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    镰形棘豆在藏医藏药中应用广泛,是一味非常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物。文章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成果,对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藏药镰形棘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镰形棘豆 化学成分 药理 毒理

  abstract:oxytropis falcate bunge is widely used in tibetan medicine, and it's a natural medicine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research and exploiture .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exploiture and util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oxytropis falcate bunge, this article took a review on advances i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oxytropis falcate bunge and its toxicology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key words:oxytropis falcate bung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oxicology
   
  镰形棘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收载,是豆科棘豆属oxytropis dc.)植物镰形棘豆oxyptropis falcate bunge的干燥全草,根及根茎或全草入药,味辛、性寒,有小毒,入肺、脾二经,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地区,藏药名为“莪大夏”。wWw.11665.cOM镰形棘豆主要具有抗炎止痛、清热解毒和止血等功效,临床常用量为3 g。镰形棘豆由于其突出的抗炎疗效,是藏医的“三抗炎药”之一,并享有“草药之王”的美誉[1]。该药被藏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六味镰形棘豆散[2]、奇正消痛贴膏、万通筋骨贴等多种藏药复方或藏成药的主要药物,是一味非常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物。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目前镰形棘豆中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多达二十余种,为镰形棘豆的主要化学成分。单体黄酮化合物有鼠李素(rhamnetin)[3]、7-甲氧基二氢黄酮、7-羟基二氢黄酮、(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s)-5,7-二羟基二氢黄酮(乔松素,pinocembrin)、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2',4' ,4-三羟基查耳酮[4]、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染料木素(genistin) 、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萘酚(kaempferol)[5]、 2', 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 2', 4' -二羟基查尔酮、  5,7 -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 7 -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3',7 -二羟基-2',4'- 二甲氧基异黄烷、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 2'-甲氧基 -4'- 羟基查尔酮 [6]、 4'-甲氧基-2'-羟基-查耳酮、高丽槐素[(-)-maackiain] 、tetrahydroffemichapparin-b、黄檀内酯(dalbergin)[7]。其中黄檀内酯(dalbergin)的母核为4-苯基色原烷,属于新黄酮类化合物新黄烷。黄酮苷主要有山萘酚-3-o-6″-丙二酰-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acetyl)-β-d-glucoside ] 、山萘酚-3-o-6″-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malonyi)-β-d-glucoside][3] 、山柰素-3-o-β-葡萄糖苷(kaempferide-3-o-β-glucoside) [5]、鼠李柠檬素-3-o-β-新橙皮糖苷、(rhamnocitrin-3- o -β-neohesperidoside)[7]。

  1.2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镰形棘豆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该植物毒性活性的主要成分。镰形棘豆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目前已明确结构的有野决明碱(thermopsine)、臭豆碱(anagyrine)、鹰爪豆碱(sparteine)、自羽扇豆碱(lupanine)、棘豆碱a(oxytropine a)和棘豆碱b(oxytropine b)[3] 、苯基乙胺(phenethylamide)[5] 、n-苯甲酰基-2-苯基乙胺(n-benzoyl-2-phenylethylamine)[7]  、苯乙基肉桂酰胺(phenethyl cinnamide) [8] 。此外,霍星华等[9] 用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醋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并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swansonine)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野决明碱,thermopsine)和臭豆碱(anagyrine)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1.3  甾体类化合物主要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胡萝卜苷(β- dauc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10];而羽扇豆醇(lupeol)是从镰形棘豆中分离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1.4  其他在镰形棘豆中除具有以上化合物,还发现有脂肪酸、氨基酸、烯、酮、醇等类化合物。郑尚珍等[11]对镰形棘豆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7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z, z,z)-9, 12, 15-十八碳烯-1-醇, (e)-1-(2, 6-二羟基-4-甲氧基)-3-苯基-2-烯-1-酮,十六碳酸乙酯, 2-[4-羟基苯烯基]-苯并呋喃-6-羟基-3-酮, 23, 24-双氢豆甾醇, 9, 12, 15-十六碳三烯酸乙酯。除以上报道外,杨欢等[10]首次从镰形棘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正二十九烷、花生酸。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是镰形棘豆在实际应用中最主要的作用。王栋等[12]使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卡拉胶诱导的小鼠腹腔炎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探讨镰形棘豆的抗炎效应。在抗炎试验中,镰形棘豆总提取物可显著地抑制模型小鼠的耳肿胀程度(58. 0% )和白细胞的迁移(59. 4% )以及模型大鼠肉芽组织的增生(49. 2% )。实验表明镰形棘豆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都有较好的作用。魏群等[13]曾对镰形棘豆抗炎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能促进大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强,又能将其大量地释放到外围血液中去。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它可间接地达到镰形棘豆抗炎的目的。研究表明,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c3',4'-oh及c3-oh与其消炎的活性相关[3]。

  2.2  镇痛作用镰形棘豆民间常用于镇痛。王栋等[12]使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和福尔马林法确定镰形棘豆的镇痛效应和类型, 结果显示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经口服给药可明显减少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57. 2% ), 还可对抗由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二相疼痛(40. 1% ),但是不能降低小鼠对热刺激的反应性。实验表明镰形棘豆具有良好的外周镇痛活性。

