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郑启仲运用麻黄汤及其类方经验

【关键词】  郑启仲;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郑启仲老师从事中医儿科、内科临床及科研40余年,擅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现任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主任中医师、河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笔者有幸随郑启仲老师侍诊多年,屡见老师每用经方而多起沉疴,渐悟仲景制方之妙,受益良多。现将郑老师运用麻黄汤及其类方经验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1  麻黄汤治风寒咳喘

  案例1:患儿,男,12岁。风雪冬季,2 d前,因受风寒而发热咳嗽,经服解表止咳中成药无效,因其对解热镇痛药过敏而求中医治疗。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骨节酸痛,无汗,咳嗽而喘,舌淡,苔白,脉浮紧。心脏听诊无异常,两肺呼吸音略粗。体温38.6 ℃。血常规正常,胸部透视无异常。辨证: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投麻黄汤:麻黄6 g,桂枝6 g,杏仁6 g,甘草3 g。2剂,日1剂,水煎服。嘱其睡卧服药,加被令全身汗出。服药1剂,全身汗出,热退喘平,2剂后诸证消失。嘱其避受风寒,以防复感。

  按:针对这一病案,郑老师讲到,当今麻黄汤证并不少见,因有西药及中成药,加之中药煎服费事,患者及家属多不愿接受。临床表明,只要辨证准确,麻黄汤的疗效十分满意;并告诫,用麻黄汤一定要令汗出透,汗出不彻则表不解,汗出太过则亡阳,恰到好处,方能收到预期效果。www.11665.com

  2  小青龙汤治寒饮咳嗽

  案例2:患儿,女,6岁。遇冷咳嗽反复发作2年余,此次咳嗽已5 d,经用止咳平喘西药,仍咳嗽、喉鸣。诊见患儿鼻流清涕,时而咳嗽,伴干呕欲吐,大便稀,日1~2次,舌淡,苔白而滑,脉浮紧。辨证:水饮内停,寒邪束表,肺气失宣。治宜解表化饮、宣肺止咳。投小青龙汤:炙麻黄3 g,白芍6 g,桂枝6 g,半夏3 g,干姜3 g,细辛2 g,五味子6 g,炙甘草3 g。3剂,日1剂,水煎服。复诊:咳喘大减,已不干呕,大便日1次,舌淡,苔白,脉缓。再进3剂,诸证消失。家长求其久治之方,拟方如下:黄芪12 g,桂枝5 g,白芍5 g,白术5 g,茯苓9 g,半夏3 g,陈皮3 g,当归3 g,紫河车3 g,炙甘草3 g,生姜2片,大枣2枚。日1剂,水煎服。守法出入调理3个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遇冷咳嗽反复发作2年之久,经用小青龙汤而收功,为防复发,给予益气健脾、燥湿化饮、调和营卫之法以收全功。在讲到小青龙汤时,郑老师谓:“小青龙汤为外寒内饮而设,然临证有表邪可用,无表证时亦可用之,表实无汗时用生麻黄,无表证而咳喘用炙麻黄,呕吐重时用生姜,细辛用量要视年龄而定,但不可畏其有毒而不用。”并将此方制成散剂,名曰“止咳1号”,用于年龄较小患儿已30余年,活儿无数。

  3  大青龙汤治高热

  案例3:患儿,14岁。恶寒发热5 d,经西药解热镇痛及中药九味羌活汤等治疗不解而求诊。证见:恶寒发热(体温39.1 ℃),头痛,身痛无汗,骨节酸痛,表情痛苦,烦躁不安,时而轻咳,舌质红,苔微黄,脉浮紧。血常规无异常,胸部x光透视未见异常。辨证:寒邪束表,里热不解。治宜解表清热。投大青龙汤:麻黄9 g,桂枝9 g,生石膏30 g,杏仁9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1剂,水煎服,令全身汗出。次日复诊,服上方后全身大汗出,热退身凉,咳止烦解。嘱停药观察。3 d后随访而愈。

  按:郑师讲到,本案先服西药及前医用九味羌活汤而不解,主要是汗出不彻表邪不解,内热不清而烦热不除之故。大青龙汤是治寒邪束表而热不得越的一张名方,仲景明言“一服汗者,停后服”。临证用时要把握病机,不可过剂,以防“汗多亡阳”。

