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主要做法, 总结 了其取得的初步成效,提出了当前统防统治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 参考 。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变化,害虫抗药性增强,以水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代表的水稻等重大病虫灾情频繁发生,在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方式和农户科技知识、防治知识相对欠缺等因素的情况下,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何提高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和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分别提出“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灾减灾工作要求[1]。为此,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关于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创新植保服务机制,建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建方示范,实施统防统治服务探索。通过示范实施,既控制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又降低了农药防治次数,实现了农药减量和控害增效的目的,取得良好的示范成效[2-3]。
1开展统防统治的主要做法
1.1制订实施规划,落实统防统治政策
根据上级对建设统防统治服务体系的精神,联系当地实际,制订统防统治规划和实施方案,选择 交通 方便、具有代表性和展示性的平原区域作为统防统治示范区,确定实施面积90 hm2,其中建立中心示范方44 hm2,参与农户621户(其中种粮大户4户),占全村总农户98%。在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采取县、镇、村联合实施,农技人员驻点指导,重农政策扶持建设。近2年,县、镇两级投入20万元,用于统防统治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抗病良种推广和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等,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有序实施。
1.2建立服务组织,抓好软件与硬件建设
为确保统防统治工作规范实施,组织具有“绿色证书”的6位农户,建立“福全镇帽山植保服务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确定经验丰富的2位种粮大户主持统防统治的日常工作,抓好技术指导、防治药剂统一采购和组织人员开展统防统治等。与此同时,注重抓好植保服务合作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硬件建设上,新建植保服务合作社办公室和药械库房55 m2,配备担架式高压喷雾机3台,机动弥雾机7台,在核心示范区树立6.0 m×3.5 m大型展示牌,修建水泥渠道100 m,铺设园区机耕路750 m,为实施统防统治、展示服务形象奠定扎实基础。在软件建设上,注重植保服务合作社成员的知识更新,组织参加县、镇举办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的培训,提高实施统防统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3抓好规范实施,开展技物配套服务
为确保植保服务合作社的规范运行,在制定《章程》的同时,制订财务管理、防治作业操作、施药人员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方面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开展规范实施。植保服务合作社按照省、县对参加统防统治实行配套补贴的精神,与示范区农户签订服务协议,收取优惠的防治农药成本,给予统一防治,确保主要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植保服务合作社建立台账,做好每次防治服务登记入册,健全统防统治服务档案。同时,按照镇、村农技推广指导性计划,负责做好示范区抗病高产良种组织供应和栽培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等综合防治措施的配套服务,用“良种、良法、良技”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提高统防统治服务效益。
1.4加强病虫监测,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在统防统治示范区设立病虫观测点,安装测报灯,引进性诱剂,建立系统调查观察田,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虫进行定田定期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时期;同时,引进新农药开展防治效果的试验筛选,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及时有效地实施统防统治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确保统防统治的实施效果。
2实施统防统治的初步成效
2.1体现了控害节本增效的作用
根据对2008—2009年实施结果汇总,统防统治示范区病虫害产量损失率压低到2%以下,平均产量8 282.40 kg/hm2,与非示范区农户采用常规品种和常规技术的产量7 543.65 kg/hm2相比,增产738.75 kg/hm2,按2.22元/kg 计算 ,增收1 625.25元/hm2。统防统治示范区平均防治成本1 841.85元/hm2,其中药本1 419.90元/hm2,工(油)本421.95元/hm2,与非示范区农户防治成本2 807.55元/hm2(其中药本2 027.55元/hm2,工本780.00元/hm2)相比,节省防治成本965.70元/hm2;增产、节本2项合计达2 590.95元/hm2,显示了良好节本增效作用。
2.2控制了农药面源污染的上升
实施统防统治后,由于采取了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组织防治的集成措施,既控制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又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的防治次数和使用药量。2008—2009年平均统防统治示范区实施防治的农药使用量(折100%纯量,下同)为3.93 kg/hm2,与非示范区农户实施防治的农药使用量5.56 kg/hm2相比,统防统治示范区防治次数减少,减少农药使用量1.63 kg/hm2,农药用量减少率达29.3%。从这一点看,实施统防统治,不但可以减少农药用量,控制农药面源污染,而且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向可持续方向 发展 。
2.3促进了 农村 社会效益的体现
实施统防统治后,一是由于统防统治做到了安全用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稻田药害事故和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全面推广应用重大病虫害的“治前控后”等防治策略,减少水稻后期用药次数,提高了稻米质量安全,总体安全性明显提高。二是开展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周边村户实施病虫灾害的预防控制。2009年以来全镇又新建7家植保专业合作社,实施统防统治服务。三是作为 经济 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户在乡镇 企业 或其他服务业工作,平时实施生产管理心挂两头,开展统防统治后,能够使农户省心省力,以便安心从事其他增收工作。
3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开展统防统治的情况看,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合理收费的问题。本示范区采取低于实际农药成本的优惠价收取费用,在目前省、县对统防统治配套补贴600元/hm2情况下尚可弥补,但政府财政一旦停止扶持,植保专业合作社可能会出现亏损局面。二是风险保障的问题。现在虽然已建立农业保险,但从当地情况看,在水稻上投保范围局限于种粮大户,这对植保专业合作社承担一般农户的统防统治田块来说,如果没有参保,一旦遇上流行性、灾害性病虫突出且无法抗拒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植保专业合作社无力承受,可能还会引发不安定局面。
4对策
巩固和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既是中央的要求,又是发展 现代 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服务“三农”的具体举措。因此,在开展社会化植保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上,一是继续加强财政的扶持力度[4]。目前,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经济实力相当弱,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同时将植保服务组织承担的一般农田也列入农业保险范围,减轻植保合作社的服务风险,以保障这一新生的农业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二是增强植保合作社生存能力。在服务收费上,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要控制乱收费,更应建立不低于实际防治成本的合理收费机制,避免亏损性服务,以增强自身服务实力和生存能力。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服务[5]。要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健全病虫危害损失评估机制,为实施统防统治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5 参考 文献
[1] 虞轶俊,石春华,施德.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手册[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