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论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

论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

  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特指具有农林院校校园道德风尚特征、教师职业理想特色和学生精神风貌特点的高校特色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林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形成样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的功能
  农林院校特色文化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其先进性首先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性上,是一种追求真理、淳朴踏实、严谨认真、自强不息,具有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现实责任感的文化,是农林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1 端正学风功能
  对于高校而言,学风是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的集中反映。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与其他所有高校一样,农林院校应该在办学过程中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的首要功能应该体现在端正学风功能上。具体说来,一方面,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破除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那种“农字当头、低人一等”的狭隘偏见。另一方面,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在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理想的产生、行为的选择过程中,端正学风,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大有可为的求学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并最终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WWw.11665.cOM
  2 砥砺品行功能
  品行即“德”,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德是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灵魂,没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就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诚地奉献给中国的农业改革与发展事业。也难以在“三农”舞台上有真正的建树和作为。同时,由于农业本身所具有的生产周期较长、实践操作性强和工作环境自然化等特征,农林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坚忍不拔、刻苦勤劳、顽强拼搏的品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辟出科研、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新境界。因此,农林院校的特色文化在价值倡导和引领的层面上,必须弘扬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风尚、教师职业理想和学生精神风貌。而农林院校的特色文化在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又往往外化为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和学生行为准则,使其从师生的心理、意识和态度等内在的规范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自觉认可与遵循,在潜移默化和师生的互相影响与熏陶下,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品质目标,塑造其共同的价值追求与风尚理念,最终发挥其砥砺品行的功能。
  3 磨炼意志功能
  由于农林院校与农村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因此,就其文化底色而言,农林院校特色文化的自身特色中往往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农村礼俗社会中的许多具有乡土气息的积极品质。作为成长于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的一代人,他们在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中可能不乏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长的培养,但却普遍缺乏承受挫折和抵抗打击的能力。因此,农林院校如果能够在育人过程中充分释放其特色文化中的奉献担当与坚韧不挠的精神元素,通过积极组织开展诸如“三下乡”、服务农村、灾区和艰苦落后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便能有效地提升年青一代师生的服务意识、感恩意识和受挫能力,充分发挥其磨炼意志品质的功能。
  4 陶冶情操功能
  高校有着创造并享受相对较高层次精神文化的独特优势。就农林院校而言,由于“三农”问题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性课题,长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农林院校师生更是特别具有一份心系“三农”、振兴中华的情怀。这种情怀在其办学历史中的历代师生之间得以传承和氤氲,最终形成了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操,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农林院校在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采取诸如对新生进行校史讲解、宣传教育等方式,便能让这种高尚情操在育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并感染着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接受文化的沐浴、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提升,由此实现陶冶情操的功能。
  二、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 培养服务“三农”的学术情怀
  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建设须首先遵循“面向未来”的原则。具体说来,就是要面向未来国内农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师生关注“三农”问题的最新动态,将所学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际能力的学术情怀。农林院校应注意带动师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过程中紧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农业样态的发展脉搏,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功能分区发展的战略契机,积极寻求机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2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农林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都必须遵循“面向世界”的办学原则。只有坚持“开门办学”的方针,高校才能真正张开眼睛看世界,向世界一流的高校看齐,了解学科的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和相关的理念思想,紧跟并融入国际潮流。农林院校作为专业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比较容易走人轻文化理论素养、重专业技能素质的误区。再加之由于其师生来源又相对集中于农村家庭,囿于城乡文化发展的二元化差异,往往在求学成长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积淀相对薄弱的现象。所以,相对于许多综合性大学而言,农林院校所面临的文化冲击力度更大,危险性更高。但面对外来思潮的冲击,疏导远胜于防堵,农林院校只有直面外来多元文化思潮的挑战,毫不动摇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加强对师生的信仰、理想和信念教育,才能真正在各种文化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3 增强高校办学竞争的文化实力
  所谓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现代化,是每一个公民的现代化。因此,对于农林高校而言,面向现代化不仅仅是面对农业的现代化。更应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意义的现代化来理解。首先,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哪一个产业发展是可以独立于其他产业的,农业的发展和二、三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农林院校须倡导着眼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走向的文化视野,着力于营造全面关注时事的文化氛围,培育师生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现代化在根本意义上是每一个公民的意识现代化和精神面貌的现代化,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因此,农林院校必须杜绝那种专业类院校常见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技能、轻思想的错误办学理念。加强对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不断增强和提升办学的软实力。
  三、农林院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1 遵循实践性和规范性的建设导向
  作为专业类院校,农林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切忌空洞无物、流于形式。必须要在其师生群体的传承过程中注意培养其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文化,使大学生在约束激励过程中得到协调发展,在身体力行中受感染、长才干。首先,就规范性建设导向而言,就是指农林院校应该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自身校情、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通过体现自身的教育目标、培养方式、办学理念来展现自身的文化特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就实践性建设导向而言,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建设通过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的互相影响,在前育、同育和后育的交织作用下发挥“活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通过将实践领域拓展到校园之外。使得大学生增强自身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三农”的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
  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应该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才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特色文化建设观。这既是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更对于增强农林院校的育人实践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农林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就是要求在办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大学校园里真正形成大学生健康成长,并为未来成才奠定基础的大环境。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立足于学生的人格完善与人生发展,倡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即将“以德为先”融入学生教育,将人格养成视作大学生最基本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 追求个性化的建设特色
  一所开放的大学在特色文化建设上固然应该积极主动地汲取其他兄弟院校的文化特色,但也绝不应该抹杀自身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特色。农林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必须凸显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的文化建设只会抹杀一所大学的个性,而没有文化个性的大学不是一所好大学。农林院校建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文化,就应该注重发掘自身历史价值资源,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保留、继承并完善发扬自身文化特色,并将其与时代和现实环境巧妙融合,体现出文化建设上的不可模仿性和独特性,有效地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 着眼于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这一点对于农林院校而言也不例外。打造农林院校的育人特色文化载体,增强其育人实效性,在根本意义上还是要最终落脚于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农林院校而言,一方面,大学精神具有稳定性,很多大学办学历史中的前辈、事迹和历史事件,经过历史沉淀和凝练,已经成为具有特定内涵和特殊意义的词汇。因此,在新时期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首先需要传承大学精神。具体可以考虑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或者建设大学精神的校史廊馆等,通过多个渠道、多个途径传承大学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精神还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发展则是一个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农林院校的大学精神也必定会随之不断演变,其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大学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解读和与时俱进的嬗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中不断发展创新,在发展创新中永远保持其青春活力。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汪英飒 [标签: 福建农林大学 浙江 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农林科学院刘玉皎:育出农民增收致富“金豆…
    论农村家庭户用沼气池建设及日常管理
    建设幸福农林 实现街区的“中国梦”
    论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时期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
    浅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分制下的农林专业教学管理研究
    简论农作物无害化施肥技术
    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研究与探索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
    洛阳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机构改革问题与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