏将尸体偷偷埋葬于广东义园内,1917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在龙潭虎西岸修建了袁崇焕庙,至今仍完好。1952年将这个低洼的坑塘疏浚成湖,经进一步修整使之成为一座漂亮的公园,后来又经进一步修整扩建,至今总占地面积达73.8万亩,园内水面43.8万亩为了保持湖内有足够的水量,后来将其与南护城河接通。
   在北京郊区县也有许多坑塘湿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变化很大,有的消失掉,有的改造成为水库。
  所谓金海湖,即位于平谷城东的海子水库,水库周围群山环抱,1959年砌筑3公里长的拦水大坝,库容1.2亿立方米,1万多亩的广阔水面被衡山和湖光半岛劈成南北两个湖面。站在坝顶举目眺望,东部湖面烟波浩森,南望盘山主峰横出天半,俯首向西,农舍田园和平川沃野尽收眼底。

  过去,北京的坑塘、沟渠、洼地布满整个北京城,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环境的变迁,它们一个个在逐年消失,今天我们只能在地图上星星点点见到它们的名字,例如东城区的青年沟、孙家坑、罗车坑、泡子河,西城区的兵部洼、毛家湾、前泥洼、后大坑帘子胡同,崇文区的薛家湾、深沟胡同、南北桥湾、河泊厂、河槽胡同、芦草园、水道子、金鱼池、龙须沟、万柳塘,宣武区的东西河沿、潘家河沿、大小川淀、平渊里、韩家潭、黑龙潭、司家坑,朝阳区的百子湾、西直河、南湖渠、东西坝河、洼里、前苇沟、将台洼、苇子坑,丰台区的海户屯、水头庄、前泥洼、看丹、南岗洼,海淀的厂洼、一亩园等。当年这些大街小巷里亮晶晶水汪汪的坑、沟、洼、淀滋润着北京的一草一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里

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至今老北京们对那些湿漉漉的往事仍充满怀念和追思之情。
   由于特殊的水文地理条件,北京过去的湿地很多。《日下旧闻考》记载道:“近畿则有方淀,三角淀,大淀,小淀,清淀,洄淀,涝淀,护淀,畴淀,延芳淀,小兰淀,大兰淀,得胜淀,高桥淀,金盏淀,苇淀……凡九十九淀。”说明北京到处都有称作淀的湿地。除城区的龙潭湖湿地外,上述的延芳淀在张家湾之南,金盏淀大约在今朝阳区金盏乡,大兴的南海子就是一片很大的湿地,泉水淙淙的海淀是典型的湿地形态。从玉泉山到翁山泊,从翁山泊到西郊诸园,从巴沟到万泉河,从万泉河到圆明园,到处都是清泉溪流和沼泽湿地。据《日下久闻考》引康熙御制《畅春园记》记载:“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万泉庄平地涌泉,奔流,汇于丹陵,之大以百顷。”足见湿地面积之广。
   由于人们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面可见的湿地已岌岌可危。可喜的是在今顺义杨镇南边的大石桥水库行洪区还留有3000多亩的湿地,被梁从诫先生称为北京“最后的湿地”,尽管水量逐年锐减,但那里的地下水仍十分丰富,泥塘里生长着茂盛的蒲草和芦苇,各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长在那里,群起群落的野鸭和各种鸟禽欢乐的叫声不绝于耳。这块离北京最近的“活化石”,留给我们许多遗憾的忧思。
   在距北京更远些的延庆县康庄草原上也留有一块很大的湿地,总面积13.5万亩,净水面在总面积的1/3左右徘徊,比杨镇的湿地大40多倍。这个湿地形成的年代虽然较晚,但它完全具备湿地的特性,包括候鸟在内的鸟类种数达180多种,各种野生植物上千种。这对研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北京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理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