  2.3  止血作用镰形棘豆具有止血作用,《如意宝树》中有记载:“镰形棘豆粉末撒疮生新肌,去骨结,内服涩脉止血,为止血之君药。”戴衍朋等[14]用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给小鼠连续灌胃5 d,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另外用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液部位给小鼠分别连续灌胃给药5 d,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复钙时间(rt)。结果显示镰形棘豆总提物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ct、pt、rt缩短率最大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血作用,其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为止血作用有效部位。

  2.4  祛痰作用赵永吉等[15]报道了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对慢性气管炎的祛痰作用,发现其具有速效祛痰的功效,对病程10年左右的病人疗效突出。魏群等[13]对镰形棘豆祛痰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通过该植物总黄酮苷元提取物对去肾上腺和去垂体大鼠循环血浆中皮酮水平的影响实验发现,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不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它不能使去肾上腺大鼠外围血液皮质酮的浓度升高,对去肾上腺小鼠肝糖原的积累亦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作用于下丘脑正中隆起,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善体内应激状态来实现祛痰作用的。

  2.5  其它镰形棘豆镰形棘豆还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愈疮、涩脉、通便等功效。《藏药志》[16]载:可治高烧、喉炎、黄水疮、便血、红白痢、创伤流血等,外敷可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治刀伤。此外,闫海燕等[17]发现镰形棘豆中化合物2'-羟基-4'-甲氧基查儿酮和7-甲氧基黄烷酮在体外生物活性试验中表现出对人胃癌细胞株sgc均有较强毒活性,ic50分别为3.61和6.11 μg/ml。但由于缺乏体内实验研究,尚不能确定为抗癌活性成分。

  3  毒理作用
   
  镰形棘豆作为毒草的一种,家畜在冬春缺草季节误食后,常引起以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中毒,甚至死亡。除导致家畜死亡外,还可引起母畜不孕、流产、胎儿畸形、死胎等病症,这些中毒症状与目前报道的小花棘豆、黄花棘豆、甘肃棘豆、毛瓣棘豆、变异黄芪、茎直黄芪等疯草类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十分相似[18,19]。国内外,在疯草有毒成分研究方面,认为疯草主要有毒成分是疯草毒素-苦马豆素所致。而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为主的生物碱主要集中在镰形棘豆正丁醇萃取部分。
   
  为了评价镰形棘豆的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致突变性,霍星华等[20]将48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设阴性对照组(ⅰ组)、阳性对照组(ⅱ组)和4个剂量组(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4个剂量组经口服给予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的剂量分别为800 mg/kg, l 000 mg/kg,2 000 mg/kg,4 000 mg/kg,于给药后第2天取材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于第35天取材观察精子畸形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微核细胞的产生及致精子畸形存在剂量-效应关系。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ⅴ组、ⅵ组与ⅰ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 ) 。研究表明低浓度的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精子没有致突变作用,而高浓度的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精子具有致突变作用。

  4  结语和展望
   
  镰形棘豆长期以来作为藏药材入药,在民间广泛应用,疗效也比较肯定,在藏医藏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外对镰形棘豆的研究尚是空白。国内学者对于镰形棘豆的研究已经开展得比较深入,但主要集中在化学部分。药理活性的研究基本上仍停留在部位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没有配合的缘故。尽快明确镰形棘豆的有效部位,进而开展有目的性的系统的有效成分筛选是当前镰形棘豆研究急需加强的工作。镰形棘豆作为草药之王,相信在国内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下,定能在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20.

  [2]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323.

  [3]确生,郑尚珍.藏药镰形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3:33.

  [4]确生,张岩松,赵玉英.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10):1458.

  [5]吕芳,徐筱杰.藏药镰形棘豆中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6,29(12):1303.

  [6]吕芳,徐筱杰.藏药镰形棘豆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318.

  [7]姚淑英,马云保,唐亚,等.镰形棘豆中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418.

  [8]杨欢,王栋,童丽,等.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1):43.

  [9]霍星华,赵宝玉,王建军,等.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8, 17( 2) : 24.

  [10]杨欢,王栋,童丽,等.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5): 18.

  [11]郑尚珍,确生,许先芳,等.gc/ms联用法测定镰形棘豆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j].西北师大学报,2003,39(2):51.

  [12]王栋,杨欢,童丽,等. 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抗炎活性[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16(2):90.

  [13]魏群,贺幼平,李经才.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药理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79,59(11):677.

  [14]戴衍朋,杨欢,童丽,等. 镰形棘豆止血作用初步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2):107.

  [15]赵永吉. 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对慢性气管炎祛痰作用的疗效作用[j].中草药,1981,12(8):38.

  [16]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1:123.

  [17]闫海燕.镰形棘豆中两种黄酮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120.

  [18]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15.

  [19]李建科.食品毒理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22.

  [20]霍星华,赵宝玉,万学攀,等. 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致突变试验[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7):1217.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顾鹏程,许惠琴 [标签: 化学成分 作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医药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