  4  射干麻黄汤治哮喘

  案例4:患儿,11岁。自2岁起患哮喘,近1年多来加重,遇冷即发。发作时胸闷喘咳,痰多而白,呼吸喘促,伴呕吐,纳差。此次发作已6 d,经服止咳平喘药时有缓解,但喘咳未能控制。证见:面白无华,时喘咳,呼吸迫促,喉有痰鸣,咳后呕吐,痰多,夜卧难安,大便日1次,小便如常,舌淡,苔白腻,脉滑微数。辨证:寒饮客肺,宿痰内蕴,肺失宣降。治宜温肺化饮、祛痰宣肺。投射干麻黄汤:射干9 g,炙麻黄6 g,细辛3 g,半夏9 g,紫菀9 g,款冬花9 g,五味子6 g,白芥子6 g,紫苏子12 g,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上方后喘咳大减,痰量减少,夜已能卧,苔见薄白。上方再进3剂,诸证消失。2个月后又发如前,再服上方而愈。其母求其根治之法。拟方:桂枝、白芍、杏仁、厚朴、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麻黄、细辛、干姜、射干、白芥子、五味子、当归、紫河车、肉苁蓉、甘草。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 g,每服1丸,日服2次,连服3个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哮喘反复发作近10年之久,始以射干麻黄汤取效,最后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二陈汤、射干麻黄汤三方合剂为丸,预防复发而获痊愈。郑老师谓:哮喘一证最为缠绵难愈,根源有二。一是营卫不和、痰饮内蕴,二是外寒引动内饮而发病。根治之法,首先从调整患儿体质出发,从消除体内痰饮入手,标本兼治。发作时治标,缓解期治本,方能收到良好效果。治标者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治本者重调脾肾,以杜生痰之源。为何生活在同一环境下,有人发病而有人则不发病,关键在于寒邪是外因,体质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中医治喘是治人,即易发哮喘的人而不是治引发哮喘之外因,体质可以改变而环境则难以逃离,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5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急性肾炎

  案例5:患儿,12岁。全身浮肿已20 d。2个月前全身皮肤起小疹瘙痒,局部有水样渗出。经某医院皮肤科诊为“湿疹”治疗半月余而减轻。20 d前突然眼脸浮肿,在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肾炎”,并住院治疗,经用青霉素、双氢克尿塞等治疗已2周,仍浮肿、血尿和蛋白尿不消而求诊。证见:全身浮肿,以颜面及上半身为重,小便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浮紧。血常规未见异常,尿蛋白(++)、红细胞(+++)、管型(+),肾功能正常。辨证:湿毒内陷,风水遏表。治宜宣肺利水、祛湿解毒。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 g,连翘12 g,杏仁6 g,桑白皮12 g,赤小豆15 g,生大黄6 g,白茅根15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2剂后,浮肿未见减轻,询之方知药后未见出汗。上方麻黄加至9 g,令其药后覆被促其汗出。果然1剂全身汗出,次日浮肿明显消退,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守法再调。处方:麻黄6 g,连翘12 g,桑白皮12 g,赤小豆15 g,生大黄6 g,当归9 g,益母草12 g,白茅根15 g,甘草9 g。续服3剂。
三诊:浮肿消失。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舌质红,苔少,脉沉细。风邪已消,湿热见退,水去阴伤。处方:当归9 g,生地黄9 g,赤芍6 g,紫草9 g,滑石12 g,竹叶6 g,地锦草15 g,车前草15 g,白茅根15 g,甘草9 g。5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尿蛋白(-),红细胞(+),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去滑石、竹叶,加黄芪15 g、白术9 g。5剂,日1剂,水煎服。

  五诊:尿常规(-),诸症消失,上方改为隔日1剂,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停药观察。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郑老师讲,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仲景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而设,黄疸可用之,水肿亦可用之,关键把握风水兼里热之病机,欲开鬼门,麻黄宣肺利水为要,其用量不可过小,必以汗出为度。汗后及时调整用量,并注意利水伤阴和血瘀,要谨守病机而随证治之,方能收到良好疗效。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郑攀 [标签: 郑启 麻黄汤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医药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