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血管炎62例分析

【主题词】 血管炎/免疫学/中医疗法
     我们从2001-2009年对收治的62例各种免疫性血管炎病患者,以中医辨证分期分型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明确诊断的各种免疫性血管炎病患者。住院患者45例,门诊17例,男24例,女38例,年龄21~69(平均49)岁。其病程1周~15 a。有41例曾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本组免疫性血管炎病种依次为:变应性血管炎21例,类风湿性血管炎12例,白塞氏病血管炎9例,硬皮病血管炎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5例,干燥综合征性血管炎4例,坏疽性脓皮病血管炎3例。结节性多动脉炎3例。血管炎侵犯部位及部分临床资料:皮肤黏膜损伤(皮肤黏膜溃疡,皮疹,丘疹,瘀斑)54例。关节受累(关节红肿,变形疼痛等)26例。动脉受累(肢末溃破,趾指端坏死,剧痛,甲下坏死)13例。静脉受累:(结节,索条,肢体红肿,胀痛)18例。

    动静脉同时受累29例。血管炎侵犯内脏的(消化道病变,肝脾肿大,心、肺、肾、脑血管、神经系统损伤)26例。单发1种血管炎37例。伴发两种以上血管炎共25例。急性发作期43例,缓解期12例。恢复平稳期7例。62例血沉增快有58例。最快86 mm/h,最慢28 mm/h。平均42 mm/h。血液流变学异常38例,免疫球蛋白升高有54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51例。WWw.11665.COm中医临床辨证依次为:湿热血瘀型22例,热毒血瘀型19例,阴虚血瘀型12例,气血两虚型5例,脾肾阳虚型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分期分型:参照《中西结合周围血管炎病学》[1]、《免疫系统疾病》血管炎分期分型[2];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3期。热毒血瘀,湿热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两虚,脾肾阳虚5型。本组按以上中医辨证分期分型治疗,分别以服用中药煎剂为主,水煎服200 ml,2次/d,每日一剂。服药期间,停服西药。连续服用,30 d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至5个疗程。根据临床表现及血管炎累及内脏程度,在分型基础上随证加减;兼淋巴结肿大者,加白花舌草,夏枯草,白芥子。肝脾肿大加虎杖,半枝莲。肺纤维化加丹皮,黄芩,款冬花。蛋白尿加金樱子,玉米须,益智仁。尿中红细胞加大小蓟,白茅根,血腥叶,胸闷气憋加苏梗,薤白,薄荷梗。皮肤硬化加穿山甲,皂刺等。溃疡难愈加白蔹,赤小豆等。

    1.2.2 局部治疗 根据皮损的未溃,已溃,溃后分别给予:消肿散结法;蚕食法,去腐生肌,清除死骨;促进伤口愈合。外用我院制剂消肿散结膏;脉3号,4号膏。(脉3号膏、批号h20063393)(脉4号膏批号:h20063394)及外敷油纱等。

    1.2.3 对症辅助治疗 急性活动进展期较重的患者:配合少量激素短期使用,病情稳定后递减至停用。个别患者自外院一直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逐渐减量;配合灯盏花素,苦碟子注射液各30 ml静脉点滴,1次/d。对兼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局部感染重患者,分别予降糖、降脂、降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参照《今日中医外科》[3](下肢溃疡,脱疽,红斑狼疮)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45例,显效15例,无效死亡2例,总有效率96.8%。

    3 讨论

免疫性血管炎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脉痹、皮痹、脱疽、血瘀症证”等范畴。在病变侵犯内脏时可归于“五脏痹”。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不足,肺脾肾三经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于脉络,久瘀化热,蕴而成毒,内舍于脏腑,脏腑功能失调,外达肌肤肢末,气血阴阳失调。病程迁延日久,且易反复发作,虚实夹杂,诸症尽显。本病属本虚标实。根据临床分期辨证;在急性期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此时为邪盛新瘀发生阶段,全身性症状和局部皮损的血管炎免疫反应症状群进行性加剧,甚则累及内脏;以邪实为主,故以祛邪为主(中医消法),抓主此期以热毒,湿热,血瘀型为主(共占临床的85.5%)故急投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化瘀通络药物,使热退湿化瘀消,控制病情发展,不致毒邪内传而侵犯内脏。在缓解期以标本兼治为原则,为邪退生新,正虚瘀留阶段。全身症状和局部皮损,各种血管炎症候群逐渐趋向好转缓解。扶正祛邪并用(中医托法),予清热养阴,益气通络药物,使正胜邪退,托毒外出,促进皮损愈合。在恢复期或血管炎病变早期,以缓则治其本为原则;为邪去正胜,旧瘀未净阶段。

    全身症状局部皮损及血管炎症状恢复到一定水平,病情相对稳定。此时以正虚为主证。以扶正为主(中医补法),用益气养阴,温阳健脾药物,扶正固本,调和阴阳气血,使气旺阴足邪退络通,皮损愈合,诸症消止,使失衡状态下的病理反应达到平衡。

    本组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和免疫性血管炎共同发病机制,按辨证辨病结合分为3期5型,我们在临床上以辨病分期为经,中医辨证分治为纬;在临床上形成纵横交错立体坐标定位体系;就能及时准确的把握各种复杂多变免疫性血管炎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血管炎侵犯内脏。总有效率96.8%;取得较为满意疗效。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4]。

    【参考文献】

[1] 尚德俊,王嘉桔.中西结合周围血管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369.

[2] 姜良铎,张永生.免疫系统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23-324.

[3] 王永炎,王沛.今日中医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6,297,455.

[4] 初洁秋.免疫性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13,18-23.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王尚国,甘学培 [标签: 免疫性血管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综合评估考核模式研
    《走进中医一现代人认识中医的8堂必修课》等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中医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
    从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到老年中医护理及人
    实行中医专科三级护理查房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不必硬把中医往唯物上靠警惕科学霸权损害中
    改革中医妇科教学模式 注重中医经典学习
    又是一年春节来,中医帮您把把脉——中医妙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骨碎补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